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 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以科主任及主要临床医师、护士长、药剂科负责人组成。 2、完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并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2)实行职业资格准入,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3)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并将其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有效安全,降低医疗安全隐患。3)
2、确保医疗设施,处于正常盒安全的功能状态,以确保患者的诊断,治疗。4)严格药品的采购质量及保管,发放。 4、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控制及追溯机制。 5、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档案管理范围,凡是以下材料应手机归档。 1、医疗新技术的法令标准和规章制度。 2、医疗新技术的计划、总结。 3、医疗新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4、医疗新技术质量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形成的文件。 5、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来信来访,调查分析,医疗事故鉴定书和处理意见。 6、新疗法、新技术的鉴定及实施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二、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
3、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 三、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问无关人员泄露。 四、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保存安全、防虫、防潮、防遗失。 五、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销毁前必须经科主任批准。 六、过期作废的档案必须收回,防止误用,科室档案包括科室人员档案,质控档案、技术档案、行政档案和档案管理条例。 执业范围内新技术应用专家诊治评估制度 一、新技术、新业务经审批后必须按计划实施,以增加或撤销项目需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进行。 二、门诊部负责实施全院医疗技术准入的日常
4、监督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包括对已申报和开展的医疗新技术进行跟踪,了解进展协助培训相关人员,邀请专家指导,解决进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等。 三、对不能按期完成的新项目,门诊部管理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申报人提出质疑批评或处罚意见。 四、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实施后,应将有关技术资料妥善保管好。 五、要制定技术规范,以及相对应的新技术应急预案,有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六、认真执行技术风险预警实施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技术风险,防止技术损害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二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
5、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二)质量管理1.基础质量 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 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包括。重点部门(急诊
6、科、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主要统计指标包括: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入院证候诊断准确率、入出院疾病诊断准符合率、辨证论治优良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甲级病历率、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医疗事故发生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7、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急诊留观时间等22项。 二、基本原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 (四)数据化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三级质控 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 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级。职能部门,主要由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设备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对重
8、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级。医院,主要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委员会每半年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即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终末质控。 (二)各级部门职责(要点)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2.相关职能部门 负责计划、方案的督促落实、监督管理,重点进行环节质控。 3.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中最主要的有: 1)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2)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3)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拟开
9、展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运行。 5)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6)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具体要求如下:自查运行病历 检查人员。科主任、质控医师。 检查表。采用医务科下发的运行病历质量检查标准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标准,根据检查表对病历打分,检查好的表格由科室按月保存。 自查结果。各科室能自查出的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立即实施,并对医务科上月检查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价。各科室将自查结果填写完整。 科室病历自查工作的完成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的一部分。 4.科室质控医师 科室质控医师,按照病历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的要
10、求,对本科室病历进行实时、全面的质控,抓好病历质量。 5.医务人员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要首先端正态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落实以核心制度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患者提高安全、高效的服务,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正确实施。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一)基础质量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1、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3)医疗流程;(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二级甲等中医院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医务科、质控科、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等科室要经常性地深入一线,服务一线。 4.改善服务流程,为病人提高安全高效的服务。 (二)环节质量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2.抓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
12、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加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关键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1)核心制度和核心条款。 (2)提高病历质量,及时、规范、准确书写,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减少归档病历的返修率。 (3)做好沟通工作。包括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和科室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 (4)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5)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6)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7
13、)抓好中医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三)终末质量1.临床路径管理: 2.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五、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见附件六 六、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一)科室质量考核 科室质量检查标准共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辅助科室、输血科、急诊科六个部分。 (二)考核办法 1、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每月进行一次全院医技科室大检查,总分为100分,90分为基数,考核每高于基数1分奖励科室100元,依次累加,考核每低于于基数1分扣除科室100元,依次累加。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考核 根据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由医务科统计汇总临床科室及相关部门完成情况,按年考
14、核,总指标完成率每下降1%,将责令科室整改。 (四)病历质量考核 1.每月检查病历书写质量,各类检查结果均纳入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当月绩效考核挂钩。(1)运行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实行单项扣款,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的扣分标准执行,每扣1分扣款50元。 (2)归档病历严格按照终末病历检查标准执行,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90分;乙级:75-90分;丙级:75分。每份病历大于98分不予罚款,98分以下每扣1分按50元罚款,乙级病历罚款600元/份,丙级病历罚款2000元/份。(乙级病历及丙级病历,如与科级质控评分不符,处罚科主任每份病历100元)。 1.优秀病历奖励。每月按甲级病历平均分计算,得分
