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01T472-2015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59960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01T472-2015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B4201T472-2015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B4201T472-2015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B4201T472-2015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B4201T472-2015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150 B 52 武 汉 市 地 方 标 准 DB4201 DB4201/T 4722015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of Vegetable 2015-04-20 发布 2015-05-20 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201/T 4722015 I 前 言 为提高蔬菜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首次发布。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提出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

2、:武汉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俊峰、万勇、高星星、张唐娟、金碧。DB 4201/T 4722015 1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蔬菜节水灌溉工程中术语定义、基本规定、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地区蔬菜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3214 水泵流

3、量的测定方法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19812.22005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压力补偿式滴头及滴灌管 DL 5061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 SL 103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 234 泵站施工规范 SL 23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255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SL 256 机井技术规范 SL 267 雨水集

4、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SL 269 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蔬菜节水灌溉 water-saving irrigation 根据蔬菜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蔬菜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3.2 微咸水 slight saline water 矿化度为 2 g/L5 g/L的水。3.3 微灌 microirriga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水流或水滴,湿润植物根区土壤的灌水方法,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或小管出流灌溉)等。3.4 灌溉系统 microirrigation system DB 4201/T 47

5、22015 2 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微灌灌水器、控制系统及阀门等组成的资源、设备集成。3.5 滴灌 drip irrigation;利用滴头、滴灌管(带)等灌水器,以水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部分土壤的灌溉水方法。3.6 微喷灌 microspray irrigation 利用微喷头、微喷带等灌水器,以喷洒的方式,实施灌溉的灌水方法。3.7 涌泉灌 bubbler irrigation 利用稳流器稳流和小管分散水流,实施灌溉的灌水方法,也称小管出流灌。3.8 首部枢纽 control head 微灌系统中前端布置的加压设备、过滤器、施肥(药)装置、测量和控制设备的总称。3

6、.9 灌水器 emitter 微灌系统末级出流装置,包括滴头、滴灌管(带)、微喷头、微喷带等。3.10 过滤器 filter 对灌溉水进行过滤的设备。3.11 毛管 lateral 直接向灌水器配水的末级管。3.12 支管 manifold 向毛管配水的管道。3.13 干管 main pipe 系统主管道,由首部枢纽接出向支管供水的管道。4 基本规定 4.1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的总体设计应根据灌区土壤、气候、水文与水文地质、地形、作物种植以及社会经济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2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的总体设计应符合当地区域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应与排水、道路、林带、供电等系

7、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4.3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时,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a)工程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土壤、地形、地貌、灌溉试验等资料;b)工程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利工程现状;c)灌溉工程控制区域的蔬菜种植布局情况;d)工程所在地区的 1/1000 或 1/2000 地形图;e)工程所在区域灌溉运行管理情况。DB 4201/T 4722015 3 4.4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采用一种或多种系统。一般根据种植蔬菜种类按照下列规定选择:a)果菜类、根菜类和茎菜类等作物应选用滴灌;b)叶菜类、花菜类等作物应选用滴灌或微喷灌。5 工程设计 5.1 水源选择 5.1

8、.1 蔬菜节水灌溉水源可选择水库、河流、塘堰、蓄水池、机井等。5.1.2 蔬菜节水灌溉水质要求:a)灌溉水质应满足GB 5084的规定。当使用微咸水、再生水等特殊水质进行微灌时,应有论证;b)灌溉水质评价应按表1分析,并应根据分析结果作相应的水质处理;c)灌溉水质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5.1.3 当采用小型水库蓄水时,坝体应进行稳定计算。当采用塘堰蓄水时,应进行渗漏分析,必要时应采取防渗措施。5.1.4 进入微灌管网的水不应有大粒径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5.1.5 用水量超过 30 m3/d 的工程应进行水源论证,水源条件论证与评价见附录 A。5.1.6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

