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 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 山东临邑翟家王海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暗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意思是说半亩地那么大的水塘象一面镜子,天上的光影云彩在水面上荡漾,问一下水塘水怎么这样清亮,还不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流进来。这两句诗就表明了诗人的一种生活乃至治学态度,沉滞不可取,活动流动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什么,生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 人的生命就像机器一样,也想诗中写的那样生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机器如果长期放置在一边就会生锈,久而久之就转不
2、动了,只有长期的使用,而且不断的给他上油,还要定期的进行保养和维修,才能让他发挥应有的价值。作为人类的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竞争力的增强,人们都觉得时间就在指间溜走了,整天一天一天的就过去了,每天感觉到的是疲惫不堪,有时还埋怨自己也没做出多大的丰功伟绩,甚至觉得自己过稀里糊涂,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就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问题,它体现了一个人自我感受与满足感。比如,一个工薪阶层人士,一生虽收入不丰,生活平淡,但衣食无忧、家庭和谐;而有人腰缠万贯,声名显赫,但人到中年却因经济犯罪而入狱。从这里看,谁是人生的成功者。 比结果,是前者,比财富,是后者。又比如,一个博
3、士应聘到某公司任高级研究人员,老板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企业主,他们两人相比,谁是人生的成功者。从文凭看,是前者;从业绩看,是后者。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评论人生成功,恐怕难以明确界定。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立足于自身的生存环境,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并对家庭有供养能力,自食其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就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就想幸福的感觉一样,关键是看自己怎样看待,同时也决定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们有幸生活在这这多彩的社会,我们就应该有责任、有意识重新认识自己,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要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学习,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让我们与古人对话,可以让我们与伟人感同身受,可以让
4、我们穿越时空,知道过去与未来,了解历史,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梦想。社会的多彩决定了人生存状态的多样性。缺少了精英式的领导人物,社会发展建设要减缓。尽管这些人令人瞩目,但他们的个人幸福未必是完美的;但是,没有大量普通劳动者,社会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群体中,多数人是幸福充实的。下面的故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个近乎于文盲的船夫划船送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过河;学者问船夫,从此岸到彼岸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船夫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没有回答好学者的提问。于是学者深有感触、语重心长地说道:你长这么大,连一句符合语法逻辑的话都说不清楚,你这半辈子就算完蛋了。船到河心,突然狂风大起,波浪滔天,眼看就要翻船。这
5、时船 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吗。学者已经被眼前的情状吓得魂不附体,摇头表示不会。船夫便遗憾地说:你这一辈子可真就完蛋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精英、伟人,还是普通的一员,都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读书,更需要时不时的回头展望自己所走过的路,重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活出最充实的自己,展现最精彩的自己,不断给自己充实正能量,即使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我们拍在沙滩上,我们也要相信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会在我们心里流淌。 第二篇: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 我们给自己编故事,只是为了更安心地生活。-joandidion 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人格(希金斯,自诩为礼貌的绅士,其实粗暴、歧视女性、控制欲