15、前三名者给予奖励,奖金按当月罚款金额酌情核算。 2.优秀病案展评 评选程序。每月病案质量第1名的优秀病案,一年累计后经院病案管理委员会最终评定,分内外科各一名,进行全院展览、出现丙级病历,质控医师扣款50元,科主任扣款500元。 2.归档病历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所有的医疗文书必须无缺失;各级医生护士必须审查并签字;所有检查报告必须无缺失;病案首页必须填写完整、准确。 特别说明。没达到以上基本条件而送到病案室的病历,查出后视为无效归档,因此延长归档时间者,自行负责,归档超时仍从出院日算起。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起执行。 附件1:XX县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流程附件2:XX县区中医医院科
16、室质量检查标准 附件3:XX县区中医医院运行病历质量检查标准附件4:XX县区中医医院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标准附件5:XX县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中医医院 2015月10日 XX县区年1 第三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卫生院 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 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为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
17、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医务处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
18、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与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 (3)审议医务处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施措施。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
19、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改进要求。 (5)制订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认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等级和临床价值,决定对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准入。 (6)讨论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任人应回避)及整改意见。 (7)提出全院医、护、技人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8)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秘书负责委员会会议记录。 2、医务处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务处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
20、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中医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
21、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将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强调十六项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正确实施。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
22、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3)医疗流程; (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一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医务处、护理部、办公室、总务科、设备科等科室要经常性地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改善服务流程: 为病人提高快捷安全服务。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
23、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
24、与安全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加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关键环节(危重疑难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介入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内镜室、血液净化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等)质量与安全管理。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抓好二级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分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抓好查对工作。 (3)做好危重疑难病人、围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5)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
25、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规范、完整、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 (8)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另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9)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10)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11)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12)在医疗进程中,下一
26、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13)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末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1、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 (1)128种单病种、56个临床路径质量控制。 (2)规范诊疗方案。 (3)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4)分析与评价。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四、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一)临床医疗 1、病床使用率6
27、0% 2、病床周转次数20次/年 3、平均住院日12天 4、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5、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8、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 10、疑难病症好转率90% 11、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2、甲级病案率95% 13、无发生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 1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6、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17、麻醉死亡率0.02% 18、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
28、器械试验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19、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0、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21、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22、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率100% 23、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中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24、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周期不短于1年 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0% 26、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27、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28、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29、i类
29、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二)急诊 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2、器械、仪器完好率100% 3、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 (三)门诊 1、处方合格率95% 2、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 3、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4、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5、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6、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本地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 7、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50% 8、口腔科复诊预约率达到60%。 9、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达到60%。 10、术后病人复查复诊预约率达到60%。1 1 (四)护理 1、静脉输液
30、、吸氧、无菌技术、吸痰、引流管护理、背部护理、心肺复苏等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基础护理合格率95% 2、危重患者(特护、一级护理)护理合格率90% 3、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5% 4、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5、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 6、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达到100% 10%。 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8、每百张床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5%9 10、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零 11、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率100%;主管护师以上继教覆盖率80% 12、技术操作考核,护师以下职称每年一次、主管护师每3年一次,参与率95%;护理人员理论考试(分科别)每年一次,参与率
