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布林的魔术师读后感 (一) 王阿若 这本书前面有翻译者写的序,说忽略了对社会背景的交代,较少注意时代给予主人翁的影响;对于一个想使每本书都成为巨著的野心家来说,这自然是个遗憾。为什么要使每本书都成为巨著呢。一个作家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手法叙述自己最想最能够叙述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暴露自己无中生有的缺点。)辛格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但我认为辛格的长处不是“一心从事心灵的探索”(译者语),而是他善于用一种通俗,有趣的地方语言来描述细微的情绪变化;睫毛一眨一眨的情绪变化,都可以让读者感受出来。这种语言非常具有文学气质,基本上是短句,不深奥、不做作、不严肃,让我感觉一只学翅的小燕子
2、在春天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其次我欣赏这本书的故事;我倒不是说故事情节,这本书的情节似有脱臼之处,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我说的故事是指为挖掘一个点而展开的故事。以前我跟人讨论过一本书的“点”,那人问我,什么是“点”,我当时说不清楚;现在我可说了。我总觉得,一篇小说,一本书写来总有个缘由,是什么促使作者把这个小说写出来的呢;开始总有那么一想,继而这个想法在心中荡漾一下,就像一颗石子掉进湖泊荡漾了水波,这水波就是一篇小说,这石子就是那个“点”。这本书的“点”就是试图阐述情欲,贪念和善良,人类与生俱来对自我的怜悯交织、碰撞的本源。这是一个永恒的“点”。那么我觉得具体的“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魔术师
3、”三个字。这本书并无过多的对魔术进行描述,这三个字更多地是显示了象征意义;这三个字点开辛格心中的水波,在一刹那,辛格试图抓住这样然而明知道无法抓住的印象,变幻莫测,不可捉摸,看起来简单却无法明白,想寻找答案,然而又怕无法知晓答案而害怕简单。这样一种心理驱使辛格写了这本小说。因为是在一种心理驱使下所展开的故事,这故事在叙述中永远无法知晓下一步是怎样的。我喜欢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语言写这样的故事,正是我所学习和加强的。 这本书使我遗憾的是,它对情欲或爱情的描写并不够好,每当涉及这样的情感时,总会出现心理描写,说主人公雅夏会怎么怎么想,这我不喜欢。我觉得要更多的动作和神态来反映。另外我不喜欢这里面太
4、多的对话,太罗嗦了。 卢布林的魔术师读后感 (二) 这本书前面有翻译者写的序,说忽略了对社会背景的交代,较少注意时代给予主人翁的影响;对于一个想使每本书都成为巨著的野心家来说,这自然是个遗憾。为什么要使每本书都成为巨著呢。一个作家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手法叙述自己最想最能够叙述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暴露自己无中生有的缺点。)辛格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但我认为辛格的长处不是“一心从事心灵的探索”(译者语),而是他善于用一种通俗,有趣的地方语言来描述细微的情绪变化;睫毛一眨一眨的情绪变化,都可以让读者感受出来。这种语言非常具有文学气质,基本上是短句,不深奥、不做作、不严肃,让我感觉一
5、只学翅的小燕子在春天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其次我欣赏这本书的故事;我倒不是说故事情节,这本书的情节似有脱臼之处,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我说的故事是指为挖掘一个点而展开的故事。以前我跟人讨论过一本书的“点”,那人问我,什么是“点”,我当时说不清楚;现在我可说了。我总觉得,一篇小说,一本书写来总有个缘由,是什么促使作者把这个小说写出来的呢;开始总有那么一想,继而这个想法在心中荡漾一下,就像一颗石子掉进湖泊荡漾了水波,这水波就是一篇小说,这石子就是那个“点”。这本书的“点”就是试图阐述情欲,贪念和善良,人类与生俱来对自我的怜悯交织、碰撞的本源。这是一个永恒的“点”。那么我觉得具体的“点”是什么呢。我觉
6、得就是“魔术师”三个字。这本书并无过多的对魔术进行描述,这三个字更多地是显示了象征意义;这三个字点开辛格心中的水波,在一刹那,辛格试图抓住这样然而明知道无法抓住的印象,变幻莫测,不可捉摸,看起来简单却无法明白,想寻找答案,然而又怕无法知晓答案而害怕简单。这样一种心理驱使辛格写了这本小说。因为是在一种心理驱使下所展开的故事,这故事在叙述中永远无法知晓下一步是怎样的。我喜欢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语言写这样的故事,正是我所学习和加强的。 这本书使我遗憾的是,它对情欲或爱情的描写并不够好,每当涉及这样的情感时,总会出现心理描写,说主人公雅夏会怎么怎么想,这我不喜欢。我觉得要更多的动作和神态来反映。另外我
7、不喜欢这里面太多的对话,太罗嗦了。 卢布林的魔术师读后感 (三)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他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不知道是因为诺贝尔的殿堂深不可测,还是因为我这么一个工作机器太久没有读书的原因,我总觉得这部小说并没有像这些溢美之词说的那么好。 我突然想到之前在工地上读加缪的鼠疫,读局外人,竟也没有激起我内心多大的动荡或起伏。或许,某种性格的人,真的只适合读某一类书吧。如果强迫着自己去喜欢实在没有一点感觉的姑娘,这本身就是违背自然法则和上帝意志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的生活阅历,你的人生遭遇还没有达到某一个高度,所以你无法喜欢一本已经
