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
2、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
4、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五、研究对象 北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
5、,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5、测试法。通过学习成绩检测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6、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4.92014.11) 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进行学困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4.112015.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
6、经验文章,转变教师育人观,课堂教学观。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推广(2015.62015.7) 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辑论文集,全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九、课题研究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由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交流,反馈问题,相互促进。 2、加强研究过程及档案资料管理 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各项记录,副组长及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及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研究情况交流、反馈座谈会。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