31、95% 13、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例1:0.4 14、优质护理服务覆盖80%以上病房 15、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 16、病房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五)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率5% 2、医院感染现患率10% 3、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4、医院感染漏报率5% 5、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 6、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7、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六)医技 共性质量目标(包括其他辅助科室) 1、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 2、检查报告误诊率3% 3、报告及时性95% 4、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
32、到出具检查结果时 间48小时 5、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6、b超、内镜查完即发报告 7、放射科平片出报告: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 8、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9、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使用时间50小时/周 1、x光摄片甲片率90% 2、废片率0.5% 3、x线诊断报告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诊断符合率)95%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服务满意度90% 1、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80 2
33、、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 23、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95% 4、尿沉渣异常复检率达100% 5、报告单审核率达100% 6、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1、处方复核率95% 2、调配处方出门差错率1/10000 3、中药处方饮片误差5% 4、无假冒伪劣药品 5、药品供应满足率95% 6、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30% 7、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5% 8、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0% 9、每100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15% 1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
34、1、56种临床路径管理病种 2、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50% 3、临床路径管理入组完成率90% 4、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 5、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在住院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 6、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 五、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具体考核评分标准见附件。 六、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一)医务处质控办定期组织实施检查,结合平时抽查及终未质量考核作出分数评定。 (二)每个科室定分100分,实行倒扣分制,扣完为止。 (三)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 (四)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5、七、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临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1、核心制度管理: 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工作制度、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手术审批分级制度、手术准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知情谈话制度等。 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抓好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真正做到制度落实。定期检查制度,使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化。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必须有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医师查房;术前(非急诊)、术后必须各有一次高级职称医师查房;病人入院3天以上,必须有一次高级职称
36、医师查房。定期抽查首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及首次主治医师查房制度执行情况、抽查术前小结及谈话、手术审批、麻醉会诊及谈话、输血治疗谈话及病程记录、科间会诊、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 (1)贯彻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2)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 (3)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提高甲级病历率。 (4)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做好三个环节质量控制。加强病历书写的质量教育,每年新职工上岗前
37、进行病历书写规范教育。定期检查病历书写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定期抽查住院病历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限情况等。各类检查结果均纳入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考核,与当月奖金挂钩。 3重点以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单病种和本科前5位住院病种。 (1)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 (2)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诊断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 3a、严格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b、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重点是: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 c、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
38、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查对无误;术中: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家属或代理人等;术后: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4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水平相适应。开展的医疗技术应当是其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1)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并组织实施。 (2)具有与开展的技术或项
39、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该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 (3)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4)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5)进行医疗技术科研,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同时,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6)不得应用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技术。 八、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持续改
40、进 (一)急诊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能够胜任急诊抢救工作。 (二)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及时接受各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诊治。急诊24小时开放,实行医师首诊负责、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48小时。重点以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会诊、留观、手术、住院、转诊等环节。 (三)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 (四)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五)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六)急诊标志醒目,各
41、窗口标志日夜明显。 (七)各种抢救设施定期检查,并有记录,保持运行状态良好。 (八)进修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不得单独出急诊值班。急诊病历按病历书写要求执行,病历质量检查与住院病历相同。 (一)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二)临床专科门诊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把关。 (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加强门诊处方、门诊病历书写、各类申请单书写质量检查制度,定期检查门诊处方、门诊病历质量,并与奖金挂钩。 (四)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门诊病人满意度90%。 1、严格执行病理上级医师复片制、科内疑难病理读片制和会诊制。 2、每月进行一次制片质量、诊断质量检查,并有
42、室内质控评价分析记录。 3、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4、定期检查实验用试剂及器械的性能,并有记录。有毒及易燃、易爆物品有专人保管。 5、室间质控。参加省级病理质量室间评价活动,力争达到同级医院较高水平。 6、努力提高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满意度。 (一)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二)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如:常规x线、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三)医学影像资料质量符合临床工作要求。 (四)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审核签名方可发出。 (五)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六)建立放射科统一管理体系,实行放射科主任对常规x线、与放射诊断及相关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医技人员实施相应固定。 (七)每天科主任直接主持常规x线诊断统一读片。 (八)严格执行接诊登记、影像片保管、借阅及值班、交接班制度。 (九)严格执行设备专人负责与维修保养制度。 (十)积极参加省级室间质控评价活动,力争取得名次。 (十一)努力提高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 (一)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种检验制度。 (二)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