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研究方案示例 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汉族的通婚研究 1、调查目的: 通过对影响蒙汉通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这一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论构架: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经济活动(2)居住特点(3)人口迁移(4)语言文化(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起独立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婚的变量:某一个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户主的
2、年龄;户主的文化水平;职业;户口类型;是否移民;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邻居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族通婚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 2、研究类型: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谈法、观察法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3、调查范围:XX省赤峰地区分析单位:家庭(户) 4、抽样方案: 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县),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乡中各选择2
3、-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选(每4户中选3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 5、调查内容: 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在村,乡,旗的的历史状况与现状,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调查问卷:(略) 6、调查时间:1985年6月1985年8月 调查时点。1985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再调查范围内,6月以后结婚的不做统计。 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调查时间计划: 准备阶段:1985年2月1985年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到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以修订
4、问卷; 调查阶段。1985年6月1985年8月每天访问4050户,60天完成。除在12个村进行问卷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者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 研究阶段:1985年9月1985年11月,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 总结与应用阶段。1985年12月1986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的培训、组织: 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属于横向研究) 示例二:越轨行为研究(属于纵向研究中的追踪研究) 这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h.贝克尔在20世纪6
5、0年代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 1、调查题目:美国城市中吸大麻者的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吸毒者的调查建立一种“如何称为吸毒者”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了解吸毒者的情况,并制定政策和措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有现实意义,对于认识越轨行为的产生过程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理论设想。心理学家常以个人心理特征来解释越轨行为,但本研究的设想是越规行为的产生是人的一系列社会经历连续作用的结果,人们在这些社会经历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观念,认知和情景判断,他们导致了特定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因此应当以个人的社会经历来解释越轨行为。 2、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纵观研究(追踪研究),个案研究,理论性研究。 调查方式:实地(个案)研究调查
6、方法:无结构访问法,长期观察。资料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主观理解法。 3、调查范围:美国某一城市分析单位:个人抽样单位:个人 4、抽样方案: 以所认识的几个吸毒者为首批调查对象,然后由这些吸毒者介绍他们所认识的吸毒者,在调查第二批,第三批共调查5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非概率抽样或滚雪球式的抽样). 5、调查内容: 询问吸毒者的吸毒经历,如何开始,中间经历那些过程,现在是什么状况,吸食量开始是多少,中间是多少,现在是多少,都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过戒毒,兜售那些因素影响才开始吸毒的等等。 调查提纲。根据以上内容自由交谈,根据录音或回想做详细的访谈纪录。 6、调查场所。由被调查者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场所
7、和时间接受访问。 时间计划。在第一次访问之后,间隔几个月或半年后再访问一次,共访问两次获三次,调查时间大约一年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课题组有3人,每个人负责自己的调查对象,贝克尔在调查研究报告中对50个个案的共同特征进行了归纳,概括出称为吸毒者必经的三个阶段:(1)学习吸食大麻的方法(2)学会体验吸食大麻的效果(3)享受吸食效果,他由此抽象出三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概念:接触体验享受。这三个概念科描述许多越轨行为的产生过程,并且可以建立一种“社会习得”理论。以此来反驳某些心理学家用“个性”理论或“先天倾向”理论对越轨性所做的解释。 注。贝克尔的研究是从观察入手,(事先没有提
8、出研究假设,但)他是依据一定的理论设想去调查,然后通过归纳、概括和抽象提出一种理论假说;而蒙汉通婚研究则实现建立一个假设的因果模型,然后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来检验和修改这一理论模型,这两个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反映出当前社会调查研究中两种最常用的调查方式,即实地研究与统计调查,通过对这两个调查研究方案的了解,同学们可以把握社会调查研究设计的一些要点。 第二篇:sl4调查方案示例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调查方案示例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20047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本方
9、案。 一、组织领导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一)国务院成立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全面领导与部署。领导小组下设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这次抽样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办公室成立专家委员会,协助制定和审核调查的重要技术文件,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咨询。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被抽中县(市、区)成立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的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 被抽中县(市、区)要做
10、好调查队组建、经费落实和现场组织工作。 被抽中县(市、区)所在地(市)成立相应的领导或工作机构,帮助、督促本地区被抽中县(市、区)做好调查队组建、经费落实和现场调查组织等工作。 各级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是本次调查工作的全面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是本次调查的具体负责人。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家庭状况及其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况,为国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三、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具
