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读后感五篇范例 第一篇: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读后感读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有感 1640年在英国首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随后英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制。而后引发了一系列革命浪潮,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是资产阶级对封建统治的第一次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大大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所固有的扩张性也推动英国成为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资本主义精神中的创造、进取精神也为英国后来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 在今天看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
2、努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大陆,英国革命却是孤立的,封建势力仍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开了审判对自己的人民发动战争的国家元首的先河,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更是引起了欧洲大陆君主们的恐慌。而根据英国著名律师杰弗里罗伯逊的弑君者一书,我们知道当时审判查理一世的律师约翰o库克却是在查理一世被砍头的十一年后,被查理二世五马分尸弃于市。当时革命所遇阻力之大,封建势力的顽固可见一斑。 有一个疑惑困扰我已久,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两种典型模式,一个渐进改良一个彻底颠覆,究竟哪一种模式更为合理。或者说对社会的伤
3、害更少。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是号称未流一滴血的非暴力革命。看似更为文明的革命方式,然则革命前1640年查理一世之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并非全无暴力。革命后虽然英国政体不断改良,但今天英国王室被指开销大及王室丑闻等问题亦引起了对王室是否有保留必要的一些争论。特别是今天在美国式民主政体-总统共和制广而运用的情况下,对英日的君主立宪政体难免有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之嫌。日本二战后保留天皇这一行为常被人们理解为为军国主义埋下了隐患,然而对于有着深厚民主渊源的英国,显然没有此顾虑,英国的王室贵族也已逐渐演变为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反观法国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最为彻底的资产阶级的革命
4、,因为法国的封建势力较大,资产阶级难以与法国封建势力达成妥协,因此法国革命是彻底的,暴力的,革命的。法国革命发表的人权宣言更是日后美国革命独立宣言的模版,革命中形成的“三权分立”思想日后亦为美国所沿用可见其革命的影响之深远。然而此后法兰西共和国与法兰西帝国的不断轮替,封建势力的不断重现,显然表明了法国革命并不“彻底”,虽然最终还是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而法国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资产阶级革命则是相辅相成的结果。今天的法国政体是与美国一样的总统共和制,资产阶级取得绝对统治,是资产阶级革命彻底的表现。 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一书为法国历史学家f.基佐所著。作者撰写此书是在英国革命发生
5、一个多世纪之后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有条件运用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历史资料,因而该书对英国革命的描写,叙事详实生动,内容十分丰富。观之此书,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英国革命,革命的发展进程,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革命者和被革命者的命运,从而对英国革命有进一步的认识。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将查理一世即位到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这段历史详细 地分为八个部分,1625年1629年,1629年1640年,1640年1642年,1642年1643年,1643年1645年,1645年1646年,1646年1647年,1647年1649年。通过详细生动的叙述重现了这段历史。 本书主要讲述了三大时期,即其一为查理一世统治时期
6、(16251649年),革命在孕育之中,而且逐渐成长壮大。其二为长期国会和克伦威尔时期(16491660年)尝试建立资产阶级形式的政府,称为共和国,但是最终失败。其三为王朝反动时期,查理二世时期有短暂的成功。由于以绝对权力为目标的詹姆士二世的盲目私欲,革命成就被破坏殆尽。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才算最终完成,英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产阶级也在历史上第一次打败封建势力,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作者是一个亲身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人,因而对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主要是从英法革命的同一性方面思考,作者作为一个资产阶级者,从资产阶级的角度出发,对英法革
7、命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虽然未能完全解决我的困惑,但亦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对英法革命的理解,因而我认为本书从英法革命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是有重要价值意义的。面对一些人对革命或是褒扬或是贬责的态度,作者认为,革命的发生不但没有中断欧洲事物的自然进程,而且,不论是英国革命或是法国革命,人们所说所做的,都是在革命爆发前已经被人们说过,做过,或企过很多次了的。即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是应运而生。例如人们早已宣告过绝对权利为非法,关于法律和租税必须经人民的自由同意,以及人民武装自卫的权利,是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教会亦多次重申托利多第四次会议公布的法令中记载的圣伊西多的话:“依正义统治其人民的才是君王;凡不
