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囊尾蚴病囊尾蚴病医学知识医学知识宣讲材料宣讲材料囊尾蚴病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 张凯宇张凯宇病病 例例薛XX,男,36岁,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汉族,职业:公务员,因头痛2年,加重20天于2016年6月2日入院。病病 例例现病史:入院前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胀痛,VAS评分6-7分,无发热、恶心、呕吐、视力下降、黑朦,无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疼痛影响睡眠,持续2天后自行缓解。就诊当地医院自述查头颅超声提示供血不足(未见报告),予镇痛对症。VAS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标准:)评分标准:0 0分分-1
2、0-10分分,0,0分分:无痛;无痛;3 3分分以下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 4分分-6-6分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能忍受;7 7分分-10-10分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病病 例例入院前20天患者头痛再发,性质、程度同前,伴恶心、畏寒、夜间盗汗,自测体温升高,热峰在夜间Tmax 37.5,第二天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间断服用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持续5天后头痛可好转,仍有头部紧胀感。病病 例例于当地医院就诊(2016-5-12)查头颅CT:右颞、枕叶及右侧基底节区见结
3、节影,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受压。病病 例例考虑脑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后就诊天坛医院(2016-5-16)查头颅核磁:脑内多发占位,呈结节样强化影考虑脑转移瘤不除外。PET/CT:左侧额枕叶、双侧基底节区、右侧额颞顶枕叶、枕部镰旁见多发钙化结节及小囊,大部分蛋氨酸代谢增高而葡萄糖代谢减低,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于友谊医院查外周血囊虫IgG抗体(-)。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史:既往史:副银屑病10年,病情稳定。个人史: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当地,无疫区疫源接触史,无近期出游史。工作为办公室职员,无特殊化学药品或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不吸烟,少量饮酒,已戒半年。家族史: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症
4、状者。体格检查体格检查T:36.2 P:90次/分 R:18次/分 BP:113/71mmHg SpO2:98%Ht:168cm Wt:70kg BMI:24.80kg/m2皮肤、黏膜:右臂近端内侧、双侧大腿内部、双足背有片状色素脱失,少覆鳞屑。神经系统:痛觉、触觉、关节位置觉存在。共济运动及步态正常。腹壁反射未引出,肱二头肌反射、桡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引出。Hoffman征、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病例特点病例特点1.青年男性,病程20天;2.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头痛,伴恶心
5、,病程中曾出现发热,后自行缓解,无头晕、肢体活动障碍及感觉异常,外院影像学提示颅内多发占位。3.既往史:副银屑病病史;4.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四肢可见数个鳞屑样皮疹,无神经定位体征。5.辅助检查:PET/CT:左侧枕叶、双侧基底节区、右侧额颞顶枕叶、枕部镰旁见多发钙化结节及小囊,大部分蛋氨酸代谢增高而葡萄糖代谢减低,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拟诊讨论拟诊讨论诊断方面:考虑颅内多发占位,脑囊虫可能性大。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是猪带绦虫幼虫幼虫在人体寄生。囊尾蚴可在皮下、肌肉内引起结节和游走性包块,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约占7090。发生位置分:脑室型、脑膜型、脑实质型、混合型
6、。按大小分:小囊型(直径5 cm)。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异,MRI可见多发囊性病灶,边缘强化,周围水肿明显,处于囊虫蜕变期。鉴别诊断:1.其他不典型感染,如布病、结核等不典型感染,入院后完善TORCH、布氏杆菌凝集试验,T-SPOT-TB、PPD等感染方面筛查,明确诊断。2.肿瘤,患者颅内多发占位,PET/CT显示葡萄糖代谢减低,但不能除外代谢活性低的肿瘤,入院后完善肿瘤标记物,胸腹盆增强CT,明确诊断。下一步诊疗下一步诊疗患者病灶在脑部,入院后复查神经系统影像学,同时完善腰穿,留取脑脊液标本,完善感染方面筛查。其他方面,患者5月中旬头MRI见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稍偏移,目前无明显颅高压临床表现,暂