1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被抽中调查小区内常住的人(指自然人,下同)。 调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以户为单位填报,只调查家庭户,不调查集体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进行登记。 此次不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武装警察(包括军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应当在本调查小区进行登记的人包括: 1、居住本调查小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2、居住本调查小区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居住本调查小区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4、居住本调查小区,户口待定。 常住户口虽然在本乡、镇、街道,但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不属于本调查小区的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重点是残疾人
12、。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类别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凡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残疾的人,列为多重残疾。残疾评定标准和方法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重新修订的残疾标准及相关方法实施。 四、调查内容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使用三种调查表,一是住户调查表,二是残疾人调查表,三是社区调查表。调查项目共有52个,调查样本人群的家庭及其个人的状况,重点调查残疾人的致残原因、生活状况及其主要需求。 五、调查的范围、规模和标准时间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31个省、自
13、治区、直辖市同时进行,设计总样本量为260万人。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0时。 六、样本的设计和抽取 此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样本量,由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确定分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规定的分层原则,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第一级的县(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编制抽样框,由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抽取一级样本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规定的抽样原
14、则和要求,制定本省抽样实施方案,经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审核后,抽取县级以下样本单位,并将具体的抽取步骤和抽中单位名称一起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审定。 七、调查队的组建、培训与试点 (一)被抽中县(市、区)都要按照规定组建调查队。调查队在县级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队由队长、调查副队长、医务副队长、调查员、各科医生和统计员组成。调查队组成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责任心强,身体条件胜任调查工作。调查工作人员必须稳定,在调查工作未结束前,不得变动。 调查队实行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团结协作。 (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省级调查业务骨干和
15、医生的系统培训使之成为省级培训班的教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本地调查队的培训。 (三)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不同层次的试点,检验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锻炼和提高省级骨干组织调查的实际能力和现场登记的水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正式调查前,要结合培训安排被抽中县(市、区)调查队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的业务骨干参加试点调查,试点调查不能代替正式调查。 八、现场登记和复查 此次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工作,从2006年4月1日开始到5月31日以前结束。现场登记和复查工作要求做到:坚持入户调查,努力提高见面率;积极动员被调查人如实申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认真询
16、问、筛查和检查评定,提高准确度;搞好自查、互查和议查,最大限度地控制调查误差。 各调查小区要由熟悉当地情况、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陪调员,组成陪调组,协同调查员和医生入户,做好宣传、摸底、现场调查登记和复查工作。 (一)摸底工作 调查前的摸底工作,是做好入户调查登记的基础。调查员要提前进入调查小区,陪调员的协助下摸清本调查小区范围内需要调查的户数、人口数,重点摸清疑似残疾人和0-6岁的儿童人数,编制好调查底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将摸底汇总数据于2006年3月25日前报送到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二)现场登记 1、入户调查。调查员根据调查底册入户,按照住户调查表的
17、登记项目,逐人逐项询问,填写住户调查表;对7岁以上人群,按照残疾筛查问卷逐人询问、筛查,并对筛查出的疑似残疾人填写7岁以上人群筛查交接单;对0-6岁的儿童,填写0-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2、残疾检查评定。各科医生根据调查员筛查出的7岁以上人群筛查交接单和0-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采取设站与入户相结合的方式逐人检查、评定,对确诊的残疾人,填写残疾评定记录表和残疾人调查表。 调查期间,医生应对确诊的残疾人进行医疗、康复指导。 (三)复查 调查队组织调查员和医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复查。复查采取自查、互查和议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查三种形式进行。 调查员和医生每天应对当日调查填写的调查表进行
18、自查。 每个调查小区登记结束后,调查员应分小组对住户调查表进行互查和逻辑检查;各科医生要对自己填写的残疾评定记录表、残疾人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检查。 在现场调查登记中和小区调查登记结束后,调查队都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议查,重点议查疑似残疾人的漏筛。 复查中发现的有疑问的人和户,要进一步核查,发现差错,经核实后,予以改正。 (四)调查的后续工作 各级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调查中残疾人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酌处。 九、事后质量核查 现场登记和复查工作结束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事后质量核查办法和要求,选调高素质的调查员作为核查人员
19、,组建事后质量核查队,对事后质量核查的调查小区,重新入户进行调查登记,计算全国的调查误差。核查人员不得在原来的调查小区参加质量核查工作。 全国统一组织的事后质量核查结果将作为评估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十、调查数据的处理 (一)快速汇总 各地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统一规定,对调查的主要数据进行逐级快速汇总。 1、各县(市、区)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将调查数据快速汇总结果于2006年6月5日前报送到省级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将各县(市、区)上报的数据,经审核无误后汇总,将结果于2006年6月15日前报送到第二次全国
20、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室。 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汇总全国调查主要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后发布公报。 (二)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制定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方案。 1、省级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对调查表进行验收后,组织编码员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进行编码。编码前要对编码员进行统一的培训。 编码资料经全面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录入。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对调查资料进行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对调查的全部数据进行录入汇总,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残疾人数据库。 3、调查数据的全面汇总和处理工作,于2007年底前全部完成。 4、本