8、如是而反其道而行之的,他就不再是君王。”人们反对特权,企求更多的平等,这也是用皇权的进步来衡量的。权利只许通过选举来赋予,这是教会的内部治理机构的根本原则,而教会也一贯根据它们行事,而且曾经强调宣告此项原则的价值。由此观之,无论考虑到国家的治理,或者公民权利立法,财产或人身,自由权利,没有一件是它们本身创造出来的,也找不到一件在过去我们认为正常的年代里所完全不曾有的,不曾存在过的。 而封建贵族曾一度享有特权,是因为他们曾反对了皇族的暴政,行使了自卫的权利并保持了自由的准则。君主曾一度被人民所拥护,是因为他们攻击过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带来了立法,带来了行政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等。而教会也曾在
9、中世纪横行于世,因为他们曾在上帝之法下,一视同仁对待所有人民,富有的,贫困的,强者,弱者,大人物,小人物。尊重并培养了科学,建立了学校,赞同知识的传播,使智力活跃。而十七世纪的英国,十八世纪的法国,上述的三者力量已经失去了其历史上的特色,其弊端也逐渐显露。贵族不再保护公众自由。皇权不再热衷取消贵族特权,相反对特权者优待以换取他们的驯服和支持。人民被曾经的领袖们抛弃,当人民的权利和需求逐步增加而统治者反应迟缓时,便挺身而出,承担过去的领袖们不再履行的职责,同时向皇权要求自由,向贵族要求平等,向僧侣们要求人类理智的权利。由此,革命爆发。因此,作者认为,革命是文明的推进,人类事业的进步,人类自我的完
10、善和发展。 故而,无论英法革命的爆发,都或多或少对社会一些阶层的人们造成了伤害,也为另一些阶层的人带来了好处。但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进步,因而英法革命是功大于过的,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人类事业的进步。而革命的渐进改良亦或是暴力颠覆,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其结果是肯定的。至于革命的方式,尽管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一书中细致的 描述更显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尤其是查理一世被处死时仍保持的从容和淡然,以及后来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但我个人仍然更倾向于英国革命的渐进改良,毕竟从群众心理分析,这是更能让大众理解的方式,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众心理更为成熟,民主也更能深入人心。
11、 此外,从作者本书的写作来看,作者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事先掌握了大量而丰富的史料,而后将其综合解读,再用生动的语言、事件将事件重现。通过作者对英国革命这段历史的细致描述,以及作者对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重要推动作用的理解,除了使我们对英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细致的了解,更让我们明白到,写作历史,研究历史,应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使史料尽量的充分,从而使笔下的历史更接近真实。同时,亦可以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着眼,从笔下所展开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出其关键所在。再从自己所处的时代中汲取生活的养分,将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亘古不变的东西,注入到其所要回顾的时代中去,从而丰富历史,注入血肉,使历史更具有表现力。这也算是
12、作者在历史写作方面给我们的启发吧。 第二篇:英国史读后感逝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史读后感 如果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写下来都是一篇宏伟的著作的话,那么英国的历史应该是这一篇篇著作中的一颗明珠。看完了阎照祥先生写的英国史感触很深,他用简明的历史语言把英国的历史从史前写到了近代,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一个帝国的成长过程。在书中阎照祥先生用精炼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英国从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从史前历史的野蛮落后到引导世界近代工业进程工业革命的先进,阎照祥先生用大量的史料和照片记述了英国这个国家从中世纪不被欧洲大陆认可的“小国家”到一个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的艰辛行程。阎照祥先生是国内研究历史的专家和先
13、行者,作为从事研究英国历史的专家,他兼任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并书写了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和英国史等学术专著。 在书中,严先生用时间轴线把英国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根据历史的时代把英国的历史分为了十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讲英国如何从史前时代斯旺斯孔布人到布立吞人,从一个原始社会被罗马人改造成一个原始社会并最终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罗马人把英国人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造,并最终把英国由一个陆外文明逐步融合入了欧洲大陆文明; 第二个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前期民族融合以及其封建君主制形成的过程,其中讲述了北欧民族入侵的血腥和七国时代的惨烈,最终英
14、国的民族定型,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王国。在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在缓慢中前进,其中的贤人议会制度和郡区制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英国,还有文学和史学也取得了有限的发展; 第三阶段讲述了安茹时期,英国在这个期间被诺曼征服,并逐步进入了封建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设立了大议会制度并与国王约翰签订了大宪章,骑士制度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国家的版图页初步奠定,这个时期的国家经济遭受战乱和天灾的影响,人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加深; 第四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封建制度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贵族阶 层的形成和骑士制度的发展,并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城镇自治和行