9、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不应低于 95%。表 1 蔬菜灌溉水质评价指标 水质分析指标 单位 堵塞的可能性 低 中 高 悬浮固体物 mg/L 50 50100 100 硬度 mg/L 150 150300 300 不溶固体 mg/L 500 5002000 2000 pH 值 5.57.0 7.08.0 8.0 Fe 含量 mg/L 0.1 0.11.5 1.5 Mn 含量 mg/L 0.1 0.11.5 1.5 H2S 含量 mg/L 0.1 0.11.5 油 不能含有油 5.2 设备选择 5.2.1 水泵机组 5.2.1.1 水泵的选择应满足喷灌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的要求。水泵应在高效区

10、运行,对于采用多台水泵的恒压喷灌泵站,所选各泵的流量扬程曲线,在规定的恒压范围内应能相互搭接。5.2.1.2 喷灌泵站设置的水泵或动力机数,应为 12 台。当系统设计流量较小时,可只设置一台水泵或动力机。DB 4201/T 4722015 4 5.2.1.3 水泵吸水管直径应不小于水泵口径。当水泵可能处于自灌式充水时,其吸水管道上应设检修阀。5.2.1.4 水泵的安装高程,应根据减少基础开挖量、防止水泵产生汽蚀、确保机组正常运行的原则,经计算确定。5.2.1.5 出水管的设置,每台水泵宜一根,其直径不应小于水泵出口直径。当泵站安装多台水泵、且出水管线较长时,出水管宜并联,并联后的根数及直径应合

11、理确定。5.2.1.6 喷灌系统的供电设计,必须符合 DL 5061 的有关规范执行。5.2.2 过滤装置 5.2.2.1 从河道或渠道中取水时,取水口处应设置拦污栅。对于从多泥沙水源取水时,应修建沉沙池。5.2.2.2 清洗过滤器的废水不得排入原水源中。5.2.2.3 过滤器应根据水质状况和灌水器的流道尺寸进行选择。过滤器应能过滤掉大于灌水器流道尺寸 1/101/7 粒径的杂质,过滤器类型及组合方式可按表 2 选择。表 2 过滤器选型 水质状况 过滤器类型及组合 无机物 含量 10 mg/L 宜采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或砂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粒径 80 m 含量 10 mg/

12、L100 mg/L 宜采用旋流水砂分离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或旋流水砂分离器+砂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粒径 80 m500 m 含量 100 mg/L 宜采用沉淀池+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或沉淀池+砂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粒径 500 m 无机物 10 mg/L 宜采用砂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10 mg/L 宜采用拦污栅+砂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5.2.2.4 过滤器的过流量应根据微灌系统设计流量、工作水头、水质冲洗周期的要求选择。5.2.3 控制系统 5.2.3.1 一般规定 5.2.3.1.1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每年

13、不应小于 8712h,系统维修时间每年不应大于 48h。5.2.3.1.2 系统应设有联动控制与状态信号,保证水泵与管道安全。5.2.3.1.3 系统运行方式应有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两种方式;任何时候,手动控制的权限都应高于自动控制。5.2.3.2 控制方式与设备要求 5.2.3.2.1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宜采用集中式控制的灌溉控制器。灌溉面积较大时可采用分布式控制系 DB 4201/T 4722015 5 统,设立多个现场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实现不同区域的相应功能。5.2.3.2.2 灌溉控制器完成现场传感器信号的监测与控制设备的动作,并应使用自锁电路解决防止接点误动作操作、自诊断、系统自动/手

14、动控制切换等功能。5.2.3.2.3 灌溉控制器,应配备一定容量的不间断电源(UPS)。5.2.3.2.4 灌溉控制器容量及每一总线回路所连接的传感器、控制模块和信号模块的地址编码总数,应留有一定余量。5.2.3.2.5 灌溉控制器宜保存必要的历史数据,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和存储,并具有对相关历史数据查寻等功能。5.2.3.3 系统功能 5.2.3.3.1 水泵监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泵监测量应根据流量大小与扬程高低进行选择,一般可以监测的量有:系统运行状态、电机电流、电压、过载与故障、水泵流量、压力等;b)水泵控制量应包括水泵启停、真空泵启停等。如系统设有变频装置,还宜对