8、达到某种境界的小说,就如同你不会爱上一个如酒一般的女人。 闲话休絮,单单谈一谈这部小说吧。我想起来,这本书还是两年前买的,今年过完年的时候才从家里的书柜里取出来放进了远行的行李箱,与之一起的,还有其他一些书,基本上都是2015年尚在工地时买的。呵呵,那时候真是财大气粗啊,刚参加工作,手中有了自由财产,手指一点,网上支付,一箱书便被快递员送到了工地的项目部。而如今呢。钱越赚越多,如果全用来买书的话,我绝对能缔造一个知识宝库了,可是我只有一个小小的书架,摆在那个小小的出租屋里,至于那些挣来的钱,都放在银行卡或者支付宝里面,虽然数字是那么多,但是实际上这些钱就和普天下所有穷人的钱一样,在经由资本家操
9、作流转。 唉。我已经有3个月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了。这本书翻开的时候是2月份,可真正读完合上却是5月份,期间我都做了些什么。有一个月时间在频繁出差,31天7座城市,飞机高铁汽车火车,各种交通工具坐了个遍;还有一个月时间在国外搬砖,落后地区的一个月之旅让人身心俱疲;当然还有一个月,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外出差,而一小半时间待在武汉这个越来越陌生的城市。 说完了读完这本书的前因后果,再来说这本书吧。起初以为,这是一本神秘的小说,魔术师的故事,也会是一个神秘的故事,然而很多事情,往往是表里不一的,所以这本小说最终并非如之前预想一般,相反,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讲了一个佛家所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
10、故事。 其实,就所作所为来说,故事的主人公雅夏并非一个坏人,或者恶人。他只是一个小地方的魔术师,通过自己的才艺和技能走向了更高的舞台。相对于他的乡邻来说,他是见过世面的大人物,因此男人尊敬他,女人仰慕他,他有老婆,有情人,有房子,有马车,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也算是成功人士啊,还是一个艺术家呢。可是在大城市,他只是一个演员,冒着生命危险和残疾的风险去表演着那一个个哗众取宠的节目,他沉迷在那些虚幻与真实交织在一起的情欲中无法自拔,他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去创作一系列新奇大胆的节目,希望换来个名利双收。有时候,他怀疑自己怀疑一切,在那样的国度里,他既不是虔诚的教徒又不是彻底摒弃上帝的异教徒,他就像是一叶
11、扁舟漂泊于茫茫大海。虽然他有家室,有情人,有佣人,有助手,可是他是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他与那些看上去亲近的人其实根本就格格不入,他与这个矛盾而复杂的混沌世界也格格不入,他是一个拥有双重性格的精神分裂者。当他兜兜转转地重复了多年那样的生活之后,不知道是神的驱使还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在短暂的一两天时间里做了许多疯狂的事情:他差点成为一个盗窃犯,精湛的手艺在他实施盗窃时却鬼使神差地不受控制,就如同失灵一般;他没有成为杀人犯却间接地成为杀人犯,他的助手也是他的情人因他的冷漠滥情而绝望地自杀;当他落魄地残存着一些希望试图再去做些什么的时候,他的另一个情人赤裸地躺在皮条客的身旁,已经成为了那个坏人的床伴;
12、他已经和他的“挚爱”也做了彻底的了断,他邪恶的内心里之前甚至幻想过“母女通吃”的淫乱最终,一切都结束了,他在短短的24小时里看到了死亡和纵欲的真实面目,那个卢布林的魔术师,准备在钢丝上翻跟头的人,在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之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忏悔者,他回归乡里,自我封闭,艰难苦修,仿佛得到了上帝的启示,而整部小说也以他曾经的挚爱写给他的信件作为结束,似乎是一个功德圆满的大结局。 人这一生,无论是智者大师还是凡夫俗子,必有一个修行的过程。有些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奔波不停,却到死也是个懵懵懂懂不明不白,有些人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终领悟人生真谛并换得个大彻大悟。我不是判官,故而无法判定究竟哪一种人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因为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死亡意味着毁灭,肉身陨落,灵魂亦休,那些万古长存流芳百世之类的话其实也只是人类美好的幻想和一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而我们所存活的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充满诱惑,我们的肉身会产生各种欲望,我们的灵魂会掺杂各种意识,究竟何去何从,究竟孰是孰非,或许都只是全凭自己的造化吧。 2017年5月9日于武汉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