15、会的形成,并确立了三级议会制度,在经济方面农业庄园和新农业三圃制的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商业盛行,由于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加深,基督教会开始影响英国的各个方面,宗教建筑和教学建筑得到了发展,并出现了早期的大学教育,奠定了英国科学的发展根基; 第五阶段,主要讲述了英国在百年战争期间的社会情况,这个时期由于国家的动乱和黑死病的流行给国家带来了深远的灾难,庄园经济解体,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方面进行了议会改革,确立了两院制议会,经济方面民族文学兴起; 第六阶段讲述了英国近代史的开端多铎王朝时期,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出现长足发展,商业迅速成长封建制度减弱,出现圈地运动,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英国开始外贸经济
16、和拓展海外殖民地,并与当时的“无敌舰队”西班牙进行了贸易海战,国王加强了君主专制,为获得更大的权利开始进行宗教改革与欧洲教会分裂,这个时期政治学、哲学、文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沐浴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氛围中; 第七阶段主要讲述了英国的革命时代,讲述了16世纪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斯图特亚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迫使资产阶级需要确立自己的地位,最终爆发革命建立共和国,并于1689年与国王签订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加强,皇家学会和自然科学得到
17、了发展,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确立,奠定了近代科学的根基; 第八阶段讲述了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君主立宪制后资产阶级为自己参与政治扫清了道路,逐步形成了寡头经济,并伴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催生了黑奴贸易和圈地运动,国外贸易增加一倍海运业增长两倍,文学得到了发展,绘画和艺术灿烂持续,并出现了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新文学; 第九阶段,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动力使用使得工业发展迅速,使得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先进与政治体制 的落后形成对比,因此资产阶级改革了议会,国外殖民地版图扩大,使得英国有充足的原材料基地进行贸易扩张,军事上与法国拿破仑爆发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18、,文化事业上政治经济学发展,浪漫主义诗歌出现; 第十阶段自由主义时代讲述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人们称之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时期资产阶级对自由的渴望,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政治改革拓展并改革了文官制度,出现了保守党和自由党执政执政,他们主张自由贸易论,经济上废除了谷物法工人待遇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占人口70%以上,领土上海外殖民地继续扩展,与中国清朝发生了“鸦片战争”并取得胜利,国内出现了爱尔兰独立问题,文化事业上领先世界各国,自然科学和科技发明居世界之首,并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另外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出现了“维多利亚风尚”;
19、第十一阶段,讲述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造成的衰落,这个时期英国由于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方,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了经济的衰退被美国赶超,并最终丧失世界领导者地位; 最后一个阶段讲述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虽然获得了经济的复苏,但是英国作为世界政治体制模板、经济体制范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战后国际新格局下,美国和苏联成为新的世界性超级大国,英国只能居于二等国家地位,英国国外的殖民地纷纷脱离了英国统治而独立,“日不落帝国”就此没落。 从以上叙述来看,作者在书中不仅仅给我们展现了英国的国家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科学文化、海外贸易及战争,并以
20、此为根据而延伸到社会发展的种种。看完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个帝国的兴盛除了天时地利以外更多的是其自身的不断努力,通过历代英国人不断的奋斗和曲折的斗争,使得英国领先世界几个世纪,但是又由于其自身的问题使得国家迅速没落,最终失去世界的支配地位,失去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 第三篇:英国新闻史读后感姓名:李晴 学号:t01314121 新传三班 悲喜交加的自由报业史 读英国新闻史有感 如果说自古以来的各种有形的战役最终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那么我认为世界各国的报业发展史则是另一种无形的战役。自从新闻或者说报业诞生的那一刻起,这种为争取新闻自由独立的战斗就从未停歇,也许有时这种战斗比遍布铁马