21、次调查的原始资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保管。十 一、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 对本次调查获得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撰写综合分析报告;同时,对调查数据反映出的有关残疾人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题研究课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和国内外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开发。研究结果以专题报告、论文集形式发表或出版。 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分析研究调查资料,就制定残疾人的法规、方针、政策和工作规划提出建议,供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十二、宣传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被抽中县(市、区)要依靠各级宣传部门,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制定的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径
22、,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宣传活动,在2006年3月中旬要掀起宣传高潮,以取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对现场调查的支持与配合。 十三、调查经费 根据国务院要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各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级财政应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经费,以保证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要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调查经费的管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 十四、总结表彰 各级残疾人抽样调查机构要认真做好调查的总结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06年12月底前将调查业务技术总结和现场调查工作总结报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2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于2007年11月底前向国务院报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总结。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将于2007年初表彰调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十 五、实施本方案的文件 为保证全国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高质量地搞好本次调查工作,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各种文件、表格和工作细则。 (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包括。视力残疾标准、听力残疾标准、言语残疾标准、肢体残疾标准、智力残疾标准和精神残疾标准。 (二)调查、统计表格包括。住户调查表、残疾人调查表(主表);社区调查表、失查疑似残疾人登记表;7岁以上人群残疾筛查问卷、0-6岁儿童健康
24、体检记录表、残疾评定记录表、调查底册;过录、快速汇总和计算机汇总等统计用表;调查各个环节的交接用表。 (三)工作细则包括。调查登记和复查工作细则、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细则、摸底工作细则、快速汇总工作细则、编码工作细则、抽样方案、数据处理方案、资料装订、包装、运输、管理工作细则等。 (四)填表说明包括。住户调查表、残疾人调查表、社区调查表、残疾评定记录表等填表说明。 (五)工作手册包括。调查工作手册、调查员手册、医生手册。 第三篇:研究综述示例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2009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
25、即将开始启动,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研究内容集中于:当前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模式的选择、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角色及职能定位等方面,其特点在于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联系农村社会保障的进程,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龄化,研究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由城镇向农村稳步推进,以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已经形成,但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使得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遇到了城镇不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6、因而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2000-2009年是国内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仅就论文方面来看,根据中国期刊网收录的相关论文,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内共发表社会保障相关论文共12195篇,其中涉及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为1240篇,约占社会保障论文总量的10.2%;而涉及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有463篇,约占社会保障论文总量的3.8%,农村社会保障相关论文数量的37.3%。特别是2007-2009年,国内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所取得的成果更加丰硕。据统计,这一时期国内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论文数量约有212篇,约占养老保障
27、论文总量的45.8%,反映了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方针指引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关于当前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对我国农村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邓大松等指出,农村地区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家庭户数总数比例为22.02%,分别比城市和镇同比高出4.69和5.78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中一人户、二人户的比重,农村地区均高于城镇地区。其他学者基本上也持相同的看法,李琼指出,2000年我国人口第五次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人口为8.33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7.36%,民族地区农村占7.56%,
28、到2030年, 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占17.39%,民族地区 将占18.1%,可见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仅高于城镇,而且高于其他农村地区。邓大松等认为,农村高龄老人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成员、亲属的照顾,而且越是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人们的老年生活保障越是依靠家庭。穆光宗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城市,养老方式顺序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三者的比例是:1:0.7:0.3(以社会养老为1);而农村的顺序则是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者比例为14.6: 6.6。1(以社会养老为1)。可见农村老年人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养老模式度过自己的晚年。当前的问题是,这种非正式的农村
