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资料仅供参考1.简述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如下:(1)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3)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今后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
2、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2.如何理解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答: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3、基础,这是因为:(1)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2)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发展教育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都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4)中国是一个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要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4、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重在建设、繁荣学术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为:(1)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以物为对象,而是主要以人为对象。它引导人们自觉地改造和丰富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事。而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自己的思想支配的。因而人们的主观思想状态如何
5、,对于人的行动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导向作用。(2)马克思主义承认在总的历史发展中物质对精神起最终的决定作用,但同时又承认精神的相对独立性和精神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3)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民主原则和正面引导的方针,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2)邓小平理论是在
6、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
7、学体系。(1)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3)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7、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在
8、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9、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科学命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重要例题贯穿在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
9、是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中国发展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为解决所有问题提供物质保障。(4)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10、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
10、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可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11、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集中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难以提高综合国力和改进人民生活水平。因此,
11、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2)以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是由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所决定的。当今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尽快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才能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3)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4)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提供了根本依据。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说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
12、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绝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5)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2、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什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
13、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
14、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14、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中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面,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5、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回乡务农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方根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3)一个中心,两个
16、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16、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
17、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17、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意义。(1)能够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2)能够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4)能够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
18、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18、经济发展国为什么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但也会产生矛盾。(1)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了,才能取得经济效益;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2)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
19、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19、为什么农业是基础?如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答:(1)农业是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农村是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农业的大力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提供劳动力。(2)中国发慌农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二十世纪末能否到达小康水平;因为农产品是城乡人民的必须品,因此又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中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的书面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已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快
20、速发展。(3)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一靠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靠科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4)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分子间缩合。乡镇企业对繁荣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巨大作用。21、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所谓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把科学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实施科教
21、兴国战略,第一,要加快科技进步;第二,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22、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是:(1)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土方能够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要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扼制结构,在积极发慌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3)农民采用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形
22、式,兴办经济实体,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逐步完善。23、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能够而且应当多样化。公有制能够采取独资企业、股分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能够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根据公有制经济的产业性质、规模大小等特点寻找和发展多样化的实
23、现形式,有利于筹集、扩充资本金,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24、简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答:(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中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中国生产力的现状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种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24、客观要求。中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是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25、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
25、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经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26、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能够经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
27、,提高使用效率。27、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经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2)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经济调节功能。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28、有市场。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能够用,社会主义也能够用。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是: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属性,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解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为中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经济改革,推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它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
29、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能够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渐实现共同富裕。(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30、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是什么?手
30、段有哪些?(1)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一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三是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计划,促进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四是采取各种措施,既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防止经济过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是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一是经济计划,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它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二是经济手段,指国家经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
31、和。经济手段是经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三是法律手段,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四是必要的行政手段,指经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31、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答: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原因如下:(1)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推动中国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在传统体制下,从总体上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主
32、要是因为国有企业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没有自身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严重地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如果它游离在市场之外,内无动力,外无压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不能真正建立起来。(4)同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必须靠经过改革来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活力来实现。31、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关系,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2)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开展
33、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积极利用国外资金。对外资金交流是国与国之间的信贷流动和生产经营的投资活动。对外资金交流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吸收和利用外资对于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发展国际劳务合作。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已成为各国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国际劳务合作内容非常广泛,其形式主要有:经过海外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经过第三国的承包商,分包一部分国外的工程项目;采取承建制的劳务合作;经过政府和有关机构聘请高级劳务人员。(5)发展国际旅游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34、。中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赚取外汇,增加就业,扩大商品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扩大国际影响。32、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33、简述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
35、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强调自力更生能够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
36、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之,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34、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什么?答: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因为:(1)从概念来看,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相同的。(2)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人民民主专政也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也
37、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而对少数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过渡时期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又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这样的政权实质上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35、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其实质仍是无产阶级专政。(1)两者的领导力量相同。两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2)两者的阶级基础相同。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为了保证工人阶
38、级的领导地位,必须争得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特别是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战略和策略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革命胜利的依据主要是工农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3)两者的职能相同。两者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专政两个方面的互相结合。(4)两者的历史任务相同。两者都是以消灭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基本目标。36、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9、。基层民主制度。37、简述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1)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3)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今后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
40、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38、如何理解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答: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这是因为:(1)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
41、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2)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发展教育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都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4)中国是一个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要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3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努力提
42、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重在建设、繁荣学术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0、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为:(1)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以物为对象,而是主要以人为对象。它引导人们自觉地改造和丰富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事。而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自己的思想支配的。因而人们的主观思想状态如何,对于人的行动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导向作用。(2)马克思主义承认在总的历史发展中物质
43、对精神起最终的决定作用,但同时又承认精神的相对独立性和精神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3)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民主原则和正面引导的方针,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41、简述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一国
44、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至少50年不变,50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42、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
45、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2)我们力求经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能够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43、简述新时期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内
46、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44、为什么说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