21、金戈的战场更为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在这场长久的博弈中,成功,固可喜;失败,固悲哀。但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这是一场长久的悲喜交加的战斗。 有形抑或无形,无论哪种形式、哪个方面的战斗,我想,人类的目标确切的说是人民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肉体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灵魂的自由。 不同国家争取新闻自由的方式有同有异,在众多斗争中,英国新闻史算得上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在此,我便根据自己读的由詹姆斯o卡瑞和珍o辛顿两位英国新闻学者合著的有权无责英国新闻史(powerwithout responsibility.thepress,broadcasting,andnewmediainbrita
22、in)一书,来表达一下我对新国新闻史的感受以及对这本书的感受。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报业史、广播电视史、新媒体的兴起、媒介理论和媒介政策。而我主要注意的则是“报业史”这部分,它用大众化的语言向读者描绘了英国报业斗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不落窠臼的观点。 英国报业有300多年的历史,曾是近代报业的中心,在当今西方世界的新闻事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报业真正取得自由权的历史却并不长。大卫o钱尼说:“人们一般认为,英国报业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取得自由权的。”这个观点最早出现于对维多利亚时期新闻史的开拓性研究之中,并从那时起,一再出现于新 闻史和近代英国史的研究之中,几乎无人质疑。但是从詹姆斯o卡瑞
23、在本书中给我们展示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英国报业发展斗争情况看来,十九世纪中期的那段时间,英国并没有开创报业自由独立的新纪元;事实上,只是以一个新的报业审查系统取代了之前的政府对报业苛刻无理的压制,这个系统比以前任何时期的审查都更实际,更有效。 自十九世纪中叶始,法律压制手段已无法将报业纳入到社会秩序的领域中,市场力量开始逐渐在报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十九世纪前半期,英国激进报纸在争取新闻自由的战斗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激进报纸大多是反映工人阶级的利益,或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大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富有战斗精神的激进报纸做了很多英国政府所不能容忍的事,因为他们触犯了煽动和诽谤罪的戒律,如激进报纸于184
24、2年发动一场要求工人普遍选举权的大罢工。他们还有组织的逃避印花税,他们甚至建立了“受害者基金”如果有人因为销售未缴印花税的报纸而入狱,该基金就会对其家庭进行经济援助。这些在英国议会严重的“野蛮”报纸最终使得政府对报业的行政控制失败了。在这一政府和报业的博弈中,无论是政府对报业人员或集团煽动诽谤罪的起诉,还是旨在限制读者群的赋税体系,都没能够压制激进报业的成长。看到这,不禁为当时的新闻工作者们鼓舞喝彩,心中满满的都是喜悦。 不过,英国政府从未打算善罢甘休。 19世纪30年代报纸的普遍逃税现象,使英国议会中的保守派和改革派产生了分歧。前者主张政府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来加强印花税的征收,后者则支持
25、废除印花税。两者的最终目的却都是为了封住激进报业的嘴。最终,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分别于1853年,1855年,1861年被废除。但不幸的是,在报业赋税废除之后,激进报业却日渐衰退。 在知识税被废除的半个多世纪里,很多激进报纸被停刊或合并,有些甚至转变了工人阶级的立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一系列限制报业发展的法律被废除,使得英国整个报业市场快速扩张,富人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取得自身的政治权利,纷纷创办并购买报刊。这就导致了通俗报纸所有权的转变,从劳动阶级转向富有的商人(即资产阶级)。也就是“报业大亨”时代到来了。同时,由于对广告的依赖日益严重,也加速了早期的激进报纸被
26、吞 并或灭亡。市场能够对报纸的主导地位加强,报纸不再依附于政府而是转向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计,但广告商并不喜欢像激进报纸,因为它的主要阅读对象是购买能力较弱的穷人(工人),虽发行量大,但不能为广告商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激进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卖的越多,赔得越多。要么迎合广告主的需要,要么关门大吉。这使得激进报纸在一战之前灾难翻身。如此看来,这段历程的结果难免让人悲痛。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报业王国建立起来,地区性日报和全国性日报大多属于几个报业大亨所有。贝瑞兄弟,卡姆瑞斯爵士和凯姆斯利就是这场报业集团扩张过程中的领头羊。他们操控着自己的报纸有选择的反映世界,引导者读者对
27、政党的支持方向。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报业大亨不仅是报业的掌控者,也是具有政治野心的角色。 不过随着工人阶级收入的增加,广告主的媒体立场也有所改变,不在认为激进报纸对他们来说无利可图,这为激进报纸的复苏和继续追求民主社会提供了可能。 二战后,全球化时代报业到来了,在1951到1974年间,报业的自主权逐渐提高,1974至1992年间,报纸的党派倾向和集权控制日益加强。随后,报业王国开始改旗易帜,报业大鳄们也是有起有浮。而激进报纸也由于各种原因彻底的消亡了。但是,广告体制的调整、通俗报纸的去政治化、严肃报纸与通俗报纸的分野和新技术的出现,都推动着英国报业一步步走向完善。 至此为止,我认为,英国报业发展
28、历程确可用“悲喜交加”一次来概括。今日的我们回顾这新闻界的这些历史(虽不是我国),不知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是否深刻。可不论怎样,我想我们都有职责继续为我国的新闻发展自由而继续探索、努力。 媒体在每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有着批判意识,它大胆的揭示着一切社会丑恶阴暗。也许,当今的媒体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我相信,通过公众的干预,媒介会不断完善。我相信着,并期待着 第四篇:法国革命史读后感法国革命史读后感 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法国的书籍,认为法国革命史这本书能让我更好的了解法国,因为本人不太喜爱读书,所以并没有读完,有哪些见解不合理,还请老师见谅。 这本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米涅所写,他对法国
