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个人高考经验分析.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601499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高考经验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个人高考经验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秘籍,一册在手,称霸高考 2007年地理考前指导 高三地理组 2006年5月 第一部分 应 试 技 巧 一、 选择题部分 1“睁大眼睛看题目” “睁大眼睛看题目”就是要认真审题。审题除通览题目,看懂题意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的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如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等);二是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这些关键字句往往是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的重要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对······的评价等); 2“擒贼先擒王” 地理选择的特点是一图带多题,而这一组题是有关联的,当第一道题难度较大难以得出结论时,同学门不要着急,我们完全可以先跳过这一道,先做其他题目大多时候我们能从其他的题目中得到启发。 3大胆使用“排除法” (1)涉及时间季节问题; (2)选项本身陈述性错误,前后矛盾,够不成逻辑关系等; (3)选项与题干矛盾,构不成因果关系等; 4其他方法 对选择没有把握的题目除我们常用的肯定法(基本明确并能肯定选项中的正确选项)和排除法(基本明确并能肯定选项中的错误选项)外,对排序类的选择题,可用优选法(抓住排序选项中简单的,自己熟悉的内容对应相应的序号选项再对应分析其它序号的内容找正确选项,这样可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减少错误); 二、 综合题 1 综合题中的选择题一般也是单选,若是双选或是不定项会用括号注明; 2依旧“睁大眼睛看题目”。除了上述提到的两点外,在综合题部分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一点:不要忽略题目中一些特殊要求,如审题不细,容易忘做“用,将······填(涂)在图中适当位置”之类而失题丢分。 3“开动脑筋想问题,规范准确写答案”。 在将题目整体浏览一遍之后我们就要下笔了,这时要注意 (1)要点完整、意思全面,条理清楚(主要的写前边,次要的写后边),表述准确,反映思维过程,体现因果关系 (2)书写规范(减少别字和笔误)。至于答题详略,书写长短,则应根据题意要求,参考题目分值大小,适度即可。并不是写的越多越好,答的越长越好,不要抓住一点或几点,长篇大论,大肆发挥而忽略题目要求的其它意思(答案要点)。那样既耽误时间,也会因要点不全,内容不完整而失分。 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不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注意制订与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相符的对策。因为阅卷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的高低,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 高分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 高考阅卷教师教你答高考题 1.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  文科综合阅卷的第一天通常是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试阅,这样就有相当的一批答卷将作为试阅卷经受考验。  在试阅卷过程中,能够得分的答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考生答案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体相同。 2) 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 3) 考生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 4) 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 5) 考生答卷规范,秩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 不能够得分的试卷通常有以下情况: 1) 考生答卷有某一点创新,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 2) 考生答卷有创新意识,也能够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阅卷领导小组规定:坚决不给分。 3) 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考生答卷大多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的,也绝不给分。 4) 考生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2. 第一印象很关键 文科综合阅卷进入第二天,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只批阅一道题或者一问,故试题答案已经烂熟于心。这时对考生而言,树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 对考生而言,树立良好印象的关键是自己的答卷必须有好的开头和完满的结尾。好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考生的论述直赴主题,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它。 2) 考生的论述与参考答案的推理分析思路基本相符,无干扰阅卷老师阅卷情绪的跳跃性、非连续性的推理、归纳和概括。 3) 考生答卷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 4) 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词到位,一看就觉得是“非等闲之辈”。 好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与开头和答题要求相一致,结论中肯,有创新性。 (2) 分析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虚假陈辞。 (3) 无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对程度性的“副词”的使用和表述恰到好处,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重复论证也不随心所欲。 (4) 结论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没有离奇的表述,也没有过度的喧染。 3. 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 阅卷老师多数是极富有同情心的,在阅卷进入正式阶段后,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要使阅卷老师对考生的答卷产生同情心,从而获得他的同情分,是有章可循的。