15、变频装置进行控制与调节。5.2.3.3.2 管道电磁阀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设定需水信号,该信号可由人工给定或由传感器检测;b)系统检测到需水信号时可自动开启水泵进行供水。根据需水信号的多少与管道水压自动确定水泵的开启与台数;根据设定水量、设定时间或传感器传回的信号自动关闭电磁阀与水泵。5.2.3.3.3 气象、土壤墒情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需要对气象、土壤墒情等信号进行监测;b)传感器根据需要可选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5.2.3.3.4 其他信号的监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加药加肥装置,监测量有加药桶的水位、pH 值、不同药液与肥料的浓度等;

16、控制量包括加药加肥的时间与浓度等;b)计量设施,宜监测系统流量、水池水位等。5.2.3.4 变频装置 5.2.3.4.1 变频装置容量为水泵电机功率的 1.01.1 倍。5.2.3.4.2 采用变频恒压系统,对管道压力控制要求较高时,系统中应有闭环反馈调节功能;对管道压力控制要求不高时,可直接利用变频装置的基本反馈调节功能;水泵距离变频装置较远时,应考虑实际压力值与传感器压力值是否一致,不应超过设定压力值。DB 4201/T 4722015 6 5.3 泵房设计 5.3.1 泵房布置 5.3.1.1 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

17、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3.1.2 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3.1.2.1 泵房尽量布置在灌区中心、水源附近且供电方便的位置。5.3.1.2.2 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5.3.1.2.3 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5.3.1.2.4 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5.3.2 泵房尺寸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5.3.3 安装在泵房机组周围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道,其布置应避免交叉干扰。5.3

18、.4 泵房门窗应根据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的需要合理布置。严寒地区应采用双层玻璃窗。向阳面窗户宜有遮阳设施。有防酸要求的蓄电池室和贮酸室不应采用空腹门窗,受阳光直射的窗户宜采用磨沙玻璃。5.3.5 泵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泵房内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5.3.6 土基上泵房基底防渗长度不足时,可结合出水池底板设置钢筋混凝土铺盖。铺盖应设永久变形缝,缝距不应大于 20 m,且应与泵房底板永久变形缝错开布置。松砂或砂壤土地基上的防渗设施宜采用铺盖和齿墙、板桩(或截水墙)相结合的布置形式。板桩(或截水墙)宜布置在泵房底板上游

19、端(出水侧)的齿墙下。5.4 管道设计 5.4.1 材料选择 5.4.1.1 管道材料应采用硬聚氯乙烯(UPVC)管或聚乙烯(PE)管。5.4.1.2 硬聚氯乙烯(UPVC)管按使用压力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常温下承受内水压力不超过 600 KPa时可使用轻型管材。5.4.1.3 聚乙烯(PE)管分为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管和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管。灌溉地形高低起伏较大,不平整的丘陵灌区应选用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管;灌区地形较平缓时,应选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管。DB 4201/T 4722015 7 5.4.1.4 制造滴头及滴灌管所用材料应能适应灌溉中常用的化肥和农药,并能承受 45 以下的灌溉用水。5.4.

20、1.5 所用材料应不利于藻类和细菌的生长且耐紫外线辐射。5.4.1.6 压力补偿的功能性元件应能满足正常使用五年的要求。5.4.2 管径选择 5.4.2.1 作物需水量 应根据当地作物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灌溉试验资料时,可参考邻近地区资料,或根据当地气象资料采用彭曼法、水面蒸发强度法计算确定。一般在滴灌情况下,番茄设计耗水强度为(34)mm/d、黄瓜(45)mm/d、辣椒(34)mm/d、生菜(23)mm/d、其他蔬菜(23)mm/d。5.4.2.2 灌溉制度 5.4.2.2.1 作物设计毛灌水定额,可按式(1)计算确定;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参考表 3 选取:()120.1/smp hh=毛 (

