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班级:混合0901学号:0900000114范晓娅 内容提要。民主的细节是一本有关国际政治的专栏收集录,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笔阐述了美式的民主与自由,并伴随着一个个社会案例的剖析。而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琐碎故事中,正藏着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民主的细节。在作者眼里,政治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基础设施”。本文着重于由美国的民主细节产生的对中国式民主进程的启示,试图思考制度性问题。 关键词:自由平等权力制衡民主进程社会权利、责任意识 正文: 同样引用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在参观了一圈美国之后的一段话:“我考察美国,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合理的好奇心,我的愿望是找到一些我们自己
2、都够从中受益的启示我承认,在美国,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美国。在那里,我寻找民主的形象本身,它的倾向、特点、偏见和激情,从而了解它的发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恐惧或希望。” 作为一个拥有不同制度、文化、语言背景的中国人,我对美国的了解是影像和书本给予的,没有切身的亲见亲历难免有些片面。但民主的细节就实例出发,展现了一个中国留洋者的切实观点,让我有了着力点。暂时收起美国利用我们当廉价劳动力替他们买单,为他们输送人才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所带来的不公平引起的愤怒。事实上,是我们应该反思,发展才是硬道理。至少,美国这个民主国家毋庸置疑的强大,也充分肯定了其社会制度的价值。 一、缓慢变革,点滴改良 作者对美国的
3、历史进程做了一个简述,让我看到了一条民主进步的长河,也让我意识到美国不是生来就会高觉悟的自我改进。以“制衡最大化”为中心原则而构造的三权分立制度、联邦制度以及著名的“权利法案”等才是美国平等、民主进程的动力源泉。 首先,不得不说美国这个国家“生正逢时”。两百多年前,各种社会制度似乎都被证明为不可持续,而此时,美利坚合众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公民种族混杂,没有太大宗教纷争。“开国之父”们开始构建一种没有世袭君主、不要暴政的“民主制”,他们虽然不清楚“美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但他们很清楚“美国不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看到美国的“平等化进程,第一步是权利的下放,第二步是才是均匀的渗透,所以现在美国总
4、统不仅仅只能是白人男性,也完全可以是黑人、女性。我还看到美国迫于各种压力,逐渐实现种族平等、男女平等、工会构建并一点点地走向福利国家道路。 美国政治史解释了一个道理。要想避免革命,就要及时响应改革的呼声。美国联邦党人的“精英治国”和“充分制衡”精神,以及反联邦党人的“平民自治”和“权利底线”精神至今仍然是美国政治的两大支柱,所以美国得以在妥协中进步。 我也赞同作者的说法,就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在美国彻底失败,它只是以一种缓慢变革、点滴改良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发生着,是一场漫长而安静的“革命”。 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这本书的第一篇讲的就是制度,它权责明晰、相互制衡。政府机构、司法机构间的制衡,总统
5、、参议院、众议院间的制衡,选民、候选者之间的制衡,联邦宪法、州立法律间的制衡,民主党、共和党间的制衡,甚至企业主和工会之间的制衡。姑且不计传说中美国社会的杂乱,在这样的制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民主、公正、自由、平等、廉洁,并不是因为美国人的道德素质、自制能力或者宗教信仰让他们一派正直,而是制度比道德更有效的维衡着整个社会。 “哪怕只增百分之一的税”似乎反映了老美较真儿的性格。就算是为了下次选举的选票,为了政绩上的完美,为了和政见向左者唱唱反调,即使是百分之一的改动,也是要开几个会来讨价还价,最后相互妥协成交。和我国那些来路不明,或一拍脑袋决定的百分之十形成鲜明对比。另外,科学透明化的公共财政,以
6、服务人民为第一目标在中国是在还很欠缺。我们国家或许轻视了公民的承受能忍,我们不需要在公共问题上处处磨砂,再大的问题在经过摇摆之后也会回归中庸。两会上各种提案只能是提案,不断的调控只能是得过且过。 “咱们工人有力量”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每一个公平享有平等的权利,展现了民间协会组织应有的办事效率和积极作用。工人工资比教授高,是非常合乎平等交换的原理的。人人都想要有闲适体面有成就感的工作,那么那些承担脏活累活的人理应得到补偿(当然这在发达国家压榨发展中国家上不适用)。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我们的煤矿工人,干得如此不爽,安全得不到保障,万般无奈投身矿井,在最基层为国家做贡献,却也是最见不得光的污点。在频发的矿
7、难中,国家终于有了建设性举措,将矿工升级为国企工人。工人的生命安全或许得以保障,而另一边国企垄断说又闹得沸沸扬扬。 中国有很多不成气候的“愤青”,在这个居然出现“五毛党”的地方永远弘扬着主旋律。每每谈及官员腐败,各种潜规则等社会丑态人人都免不了有吐槽的冲动,颇有怒其不争的意思。当满腔怒意平息之后,我们又开始肯定中国其实已经很伟大不易,我们也开始在马列毛的熏陶下觉得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终将回归社会主义。但这是一个浮躁、迷茫的时代,人人都知道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但都苦于没有出路。好吧,有人说时制度问题,要改,可是从何改起。一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使改革之路无比艰难。我们的制度缺失缺少更加