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 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 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 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有的同学在高考中喜欢使用有刺激性的风油精、清凉油等,这些用品可能会使某些对气味敏感、爱好清洁的阅卷老师感到不适,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4) 除以上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是作记号的。为避免在复查时返工,阅卷老师是不会对这类答卷给同情分的。 第二部分 常见错别字 lán cāng yán jì jī còu ( )( ) 江 ( ) 热 年( ) 变化 冲( )平原 集中紧( ) tàn chóng míng xǜ fēng 煤( ) ( )( ) 岛 ( )牧业 冷( ) 澜沧江 炎热 年际变化 冲积平原 集中紧凑 煤炭 崇明岛 畜牧业 冷锋 第三部分 热点问题 2006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之一——自然灾害   美国飓风:   8月25日,自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登陆以来,已经对美国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密西西比90%的建筑物消失;路易斯安那州死亡人数过千;新奥尔良市成为一片汪洋,暴力打劫事件层出不穷。 新奥尔良市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北方,濒临墨西哥湾,城市三面环水,市内低于海平面约2.1米,其安全依赖于环绕城市约560公里的防浪堤。新奥尔良市处在“锅底”地形,且位于飓风频发区域内。   此次飓风来临时,堤坝被冲出3个30多米长的大缺口。由于海拔低,飓风过后水位仍在上涨,有的地区积水达6米深,期间曾有80%地区浸泡在水中。   “丽塔”飓风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4日凌晨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交界处登陆。其东部边缘扫过新奥尔良,带去了76毫米的降水。大风推起的大浪再次将防波堤冲毁三处,有一处长达30米左右,海水再度涌入城里。   飓风给美国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   两次飓风势力都比较大,带来了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沿海地区还伴有风暴潮,密西西比河也出现洪水灾害,多灾并发。   两次飓风所影响的地区,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农产品进出口地区,新奥尔良所在的佛罗里达州又是重要的物流中心区,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9 ·11事件。   新奥尔良市地势低洼,大部分市区被淹没,城市设施损失惨重。大部分居民无家可归需外迁安置。次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   由于资源的破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平面每年以约1厘米的速度上升,是全球平均速度的10倍。   城市的预警系统、居民的防范意识和政府的救援措施都比较差。   南亚地震:    2005年10月8日当地时间8时50分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里氏7.6级强烈地震。其后又发生了40多次余震,其中一次达6.3级。造成8万多人死亡,10万多人受伤。成为巴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灾后重建工作可能需耗资50亿美元。    本次地震伤亡巨大的原因:   1、震级强、震源浅。(震级7.6、震源深度地下10公里处。)   2、地震发生时,正值周末、又逢开斋节,人们还在睡梦之中。   3、大多数居民缺乏基本的地震常识和应对的经验。   4、由于缺乏防震意识,灾区的大多数建筑在建造时根本就没有考虑抗震因素。   九江地震: 这次地震从成因上说仍然属于构造地震,所不同的是,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而九江地震却发生在亚欧板块内部的小型构造带上。   地球板块结合处是地震高发地带,但其他地区并非因此就不会发生较强烈地震。江西属于地震活动比较低或者是比较微弱的地区,5.7级相对西部来说是一个小地震,对江西来说就算大地震了。但是,这种地震对于地处板块支线断裂带的这个省来说是很正常的。   菲律宾泥石流:   2006年2月17日,位于菲律宾南莱特省圣伯纳德镇的山体豁开一道巨大缺口,泥浆裹着岩石向山脚下的吉恩萨贡村倾泻,方圆5至7公里的土地刹那间变成一个巨大泥潭,300多座房屋被埋没。截至2月19日晚,仍有近1400人被埋在泥潭中,生还希望非常渺茫,吉恩萨贡村可能会变成“永远的坟场”。   造成重大伤亡的原因:   连日时断时续的降雨天气。   当日上午曾发生过微小地震。   大量原始树木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效益回收率很高的椰子树。而椰子树扎根较浅,水土保持作用差。   灾害防范机制不完善和当地村民的防范意识薄弱。   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了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例读飓风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此次飓风形成的海域名称并描述飓风水平空气运动与中心附近垂直空气运动的方向。 (2)结合地形、地理位置特点,分析飓风能够给美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3)说明该次飓风过境后,美国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4)分析休斯敦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的直接原因   参考答案:  (1)大西洋,飓风水平运动特点: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旋转辐合,垂直运动特点:中心附近空气旋转上升。  (2)美国地形分布特征是东西高,中部低,飓风由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登陆,沿中部低缓的平原北上,可以深入内陆,给内陆地区带来一定的水汽量,补充了内陆地区的降水。  (3)从图中信息可知,美国南部地区是其石油主要的开采和加工地区,休斯敦工业部门有石油加工工业,当飓风到来时,狂风暴雨致使人们撤离该地,这里的工业受到巨大影响,由此影响到美国石油价格。  (4)由飓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是直接影响因素。 2006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之二 ——能源问题   一、石油的重要性   1、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影响着世界局势。   2、石油自给,保障中国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3、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我国石油现状   1、石油产量供不应求   近年来石油产量的增长率赶不上国民经济和原油消费量的增长率:石油产量的增长率比国民经济增长率约低 8 % ;比原油消费量增长率约低 4 % 。   2、石油进口已超过警戒线   2004年,我国的石油自产量为1.7亿吨,进口量达1.1亿吨 。