6、强)茫然无知。 弗洛伊德的解释。压抑或许是罪魁祸首,自诩为有修养的英国绅士,而不是自我洞察看清真实自我,这样能免遭巨大的精神痛苦。 适应性潜意识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多数人的习惯特性、品质、气质都属于适应性潜意识范畴,人们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只好通过其他渠道构建自我人格理论,与其说,这种理论构建是受压抑和逃避焦虑的驱使,倒不如说,纯粹是受到自我连续叙事(不能接触无意识人格)的构建需求驱使。 适应性潜意识自我与意识自我,两者对于回应社会时都有固定模式,因此,单讲“自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这种差异受到心理学领域中人格理论的普遍忽视。 第一节何为真实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指决定一个
7、人“特定性为和思想”的一种心理过程。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冲突、妥协,从而对“我们是谁”做出了界定。近年来,人格研究的主流方向是特质理论,该理论试图对人们共有的某些基本人格特质进行独立研究。人格特质理论很少研究人格特质起因,更多是对人格测量结果的定量分析。比如大五理论。研究发现,在人格特质差异形成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到20%-50%的比例。与上述研究相比,后现代主义学派认为,根本不存在单一的、连贯的人格或自我,在他们看来,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文化、角色扮演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米歇尔和国王的新衣米歇尔研究发现,没有哪一种研究取向能够完全符合人格研
8、究的黄金准则,即奥尔波特提出的带有某种确定性去预测人们的实际行为。米歇尔发现,人格特质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人格心理学家低估了社会情境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社会情境对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个体差异对人格的影响。【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差异是最好的行为预测期器,社会心理学家则投注在社会情境的本质和人们的理解方式上】 米歇尔认为,与其将人格看成是归类人的静态特质,不如将其看成一组独特的认知-情感变量,用来决定人们解读情境的方式。 其他人格理论更多地侧重自我的意识构建,在作者看来,最好将米歇尔的认知-情感系统看成是适应性潜意识的一部分。 两种人格: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自我
9、作者认为,人格存在于两个地方。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构建的自我。适应性潜意识符合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包括解读社会环境的一些独特方式,以及引导人们行为的稳定动机。但是,意识自我也符合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由于人们无法直接接触自己的潜意识特质和动机,所以通过其他渠道构建一个意识自我,包括个人经历,可能自我,外显动机,自我理论及关于 感觉和行为诱因的信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意识自我和潜意识自我并不相符,两者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这就表明,通过两种人格就可以预测人们不同的行为。适应性潜意识更可能对人们失控的、内隐的反应产生影响,意识构建的自我更可能影响人们审慎的、外显的反应。【遇到意见分歧时,是否要争论一
10、番,下意识的快速决定受到无意识需求(权利和归属感的需求)控制,但是否邀请他人共进晚餐,这受到意识层面的自我归因动机的控制】 人们不能直接观察他们的无意识特质,所以必须尝试采用间接手段来推断这种特质,从通常意义上讲,对适应性潜意识的本质做出准确推断,对我们更有益。 第二节为什么我们很难了解自己 大量研究表明,适应性潜意识能够运用稳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做出回应,它符合奥尔波特对人格的定义。 潜意识的“假设”判断 米歇尔认为,人们拥有一组独特的认知-情感变量,以决定我们回应世界的方式。“人格中介系统包括五个部分:编码(对自我、他人、社会情境的解读),对自我与社会世界的期望,情感与情绪,目
11、标与价值,能力与自我调控计划。简而言之,人们会把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以决定他们对某种特定情境的回应方式。【五个变量,每一部分都带有适应性潜意识的特征】 对孩子的情境观察表明,特质论的研究用处不大,因为: 1、孩子的攻击性取决于他们解读情境的方式; 2、孩子对情境的解读会随着时间流动形成固定模式; 3、孩子们是通过适应性潜意识去解读情境的。 扫描模式:习惯性可进入性 用适应性潜意识辨别信息的一项标准是“可进入性”,这种扫描模式使人们快速而高效地对社会情境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我们越是可进入那种类别,我们对此方面的信息就越敏感,对敏感信息的获取速度极快,意识通常察觉不到。(一些人对诚实敏感,一些人对
12、幽默,等等,见到新朋友,我们更可能习惯性的可进入某种特定类别) 移情:新旧交替 学术界将弗洛伊德对移情(婴儿时对父母的感觉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发现称为最具独创性的发现。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移情看作无意识的社会信息处理系统,将移情看作是日程生活的正常化运作,她主张,我们对他人的心理表征,与其他“习惯性可进入”类别一样,能迅速深入脑海并称为习惯可进入的类别,用来了解、评价新认识的人。安德森研究发现,如果人们新认识的人跟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很像,对此人的评价也与对重要人物的评价类似,即使人们并未意识到,目标者与自己心目中重要人物的特征有哪些相像。 依恋的运作模式 研究者对成年人的依恋模式进行研
