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县到村挂职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深入调查掌握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立发展思路 _村党支部副书记(县委宣传部干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村挂职锻炼的同仁们: 接受组织挑选,服从县委安排,带着县上领导的重托、希望和关爱,在宣传部和陇东乡主要领导的护送下,找文章到-我 于今年元月8日下午六时准时来到陇东乡丰台村报到。握过满面笑容热情迎接的村两委班子手的那一刻起,我便开始了挂职丰台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新的生活历程。一月多来,在组织的培养、关心和支持下,我把丰台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珍惜机遇,不辱使命,扎实工作,感受很深,收益很多。现将一月多来的工作情况和收获体会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汇报的
2、题目是深入调查掌握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立发展思路。 一、驻村工作情况 驻村后,我通过听取村两委班子介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到老党员、离任老干部、好中差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和村民聊天拉家常,吃农家饭,睡农家炕,不仅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受到纯朴村民亲人般的待遇,而且摸清了丰台村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理清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摸清了基本情况 1、村情概况 丰台村位于_县东南部,南面与麦积区伯阳镇接壤,距县城35公里,离陇东乡政府15公里,距伯阳镇15公里,是陇东乡的西大门。 全村耕地面积3075亩,其中粮田面积1875亩,退耕还林面积1200亩,人均占有耕地4.14亩,未纳入耕
3、地面积的撂荒地达1100多亩。 该村辖有3个村民小组(丰台、吴湾、引道),4个自然村(丰台、吴湾、引道、北崖),总户数148户,总人口742人(丰台组80户392人,吴湾组47户251人,引道组21户99人)。 全村有劳动力402人,占总人口的54.2;在校中小学生175人,占总人口的23.6;学龄前儿童80人,占总人口的10.8;低保户9户35人,五保户1人。 全村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0人,占总人口的5.34;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4人,占总人口的8.63;小学文化程度的有92人,占总人口的12.4;文盲291人,占总人口的39.2。 该村目前村情稳定,民心向上,不存在其他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状况
4、良好。 2、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该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共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王银宝,现年58岁,小学文化程度;村委会主任吴代生,现年42岁,高中文化程度;村文书刘成生,现年43岁,高中文化程度;村组长王国政,现年43岁。 全村现有党员14人,无女党员,党员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52岁。 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干部作风正派,有一定事业心、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群众比较拥护。 3、农业生产情况 2006年全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83亩,总产达58.55万公斤,人均产粮789公斤。其中洋芋种植148亩,户均1亩,总产18.5万公斤;玉米种植445亩,人均0.6
5、亩,总产22.25万公斤;小麦种植890亩,人均1.2亩,总产17.8万公斤。 全村有老核桃树247棵,户均1.7棵。 2006年全村经济作物葵花与菜子共种植392亩,人均0.53亩,亩产100公斤左右;经济作物创产值7.84万元,人均经济作物收入105.7元。 2006年全村长年务工人员达90人,季节性务工人员达40人,创劳务收入51万元,人均劳务收入687.3元。 全村大家畜存栏370头(匹、只),其中牛存栏222头,户均1.5头;骡驴存栏148匹,户均1匹。生猪存栏289头,户均达2头。 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元。 (二)找准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由于丰台村地理条件差,底子薄,发展步伐缓慢,脱贫任务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1、居住地点分散,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丰台村村民多居住于半山坡,无法集中居住。全村148户742人分布在4个自然村,自然村之间最近距离2.5公里,最远距离达7.5公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成本较高,基础设施极端落后。一是4个自然村水源距村1公里以外,经常采用人挑畜驮运水,遇到干旱季节,水源干涸,人畜饮水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浇灌田地。二是4个自然村路况极差,下雨天根本无法通行,农副产品难以运送出外。三是卫生设施落后,既没有村医,又缺乏必备的医疗器材和药品,患者往往要到15公里以外的陇东乡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