21、1)式(1)中 m毛设计毛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p土壤湿润比,%;可按表 1 取用;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厘米(cm);1,2作物生长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h灌溉水利用系数。表 3 蔬菜设计灌水定额 单位:mm 作物 滴灌 微喷灌 砂性土 壤粘土 砂性土 壤粘土 番茄 1419 1824 黄瓜 1622 2127 辣椒 1622 2127 生菜 1825 2430 2632 2834 茄子 1622 2228 芹菜 2632 2834 DB 4201/T 4722015 8 5.4.2.2.2 设计灌

22、水周期,可按式(2)计算确定:amTEh=毛 (2)式(2)中:T设计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m毛设计毛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aE作物最大耗水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天(mm/d)h灌水利用系数 5.4.2.2.3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按式(3)计算确定:1000eimSStq=毛 (3)式(3)中: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m毛设计毛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eS灌水器间距,单位为米(m);iS毛管间距,单位为米(m);q设计的灌水器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5.4.2.3 管道水力计算 5.4.2.3.1 设计流量 5.4.2.3.1.1 单条毛管设计流量,按式(4)

23、算:eLQqS=毛 (4)式(4)中:Q毛 单条毛管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L 单条毛管长度,单位为米(m);eS 单条毛管上灌水器间距,单位为米(m);q 设计的灌水器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DB 4201/T 4722015 9 5.4.2.3.1.2 单条支管设计流量,应根据支管的布置方式确定。支管上单侧布置毛管,单条支管的设计流量(参见附录 B 的图 B.1 与图 B.2),按式(5)计算:ddQrQ=毛 (5)支管上双侧对称布置毛管,单条支管的设计流量(参见附录 B 的图 B.3图 B.6),按式(6)计算:ssQr Q=毛 (6)式(5)和式(6)中:dQ 支管

24、上单侧布置毛管时,单条支管的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dr单条支管上单侧布置的毛管总数量,单位为条;sQ支管上双侧对称布置毛管时,单条支管的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sr单条支管上双侧对称布置毛管的毛管总数量,单位为条。5.4.2.3.2 管道水头损失计算 5.4.2.3.2.1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按式(7)计算:mfbQhfLd=(7)式(7)中:fh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单位为米(m);Q 管道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毛管、支管、分干管和干管设计流量分别由式(5)(7)确定;f摩阻系数;m流量指数;b管径指数;L管道计算长度,单位为米(m);d 管道内径,单位

25、为毫米(mm)。各种管材的 f、m、b 值可按表 4 取用。DB 4201/T 4722015 10 表 4 各种管材 f、m、b 值 管材类别 f m b 硬朔管材 0.464 1.77 4.77 聚乙烯管 d8mm 0.505 1.75 4.75 d8mm Re2320 0.595 1.69 4.69 Re2320 1.75 1 4 5.4.2.3.2.2 微灌支、毛管为多孔管时,沿程水头损失按式(8)计算:ffhh F=(8)211111261mNXmNNFNX+=+(9)式(8)和(9)中:fh等距多孔管沿程水头损失,单位为米(m);F 多孔系数;N孔口数;X多孔管首孔位置系数,即多孔

26、管入口至第一个孔口的距离与孔口间距之比。5.4.2.3.2.3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 10%估算,在设计阶段宜按式(10)计算:3246.376 10/jhQd=(10)式(10)中:jh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单位为米(m);局部水头损失系数;Q管道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d管道内径,单位为毫米(mm)。设计水头 管网入口的设计水头按最不利轮灌条件,按式(11)计算:abpfjHZZHhh=+(11)式(11)中:DB 4201/T 4722015 11 H系统或某级管道的设计水头,单位为米(m);aZ控制点的地面高程,单位为米(m);地势平坦地区一般在最