8、有效的权力制衡体系,内部没有利益的矛盾体。希望诞生新的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社会主义路线,希望党的先进性能够解决它。 三、公民社会,自由平等 “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穿在记忆的责任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以及最重要的,沉默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相对美国人民的“不忘记,不原谅”,我们似乎并没有这个习惯。“敏感词和谐”政策实在是让人失望透顶,言论自由是多么宝贵的权利。政治的肮
9、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人们的政治冷漠造成的。我们国家曾是个缺少民主的文化底蕴、充满看客的国家。现在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越来越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言论,我们应该直面它,接受它。 “非诚勿扰”这一相亲节目名扬四海十分火热,最近更是有一个叫安田的海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教育下的创造性生活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有钱有势的哈佛的校训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美国人平均捐出收入的2.2%,他们更有民主平等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很明显,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而我们,或许正是在用沉默去包裹怯懦。所谓主人翁精神,是需要文化底蕴去落实的。我想,制衡的制度,自由平等的宪法,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就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充分必要条件。
10、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似乎越来越倾向与社会主义,对人民有吸引力的社会就是好的。有人在的地方就会存在美好与丑陋,或在江湖之远,或处庙堂之高。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弊病四处蔓延,虽然快速的经济发展掩盖了丑陋的事物本质,但作为每一个存在当下中国的愿意去自由思考并站在独立的角度的国民却是无法忘却的纠结和酸楚。美国也曾经有过我们现在这样那样的困惑,美国现在也藏污纳垢有各种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要从历史长河中总结汲取教训,然后才能来日方长。 第二篇:读后感-民主的细节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聂磊案引发警界大地震、XX县区林业局长孙怀胜口出“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人大教授刘俊海对“当年辛苦写在政府采购法里的规定被虚置”深
11、感痛惜. 最近的一幕幕事件,让我不禁和正在读的民主的细节结合起来,刘瑜教授的这本文集,不仅仅是美国当代的政治观察,更让我们从中学到对我们中国自己有用的东西。 刘瑜认为,美国民主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制度。拿公共资源来说,作者举了这样的例子:据报道,抛开公车购置、出国考察、政绩工程、高干医疗,中国04年的公款吃喝高达3700亿元。当年军费也就2117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才100亿元。而美国,涉案200多万美元就已经成了“现代过会史上最耸人听闻的受贿案”。除了私吞,美国人很反对财政资金浪费,从05年纽约申办2012年奥运会,07年的拨款改革以及诸如”公民反对政府浪费“一类组织的出现便可
12、见一斑。而中国高校却出现”大学请客,政府买单“的轻浮现象,导致投入多、产出少,公共资源不明不白地被花掉。 究其原因,在于美国人的钱袋子有立法机关管,而中国政府自己开支票,才会有那么多的陈水扁、胡长清。事实证明,中国政体内部的问责体制不够完善。想想我们的人大,几乎从未否决过政府提案,两会上“睡倒一片”;想想我们的法院,“走关系”“轻浮审判”;想想我们的一些听证会,竟然有“彩排”。我们不是要去搞“三权分立”,但我们的法律体系需要完善,我们的各种制度需要完善,我们的各种口号要落到实处。 除了这些,在制度层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各项法令后的配套措施,更重要地,及时去改进制度,拿近年频发的矿难,且不说得不到
13、像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里同一天死去的32位师生一样被隆重悼念,平顶山矿工的死,还没来得及在各大媒体中露上一脸,就很快沉没在“辽宁铁岭钢厂钢水包脱落32人死亡”、“河北邯郸煤矿爆炸死亡11人”这样层出不穷的新闻里。想当年,美国的矿难数量也很多,但因为每次矿难都引发一次制度、法规的更新,才使如今的矿难越来越少。所以说,政府不可能不出错,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否能改正,是否保证不再让悲剧重演。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政府做的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由于公众反抗,州长被迫睡办公室,只为让财政预算快一些通过;各大工会的势力让政府生畏;宾夕法尼亚州未听证给官员加工资而被告“违宪”;甚至连一个清洁工都
