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法的操作方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态度。分层教学,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一、 以点带面分层推进法。即教师在指导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到以点带面、由浅入深,通过分层推进而兼顾全体,以讲读课文为例,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范读后,让优生组学生先读,中、后进生组学生可边听边用笔标注出难读和不会的字,然后再读,这样就达到了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讲述科文内容时,可让后进生照课文讲,
2、再让优、中等学生按要求讲,最后教师示范讲,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达到了分类推进的目的。另外,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可以层次分明、难易有别,设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既有“一点带一面”,又有多点带全班,避免了课堂上的“一头沉”现象。差生训练时优生可作补充,优生训练时,便给差生提供了学习的好机会,从而促进好、中、差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各有促进。二、针对差异各个击破法。一个学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要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平衡发展,更不容易。因此,这就需要针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差异,根据每个学生语文素质自我提高的需要,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历史成绩很好但在说话方面不行;有的因为胆怯,不敢说话;有的因缺少锻炼,不会说话。因此,可将这些学生分为两个层面,在教学中对不同侧面的指导,尽可能做到有针对性,力争各个击破,让他们的“短”变成不短,让他们的“长”成为特长。三、作业分层设计法。课内和课外作业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基础作业、综合作业和提高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至少要领让学生选做一组,对于中、后进生难于做对的题目,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辅导,辅导后再选择一些题目让他们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