1、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问题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多数政治课教师习惯于封闭式教学,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使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接受式学习即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熟记教材现成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必将扼杀学生的天性和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使政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是我们学科教学的悲哀。为了改变思想品德课的形象,切实提高它的教学效果,必须倡导一种民主的、探究的、开放的教学方式。一学生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活力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必须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只有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中吸取丰富营养,关注学生经历的
2、差异性,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生命力。同时,思想品德课又必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中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又指导生活。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二关注学生生活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感悟人生意义,逐
4、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观察生活,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活,在上课之前,我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小栏目:讲我身边的事,让学生在讲述身边的小事,谈谈对这事的看法,谈看法的时候,尽量的避免口语化,应结合所学知识来谈。通过这个活动,告诉学生应学以致用,并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 “思品生活化,生活思品化”不但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教育的真谛和源泉。在课堂教学进行粗浅的尝试: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是指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5、2.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老师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场景,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但顺利地导入了新节课,而且还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3.教学模式生活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来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但给学生的学
6、习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4.教学情景生活化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5.教学评价生活化。生活化的评价是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真实生活”,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强调学生真实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应,达到教学评价生活化,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总之,思想品德教学过程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并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切实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