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读后感四篇读后感范文_1.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6590060 上传时间:2024-1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四篇读后感范文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后感四篇读后感范文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后感四篇读后感范文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后感四篇读后感范文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后感四篇读后感范文 读书: 1、课堂是通向经典原著阅读的桥梁从来不知道,我们教材很多内容都经过编者的;大刀阔斧;,编者用自己的审美意识,修改着一篇篇原文。学习了这篇文章,我很受教育,特别是里面关于改编的文字,为阅读;编者的文本;走向阅读;作者的经典;寻找资源。文章中说:语文课不是阅读的终点。语文课堂是让孩子凭借样本从课堂上的语文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文章中还提到了窦桂梅老师的由课文走向经典的课例:窦桂梅老师在执教三打白骨精时,先出现了两段西游记的原文,分别是对山势的描写和对白骨精外貌的描写。这样的安排,通过课文搭建了同乡经典原著的阅读桥梁,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欣赏原著的魅力,获得经典的熏陶,激发

2、他们阅读的热情。读罢此文,我想起,我们教研组潘老师上三顾茅庐一课时,也根据对话,引出了原著中张飞准备诸葛亮如不出来就点火烧茅庐的片段,虽然孩子对于这些半白话文还是比较生疏,有些同学可能还是难以理解,但是,也有不少的同学马上表现出那种兴趣盎然的学习态度,令课堂生色不少。女儿班级的马老师在上三打白骨精一文时,也引用了里面相关的段落,引起女儿读西游记的热情。我想,课文的删改,也能给我们的教学留下一些空白,等我们去补吧。江苏教育2011第三期;818;那些被改编的文字2、梦想、奇迹插图中那个神采奕奕的老人,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听过于老师的课,那种风趣,那种激情,那种信手拈来的才情,还浮现在

3、眼前。读了于老师的这篇我教语文后,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于老师一直做着作家梦,他对书法和朗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虽然梦想并没有成为现实,但他也没有放弃各种成为作家梦的路途。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常常用这样的话自我安慰:;一个师德高尚、学样丰富而又善于表达的老师,怎么教都能教好,哪怕是满堂灌。;他说得真是太谦虚了,像他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师,怎么上课都不会成为;满堂灌;。于老师教学主张: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是他常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用近四十年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尝试,模仿。于老师没有成为作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于老师去成了一个教育家,这

4、是意外。还是奇迹。忽然想起北京欢迎您中那句歌词,有梦想,就会有奇迹。于老师用自己的执着和热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3、读设在作文本上的论坛有感初读这篇文章时,我很感兴趣,为作者独具特色的方法叫好,甚至有了跃跃欲试的念头。可是,再细细研究时,心中却疑惑丛生:如果放我们学校,这来得及吗。按着作者的意思,每次习作过后,学生必须先去找人;点击;-就是请人帮自己看作文,并写下感受-这在作者笔下就是;回复;,几个同学;回复;过后,还要请家长;回复;,最后才是老师的评语,在这样个过程中,还要评选出;最佳作文;。可能我说得比较啰嗦,或者是我领悟能力不够,反正,我细细想来,这怎么来得及呢。虽说时间像海绵里的

5、水,但是,我总觉得这海面都要被我挤干了。就说说最近的吧。每天早上,我基本在7点10分到校,进教室开电脑,准备好投影,等15分过后,我就组织学生读古诗。30分一到,数学课代表就会提醒我,到了做口算的时间。然后是早自习,晨会,休息五分钟后,就到了上课时间。常常这五分钟时间,都能被 我厚着脸皮占用-默写古诗。我可以选择其他的课余时间,但是,如果不早点默写完,我就不能及时批改,我不能及时批改,学生就不能即使订正,就会恶性循环。我知道很对不起他们,但总想着背诵积累古诗,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与经典对话的机会啊,怎么能放弃呢。第一课结束后的大课间活动,学校里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校领导常常检查,还是遵守规定,

6、毕竟孩子玩的时间也不多啊。我不一一赘述,只是,真的不好意思,如果我把这种方法借用过来的话,真的来不及。没办法,放弃吧。不过,我想如果要用,也不一定要照搬照抄吧,或许那次习作时候用一用,让学生写得开心点,说不定也能有所收获。 4、质疑培育快乐树培育快乐树是江苏教育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的主张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张扬个性。文章对现在语文课堂上的两种普遍现象提出了质疑: 一、比比谁坐得最端正; 2、学生成了;群众演员;。我想质疑的是第一种。由于长期在低年级断任教,为了让孩子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很多老师喜欢用;我看见第几组的*同学做得最端正;这样的话去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马上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作者认为,这样的现象是;不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难道一节课上,学生自由散漫,想怎么坐就怎么坐,这样的现象就能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注;。难道老师就应该对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行为而可以视而不见。低年级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初级阶段,如果真如作者所言,让他们自由发展的话,估计到了搞高年级,已经没有老师能进去上课了。这点我深有感悟。低年级孩子习惯的养成与否,直接关系到高年级学习的成效。另外,我真的很欣赏这类;我看到这个同学做得最端正;、;我发现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某某同学读书时已经学会了动笔;等等旁敲侧击的语言,甚至发现了它们的神奇功效。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