13、究,他们认为,人们在看待重要的过去关系时,例如与父母的关系,会采用习惯性的方式,这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在当前关系中的行为,尤其在与恋人的关系中。 双重动机与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归属感、成就和权利的需求属于人格的范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动机是适应性潜意识人格的重要部分。内隐动机生成于童年时期,之后逐渐变成自动的、无意识需求。 主题统觉(潜意识动机)和自陈量表(意识动机)测试之间毫无联系,但结果都有效。无意识动机与意识动机相分离,比如依赖需求中,外显的、有意识的依赖测量中,女性评分高,而无意识的依赖测量中,男性的评分高。 我们看自己和别人看我们一样吗。 如果我们有双重人格,无意识人
14、格和意识人格,两者都会诱发个体的行为,那么,别人是如何了解我们的。我们无意识的、无控制的行为会反映我们的内隐动机和特质(例如对归属感的内因需求),而可控制的、审慎的行为则反应我们的外显动机。但从某种程度讲,人们似乎可以留意到他人适应性潜意识的外显行为(比如一个人说自己害羞,但他却是个聚会狂),正所谓旁观者清。 人格的自我评定,以及他人对自己的人格评定,两者的相关性并不高,这种相关度,部分取决于人格特定,比如内外向,观点通常较为一致,但责任心等通常分歧较大。 还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他人行为的预测,要好于对自身行为的预测,比如慈善买花,比如献血。 人们为什么不能准确预测自己的行为。 1、我们往往“自
15、命不凡”,且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加道德; 2、在预测自身行为时,我们更多地根据自我人格的特质,而忽视了环境的限制,此外,内部信息还无法准确概括人格,所以当然不完全准确。 第三节不可靠的自我界定 独立于适应性潜意识人格外的意识自我,本质是什么。 麦克亚当斯曾经对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研究,即人们构建的关于自我的生命叙事,人们对过去、现在、将来所做出的连续性叙事,这些叙事的主要功能室将自我的各部分整合成连贯一致的同一性整体,这种同一性整体具有长期稳定性,且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研究结果显示,这个审慎的系统将自我的各个分散部分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叙事。 麦克亚当斯认为,生命叙事与
16、客观现实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需要一致,与其说,它们是以事实为基础对客观历史进行叙述,倒不如说,它们是对生命的解读。一个好的生命叙事有哪些方面组成,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它由多少事实依据。 很多理论学家指出,针对人们应该或可能成为那种人,意识构建非常重要,人们会有三种自我构建: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可能自我,这些构建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总之,当人们描述自我人格时,通常会陈述他们对自我的意识理论和构建,而这可能与适应性潜意识的特质和动机有分歧。 第四节自我究竟源于何处 有证据现实,适应性潜意识的某些性情,例如气质,具有遗传性,当然也受到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适应性潜意识的一个特征是自动化,将意识构建变为
17、自动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多次运用。人们并非生来就具有“如果-那么”模式,也没有心理学家所讲的“习惯性可进入”,这些都是通过频繁使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第五节积极的自我和消极的自我 研究认为,人们一旦发展出一种自我的意识理论,就很难再否定它,我们会更多地注意到意识理论而不是潜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发生的频率。 无意识自我与意识自我不一致会造成什么后果。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学生的无意识和意识目标进行测量,目标相对一致的学生,精神状态提升很快,而不一致的学生,结果正好相反。 第三篇:认识你自己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18、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伴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
19、跑去见老方丈。 找来找去,却忘了还有个自己。 并不是老方丈要故弄玄虚,这事看起来小,其实很大;看起来只是个个案,其实十分普遍。 这世上最能影响自己的人,不是父母老师,其实只是我们自己; 这世上我们最不了解的人,不在天南海北,其实就是我们自身。 这是一个天下人普遍忽视的问题。 骑驴找驴这件事很多人都没做过,但与“骑驴找驴”类似的事情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着。尤其是在意识方面,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偏偏要蒙着眼睛背诵别人看到的东西,而那个“别人”往往也是从别处背诵来的,而大家都在得意于自己的记忆力是如何的高人一等,等后来终于无书可背需要自己睁眼去看时,却早已近视得什么都看不大清楚了,只好凭着些