14、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说话正 因为这样的公民,使美国当总统无限艰难,除了接受各类媒体的批判外还担心有人跑家里来闹。媒体的作用不用多言,美国的媒体对政治错误不依不饶:水门事件似乎把尼克松的一切政绩粉碎,纵然再去挽回形象,唯一的遗产是让”所有政治丑闻后多了一个“门”字;克林顿外交内政硕果累累,但人们议论更多的是“莱温斯基的蓝裙子”事件。 如今的我们,总是习惯于说“我不关心政治”,美国之所以“阿猫阿狗都安心”,是因为公民勇于并积极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哲学家柏克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行动起来,不要在一味地沉溺于私人生活,去关于一下一度被我们遗忘的公共领域。 明星也是一样,无论是朱莉的“热
15、烈”还是苏珊萨兰登的“温和”,越来越多的艺人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有人说,一个人做出善行,是“好人”,一群人做出善行是“文化”。从小就听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爱的人,做一个善者,不在政治领域沉默的善者。中国民主的未来,中国国民素质的未来,我们自己的未来,都要每个人真正地去努力。 后记: 虽然这本书两年前就出版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去读。作者细腻、平实的笔触,让对政治话题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我也读得津津有味。它是美国当代民主的缩影,让远在地球另一极的我们,对美国的民主、美国的政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得不说,从刘老师的书里,我学到了一些政治知识。但是,有一些地方,我
16、不太同意。刘老师认为美国体制的优势是制衡,而中国缺少,其实我觉得中国的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北京共识”是很好的中国式制衡。说中国大学的资金浪费问题,谈到”创一流大学“的口号,似乎美国注重基础教育很棒,而中国很傻跑去大搞大学教育,事实证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是比美国要优秀,而大学教育确实差的很多。大学浪费财政资金的问题的确很严重,但这是另一个问题,而且中国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的花费绝对不少,不能一棒子打死。关于明星公益的阐述,刘老师谈了很多美国的许多例子,似乎在暗示中国人做的不多,实际上中国的许多明星也在坚持为社会播撒爱心的种子。也许是写作时间并非现在,也许是我看得不够仔细的原
17、因,以至于我对作者的思想态度理解有些片面。这些仅代表个人的一点小看法。 我只想说,纵然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纵然正在美国的政治领域内存在不为人知的黑暗因素,美国也有腐败,美国人的犯罪事实比我们更触目惊 心,美国的媒体过于偏激,美国的低俗节目有些市场。但是,正如我们不希望别人只看到我们的劣势一样,不希望别人对我们”以偏概全“,我们应该看向好的方面,从中获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2011.1.4 第三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从细微的生活中寻找民主的真谛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最近,有幸读了刘瑜民主的细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们普及了有关美国“民主的细节”,原本枯燥的政治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是如
18、此有趣。 通过这本趣味十足的书,我看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美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让我们有些不可理喻:纽约公交工人拿着超过大学教授的工资,享受着终生的福利,却仍然在工会的带领下举行全市的大罢工;作为世界上第三有钱的人股神“巴菲特”,却嫌政府对其收的税太少,要求政府对富人增加税率;有人可以一边吃着麦当劳,一边打官司告麦当劳使其肥胖,要求巨额索赔我惊异,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不仅仅是我,就连当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参观美国之后写道:“在所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我很快发现了这个基本事实对整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给公众舆论带来一定的方向
19、,给法律带来一定的基调,给统治机构传输新的公理,给被统治者带去特殊的习惯”。太多的“奇事”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也吸引着我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翻开本书,可以发现该书是通过一篇篇小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美国的民主问题。每一篇都是从一个普通的,看似细小而无关紧要的,或者说中国人很少会关注的社会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地讨论该现象所体现的民主现状及相关问题,或贯古通今,或旁征博引,一步步将这 个问题的因果关系和多面效应阐述清楚,最后再联系一下中国的国情现状,得出一个顾全大局的结论或是悲天悯人的愿景。而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要抛开以前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
20、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民主就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这细微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在不同人物和事物身上的民主:地铁工人可以因为交通局要提高从工人工资中提取养老金的比例,在公会的组织下组织全系统的大罢工,并最终取得补偿。哈佛大学的学生可以仅仅是因为学校解雇了某清洁工,而为他组织游行,向学校施压,并最终迫使学校重新雇佣该工人并向其支付过去的薪水和医疗费。因为,在这里没有人能够随意鱼肉“小人物”。这是弱势群体身上的民主。 作为美国的前司法部长,一个政府高官,他可以高举着“法
