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语文《成功》预习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字
一、文学文化常识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生于山东,家境贫寒,在叔父的接济下,季羡林在济南读完了中学,中学毕业,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1930年初入清华大学,亲身沐浴郑振铎、陈寅恪等先贤的教诲,博览群书,攻读梵文,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大学毕业后,季羡林回济南中学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走上东方文学研究道路。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故土,任北大教授,兼职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文革”浩劫,受游街批斗,历经磨难,但他随缘雅化,似乎超尘脱俗,利用看门、收发信件、吃饭、走路等空隙研读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并耗时十年将其译成汉语,8大册,9万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享誉海内外。进入古稀之年后,他依然故我,“咬定青山不妨松”,潜心研究,勤奋写作,著作等身,学术生命进入了黄金时期。
我还知道的相关常识:
二、阅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言简意赅( ) 不期( )而来 期( )年 囊( )萤映雪
憔悴( ) 蓦( )然 晷( ) 烦琐( )
我还关注的字音和字形是:
三、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历史人物。
囊萤 映雪 悬梁
刺股 韦编三绝 铁杵磨针
五、根据课文填空
1.韩愈:“业 , ;行 , 。”
2.王国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
。’此第一境也。‘ , 。’此第二境也。‘ 。 , , 。’此第三境也。”
六、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1)、(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7)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4.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阐述你的理由。
5.请为本文补写一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
九年级(上)语文校本练习《成功》
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字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
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
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
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
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
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
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
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
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
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16 年5 月16 日第5 版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答: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3 分)
答: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3 分)
答:
4.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答:
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答案
1. 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 是一种心灵修复)。(2分)2. 示例: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意对 即可,3分)3. 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 好的心灵修复方式”(1分);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1分);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1分)。(意对即可,共3分)4. 比喻论证(1分);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 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1分),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1分)。(共3分) 5. C (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