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摆脱贫困读后感_1.docx

上传人:asd****19 文档编号:6618236 上传时间:2024-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摆脱贫困读后感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摆脱贫困读后感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摆脱贫困读后感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摆脱贫困读后感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摆脱贫困读后感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摆脱贫困读后感 (一)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29篇讲话和文章,11万字,全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原XX省委书记项南为此书作序,他说道:虽然近平同志已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读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真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官样文章的汇编读得多了,有的是读一半读不下去扔了,有的即使看完了也没多少印象,最多了解一

2、下都有那些新鲜的说法、做法、经验就好了。这本书确实让我触动颇深。虽然时过境迁,时代不同,书中一些具体的提法对当前经济建设不一定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但书中透出的那种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积极精神、辩证思维、务实的态度、精彩的语言风格等等确实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正如项南同志说的:一个担任重要职务的年轻干部,对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什么抱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作风,关系着这个地区整个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开动脑筋,大胆地去想,勇敢地去闯。即使有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切合实际,有些做法一时看不出效果也不要紧。要求每个人做到每句话、每件事都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平同志也不例外。我们地市县乡的干部,

3、如果看一看这本小册子,是会获得许多启发的。 习总书记自己的评价是。我也明知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又值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我们必须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不适应我们获得更快发展的一切并对其进行改革。未来可能讲更有意思的话,著更其完美的文,做其壮丽的事业,但今天只是今天,我只提供一份我闽东实践、思考的记录,这对于闽东脱贫事业和其它事业之宏伟大厦或可成为一石一本,对于后来者或许也有些微意义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我亦断定此书会被人遗忘。遗忘乃是大好事,足以证明我们前进得很快。 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感想。 1.坚定的信念。读完这本书后就

4、有一种感觉。习总书记是一个具有非常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者。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如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之光、困境的突破、我们怎样办好教育等篇目明显感受到他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如在弱鸟如何先飞中习总书记讲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对闽东,我是充满信心的,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这种精神和信念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5、。 2.极高的站位。文章中习总书记高瞻远瞩,事关宁德发展、稳定、改革等等,都能从全国、全省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定位,思路清晰。如在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中从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正确处理紧缩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加财政收入与搞活企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多办事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用唯物辩证法的观念来研究和解决闽东财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不仅站位高,分析也很透彻。 当时全国正在进行经济环境的治理整顿,闽东经济建设中有三个热门话题:修建福温铁路、开发三都澳港口、建设中心城市建设。在对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中对此进行了论述:像港口、铁路等的开发建设有赖于国家的宏观决策,中心城市的形成也是经

6、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事关地区发展全局的决策,要充分考虑到国情、省情、区情,不要把近期内难以实施的发展目标超前化。 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现实选择中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不能计较一时一地一事的得失,应着力于增强后劲,着眼于最终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沟通协调的基础上,预测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区经济环境的演变趋势,我们就可以大致制定出指导实施产业政策(包括近期、中期、长期三个层次)的统一规划。 这样的全局观,高视角也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到。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习总书记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启示一

7、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去,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的散漫。 在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一文中说,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

8、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要勇于打破各种自身约束和禁锢,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4.辩证的思维。书中习总书记对每项工作、每件事的论述都能很全面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对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启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等文章充满辩证思维光辉

9、。更难能可贵的是,习总书记用辩证法不是空谈,而是很接地气,如从政杂谈中谈到: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 在谈论如何理解中央治理整顿经济秩序问题时,说到。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治理整顿不是改革要收、要停,而是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是为了使经济更顺利、更健康地发展。对我们这个地区的发展是个新机遇。要求我们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结合本地实情,既不能强调特殊性而不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又不能搞一刀切。所以,我们应该有乱治乱,有热消热,有

10、冷加温,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以推动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中提到: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投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等。 5.群众的观念。习总书记提出了四下基层制度,这是闽东践行群众观点的特色制度,也是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

11、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这篇文章深刻地论述了群众路线问题,是真正的经典。 书中其他篇章像这样精彩的论述比比皆是。如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中提出,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民共同的事业。组织活动要立足于多办使群众满意和高兴的事情,而不是搞一些让群众厌烦的花架子,徒增群众的烦恼。应尊重群众的医院,积极引