29、养老制度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其保障功能在逐渐衰减,已经不能单独承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如不未雨绸缪,将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一部分学者们认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势在必行。 二、关于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关于从1992年1月1日民政部公布实施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至1999年7月国务院暂停执行这一方案期间7年多的情况,学者们总体认为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彭希哲、宋韬综合国内学者的各种分析后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表现在:(1)农村社会保险缺乏社会保
30、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着制度上的不稳定性;(3)是资金保值增值困难;(4)保障水平过低;二是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表现在:(1)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和完善;(2)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3)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4)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阵的混乱局面。 当前我国农村是否具备了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看法迥异,刘卫国认为,我国具备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理由是:第一,我国整体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已具备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与手段;第二,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农民收入逐渐提高,城乡差别正在缩小,农民权益保护意识不断强化,农
31、民参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第三,发达地区农村、城镇近郊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部分乡村,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基本具备;第四,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需要。而何文炯等人则认为,国外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大都是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转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从经济指标看大体有:(1)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15%以下,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在20%以下;(2)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降至50%以下,且处于老龄 人口高峰期;(3)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按照这些指标来衡量中国农村所处的阶段,总体上差距是比较大的,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差距会
32、更大,全面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具备。认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普遍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 三、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模式的选择 由于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否成熟存有分歧,因此在养老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学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第一种意见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实施分类处置,何文炯认为,就全国而言,农村养老保险应当有进有退,发达地区应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他提出,暂缓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欠发达地区宜在积极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家庭养老;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发挥土地的保障功能;四
33、是发挥商业保险和储蓄的养老保障功能。杨志玲在对云南丽江纳西族聚居地区调查后发现,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不仅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表现出与城镇、汉族家庭养老模式不同的特点:一是少数民族农村家庭养老受少数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影响较大,具有强烈的尊老、敬老的民族意识;二是农村家庭养老方式比较稳固;三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四是少数民族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家庭养老形式难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因此,以家庭养老为主,发展农村社区养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少数民族农村养老形式发展
34、的必然选择。 第二种意见是建立“三结合”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杨翠迎认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出路在于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建立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而且重点在于解决养老资金来源的问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三种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方能解决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需要。 第三种意见是“实物换保障”,卢海元指出,“实物换保障”是指根据不同的对象,以特定方式将其拥有的农产品、土地和股权等实物转换为保险费,分别设计现实可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案,如年轻农民可实行“产品换保障”;老年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则实行“土地 换保障”,等等,他强调,与一般建立养老保险的
35、方案不同的是,实物换保障是一个能同时解决养老和发展问题的方案,而这正是该方案的最大特点,也是世界银行所倡导的新模式。各位学者还分别就上述三种模式下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四、关于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角色及职能定位 国内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如柴瑞娟、罗新铭认为,政府职能社会化已成为当代政府职能发挥的一个显著的趋势,这种从单一权力行政向公共服务行政的转变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是当今政府的职责所在,而稳定健全的社会秩序和一套合理的制度框架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公共物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政府也就必然参
36、与其构建和管理。尤其是当今农村社会保障现状亟需国家出面支撑,政府之责义不容辞。 石秀和等认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具体体现为:(1)政策设计: 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行提供有效实施手段;(2)组织引导: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件的进程;(3)财政责任: 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4)管理监督:使农村社会保障纳入规范化轨道。马雁军、孙亚忠则进一步指出,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政府职责边界。政府尽管在农村基本养老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政府履行责任并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都一成不变。政府责任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动态性特征、区域性特征和层次性特征。这三个特征客观上要求政府