按国际惯例,石油进口超过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就达到了警戒线,而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 40 % 。   3、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还未健全   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 7天,远远低于美、日两国100多天的库存水平。   4、石油进口源地偏狭   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56%来自中东,14%来自亚太地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其他地区。   三、我国的石油战略   1、实行“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化战略。 中哈输油管道 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   2、要努力把依存度控制在尽可能可测定的安全范围内。   发达国家的石油依存度要比我们更高,如目前美国为59%,英国为58%,德国为97%,日本为97.7%,法国为98%,意大利为95%。由此可见,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对石油依存度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会不断出现“石油政治”、“石油外交”、“石油经济”、“石油资源战”的原因,而正是这些石油资源的争夺因素,构成了新世纪国际关系的一个焦点。   3、加快建立包括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和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等石油安全保障体制,提高抵御国际石油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   4、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探明储量,提高石油产量。   5、积极开发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6、加快建立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四、世界主要石油产地及输出路线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输往地区 中东波斯湾沿岸   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西欧、北美、日本 拉丁美洲   墨西哥、委内瑞拉   西半球 非  洲   尼日利亚、北非各国   欧洲 俄 罗 斯   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欧洲东部国家 北 美 洲   墨西哥湾沿岸、加拿大    西  欧   英国和挪威的北海海域    东 南 亚   印度尼西亚   日本 中  国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      世界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2005年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于11月7-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要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研发能力,通过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有力促进世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   六、风能发电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风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一项最有效的能源技术,风能既可以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而且也可以解决并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据专家介绍: 地球上风能的蕴藏量是水能的10倍,只要能够将地球上 1% 的风能利用好,就能满足全球的能源需要。   中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全球风能发电正以年增长35%的速度发展,德、美、意等国增长速度高达50%,成为发展大趋势。全球风力发电年产值已超50亿美元。欧洲风能联盟宣称:到2010年,风能发电将占欧洲用电需求的5.5%;到2020年,则可达到12%。目前中国发电能源中,风能发电仅为0.11%。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43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76万千瓦。按照规划,今后5年我国风电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4倍多。     例题 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天数在全年的70%以上,多数地方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小时,平均每天超过8小时,荒漠地区全年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太阳能达到10.62万千瓦,如累计开发,则可获得相当于3823.3万吨标准煤发出的热量。我国已在甘肃敦煌和柴达木盆地防治荒漠化重点区建立“太阳能利用示范工程”。   据以上材料,口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为什么有丰富的太阳能?   (2)丰富的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益处?   (3)我国在甘肃敦煌和柴达木盆地建立“太阳能利用示范工程”,对防治荒漠化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深居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汽含量少,云量少,晴天多;该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少。   (2)太阳辐射强,大大弥补了气温低的不足;太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结实饱满。   (3)西北荒漠化地区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而樵采引起的植被破坏,使得荒漠化状况恶化。太阳能的广泛利用,解决了当地居民燃料来源,也有效地保护了植被,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遏制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因地制宜的具体体现,它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2006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之(三)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4,人口不足全国人口的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势高则气温较低,“高” 和“寒”便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自然特征。   