7、不予脱水降颅压治疗,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警惕脑疝发生。诊治经过诊治经过6月6日腰穿压力为200 mmH20,透明清亮色脑脊液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总数 48106/L,白细胞总数 34106/L,单核 32106/L。脑脊液生化:CSF-Pro 0.86g/L,CSF-Cl 122mmol/L,CSF-Glu 3.6mmol/L。诊治经过诊治经过辅助检查粪便常规+潜血:OB 阳性(+)。便寄生虫及幼虫鉴定:阴性。血TORCH10项:CMV-IgG,RV-IgG,HSV-1-IgG(+)。脑脊液:细菌涂片+培养(需氧+厌氧)、墨汁染色、真菌涂片、隐球菌抗原、淋球菌涂片
8、+培养、抗酸染色、奴卡氏菌涂片+培养、TORCH10项:阴性。诊治经过诊治经过脑脊液囊虫IgG:(+),血囊虫/弓形虫IgG:(-)。眼科超声检查: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余未见明显异常。眼科会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专业组查房专业组查房意见一:患者影像学表现偏急性,考虑2年前头痛发作与本次疾病不相关。结合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不高,淋巴结不大,血中囊虫抗体(-),脑囊虫病诊断证据不足,建议行脑部活检明确诊断,可考虑诊断性驱虫治疗,予阿苯达唑阿苯达唑10-15mg/Kg,每个疗程每个疗程14天,可治疗天,可治疗23个疗程,每个疗程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间隔2-3周。周。患者脑部病变多发,需警惕驱虫治疗过程
9、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可予足量激素抗炎治疗。专业组查房专业组查房意见二:追问患者病史,患者2年前的头痛症状无法明确与该病相关,结合影像学周围水肿明显,考虑病程为1月余。患者脑脊液囊虫IgG抗体阳性,但影像学表现不特异,但血囊虫IgG抗体阴性,不能除外脑脓肿及其它特殊感染可能,建议复查头MRI、腰穿、血及脑脊液囊虫抗体,请神经外会诊,明确是否可行脑活检,协助诊断。可暂时予口服南瓜子及槟榔合剂驱虫治疗南瓜子及槟榔合剂驱虫治疗,观察是否有绦虫或节片排出,若有排出,可协助诊断脑囊虫病。诊治经过诊治经过复查腰穿:脑脊液压力为135 mmH20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总数 26*106/L,单核细胞:24*106
10、/L。脑脊液生化:正常。诊治经过诊治经过神经外科会诊:患者颅内多发占位,结合MRI、PET,不支持肿瘤,腰穿囊虫IgG(+),考虑脑囊虫病可能性大;目前患者颅内占位诊断相对明确,建议内科治疗;颅内病灶活检病理可能阴性,并发症较多,在诊断相对明确情况下不建议行脑活检;随诊。予口服南瓜子及槟榔合剂驱虫治疗未见虫体或节片排除。诊治经过诊治经过头平扫+增强MRI 双侧脑实质内多发环形强化灶,硬脑膜增厚强化,可符合脑囊虫感染。复复查查脑脑脊液囊虫抗体:脊液囊虫抗体:(+)专业组查房专业组查房患者复查头增强MRI可见颅内病变水肿带明显好转,部分病灶减小,对比患者影像学,符合疾病发展情况,且患者脑脊液囊虫抗
11、体多次阳性,无其他感染证据,考虑脑囊虫病可能性大。予患者阿苯达唑驱虫治疗,同时予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建议地塞米松0.06-0.08mg/kg治疗。14天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6 6月月2121日日予阿苯达予阿苯达唑唑0.4g bid0.4g bid驱驱虫治虫治疗疗,患者,患者70Kg70Kg,予地塞米松,予地塞米松7.5mg qd7.5mg qd抑制抑制炎性反炎性反应应。用。用药药期期间间注意注意监测监测患者患者头头部症状、体征,警惕部症状、体征,警惕颅颅高高压压及及癫痫发癫痫发生。生。诊治经过诊治经过复查腰穿:脑脊液压力185cmH20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总数 6*106/L,单核 6*1
12、06/L。脑脊液生化:CSF-Pro 0.83g/L,余正常。脑脊液囊虫IgG抗体:阳性(OD值较上次有下降)。血脑脊液囊虫IgG抗体:阴性。7 7月月7 7日出院。日出院。8 8月月1717日日概概 述述囊尾蚴病:又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幼虫(即囊尾蚴,cysticerci)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为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人因吞食猪带绦虫卵而被感染。猪带绦虫病:是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人因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含活囊尾蚴)而感染。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大便中排出白色带状节片为特征。猪带绦虫生活史猪带绦虫生活史生活史循环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虫卵经口感染-六钩蚴
13、脱囊孵出-钻入肠壁-经血液散布于全身-3周后发育为1-6mm大小,并有头节形成-至9-10周时发育为成熟的有感染性的囊尾蚴 成虫成虫幼虫囊尾蚴幼虫囊尾蚴虫卵虫卵猪带绦虫的成虫成虫可引起肠绦虫病,而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幼虫囊尾蚴可引起囊尾蚴病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又是其中间宿主生活史生活史在人体内发育在人体内发育人作为终末宿主时:人作为终末宿主时:猪囊尾蚴猪囊尾蚴 幼虫幼虫 成虫成虫 孕节或虫卵孕节或虫卵 (米猪肉)(米猪肉)(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小肠)(小肠)(粪)(粪)人作为中间宿主时:人作为中间宿主时:虫卵虫卵 六钩蚴六钩蚴 猪囊尾蚴猪囊尾蚴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皮下肌肉、脑
