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护理程序.ppt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08905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程序.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护理程序.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医护理程序.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医护理程序.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医护理程序.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学习目的,1.掌握望的体现及意义;,五色主病;,舌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正常脉象以及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十问歌的内容。,2.熟悉问诊、闻诊、切诊的内容;,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意义。,3.理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辨证要点和施护要点。,1,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的,运用系统措施实行计划性、持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新的护理理念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措施,其在护理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带来了护理

2、专业革命性的发展。,2,护理程序环节,评估,诊断,计划,实行,评价,3,中医护理程序,中医护理程序是指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用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等环节,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全面的、系统的、恰当的护理的过程。,4,第一节 中医护理四诊及评估,中医护理四诊,中医搜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措施:,望、闻、问、切四诊。,5,(一)望诊,望诊重要是对护理对象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头面、五官、皮肤、舌象),以及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测,以发现异常变化。,6,大家有疑问的,可以问询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7,1.,望神,即观测护理对象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色眼神、形体动态、

3、语言呼吸及外界的反应等。,一般分为“有神”、“少神”、“失神”、“假神”。,8,有神,少神,失神,假神,两目,灵活明亮,乏神,呆滞,本已失神,突然目光转亮,浮光外露,神志,神志清楚,精神不振,精神萎靡,或神志不清,突然神志转清,语言,清晰,懒言,语言错乱或牙关紧闭,突然言语不休,声音响亮,面色,面色荣润,面色少华,面色无华,面色无华,而突然颧红如妆,形体,肌肉,肌肉松软,倦怠乏力,身体羸瘦,呼吸,均匀,少气,气微或喘促,动作反应,活动自如,反应灵敏,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寻衣摸床,撮空理线,突思活动,饮食,能食,不欲食,不能食,原不欲饮食,突然饮食增进,有神、少神、失神、假神

4、鉴别表,9,2.,望色,即望皮肤的色泽,脏腑气血之外荣,皮肤的颜色变化可以反应疾病的不一样性质和不一样脏腑的病证,皮肤的光泽和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以反应脏腑精气的盛衰。,重点观测面部。,10,2.,望色,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黄色,主脾虚、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惊风。,黑色,肾虚、寒证、水饮、血瘀。,11,3.,望形态,即通过观测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以及活动的状态,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及有关病变。,12,4,、望头面、五官,(1)望头面:即观测头的外形、动态和头发的色泽变化,理解肾、脑之病变,以及脏腑精气的盛衰。,望头部,望头发,望面部,13,

5、(2)望五官:,望目眼神、外形、颜色及动态等方面,理解脏腑的生理及病理变化,望耳耳廓色泽、形态及内耳分泌物,理解全身各部的病变,望鼻鼻色泽、形态及内分泌物,重要理解肺与脾胃的疾病,或判断脏腑气血的虚实,望口与唇颜色、润燥和形态变化,重要理解脾胃的病变,望龈与齿色泽、润燥及形态等异常变化,重要理解肾、胃的病变,14,5.,望皮肤,即观测皮肤的色泽、形态的异常,理解邪气的性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轻重预后。,(1)色泽形态,(2)斑疹,斑:凡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者。,阳斑:斑色红紫鲜明,形似锦纹、云片,兼有实热证者为阳斑,多因温热邪毒

6、,内迫营血而发;,阴斑:斑色青紫、晦暗,隐隐稀少,兼有虚寒证为阴斑,多因脾虚血失统摄,或阳衰寒凝而成。,15,疹:凡色红,点小如栗或如花瓣,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者,多因外感风热或风邪所致,,顺证斑疹布点稀少,色泽红润,身热,依出现的先后次序逐渐回隐,热退神清,是邪气透泄的佳兆。,逆证斑疹布点稠密,色泽紫暗,或忽然隐没,壮热不退,神志昏迷,是正不胜邪,邪气内陷的危重症。,16,6.,望排出物,即观测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凡色白、清稀者,多属寒证、虚证;,凡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1)望痰、涎、涕,(2)望呕吐物,(3)望二便,1

7、7,7.,望舌,即舌诊,即通过观测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理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措施,是中医诊察疾病的特色之一。,正常舌象:淡白舌,薄白苔,舌尖心肺,舌边肝胆,舌中脾胃,舌根肾,18,(1)望舌质,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2)望舌苔,望苔色,望苔质:苔之厚薄反应邪气盛衰。,19,(二)闻诊,重要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多种声响,或嗅患者身体发出的异常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产生的气味和病室的气味,来观测病情。,1.听声音,(1)语声:声音、语言,(2)呼吸与咳嗽,(3)呃逆与嗳气,2.嗅气味,20,(三)问诊,重要是通过问询患者本人或