珠峰高程8844.43米   我国在1966、1975、1992、1998、1999年曾独立或与国际合作对珠峰高程及其相邻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和研究。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是我国政府在1975年之后对珠峰高程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测量。   2005年3-6月,中国测绘人员完成了对珠峰高程的实地测量,10月9日国家测绘局正式向世界发布珠峰高程为8844.43米。这次珠峰测量的技术特点是在采用经典大地测量技术的同时,还采用了GPS和激光测距等技术,采用了雷达测深技术以测定珠峰顶岩面冰雪层的厚度;此外,还在该地区进行相当密度的重力测量和GPS水准测量,因此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和可靠。   197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登顶测量珠峰时,测得雪面高程为8849.05米,通过插钢钎的方法测得覆雪厚度0.92米,两者相减得到珠峰的地面高程为8848.13米。   珠峰南坡和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   珠峰南坡的雪线5500米左右,而北坡的雪线在6000米以上。按常理,在北回归线以北的雪山,南坡的雪线应高于北坡,因为南坡不仅纬度低,而且是向阳坡,但事实正相反。   喜马拉雅山南坡面对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涌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高大的山体阻挡,在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形成湿润的海洋性季风地区的自然带谱,因此南坡发育的冰川的冰雪补给十分充分,补给和融化的平衡线即雪线大大降低;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达北坡时,已是强弩之末,降水稀少,形成大陆性半干旱高原地区的自然带谱;北坡的冰川无法获得丰富的冰雪补给,融化的力量大于冰川向下运动的力量,因此雪线上移。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峰地区的雪线海拔呈现上升的趋势。 西藏的江南   青藏地区的东南部为高山深谷亚热带热带景观区,主要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缘的林芝地区。这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主脊南侧和横断山脉西侧,地形高差极大。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脊达5000米以上,而最南面毗邻国界的边境地带已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平原上。尤其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环抱中的南迦巴瓦峰,高达7782米,与山下的雅鲁藏布江相对高差达5000多米。山下为四季常青的亚热带森林,山的顶部为终年积雪的险峻顶峰,形成了从亚热带到寒带的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屏蔽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以及从印度洋吹来的湿热气团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长驱直入到高原的腹地,给这里带来丰沛的降水,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茂密的亚热带常绿林和热带雨林。这里有着大量材质优良的树木,林中有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适宜种植水稻,香蕉、橘子、甘蔗、茶树等亚热带和热带果树和经济作物。这片地区,富饶而美丽,被誉为“西藏的江南”   青藏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级自然环境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目前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九五”期间,西藏GDP年均增长11%,同期进藏客货运量持续增长,且增长率均大于GDP的增长。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目前,进出藏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已有的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限制,目前四条公路只有青藏公路能保持常年畅通,承担了进出藏客货运输的80%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藏以公路为主体的格尔木至拉萨主通道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铁路运输通道势在必行。   总之,青藏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配套练习   1.下列有关青藏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   A.雪峰连绵,冰川纵横   B.藏北高原的地势作波状起伏,草、荒漠广布   C.湖泊星罗棋布,像镶嵌在高原上的粒粒明珠   D.几条大山脉的山坡上,是农作物主要分布区   2.青藏高原上特殊的高原环境一般指(   )   A.高寒、缺氧、高气压      B.高寒、缺氧、低气压   C.寒冷、大风、暴雪       D.阴湿、大风、空气稀薄   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下列不属于其气候成因的是(   )   A.纬度较低 B.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   C.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较低的谷地,受地形雨影响显著   D.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4.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西宁     B.昆明         C.拉萨       D.乌鲁木齐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为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答5—7题。   5.拉鲁湿地所在的青藏高原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太阳能   ④水能   ⑤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6.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D   6.C   7.D 2006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之(四)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或新。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面积166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 除东南联接甘肃、青海,南部连接西藏外,其余与8个国家为邻,即东北部与蒙古毗邻,北部同俄罗斯联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区,这使新疆对外开放具有得天厚的地缘优势。   