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初探一、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是经过不同的专家群体认真仲裁选择并根据教学秩序逻辑性地构建起来的资源综合体。因此,教材本身是已经过筛选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它需要教师的加工、创造,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教学中强调文本与师生的对话。无论是在教材的使用上,还是在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新课程都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
2、要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深层内涵。星新一的喂,出来一文我教读过两次,我在第二次教读星新一的喂,出来时,没有像以前只从“环保”角度解读,而是以环保为起点,逐步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敬畏自然”“因果报应”与“人性的弱点”等重大主题,多角度理解文章,最后又回到环保这一核心主题。课后我让学生任选一个角度写读后感,很多学生结合文本与现实有了对“环境保护”、“敬畏自然”、“因果报应”、“人性的弱点”等问题较为深刻的认识,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的隐性资源。二语文教师是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本身就具有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
3、供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有人这么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同时,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决定了语文老师是最容易接触到学生心灵的人。所以,语文老师要用好这一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1.语文老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课程资源 学高为师,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语文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还应是一个“杂家”。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充分开发这一语文课程资源,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时
4、如涓涓清流,叩醒头脑,时如霏霏细雨,诱人善良。这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2.语文老师的情感体验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一位教育家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脑子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没有情感或缺乏情感,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语文老师不仅要从教材编写意图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应该用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使学
5、生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感受母爱”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讲讲自己从小到大感受到的母爱,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响应,于是我给学生讲了我母亲的故事,我说:“子女一生不管走得有多远,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眼睛。”我的学生们听了我深情讲述的故事后,他们也终于不再羞怯,很踊跃的讲自己感受到的母爱:一女生讲上周她的衣襟破了,母亲因为农活忙没及时缝补,在她离开院门时母亲追上她俯下身子给她缝补衣襟,她很感动;一男生讲他感动于母亲每周来校时母亲总要背着父亲多给他口袋里塞些钱;一学生讲他以前总烦妈妈的唠叨,妈妈的严厉,有时顶撞妈妈,现在
6、他很后悔自责;一学生讲她还有一名女生讲她母亲在她三岁时因病去世,她的奶奶抚养她长大的艰辛,她满含热泪地说她把奶奶当做自己的母亲,所以,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点燃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的火种。3.语文老师的个性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欢有时是从喜欢老师开始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都有自己拿手的方面,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这些个性特长,经常在学生面前“露一手”,“露几手”,一段或深情或激昂的朗诵,一曲动情的歌曲,一版漂亮工整的字帖,可能会让学生有“这个老师真行”的印象,和老师会亲近起来,随着情感的加深,学生会主动地学老师这些“本事”。甚至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崇拜,能达到这种和谐,就可
7、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篇词作时,我课堂上的深情朗诵为那堂课开了一个好头,学生感受到了词作的美感,喜欢上这篇课文了,我后面的教学就容易多了。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歌唱母爱”环节,我不仅让学生唱表现母爱的歌曲,我也唱了一首母亲,很好的激发的学生的热情。4.语文老师的生活阅历是一种课程资源和学生相比,老师的生活阅历要丰富得多。老师的成长历程、求学经历、旅游见闻、成功与失败等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语文老师要有勇气和智慧在学生面前打开这本“教科书”,用“正面教材”去激励学生,用“反面教材”来警醒学生。例如在教读文言文送东阳马升序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
8、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宋濂年轻时极其艰苦的求学经历中的苦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可以说此文已是很好的语言学习和情感态度培养的绝佳材料了,但我还给学生讲了我年少时非常艰苦的求学经历,我对学生说:“我在这种逆境中并未动摇理想,我一步步走达了我的理想三尺讲台。”然后再提问学生此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有的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今后要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有的感悟到要学习作者的执著精神,在这一课例中,可以说我的“添足”之举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我的“正面教材”起到了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正面作用。再如一次写作课上,我给学生讲了在高三毕业会考语文考试中,我因为
9、没看清题目要求就急于下笔写作,能得A等次的语文成绩因为自己的粗心最终只得了B等次。这一“反面教材”警示学生平时学习一定要细心。三.学生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学生自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家庭生活等都是可以有效利用的课程资源。1.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即围绕着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利用课程资源。例如,教读老王时,可让学生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老王这样的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教读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
10、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情?为什么?教读大自然的语言,可要求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利用好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这一课程资源,就完成了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完成了“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有益引导。2.学生爱好、知识、能力等,也是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教师要努力促成课堂内外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使自己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在这种信息交流中得到知识,感受快乐。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收集的戏曲知识在班内交流,学生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学生戏曲知识的积累。在接下来的“戏曲演唱竞赛”部分
11、,班上的“文艺尖子”们先后演唱了家乡戏秦腔三娘教子中的教子和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等折子戏,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里的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演唱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听戏的同学直观感受了我国戏曲之美。再比如,我在教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萧乾的吆喝一文时,不仅自己模仿文中和街头听到的“吆喝”,还让个别学生也模仿自己听到的“吆喝”,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3.学生熟悉的影视作品也是服务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视和电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对电视电影剧目及明星的知晓度绝不逊色于老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引入这些内容会大大
12、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读丑小鸭时,我在引导学生把握这篇著名童话情节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上的有益引导,我引入了当时学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让学生明白许三多与丑小鸭的经历很相似,都是出生在一个苦的地方,都受尽了艰辛。他们的人生有很多挫折,但最终都成功了。再给学生介绍此剧主演王宝强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王宝强和他演的角色许三多一样,都是由曾经的“丑小鸭”变为了“白天鹅”。再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学习丑小鸭的精神和品质。4.学生的家庭生活是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对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高
13、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课程资源,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素材性资源和强大有效的条件性资源。例如,我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时设计了 “我说我家”的活动,很多同学讲了自己的家庭故事:或温馨和美,或艰辛蹉跎其中一个姓朱的女生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她有一个聋哑弟弟,因为先天残疾,家人给予了弟弟更多的爱,后来长大了一些,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欺负弟弟,家人如何伤心,弟弟后来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如何优秀,她说,她爱这个不幸但又充满爱和温馨的家。她满含热泪的讲述感动了同学们,也感动了我。我适时地提醒我的学生们今后应该关爱身边的残疾人,也
14、要像故事中的小弟弟一样自强。在这个课例中,学生的家庭生活成了很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四、农村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是语文学习资源农村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是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农村学校乡土资源非常丰富,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的目标。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时,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对家乡的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进行调查,对内容分类整理后深入探究:明确其内涵,体会其中的美感。并要求他们用文学笔调去表现出来。这是一次“语文学习生活化”理念
15、的有益尝试。这次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五、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服务语文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且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激励学生思索的资源。农村中学的现代信息技术虽然不及城市的中学,但语文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可以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大大促进语文教学效率。如在教读出师表时,我下载了课文朗读音频再用我的便携小音箱播放后,给我后面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教读苏州园林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16、,直观的图片、视频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网络技术给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语文活动中,我课前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要求每组确定探究方向,然后再带领学生去学校计算机教室搜集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补充了许多月球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题探究活动,从学生的作文和手抄报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总之,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具体的策略、方法与条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有效地通过内化生成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资源向生命转化的过程。从结果的意义上讲,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实现了课程学习的内容目标,提高了学习者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过程的意义上讲,它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了热爱母语的感情,不断积累并培养起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