21、律高于政治的旗帜”,成为萨达姆这个美国敌对政权领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他明确表示萨达姆是无辜的。而更有千千万万封美国群众的来信,支持他的做法。这是法律上的民主。 在小布什在任期间,每天晚上在脱口秀的节目都能整出几个“布什笑话”。如果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杂志,每次都能找出拿政治人物开刷的新闻和评论。在这里即使你在大街上指着总统的鼻子脱口大骂,也不会关进监狱。这是在言论上的民主。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都是最细微的生活,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民主之风。当然,这本书不仅关注了美国,也比较了中。在这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因为有对中国热点事件的关注在先,才会去到美国的类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国的热点,
22、会联想起中国的类似事件,一般有着什么样的过程和结局,它激起了人们好奇心,急于想知道我们国家能否效仿和推行。 其实,一项制度能够推进社会进步,必然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作支撑,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发展到如今的程度,是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其自由平等、权利意识等观念深入人心,并在实际中实践推行为保障的。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之路。 一座宏伟的大厦支撑它的是不起眼的柱子,一个国家的强大支撑它的是国民的精神和行为方式,而民主最能反映它的,不是口号而是细节。当我们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种事时,我们首先要忘掉空洞的宣言,从细节、从人们的言行去看,看一
23、个真实的社会,民主的真实。 第四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国梦” 学生:徐凌超20090840523 最近无意在豆瓣读书上看到对这本民主的细节评价很高,出于兴趣,我就买了一本回来。翻开目录一看,话题很大很深奥,既有权利制衡、公民社会,也有福利平等、法治自由等。想来就当是政治学课本去看了,于是把这当做“任务”对待。然而看了几页,我欣喜了,我发现这并不是一本纯理论的教科书。这本书的妙处在于作者刘瑜她不跟你讲理论,而是把政治当作故事来说。于是乎,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评论,经过她散文式的语言分析,生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而且丝毫不损逻辑的严谨性。记得叔本华说过,一个
24、人要像伟人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说话。我想刘瑜做到了,她把枯燥难懂的政治知识装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实事里,既言之有物,又不失作者特有的韵味,让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作者试图用故事的方式讲述民主与美国,讲述民主的细节,美国的细节。对于美国,从小耳濡目染,尽管没有亲自去过,仅从教科书以及老师的教导中,我了解到了我们要警惕美帝国主义,因为它支持台独分子,因为它时不时对中国指手画脚。然而了解止于此,从来没跨出过国门,甚至身边的人都没有去过美国的经历。再长大点,是高中同学的出国热,是大学时同学们对谁谁能出国的羡慕,尤其是能去美国。这个美国跟自己以往认识的那个美国,其实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再称呼它为美帝国主义,
25、我们了解到了在美国你可以指着总统大骂而相安无事,知道了在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中国的n倍,也了解了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知道美国的种族冲突,然而,我们每个人心中似乎都充斥着一个“美国梦”,这个梦她意味着公平,自由,以及平等。找工作不需要凭关系,到处托人,网络上不会有人随意对你的言论进行审查,更不会有人带着一帮人,强制拆除你家房子。 我们会发现越是长大,这个梦想越是在滋生,而现实却越来越远离梦想。民主的细节又一次让我重新审视心目中的“美国梦”。我们大多数人没离开过中国,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有一些好奇和感到奇异,正如作者在书中描述的:abc电台天天骂总统、为什么美国前司法部长会去给萨达姆做辩护律师
26、、老百姓自掏腰包购买比较贵的咖啡以支持巴西的咖啡农、巴菲特抱怨自己的收入税交的太少或者是美国人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的谴责30多年前的“水门事件”。 我惊异,因为想不通;想不通,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不仅仅是我,就连当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参观美国之后写道:“在所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我很快发现了这个基本事实对整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给公众舆论带来一定的方向,给法律带来一定的基调,给统治机构传输新的公理,给被统治者带去特殊的习惯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资深的基本事实” 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抛开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