20、许记忆过活。 第四篇: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经常拿来引用来规劝世人。人们对这句箴言可以有三种理解。 第一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这应该是箴言本来的意思,它传达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古希腊人大概也是这样理解的。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泰勒斯回答:“认识你自己。”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泰勒斯回答:“给别人提建议。”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而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为此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最高赞扬,被称作全
21、希腊最智慧的人。 第二种理解是,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世界的秘密,因此,都可以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在希腊哲学家中,哲人赫拉克利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我探寻过我自己。”还说,他的哲学仅是“向自己学习”的产物。不说认识世界,至少就认识人性而言,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素材,可惜大多被浪费掉了。事实上,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把自己当作标本,借此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 第三种理解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这种理解最流行,但未必符合作为城邦动物的希腊人的实情,恐怕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引伸和
22、发挥了。 如上所示,几千年来,人们对“认识你自己”作了很多阐述和理解,谁对谁错姑且不论,我想的是,人为什么要“认识你自己”呢。在我看来,这大概可以这样来说明: 人,生而无知;知,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所谓生而知之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如颜渊说老师孔子是“生而知之”,是他对老师的崇敬使然,我们不可这样理解,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了。)一个生而无知的人,一开始的时候,对陌生的世界是既好奇又无畏,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而好奇无畏的人,犹如无头的苍蝇,难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这样,无知的人就会产生恐惧,同时,他“吃一堑,长一智”,开始由“无知”向“知”(“小智”)转化了。
23、 “知”的人,因其“知”而对陌生的事物产生畏惧,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了逃避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一般来说,他只能依赖既有的经验行动,而不敢冒险。这样,“知”(“小智”)不仅没有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相反,他却阻碍了人的前进步伐。从这种意义上说,“知”即“小智”,实与“无知”不相上下,严格说来,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知”,而人天生的“无知”其实是无所谓的,它仅仅是“不知道”而已。“知”即“小智”,实乃“无知”,它是普通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它受一种“鼠目寸光”的功利主义原则支配,只能支持普通人应付熟悉的环境,免受外界伤害,而对陌生的事物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它就很难应对了。 为了应对个体经验的
24、有限性,人们发明了“学校”和“教育”,以众人的经验弥补个体经验的不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个体知识的有限性。因此,我们通常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称为“知识分子”。可是,“知识分子”的知识仍是有限的,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o养生主)。而现实是不断变化的,很多事物的出现和事件的发生是超出人们现有经验的,“诱惑”与“恐吓”无处不在,因此,人依据经验行动总是有限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那么人的现实生活就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很难从从容容地过好每一天。即,这时的人不是生活在寻欢作乐中“乐不思蜀”,就是生活在对未知的“恐惧”之中。生活在贪
25、婪中,人就会利令智昏,丧失原则,放弃人生的最终目标。生活在恐惧中,人的精力很难集中,生活质量和效率必大打折 扣,故必延滞和推迟人的生命的进程。换言之,所有生活在贪婪和恐惧中的人,将有限的生命耗费、浪费在半路上了,他很难到达人生的终点。因此,生活在贪婪和恐惧中,使得本应享其天年的人生“夭折”,这是人生的悲剧,实无异于死亡。 由上可知,人的不幸的根源在于人后天的“无知”而非天生的“无知”。而要免于人的不幸到达幸福的彼岸,人就必须从后天的“无知”状态中解放出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而这种“知”,我认为就是这里所说的“认识你自己”的智慧。 在我看来,可以把“认识你自己”理解为认识你的最内在的自我,