29、革命史提出了比较新颖的看法,震动了舆论界。米涅1796年5月8日生于普罗旺斯首府艾克斯,1884年3月24日卒于巴黎。1824年以发表法国革命史而成名。它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两个敌对阶级在准备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米涅尖锐批判封建制度,认为“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之间必然展开生死搏斗。法国大革命就是一场阶级斗争。作者看到了这场斗争的历史意义,他指出:“斗争既已开始,必定是某种制度的胜利。”“在革命时期,旧社会被
30、摧毁了,而在帝国时期,则建立了新社会。 我的感觉是这部书的作者至少是一个经历者。他在此书中提出大量自己的见解,认为整个革命带有必然性,提出许多“必然”和自己认为的原因。作者专注于政治斗争,对于经济和文化等等论据只是稍稍提及,虽然从论断上看,正是经济和文化的因素导致了革命中的许多事件,争论、斗争、分裂、重组等等,但是却言之不详。 作者认为法国革命,虽然发生在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之后,但是却是以后整个欧洲革命的肇始者,所以描述中带有强烈的自豪感,也许这就是现代“民主斗士”带有的优越感的开端吧。革命中,议会中议员激情乱斗,议会大门外,民众、警察、军队轮番的包围,城市中各个俱乐部就是党派大本营,械斗不断
31、,全国各地各种思想混乱,都想自制,不过不论革命方还是保王党都不允许,于是军队讨伐和起义此起彼伏。革命者和保王党都丝毫没有同情心,公开处决、私下枪毙,到处都是,真是毫无法制,只有权利斗争。 作者的观点的确比较新颖,只是后人对此事的看法不同,这也是人自由意识的体现。 第五篇:六年级辛亥革命读后感小“我”与大“我” 观辛亥革命有感 XX县区棋盘街小学万康 虽然在学校组织观看热播的辛亥革命之前我已经慕名观赏过,但我还是满怀敬仰地再次走进了影院,再次去感受英烈们的睿智与勇敢。 电影中的情景让我更为深入地了解到100年前的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对汉民族施用种种惨酷的压迫;到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
32、,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 孙中山以及在他身边的仁人志士,他们本来有着优越的生活,有着娇媚的妻子,有着天真的儿女,有着年轻的生命,但是为了革命的大义,他们义无返顾地做出了选择。那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他人的利益重要,还是自己的利益重
33、要。为了祖国是不是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是要坚持。这是我们的品德教育.用了十年,才使我们彻底弄清的问题。辛亥革命里牺牲的先烈,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我们这代人是跨世纪的一代,将来会面对更多的诱惑。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从小就树立一切,为了他人的崇高信念.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在重要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牺牲。林觉民的“与妻书”,这是他心灵的选择,他牺牲自己,为推翻腐朽王朝而战。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没有这么极端的情况。但也不能有一点 危险就选择逃避。做出牺牲自己的选择,不只是像用眼睛看来那么简单的。我们必须时时反省自己,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个人的利
34、益首先还要服从集体利益,就像当年一个人再怎么成功,其力量也不能改变国家孱弱的现实。个人的智慧再强大,也比不上集体智慧是全中国人民集体才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是千千万万劳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痴心不悔,才建成了我们的国家,有人说他们以卵击石,他们太傻了,我们就要做革命的傻子,每天用英雄的事迹逼自己努力向上。但这其实非常难啊,人不是神,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内心斗争是必然要经历的。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觉悟,尽量排除病态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干扰,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正确的心灵选择。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经常无法实现宏伟目标。所以如果想要社会进步,我们必需时刻准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能象猪一样,只
35、知享乐。而是要象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的共同利益,牺牲自己。只有人人都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富强,才能还我国以强国本色,我们大家才能过得更好不过,让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的确很难,但是如果我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切切实实做到从我做起,这个宏伟的目标终究有一天是会实现的.大的理想,如果能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便容易成功很多。所以,如果没有行动,只是有崇高的理想是没有用的。我们需保持头脑的清醒,对自己不能放松。道德要求铭记脑海,大家都能这样,我们的祖国怎能不强大呢。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所以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
36、温暖他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在几千年前的孟子面对心灵的选择,毅然发出了舍身取义的呐喊,是心灵的选择激发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这将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古训。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古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促成了他们的最终的美,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仍闪耀着光彩夺目的光芒。 身为棋盘街的一名教师,我当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以工作为重点,凡事的完成之前必须让心灵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孩子为中心,尽心尽力成就教育的尊严。 2012-9-23第21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