27、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我想“民主的细节”正寓意于此。 当然,任何一种政治都有它的两面性,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的“美国梦”仅仅是美丽的泡影与真实的谎言。然而正如民主的细节获评为新京报2009年度社科书之后,刘瑜的答谢辞里说到的那样: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完美的人性、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政治,但是完美的不存在,不应该是我们放弃追求“稍微美好一些”社会的理由。我们应该用自己手中的能力去建设我们自己心中的“美国梦”。 第五篇:民主的
28、细节读后感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最近,上完入党培训课后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刘瑜民主的细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们普及了有关美国“民主的细节”。在我周围的大多数人没离开过中国,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有一些好奇。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美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让我们有些不可理喻:纽约公交工人拿着超过大学教授的工资,享受着终生的福利,却仍然在工会的带领下举行全市的大罢工;作为世界上第三有钱的人股神“巴菲特”,却嫌政府对其收的税太少,要求政府对富人增加税率;有人可以一边吃着麦当劳,一边打官司告麦当劳使其肥胖,要求巨额索赔,我十分惊讶也难以理解,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 刘瑜认为
29、,美国民主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制度。拿公共资源来说,作者举了这样的例子:据报道,抛开公车购置、出国考察、政绩工程、高干医疗,中国04年的公款吃喝高达3700亿元。当年军费也就2117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才100亿元。而美国,涉案200多万美元就已经成了“现代过会史上最耸人听闻的受贿案”。除了私吞,美国人很反对财政资金浪费,从05年纽约申办2012年奥运会,07年的拨款改革以及诸如”公民反对政府浪费“一类组织的出现便可见一斑。而中国高校却出现”大学请客,政府买单“的轻浮现象,导致投入多、产出少,公共资源不明不白地被花掉。 究其原因,在于美国人的财务有立法机关管,而中国政府自己开支票
30、,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陈水扁、胡长清。事实证明,中国政体内部的问责体制不够完善。我们不是要去效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但是我们的各种法律体系急切需要完善。除了这些,在制度层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各项法令后的配套措施,更重要地,及时去改进制度。 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并不是政府做的不够,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自己。在美国,由于公众反抗,州长被迫睡办公室,只为让财政预算快一些通过;各大工会的势力让政府生畏;宾夕法尼亚州未听证给官员加工资而被告“违宪”,甚至连一个清洁工都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说话,正因为有这样的公民,在美国当总统才会无限艰难,除了要接受各类媒体的批判外还担心有人跑家里来闹。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
31、,那就是抛开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我想“民主的细节”正寓意于此。 而当下的我们总是习惯于说“我不关心政治”,美国之所以“阿猫阿狗都关心”,是因为美国公民勇于并积极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哲学家柏克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不要在一味地沉溺于私人生活,去关于一下一度被我们遗忘的公共领域。有人说,一个人做出善行,是“好人”,一群人做出善行是“文化”。从小就听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爱的人,做一个善者,做一个不在政治领域沉默的善者。中国民主的未来,中国国民素质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真正地去努力。 我非常喜欢她的一句话。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胆小怯懦,而是没有良好的制度做后盾,没有这种制度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做背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往往是顶不住从众压力来特立独行的。 这本书不仅仅让我们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更大的意义在于将政治这个貌似虚渺、无关于己的词汇变得亲切平和起来,于它更多一份关注,于己于人更多一份责任和关怀。当然由于我的身份和阅历的局限性,我的见解和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18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