37、责任在不同时间和地域其侧重点和功能有所区分并相机抉择,从而保证政府主导原则在当前实践中的有效贯彻。 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决策水平与施政能力,江治强等提出,优化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公共决策,首先应树立公正决策的理念,要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科学认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共享的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指导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其次应重新审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形势,包括分析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社会保障形式的影响,客观估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保障功能,农业的市场风险对政府社会保障的制度需求,对农村宗
38、族及社区保障作用作深刻的研究,理顺政府制度性保障与农村非制度性保障的关系,准确定位政府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职责、职能。再次应注重公共决策与农民认同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政府现代运行机制以及培育农村 社会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反映诉求的作用,把农民的呼声和认同更好地融入政府公共决策当中。孙文基指出,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时,在处理其中最重要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这一问题上,政府才是投入的主体,而不是主要由农民承担。在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以政府为主体与我国各地现阶段的财政是否相符、是否会构成很大的财政压力的问题上,他认为,只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五、小结 由以上可看出
39、,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理论界对此问题研究的一大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联系农村社会保障的进程,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但仍应看到,农村养老保障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如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保险基金的运行机制、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农村养老保障的区域研究,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等方面的成果稍嫌薄弱,而这些都是事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即将于2009年启动,计划于2020年在全国普遍实施,因此,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更加彰显,亟待各位学者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调查方案对比示例
40、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调查方案对比示例示例1.蒙汉通婚研究 1.调查题目: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汉族的通婚研究 2.调查目的:通过对影响蒙汉通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 建立一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或者以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 定民族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也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3.理论构架: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1)经济活动; (12)居住特点;(13)人口迁移;(14)语言文化;(1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 起独立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
41、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 婚的变量:某一个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户主的年 龄,户主的文化水平,职业,户口类型,是否移民,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 邻居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族通婚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 4.研究类型。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5.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 6.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7.调查范围;XX省赤峰地区 8.分析单位:家庭(户)
42、9.抽样方案: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 (县),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乡中各选择2-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选(每 4户中选3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 10.调查内容: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 在村,乡,旗的的历史状况与现状以及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 调查问卷,调查指标和项目是:户主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变动,婚姻史,配偶 情况,生育史,语言能力,社会交往,邻居情况,个人收入,个人对居住地的满意程度 等等
43、,他们是对自变量的测量,对每一指标或项目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来了解, 以上是主要问卷,此外还设计两个辅助问卷,一个是了解家庭情况,另一个是了解迁移 情况,在了解村,乡,旗的历史与现状时,是根据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事先设计的调查提纲。 11.调查时间:6月8月 12.调查时点。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在调查范围内,6月以后结婚的不做统计。 13.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 14.调查时间计划: (11)准备阶段:2月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到 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以修订问卷。 (12)调查阶段。6月8月每天访问4050户,
44、60天完成。除在12个村进行问卷 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者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 (13)研究阶段:9月11月,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 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 (14)总结与应用阶段。12月第二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15.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16.调查员的培训,组织。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 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边区开发课题组 示例2.越轨行为研究 这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h.贝克尔在20世纪,60社会调查课程教学示例 年代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 1、调查题目:美国城市中吸大麻者的研
45、究 2、调查目的:通过对吸毒者的调查建立一种“如何称为吸毒者”的理论,这一研究 对了解吸毒者的情况,并制定政策和措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有现实意义,对于认识越轨 行为的产生过程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3、理论设想:心理学家常以个人心理特征来解释越轨行为,但本研究的设想是越规 行为的产生诗人的一系列社会经历连续作用的结果,人们在这些社会经历中逐渐形成了 一定的观念,认知和情景判断,他们导致了特定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因此应当以个人 的社会经历来解释越轨行为。 4、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纵观研究(追踪研究),个案研究,理论性研究。 5、调查方式;实地(个案)研究。 6、调查方法。无结构访问法,长期观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