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原则与方法
严永华
(一)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1、教学目标性原则。
现代教学媒体要有明确的目标性。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媒体选择科学性原则。
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校选择不同的媒体。具体表现为:①考虑教学需要和媒体的教学功能与特点。②注意选择能获得最好效果的媒体。③要把多种媒体组合起来使其发挥更好的效果。④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包括设备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不能脱离现实,盲目追求。
3、组合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理想化,更不是最好化。例如都选择最好的设备,最高档的机器就不一定是最优化。最优化是指在某个地区、某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下,可能达到的最佳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地区或学校的条件下是最优化,在另一个地区或学校条件下就不一定是最优化。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
1、适时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
(1)、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审美情趣,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完成《我的叔叔于勒》课后练习时,可以由计算机协助,在带有讽刺意味的滑稽音乐伴奏下,依次出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几次态度变化的面部表情(可以适当夸张以增强讽刺效果),再让学生回答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以及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业。
(2)、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教和学的双边积极活动,最优化就是一句空话。现代教学过程虽然有现代媒体介入,扩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传递效率和质量,但是没有教师认真编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和选择、运用媒体,现代教学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双边活动的内因,教师是外部条件。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能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运用媒体特殊功能,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也可借助媒体反复练习。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需要弄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知识,并对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以在此基础上形成技能。我们可以将故宫各处的情形,设计成一个“迷宫”游戏。每到一处,就会出现与课文中的说明相应的对象、顺序和方法。学习者只有作出正确的判断后,才能顺利“过关”,否则就会犯“欺君之罪”,施以各种不同的“酷刑”。如果再配上与说明内容和谐一致的古典音乐,就会更令学生心驰神往。
2、灵活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形、声、光、色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
(1)运用图像,再现情境。
运用图像,再现情境就是通过幻灯投影、电视录像或电影等,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再现出来,使得内容具体而形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
张新强先生在《多媒体CAI与语文教学的前景》(参见1997第三期《湖南电教》)一文中,曾展示过散文阅读教学的前景:“教学《天山景物记》,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把学生带到数千公里以外的西北边疆,去作‘实地’考察,去看冰川、雪峰、牧场、草原,去观看旱獭和雪莲,去和当地的牧民交谈,去向作者碧野先生直接求救,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去采购天山的土特产,通过虚拟系统去‘直接’品尝美味的蘑菇和香喷喷的奶茶……”其实小说、戏剧等虚构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也便于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可以重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鲁智深痛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那么,还用为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犯愁吗?
(2)运用音响,渲染情境。
古诗教学之难是人所共识的,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含蓄,特别是一些文言词与现代汉语迥然不同。学生学习古诗一般是机械记忆。如何变枯燥为趣味,变机械记忆为深入意境呢?运用音响渲染情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古筝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以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