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2011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试题化 学 试 卷(全卷共六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Fe-56 Al=27 Cl-35.5 Cu-63.5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其中13-15有1-2个正确答案)1下列“花”的形成过程,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雪花 B水花 C烟花 D窗花2在连续干旱的日子里,一场大雨过后,我们会觉得空气清新。碧空如洗。这主要是因为( ) A气温大幅下降 B空气中颗粒物大量减少 C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3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用氢氧化钠溶液乳化除去试管内壁的油脂 B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纯碱,会使做出的馒头松软可口C过量施用化肥不会导致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 B检验氧气 C验证各层火焰温度 D倾倒液体5以下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氢气燃烧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C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放热多、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D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6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具有可燃性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C
3、不易溶于水 D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7含磷洗衣粉的罪魁祸首是Na3PO4,其中P元素的化合价是( )A+5 B+3 C+1 D-58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能够总结出许多“三”,以下关于“三”的图形表达错误的是( ) A B C D9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9.6克,生成二氧化碳8.8克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 )A. 一定含有氧元素 B.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 一定不含氧元素 D. 只含有碳、氢元素10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三层B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变化规
4、律是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C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D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四层11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12善于疏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B安全常识乙醇有可燃性-可作燃料甲醛会使蛋白质变质-可制作动物标本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可以制成薄膜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煤矿爆炸-
5、由瓦斯引起稀释浓硫酸时酸液向四周飞溅-由浓硫酸注入水中引起C元素与人体健康D日常生活经验缺钙-导致骨折疏松或得佝偻病过量碘-会引起甲状腺胂大缺铁-生长迟缓处理废弃塑料-焚烧修补破裂的电木插座-加热食品干燥剂-可用生石灰13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右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只是甲烷,也可能只是一氧化碳 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三种气体都一定存在14用图像表示某个反应的过程,会给学习和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图是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绘制的四种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6、(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晶体B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加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15锌粉、铝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得固体(不含结晶水)1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A0.15g B0.20g C0.30g D0.45g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 ;3个二氧化氮分子 ;镁离子 。1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7、。A干冰 B一氧化碳 C氧化钙 D尿素 E亚硝酸钠 F碳酸钠(1)为了防止某些食品受潮,常用 作干燥剂。(2)在炼铁工业上常用作还原剂的是 。(3)影视舞台上经常出现云雾缭绕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 。(4)它不是碱但俗名中却有“碱”字,可以用它来发馒头也可以做洗涤剂,它是_18下列框图中是某品牌“洁厕灵”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能轻松消除瓷面污渍、水垢、水锈、尿垢等勿与漂白类化学品混用勿用于酸敏感的大理石、金属等 (1)请推测该洁厕灵呈(填“酸”或“碱”)_性。要在家中验证此结论,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 (2)从环保或安全角度分析,使用洁厕灵时应注意的事项之一是(不能与框图中内容重复)_。
8、19如图所示的食物金字塔是我国营养学家提出的膳食合理搭配。根据图示回答: (1)位于塔底的五谷类是人体每天应摄取最多的,它含有的营养素最多的一种是_,它主要为人体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提供所需的_。(2)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_不足而引起的。20 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_(填“相等”和不 “相等”)(2)45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_。(3)45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此过程是否有晶体析出?_(填“有”或“没有”)21一位同学取了一瓶井水进行实验,请和他一
9、起完成实验报告:(1)用烧杯分别取少量井水和蒸馏水,加入适量_,搅拌。发现蒸馏水中的泡沫多,井水中的泡沫少。结论:井水是硬水。(2)另取井水加热煮沸,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3)过滤,把得到的难溶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现象是_,并有气泡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为:_。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22实验室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如果用内焰加热,试管外壁会附着一层黑色物质,实验证明该物质是炭黑,而用外焰加热时,不会产生该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3间操一过,小明就带领同学到电教室上化学公开课。可一进教室后,小明就感到很闷而
10、且有一种特殊的酸味。课后,小明老师请教原由。老师告诉小明是因为上节刚上完课,因为天冷没有及时通风造成室内湿度大,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导致的。你能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比较上过课的教室中和操场上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吗?试试看!24现有赤铁矿(主要成份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份是Fe304)黄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请你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三种矿石哪种不适合用来炼铁?为什么?25我们看到过高大的铁架支撑着一根根高压电缆,这些电缆主要由铝制成。(1)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回答问题。地壳中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资料一:资料二: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为标准)密度(g/cm3)铜99