14、、眼)(皮下肌肉、脑、眼)在猪体内的发育在猪体内的发育 孕节、虫卵孕节、虫卵 六钩蚴六钩蚴 囊尾蚴囊尾蚴 (粪)(粪)(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肌肉、脑、眼)(肌肉、脑、眼)妊娠节片妊娠节片(孕节)(孕节)子宫侧支子宫侧支7-13支支猪囊尾蚴猪囊尾蚴绦虫成虫的形态特征绦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背腹扁平、带状分节、前窄后宽。固着器官为吸盘。猪带绦虫生活史猪带绦虫生活史感染阶段:虫卵、囊尾蚴。成虫寄生部位:人小肠宿主: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猪、人。生活史生活史感染方式 感染囊尾蚴囊尾蚴的方式:误食含有活的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豆猪肉)。感染虫卵虫卵的方式:(1)自体内源性感染(因感染者出现恶心、呕吐等
15、胃肠逆蠕动时小肠内的妊娠节片反流到胃里)。(2)自体外源性感染:误食自己的虫卵。(3)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从误食虫卵经3月-1年出现症状囊尾蚴按其形态和大小可分为3型:纤维素型:最常见,位于皮下结缔组织而得名,脑囊尾蚴患者中以该型多见葡萄状型:较大,直径约4-12cm,其特征是肉眼看不见头节中间型病原学病原学 囊尾蚴在体内一般存活3-10年,长者甚至达20年。虫体死后多发生纤维化和钙化。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猪带绦虫病患者是囊尾蚴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吞食猪带绦虫卵经口感染,感染方式分为两种:1.自体感染2.异体感染人群易感性:男女之比为2-5:1,青壮年多见,以农民居多发病机
16、制与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虫卵进入宿主胃和十二指肠后,在消化液作用下,其内含的六钩蚴六钩蚴脱囊而出,钻入肠粘膜,通过小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当人误食入虫卵或孕节后,可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当人误食入虫卵或孕节后,可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但不能继续发育成成虫。但不能继续发育成成虫。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六钩蚴侵入组织后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炎性介质IL-2等 成纤维细胞增生。炎性细胞-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囊尾蚴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向宿主排泄代谢产物及释放毒素类物质,使宿主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虫体囊壁增厚、囊液浑浊,
17、头节消失肉芽肿或脓肿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囊尾蚴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脑组织可分为四型:1.大脑型:病变多位于灰质、白质交界处2.脑室型:病变寄生在脑室-脑积水3.脑膜型:软脑膜下、蛛网膜下隙-脑膜炎;颅底-脑膜炎、脑积水、颅内高压4.混合型脑囊尾蚴病的囊液内异体蛋白抗原可达较高水平,其释放的异体蛋白在脑组织中可产生明显炎症反应石灰小体是囊尾蚴崩解后形成脓肿的重要依据,可作为脑囊尾蚴病的诊断依据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3个月至数年,5年内居多。3种临床类型:(一)脑囊尾蚴病(二)眼囊尾蚴病(三)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 临床表现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数
18、量及局部组织的反应程度而不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脑囊尾蚴病,占囊尾蚴病的60-90%,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以下4型:1.皮质型(脑实质型、癫痫型):占脑囊尾蚴病的84-100%,多寄生在运动中枢的灰质与白质交界处2.脑室型:以第四脑室多见3.蛛网膜下隙型或颅底型:主要病变为囊尾蚴脑膜炎4.混合型 (二)眼囊尾蚴病占囊尾蚴病的1.8-15%,以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最多见多为单眼感染虫体死亡后产生强烈刺激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三)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 皮下囊虫结节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少数严重感染者可感觉肌肉酸痛、发胀,并引起假性肌肥大。四肢肌肉内大
