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德学习体会赤壁市一中生物实验室 龚植林有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序的教育和教养,有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样的影响”显而易见,这充分说明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包括他的品行、世界观。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会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换句话说,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直接地影响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师生关系。“身高为师,学高为范。”经济社会,物欲横流,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作为一个教师,传道授业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面
2、对种种诱惑?如何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一个身负神圣使命的人民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多年来,我时刻都在学习、思索、提高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我校开展师德学习活动促进我更深入地学习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并深刻剖析自己。通过学习,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念,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心理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
3、保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学习、领悟其深刻含义。中庸第二十章中有一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的大意是: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在道德实践中,知与行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目标一致,只有坚持知行相合才能达到目标。知是行的先导,为了能行必须先知。儒家主张博学,因此必须学道、学礼、学文。学道便是追求真理;学礼即学习六艺(礼、义、射、御、书、术);学文即是古代典籍有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并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认真的思考、深刻领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考察,才能了解事物
4、的本质,才不会轻易被现象所迷惑。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再把所学的知识去付诸行动,即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在道德实践的征途上日益前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终于浙浙明白其中的含义。要培养学生成为品学兼优、道德高尚的人,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孔子强调以身依则的重要性,告诫为政者都要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来教育感化人民,体现以德为政,以礼治国的仁政思想。由于当时社会上政令繁多,各种法规不断出现,可是为政者本身不正派。面对如此现象,孔子便提出了只有端正自己,才能端正别人,言教不如身教的主张。对于政策法令的出台,为政者首先要身体力行去带头实践,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己行为,引导社会风气,人民自然也不敢出轨。因此,对于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处处为人师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二OO九年八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