8、陪伴者,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通过、目前症状、饮食起居、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与疾病有关的状况,以便得到全面的资料,精确掌握病情的一种措施。,明代 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21,(四)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重要是指运用指端的感觉,体察患者的脉象和触按病变局部,以观测脏腑气血变化、阴阳盛衰、寒热虚实,从而推断机体的整体状况和疾病的性质、部位、预后等措施。,22,1.脉诊,用手指触按患者的脉搏以探查脉象,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诊病措施。,(

9、1)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寸口诊法:即切按患者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共六脉:右寸侯肺,右关侯脾,右尺侯肾(命门),左寸侯心,左关侯肝,左尺侯肾,(2)脉诊的措施,(3)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洁。,(4)病脉与主病,23,2.按诊,就是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患者的某些部位,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状况的一种诊病措施。,(1)按肌肤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状况,(2)按手足探明寒热,(3)按脘腹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

10、、压痛等状况,24,二、中医护理评估的内容,神志、面色、形态、五官头面、皮肤、舌象、语音、呼吸、咳嗽、体气、呕吐、寒热、汗出、头身、胸腹、四肢、疼痛、饮食口味、睡眠、二便、经带、情志、生活起居,25,第二节 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诊断是指接受护理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而此问题是属于护理职责范围内的,并且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护理手段来处理的护理问题,为护理程序的第二阶段。,重要环节,26,一、中医护理诊断和健康问题的特点,(一)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施护原则,(二)运用中医术语描述病情,(三)遵照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四)符合三因制宜的原则,27,二、形成中医护理诊断的过程,即辨证

11、过程,辨证: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措施。,过程:进行护理或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搜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的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以及多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护理诊断或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28,三、中医护理诊断和健康问题的陈说方式,1、二段式陈说,2、三段式陈说,29,第三节 中医护理辨证,辨证: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病史资料,通过度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况、判断为某种证的诊断过程。,目的:为论治提供可靠根据。,30,一、八纲辨证与施护要点,八

12、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辨证的大纲;是从多种详细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合用于临床各科的辨证。,中医辨证措施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措施。,31,张景岳:“凡诊脉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大纲,阴阳无谬,治焉有差”,32,表证的寒热虚实鉴别,表证鉴别,病因,鉴别要点,风寒表实证,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表虚证,风邪,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风热表证,风热,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咽喉痛,苔薄黄,脉浮数,33,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证,病位,病程,寒热表现,脏腑症状,舌象,脉象,表证,浅,短,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喷嚏、咽喉不适,

13、少有变化,浮,里证,深,长,但热不寒,但寒不热或无寒热,咳喘、心悸、腹痛、呕泄、烦躁,有变化,沉,34,寒证和热证的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寒证,热证,寒热,怕冷喜暖,发热喜凉,四肢,冷,热,口渴,不渴喜热饮,口渴喜冷饮,面色,苍白,红赤,小便,清长,短赤,大便,稀溏,干结,舌象,舌淡苔白润,舌红苔黄干,脉象,迟,数,35,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鉴别,证候,共同症状,不同表现,气虚,气短、乏力,气少懒言、身疲乏力、自汗,血虚,精疲、心悸,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肢体麻木、舌淡、脉细,阴虚,舌淡、脉细,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脉虚,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

14、、面色苍白、舌淡胖嫩、脉虚无力,36,虚证和实证的鉴别,鉴别要点,虚证,实证,病程,久病,新病,体质,虚弱,壮实,形态,精神萎靡、神倦乏力、气弱懒言,精神兴奋,声高气粗,鉴别要点,虚证,实证,疼痛,喜按,拒按,二便,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象,舌淡嫩少苔,苔厚腻,脉象,细弱,实而有力,37,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鉴别要点,亡阴证,亡阳证,大汗出,热汗而黏,冷汗淋漓,四肢,手足温,四肢厥冷,面色,面色潮红,面色苍白,舌象,舌红,舌淡,脉象,细数无力,脉微欲绝,38,二、脏腑辨证与施护要点,(一)心与小肠辨证施护,1.,心病辨证,2.,心病护理措施,3.,心与小肠病健康教育,

15、39,(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1.,肺病辨证,2.,肺病护理措施,3.,大肠病辨证,4.,大肠病护理措施,5.,肺与大肠病健康教育,40,(三)肝与胆病的辨证护理,1.,肝病辨证,2.,肝病的护理措施,3.,胆病辨证,4.,胆病的护理措施,5.,肝与胆健康教育,41,(四)脾与胃病的辨证护理,1.,脾病辨证,2.,脾病的护理措施,3.,胃病辨证,4.,胃病护理措施,5.,脾与胃的健康教育,42,(五)肾与膀胱辨证护理,1.,肾病辨证,2.,肾病护理措施,3.,膀胱病辨证,4.,膀胱病护理措施,5.,肾与膀胱的健康教育,43,第四节 中医护理计划的制定、实行及评价,一、护理计划的制定,1.中医护理计划的基本形式,2.制定中医护理计划的基本规定,二、护理实行,三、护理评价,44,谢谢聆听,4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