新疆的地形特征   新疆地形总的轮廓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北面是苍翠秀丽的阿尔泰山,南面是巍峨陡峻的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横贯中部,把新疆分成南疆和北疆的是层峦叠嶂、山体宽厚的天山山脉。天山和昆仑山之间以“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为西部屏障,以阿尔金山为东南栅栏的是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万平方千米;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准噶尔盆地,面积为22万平方千米。在绵延起伏的天山雪岭中,有“新疆粮仓”伊犁谷地、我国大陆海拔最低的吐鲁番盆地(—155米)、以及哈密、焉耆、拜城、昭苏等盆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高耸的冰峰、浩瀚的沙漠、众多的盆地、辽阔的草原、星罗棋布的绿洲----是新疆地形的特征。   新疆的气候特征   新疆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干”。因为干,空气湿度低,云雨少,经常是晴空万里;因为干,太阳供给地面的热量,几乎全部用来加热大地和空气,而地面土壤又很干燥,无法蒸发降温,所以夏季白天温度偏高,到了夜晚,由于戈壁缺少保持热量的能力,地面冷却散热的速度特别快,温度迅速下降,形成昼夜温差特别大;因为干,地面植被相对稀疏,一起风就尘土飞扬,尤其是戈壁滩上时时有风沙弥漫。新疆这种干燥气候,还突出表现为降水偏少。北疆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而南疆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新疆降水较多的地方主要是在天山山区和阿尔泰山区,这里冬春多雪,夏秋多雨,空气相对湿润,地面植被丰富。天山山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与华北平原相差无几,其中巩乃斯林区附近约达800毫米,几乎与淮河流域的年降水量相等。这些山区不仅降水充沛,而且每年降水比较稳定,这给山间盆地谷地和山前平原绿洲的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新疆气候的第二个特点是冬冷夏热。冬季,由于西伯利亚空气十分寒冷,这种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高空大气环流引导下,就会向南暴发,这就是直接影响新疆气候的寒潮(俗称寒流)。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偏高,其最热程度,南疆又高于北疆。最突出的是吐鲁番,那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40℃,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居全国之冠。   新疆气候的又一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大(每昼夜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一般是白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20℃到25℃之间。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所以新疆的甜瓜、西瓜、葡萄、杏、桃、梨等都特别甜美好吃。   日照丰富也是新疆气候的一大特色,新疆全年日照时间为2550至3500小时之间,在全国各省区中居于前列。日照丰富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棉花等喜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良好的作用。   新疆不仅日照时数充足,而且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能量也较大,在全国中仅次于青藏高原而名列第二。   新疆由于山口、隘道众多,在冷空气入侵时容易出现大风,这也是新疆气候的一个特色,各地大风严重时间是在春季。沿兰新铁路的吐鲁番西北部的“三十里风区”、哈密十三间房一带的“百里风区”等地,全年八级以上大风日数超过一百天,曾经出现过飓风阻塞火车运行的事故。新疆是多风地区,风次多,延续时间长,年风能理论蕴藏量为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季一般为3-6月及8-9月,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和东北风,风力一般为5-9级,最大10-12级。山口是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在每平方米10800兆焦耳左右。新疆利用风能资源已经起步,现拥有亚洲最大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厂。     新疆的河流特征   塔里木河,维吾尔语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之意,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汇合而成,全长2179公里。塔里木河河水最早曾注入罗布泊,后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道摆动而改道,1972年以前尾水可达若羌县城北的台特玛湖。塔河中游两岸胡杨林浓阴蔽日,形成天然绿色长廊,沃野千里,大型国营农牧场连片,是新疆重要的棉、粮、蚕桑和瓜果的生产基地,号称“塞外鱼米之乡”。   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天山西段汗腾格里山,由哈萨克斯坦流入伊犁地区,转折后西出伊犁地区再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全长1500多公里。伊犁河谷青山绿水,阡陌相连,果园遍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称。   额尔齐斯河源出我国阿尔泰山南坡,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国,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自源头至国界全长546公里,额尔齐斯河河谷宽广,水势浩荡,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居新疆第二位。   西北地区的沙漠是如何引起沙尘天气的?   中国沙尘有两大策源区,即新疆和内蒙古,尤以新疆为剧。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三十三点七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尘源。新疆还有全国三分之一的荒漠化土地,少有植被保护,也是春季的主要起沙地。   新疆沙源的沙尘刮起后,上升到六千米左右的高空,随北半球的西风环流,一路向东飘移,在遇到大的气流时,就有部分沙尘下沉,形成沙尘暴。近十多年来,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尘暴区成为世界上活动最剧烈的地区,新疆沙源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新疆这一严峻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各国关注,日本与中国签约合作开展沙尘暴研究,主要对塔克拉玛干沙尘的起沙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传输过程、影响范围等进行研究,以提出防治对策。   配套练习   1.西北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太阳辐射强       B.