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21世纪的优胜劣汰激荡读后感 在读本书以前先去搜索了作者,吴晓波,是一位财经类作家,而并非经济学者,那么该书就是科普性质的读物了。 大致浏览一遍回顾目录和书的序章可以确定,这是一本主要写2008年到2018年中国企业发展的书,讲了一些企业的衰败破产,而更多讲的是哪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内甚至国际竞争力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且简单地阐述了一些其中的理由。当然从整体的架构上来说本书还是想往更高的立意去写的,但是由于是科普类的读物,所以没有什么模型去支撑,只能是以文字形式泛泛而谈。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本书写了如下几个视角: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往周期型传统型行业的高增长已经
2、结束了,金融地产也在经历去杠杆,新兴行业的增长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国际化。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国际,在美股上市,积极扩展海外业务,不似几十年以前只在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市场中也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 拉动内需中国几十年以来的人口红利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在劳动力成本上,中国与亚洲的许多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这些年来中国也开始真正致力于拉动内需,也投资和消费需求来促增长。 技术破壁-相对于制度创新的复杂性,技术的不可逆性打破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准入性壁垒,从而重构产业范式,并倒逼体制内改革。这一特征在改革前三十年并不突出,然而,随着互联
3、网的崛起,很多产业的原有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突破,带来了竞争格局的焕然一新。在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的破壁能力将在更多的领域中持续发酵。 本书中也谈了一些关于企业收购兼并的案例。结合我公司的情况来说,我公司处于通讯行业产业链的下游,盈利方式主要来源于工程承包,为劳动力型收入。总的发展空间就是看市占率和自身的运营成本,就目前几年的状况来看,我司想要寻求突破和发展,降低管理费用与维持市占率还远远不够,提高战略眼光在资本市场寻找机会使得业务类型能够扩展和延伸是长远发展之道。 (文中随便补充一些就行,这本书写的都是成功的大企业,科技类企业,互联网公司,基本没法往工程局上靠,书里写的失败的企业也都是曾经的大国企,产业本身落后产能太多,管理滞后等因素导致的,和工程局小单位也没什么可比性)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