27、远点处;bZ系统或某级管道入口处的地面高程,单位为米(m);pH设计的灌水器工作压力,单位为米(m);fh 系统或某级管道至控制点的管网沿程水头损失之和,单位为米(m);jh系统或某级管道至控制点的管网局部水头损失之和,单位为米(m)。5.4.2.3.3 水锤压力验算 5.4.2.3.3.1 管道系统设有单向阀的上坡管时,应进行水泵突然停机时的水锤压力验算。对于下坡干管应验算启闭闸门时的水锤压力。当关闸历时大于 20 倍水锤相长时,可不验算关闸水锤。5.4.2.3.3.2 直接水锤压力增加值,按式(12)和(13)计算:CVHg=(12)14352100()1gCDeEe=+(13)式(12)

28、和(13)中:H管中水锤压力增加值,单位为米(m);V管中水流流速变化值,为初流速与末流速之差,单位为米每秒(m/s);C水锤波在管中的传播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D管道外径,单位为毫米(mm);e管道壁厚,单位为毫米(mm);gE管道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聚氯乙烯管为(25003000)MPa;高密度聚乙烯管为(750850)MPa;低密度聚乙烯管为(180210)MPa;g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5.4.2.3.3.3 计入水锤后,管道内压力超过管道的 1.5 倍公称压力或出现负压时,应进行水锤防护。5.5 灌水器选择 5.5.1 一般原则 5.5.1

29、.1 灌水器的出水量大小和灌溉方式要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DB 4201/T 4722015 12 5.5.1.2 灌水器的选择要遵循经济适用,科学合理,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原则,并考虑过滤条件限制。5.5.2 滴灌管的公称外径、公称壁厚及极限偏差应符合 GB/T 19812.22005 相应标准的规定。滴头间距偏差不大于 5%。5.5.3 滴头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毛刺,不允许有气泡、裂口、溢边、缺损、变形等制造缺陷。5.5.4 滴灌管的颜色一般为黑色,色泽均匀一致,表面不得有明显的未塑化物、杂质及划伤。6 工程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文件进

30、行,不得自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6.1.2 工程施工应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6.1.3 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以及安全生产等应执行有关规定。6.1.4 设备安装前,与其有关的土建工程应已施工完毕且验收合格,安装人员应充分了解设备性能、熟悉安装要求。6.1.5 设备安装完成后,应按规定进行调试和试运行,并由专门技术人员组织验收。6.1.6 蔬菜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 GB 50268 的有关技术要求。6.2 泵房建造 6.2.1 泵站施工应符合 SL 234 的规定。6.3 设备安装 6.3.1 直联机组安装时,水泵与动力机应同轴,联轴器的端面间

31、隙应不大于改型号联轴器最大许用径向位移量。6.3.2 电气设备应按接线图进行安装,安装后应进行对线检查和试运行。6.3.3 机械设备安装应符合 GB 50231-2009 的规定。6.3.4 过滤装置安装 6.3.4.1 过滤装置应按输水流向标志安装。6.3.4.2 自动冲洗式过滤装置的传感器等电气元件应按产品规定的接线图安装,并通电检查运转状况。6.3.5 控制设备安装 6.3.5.1 逆止阀应按流向标志安装。6.3.5.2 压力表、调压阀与管道的连接应严密,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试运行。6.3.5.3 水表等计量设备安装应符合 DB11/T 289 的规定。6.3.6 管道安装 DB

32、4201/T 4722015 13 6.3.6.1 管道沟槽的开挖与回填应符合 GB 50268 的规定;塑料管道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塑料管道应在地面温度与地下温度接近时回填;b)管道四周的回填土不应有直径大于 2.5cm 的石子及直径大于 5cm 的土块。6.3.6.2 管道安装前,应对管材、管件外观进行检查,不得有裂缝;并应清除管内杂物。6.3.6.3 管道安装,应先干管后支管。承插口管材,承口向上游,插口向下游,依次施工。管道中心线应平直,管底与槽底应贴合良好。6.3.6.4 塑料管连接:a)带有承插口的塑料管应按厂家要求连接;b)塑料管连接后,除接头外均应覆土 20cm30cm。6.