距海洋远,山岭阻隔海洋水汽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季风不能到达该地   2.新疆境内的地形特征是(  )   A.高原为主的地形  B.两山夹三盆  C.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D.全部是大沙漠   3.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目前,我国牧区(   )   A.全部采用传统的游牧方式     B.天然草场单位面积的产量逐年上升   C.正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     D.已全部建成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   5.新疆闻名国内外的农产品是(   )   A.哈密瓜、鹿茸、长绒棉       B.吐鲁番葡萄、蚕丝、长绒棉、   C.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红枣     D.吐鲁番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6.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开发的,储量丰富的大油田位于新疆的(   )   A.塔里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天山山区   7.下列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是(   )   A.壮族、苗族 B.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  C.满族、朝鲜族 D.藏族、白族   8.下列地区,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   9.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   A.云量少,光照强     B.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蒸腾作用弱   C.昼夜温差大       D.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   10.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有(   )。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   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D.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   11.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1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13.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是(   )   A.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C.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业   D.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D 6A 7B 8 C  9D 10D 11A  12D  13C、D 2006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之(五)——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理特征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成立于1967年,目前有10个成员国,总部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朱熔基总理与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0年东盟是我国:  第5 大贸易伙伴;  第2 大承包工程劳务市场;  第6 大投资来源地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将会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1408万平方公里土地、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3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克拉地峡与克拉运河   克拉地峡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北纬7度至10度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0多米。   拟建中的克拉运河全长约112公里,初步测算需耗时10年,耗资280亿美元。运河开通后,船舶无须经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次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   克拉运河的开凿,对我国来说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运河不仅可以运油,还可以运输其他货物,而且将改变欧亚贸易路线。它可以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运输安全性得到提高。   泛亚铁路    云南、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在资源、产业、人才、科技和资金等方面都具互补性。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运输主要通过海运,海运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劣势也很多,比如容易受到船期、台风的影响,停靠地点少等等,这使得双边贸易对铁路的需求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的发展,使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各国的交通瓶颈问题更显得突出。   泛亚铁路对中国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战略意义。如能加快泛亚铁路建设,中国内陆省区西下印度洋和西进中东、北非、西欧等可缩短运距3000-5000公里,运输费用和时间也能大大节省。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就可以通过陆路进入中国,还可以从泰国、越南等国家获得粮食补给,“一旦发生战争,可打破霸权主义的海上封锁,保证国家战略安全”。   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出境后称为湄公河,再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南海。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河长1240公里,天然落差达1780米,它的中下游尤其具备大规模开发梯级水电站的优良条件。   澜沧江中下游河段上将陆续建设八座梯级电站,形成总装机容量达1555万千瓦的水电群体。这八座梯级电站以小湾、糯扎渡两大水库为核心组成“二库八级”进行开发,从上到下依次为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和勐松等水电站,年发电量合计达741亿千瓦时。     河流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