26、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认识了这个东西,你就心中有数了,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 然而,最内在的自我必定也是最隐蔽的,怎样才能认识它呢。各种宗教有静修内观的功夫,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毕竟玄乎了一点。而且,内观的对象其实不是上述意义的自我,而是这自我背后的东西,例如,在佛教是空,在基督教是神。 这里有一个认识自我的方便路径。事实上,我们平时做事和与人相处,那个最内在的自我始终是在表态的,只是往往不被我们留意罢了。那么,让我们留意,做什么事,与什么人相处,我们发自内心深处感到喜悦,或者相反,感到厌恶,那便是最内在的自我在表态。就此而论,知道自己最深
27、刻的好恶就是认识自我,而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倘若有了自己真正钟爱的事和人,就可以算是在实现自我了。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怎样“认识你自己”呢。现代人生哲学为所有人设计了一幅完整的科学的“人生地图册”,它可以让所有人在自己的人生未真正到达彼岸之前,就在理性的灵魂的高度熟悉通达他的所有路径,从而使自己在人生之路上从容不迫。所以,学习哲学也是可行之路。 人啊,要认识你自己。 第五篇。你认识你自己吗。超准的心理测试(各大公司hr必选测试标准) 前言。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
28、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快来测试一下,很准的。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从头看下去,不要先看答案,会受影响的。)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b.苹果3分c.西瓜5分d.菠萝10分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b.电影院3分c.公园5分d.商场10分e.酒吧15分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b.依赖你的人3分c.优雅的人5分d.善良的
29、人10分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b.马3分c.大象5分d.猴子10分e.狗15分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b.喝冷饮10分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b.猪5分c.老鼠10分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b.童话神话类3分c.自然科学类5分d.伦理道德类10分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 a.打火机2分b.口红2分c.记事本3分d.纸巾5分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
30、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b.自行车3分c.汽车5分d.飞机10分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b.黑3分c.蓝5分d.白8分e.黄12分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b.自行车3分c.乒乓球5分d.拳击8分e.足球10f.蹦极15分 12、如果你拥有一座别墅,你认为它应当建立在哪里。 a.湖边2分b.草原3分c.海边5分d.森林10分e.XX县区15分 13、你更喜欢以下哪种天气现象。 a.雪2分b.风3分c.雨5分d.雾10分e.雷电15分 14、你希望自己的窗口在一座30层大楼的第几层。 a.七层2分b.一
31、层3分c.二十三层5分d.十八层10分e.三十层15分 15、你认为自己更喜欢在以下哪一个城市中生活。 a.丽江1分b.拉萨3分c.昆明5分d.西安8分e.杭州10分f.北京15分 查看答案: 180分以上。意志力强,头脑冷静,有较强的领导欲,事业心强,不达目的不罢休。外表和善,内心自傲,对有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有时显得性格急噪,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不利于自己时顽强抗争,不轻易认输。思维理性,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很现实,对金钱的欲望一般。 140分至179分。聪明,性格活泼,人缘好,善于交朋友,心机较深。事业心强,渴望成功。思维较理性,崇尚爱情,但当爱情与婚姻发生冲突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
32、的婚姻。金钱欲望强烈。 100分至139分。爱幻想,思维较感性,以是否与自己投缘为标准来选择朋友。性格显得较孤傲,有时较急噪,有时优柔寡断。事业心较强,喜欢有创造性的工作,不喜欢按常规办事。性格倔强,言语犀利,不善于妥协。崇尚浪漫的爱情,但想法往往不切合实际。金钱欲望一般。 70分至99分。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人缘较好。事业心一般,对待工作,随遇而安,善于妥协。善于发现有趣的事情,但耐心较差,敢于冒险,但有时较胆小。渴望浪漫的爱情,但对婚姻的要求比较现实。不善理财。 40分至69分。性情温良,重友谊,性格塌实稳重,但有时也比较狡黠。事业心一般,对本职工作能认真对待,但对自己专业以外事物没有太大兴趣,喜欢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不喜欢冒险,家庭观念强,比较善于理财。 40分以下。散漫,爱玩,富于幻想。聪明机灵,待人热情,爱交朋友,但对朋友没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事业心较差,更善于享受生活,意志力和耐心都较差,我行我素。有较好的异性缘,但对爱情不够坚持认真,容易妥协。没有财产观念。第20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