11、892铝61270通过对上资料的分析,说明高压电缆用铝制而不用铜制的原因。(2)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铝制的高压电缆却很耐腐蚀。说明其原因。26小景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发现忘记滴加了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27.走进化学实验室,会接触到很多的仪器,以下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几种仪器:(1)仪器b的名称是_,请你写出该仪器的一种用途_。(2)实验室欲利用上述仪器完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需要用到的仪
12、器有(填仪器的序号)_。在实验中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如果利用上述仪器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除了选用d、 f、 g、l之外,还应选用_(填仪器的序号),这样可以方便地添加液体药品。28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四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实验现象为:_。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为了验证CO2与NaOH溶液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可向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_来确认。29
13、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铜制品生锈很很感兴趣。经查阅资料,知道铜锈的主要成份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铜绿受热分解后,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种黑色粉末,小明和小娜准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黑色固体可能是铜粉(2)猜想与假设:你的猜想是:_小娜 小刚 (3)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_(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4)现象与结论:小刚和小娜经过实验之后,都给
14、自己的猜想做了正 确的评价。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话,实验现象应为:_。(5)若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无水硫酸 铜遇水变蓝),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_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气流应从_口通入。五思考感悟(本题共2小题,27题4分,28题3分,共7分)30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作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全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生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我省某市冬季取暖约150天,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200吨。(1)该城市一个冬天向大气中排放SO2 _吨。(2)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针对化石燃料的使用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31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
15、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从合成氨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灾难,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化学新技术给人类进步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发明化学新技术对人类并没有实际意义”。你是否同意此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9题4分,28题7分,共11分)32制作“叶
16、脉书签”需要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克,水的质量是_克。(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多少克?33为测定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10克该氯化钠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Cl沉淀。滴加硝酸银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实验计算,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CDBAACAC题号1112131415答案DAADBCA二填空题162O 3NO2 Mg2+17(1)CaO
17、 (2)CO (3)CO2 (4)Na2CO318(1)酸 各少量纯碱中加入洁厕灵,有气泡产生 (2)避免与皮肤有直接接触19(1)能量 (2)维生素20(1)相等 (2)3:5 (3)没有21(1)肥皂水 (2)固体溶解 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 CaCO3+ H2O三简答题22(1)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2)外焰酒精充分燃烧 (3)内焰酒精燃烧不充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3将两只装满水的集气瓶分别在教室和操场倒掉,然后盖上玻璃片。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两只集气瓶,观察燃烧情况(答案合理即可)24FeS2 因为FeS2的含铁量少,而且在冶炼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而污染空气25(
18、1)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铜在地壳中含量高;铝的导电性大约是铜的导电性的2/3,但密度不到铜的1/3,制相同长度、相同导电能力的电缆,铝的质量比铜小,避免铁架承受过大的压力和电缆承爱过的拉力。(2)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了与空气的接触,阻止了铝的进一步反应。26方法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氢氧化钠过量;如果变红,则盐酸过量;不变色,刚好完全反应。方法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锌粒,则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则酸过量;否则氢氧化钠过量或是刚好完全反应。向溶液中向加硫酸铜溶液,如果有沉淀产生,则氢氧化钠过量;否则刚好完全反应。四实验题
19、27(1)烧杯 配制溶液(其它可它给分)(2)a c d g j k m n 气泡没有均匀连续放出就开始收集(其它合理也可) e h 28(1)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液面下降,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少,液体被压入试管中。软塑料瓶变瘪,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少,大气压将软塑料瓶压瘪了。气球胀大,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减少,大气压使气球胀大。烧杯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少,大气压将液体压入锥形瓶。(任选一道即可) (2)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气体的体积减少,也可以产生类似的现象 (3)稀盐酸29(2)可能是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3)H2SO4(HCl、 HNO3也可)(4)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5)B a 五思考和感悟27(1)600吨 (2)从化石燃料对人环境的污染及开发新能源上来谈。28不同意。化学是一把双韧剑,只要人类正确使用新技术,就能给人类的发展带来贡献,如炸药可用于开山造路。(答案合案即可分)六计算题29(1)10 90 (2)50克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