33、3.7 灌水器安装 6.3.7.1 灌水器安装应满足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且应安装牢固、平整、严密、无翘曲或镶嵌不到位等现象。7 运行管理 7.1 一般规定 7.1.1 应结合工程特点,按照 GB/T 50363 和 SL 236 的要求,制定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细则,由专人负责管理。7.1.2 应按照设计轮灌制度确定的方式进行运行管理。7.1.3 当建(构)筑物或设备出现问题或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不应强行运行。7.2 水源管理 7.2.1 机井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井房周围应填高夯实,井房内应通风干燥,管理用房应干净、整洁;b)定期观测水源井内的静水位、动水位和水质;当出水量减少、

34、含沙量增多时,应查清原因,妥善解决;当水质不能满足微灌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处理符合 5.1.2 要求后方可使用;c)制订水泵机组运行、维护和检修等规章制度,悬挂在管理房明显位置,并由专人负责;d)机井在停灌期间,每隔 12 个月进行 1 次养护性抽水,抽水时间不少于 4h。7.2.2 当采用小型水库蓄水时,坝体应进行稳定计算。当采用塘堰蓄水时,应进行渗漏分析,必要时应采取防渗措施。采用蓄水池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清淤、清污和维修;寒冷季节应采取防冻措施。7.3 系统首部枢纽 7.3.1 水泵机组管理应符合 SL 255 的规定。DB 4201/T 4722015 14 7.3.2 过滤装置

35、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旋流水沙分离器,在运行期间应定时冲洗排污;b)筛网、砂石、叠片式过滤器,当前后压力表压差接近最大允许值时,应冲洗排污;c)筛网和叠片式过滤器,如冲洗后压差仍接近最大允许值,应取出过滤元件进行清洗;d)砂石过滤器,反冲洗时应避免滤砂冲出器外,必要时应及时补充滤砂。7.3.3 施肥装置运行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施肥后,应用清水将系统内的肥液冲洗干净。7.3.4 配电盘、启动装置、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装置应保持清洁,并应按 SL 255 的有关规定进行保养与维修。7.4 管道系统 7.4.1 管道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灌溉前,应对管道进行检查、试水,管道系统应通畅,无漏水现象;

36、b)灌溉后,应对管道进行保养、维修和防冻处理。7.4.2 控制件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灌溉前,应对控制阀、安全保护设备、阀门井进行检查、试水,控制阀应启闭灵活,安全保护设备应动作可靠,阀门井中无积水;否则应及时检修、校正或更换;b)灌溉后,应对闸阀、安全保护设备、对阀门井加盖和防冻处理。7.5 灌水器 7.5.1 灌水前,应对灌水器及其联接部位进行检查,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7.5.2 灌溉后,应对各类灌水器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或已被堵塞的灌水器。DB 4201/T 4722015 1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水源论证与评价 A.1 水源论证 A.1.1 灌溉需水量与用水过

37、程应根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作物设计日耗水量与灌溉制度确定。A.1.2 水源论证应针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供、需水水量平衡分析,以供定需。A.1.3 水源论证不能满足用水需要时,应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A.2 水源条件评价 A.2.1 应对工程所在区域水源水量、水位、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时,应评价分析灌溉设计代表年的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新建水源工程,应根据来水条件与利用条件计算确定。A.2.2 以塘坝、雨水拦蓄工程为水源时,应分析计算设计代表年的径流量、径流过程和拦蓄利用量。A.2.3 地下水水源,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可进行抽水试验实测确定或由邻近地区的机井出水量估算。DB 4201/T 4722015 1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管道布置示意图 图 B.1 支管对称布置与毛管单侧布置图 图 B.2 支管单侧布置与毛管单侧布置图 DB 4201/T 4722015 17 图 B.3 支管上双侧毛管对称布置()图 B.4 支管上双侧毛管对称布置()图 B.5 支管与毛管双侧对称布置()图 B.6 支管与毛管双侧对称布置()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