12、导他们参与,而不是硬性地要群众干这干那。在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中,提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等等。 应该说,摆脱贫困是我们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生动的教材,也是必读的教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收获丰富的精神食粮,涤荡头脑中一切脱离群众、四风的杂念,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6.精彩的语言。这本书总体感觉读了很舒服,书中有很多精彩的

13、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语言平实、道理深刻、入木三分。 一是善于比喻。如提倡经济大合唱一文中的两个比喻非常贴切。其一是一个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也有主旋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果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非唱砸锅不可。所以我们应提倡经济大合唱。另一个比喻是关于要求经济大合唱讲协调、讲配合。他说,这就好比一场足球赛。当今世界高水平的足球赛,仅讲个人技术水平,单靠个人的脚下功夫,恐怕已经不和潮流了。破门主要靠队员们的有机配合,配合意识已经成为绿茵场上重要的战术意识。 还有用滴水穿石比喻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一种胸有宏图,扎扎

14、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用抱金娃娃比喻干部群众希望早日脱贫致富希望;用弱鸟先飞比喻老、少、边、岛、贫的闽东的发展之道;把国家喻为一张,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上的纽结等等比喻都非常生动形象。 二是精彩运用经典。不仅会用,而且用得好、用得妙。如,在谈到领导的度量引用了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谈到闽东与发达地区差距时引用了松柏何须羡桃李;谈到清正廉洁引用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治政只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等。 三是语言平实生动。每篇文章的标题都很接地气、很平实。如为官一场,造福一方、把心贴近人民、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等等,有别于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官样文

15、章标题。文章的表述语言同样非常平实,但阐述了深刻的道理。如,在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中说,为群众办实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坚持到底难。我们要分清轻重缓解,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办,坚持不懈地办,努力让群众理解、谅解、高兴和满意。 以上在六个方面谈了自己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粗浅的感想,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作者系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林知明) 摆脱贫困读后感 (二)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1年前发表的,文字不多,册子仅11万字,收录了习总书记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

16、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书中透出的那种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积极精神、辩证思维、务实的态度等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感想。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还明确地说过: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是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

17、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也就是说,在习近平的领导下,闽东地区能够与全国同步摆脱贫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靠的是行动,靠的是改革开放。 二是滴水穿石见精神。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这种精神和信念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我

18、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就是群众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群众观点。诚于中者,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

19、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其次,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四是要有辩证思想。书中习总书记对每项工作、每件事的论述都能很全面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对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启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等文章充满辩证思维光辉。更难能可贵的是,习总书记用辩证法不是空谈,而是很接地气,如从政杂谈中谈到: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 五是要有脚踏

20、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习总书记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去,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的散漫。新一届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

21、革举措,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这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要勇于打破各种自身约束和禁锢,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学习摆脱贫困,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共鸣。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XX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XX省XX市乌山路92号市委大院54号楼 摆脱贫困读后感 (三) 近期重读习近平总书记22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思绪万千。全书共11万字,收录了他在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共产党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书中29篇文章或讲话从不同视角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

22、题,阐述了一系列极富前瞻性的观点,论述精辟,思想深刻鲜明。书中提出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许多观点,在经过20多年的时光洗礼后,仍显现出熠熠的思想光辉。尤其是通篇围绕的摆脱贫困主题,恰是当前我县面临的关键课题。静心潜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部著作,对于我县实现三年脱贫,五年奔小康,力争全省二十强有重要启迪。 启示一。大力消除贫困意识。摆脱贫困一书开篇即探讨弱鸟如何先飞.文中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要淡化贫困县意识.贫困县意识具有很强的危害性,比如怨天尤人、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等靠要等意识,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党组织与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扶贫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心。淡化贫困县意识,就是

23、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2012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古田作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面对这一落后局面,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的大力推动下,倡导立说立行,说干就干的作风,推行五加二、白加黑和一线工作法,只争朝夕、快马加鞭,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实现快发展。当前,高速、高铁建设全面推进,古田已经具备了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大干一番,正当其时。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这宝贵的历史机遇,倍加呵护这难得的发展氛围,振奋精神,大胆突破,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要实行下指标、压任务,上电视、作表态制度,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落实,比学赶超抓落实。要实施人才兴村富农三年双倍增、选派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交流、到项目(企业)一线开展服务、到扶贫重点村驻村帮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大慵懒散浮、中梗阻惩治力度,转变干部作风。 启示二。大力增强机遇意识。第14页 共14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