19、量囊 尾蚴寄生囊尾蚴死后发生钙化,X线检查可见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一)常规检查:1.血常规:大多正常;2.脑脊液:脑囊尾蚴病(压力可升高、细胞数、蛋白轻度增加,糖、氯化物略低或正常)(二)病原学检查:(二)病原学检查:1.粪便检查:在合并猪绦虫病患者粪便中可找到虫卵和妊娠节片。2.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患者可做皮下结节活检,找到猪囊尾蚴可直接确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三)免疫学检查:(三)免疫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特异性猪囊尾蚴抗体 皮内试验(ID):临床初筛或流行病学调查 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免疫测定
20、(EIA):囊尾蚴循环抗原(CAg)、短程抗体IgG4:可作为疗效考核指标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四)分子生物学检查(四)分子生物学检查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来源于猪囊尾蚴mRNA的cDNA文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五)影像学检查(五)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及MRI检查:对脑囊尾蚴病诊断与定位具有重要价值CT典型改变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灶,多发散在高密度点状影为死亡囊虫钙化灶。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vMRI对脑囊尾蚴的数量、范围、囊内头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更易发现脑室及脑室孔 处病灶,但MRI对钙化的敏感性低于CT。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2.2.检眼镜、眼
21、裂隙灯或检眼镜、眼裂隙灯或B B超检查超检查:可发现眼玻璃体内囊尾蚴蠕动,对眼囊尾蚴病有确诊价值。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六)病理检查(六)病理检查皮下结节应常规做活组织检查,病理切片中见到囊腔中含有囊尾蚴头节可确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诊 断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脑囊尾蚴病:需与原发性癫痫、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头痛等相鉴别。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应与皮脂腺囊肿、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肺吸虫病皮下结节等鉴别。眼囊尾蚴病应与眼内肿瘤、眼内异物、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等鉴别。治治 疗疗 眼囊尾蚴病以手术摘除为宜,不应采取药物治疗。在
22、用药治疗脑囊尾蚴、皮下肌肉型囊尾蚴之前需除外眼囊尾蚴病,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脑内囊尾蚴的数量、部位,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一)病原治疗(一)病原治疗须住院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治疗前需除外眼囊尾蚴病,并行颅脑CT或MRI检查 阿苯达唑(albendazole):首选药物,15-20mg/(kg.d),分2次口服,疗程10天,脑型患者间隔14-21天重复1个疗程。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2-7天,持续2-3天。吡喹酮吡喹酮(praziquantel)可杀死囊尾蚴,皮下肌肉囊尾蚴病: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每日3次,连用3-5天为1疗程。脑囊尾蚴病:囊尾蚴数量小而散在者总剂量为200
23、mg/kg,每天量分3次口服,连用10天为一疗程。如囊尾蚴数量多而弥漫者,应谨慎用药,以小剂量长疗程(10-14天)、多疗程为宜。疗程间隔3-4个月,一般需服2-3个疗程。(一)病原治疗(一)病原治疗(二)对症治疗(二)对症治疗临床上癫痫发作频繁或颅内压增高者,必须先降低颅内压,后进行病原治疗。常采用每天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加用地塞米松5-10mg,每天一次,连用3天后再开始病原治疗。用药期间亦应常规使用地塞米松和降颅内压药物,必要时需行颅脑开窗减压术或脑室分流术降低颅内压。(三)手术治疗(三)手术治疗脑囊尾蚴病患者,尤其第三、第四脑室内囊尾蚴多为单个者应采用手术摘除。眼囊尾蚴病患者应予手术摘除,以免虫体被吡喹酮等药物杀死后引起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皮下组织、肌肉囊尾蚴也可采用手术摘除;预预 防防 控制传染源:驱虫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思考题思考题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囊尾蚴病的诊断包括哪些?囊尾蚴病的病原治疗前应注意什么?病原治疗药物包括哪些?首选药物为何种?送瘟神送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