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六章 麻醉与护理.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554024 上传时间:2024-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麻醉与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章 麻醉与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章 麻醉与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六章 麻醉与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六章 麻醉与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麻醉与护理发表日期:2009年3月1日 已经有165位读者读过此文【概述】一、麻醉:是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消除病人手术过程中的疼痛,保障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技术。二、理想的麻醉是:安全、无痛、精神安定和适当的肌肉松弛。三、常用麻醉方法:麻醉作用的产生,是因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使之受到抑制的结果。为了便于理解,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使用药物的不同,将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归纳如下:1.全身麻醉 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意识消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包括吸入全身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2.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中的某个部位,使其支配的相应部位的

2、痛觉消失、运动障碍、反射消失,但意识清醒。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3.椎管内麻醉 从广义上讲,也属于局部麻醉。但因其在操作和药物使用方法上存在着特异性,故临床上将其作为专门的麻醉方法来看待。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腰麻)和骶管阻滞。4.复合麻醉 几种麻醉药物和(或)方法(如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的配合使用称为复合麻醉。5.基础麻醉 为保证麻醉的顺利进行,在实施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麻醉前准备的目的】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使之能充分合作。抑制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3、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某些不利的神经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以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痛阈,减轻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并能增强麻醉镇痛效果。总的目的是为保证麻醉和手术中无痛和安全,防止意外,使手术能顺利进行。一、麻醉方法的选择以手术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选择的重要依据,同时考虑麻醉师的习惯、经验和医院的条件。如:局部浅表小手术采用局麻,颅内手术全麻,颈部手术多采用颈丛神经阻滞,上肢较大范围的手术可用臂丛麻醉,脐以下手术可用蛛网膜下腔麻醉,上腹部手术可用硬膜外麻醉,开胸手术使用气管内全麻,血压不稳定、高血压等患者不宜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等。二、评估患者对麻醉

4、和手术的耐受力在麻醉前麻醉医师和护士应访视患者,了解患者健康及全身状况。尤其注意目前全身各重要脏器功能,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处理。三、心理护理手术患者无疑都有许多心理反应,麻醉的痛苦与安全、手术成功的可能性、术后并发症等,足可以使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因此,为使患者消除一切疑虑,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要重视和做好此项工作。四、饮食控制为防止麻醉意外,麻醉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水46小时,除门诊小手术外均应严格遵守这一常规。五、麻醉前用药1. 抗胆碱类可减少呼吸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能防止迷走神经兴奋,从而避免心动过缓和骤停。常用药物有阿托品0.5mg和东莨菪碱0.3mg,麻醉前半小时肌注

5、,由于该类药物能抑制汗腺分泌和影响心血管活动,故对甲亢、高热、心动过速患者不宜使用。2.催眠药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并能防止和治疗局麻药中毒反应。常用的有苯巴比妥钠0.1g,麻醉前半小时肌注。3.安定、镇静药可使情绪稳定,抗焦虑、抗惊厥,并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还有一定的抗局麻药中毒作用。常用的有地西泮510mg或氟哌啶5mg,术前半小时肌注。4.镇痛类提高痛阈,强化麻醉效果,减少麻药用量和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常用药物有吗啡和哌替啶。吗啡51Omg皮下注射,哌替啶501OOmg肌注。此类药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吗啡作用更强,小儿、老人慎用,孕妇产前禁用。第二节 全身麻醉与护理一、 概述【全身

6、麻醉】(或称全麻):麻醉药经吸入、静脉、肌肉或直肠灌注等途径进入体内,使病人意识消失,周身不感到疼痛,神经反射及肌肉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方法。【全麻方法及药物】一、全身麻醉诱导病人接受全麻药后,意识自清醒进入全麻状态直至手术开始,这一阶段称为麻醉诱导期。(一)诱导方法1、吸入诱导:(1)开放点滴法:以金属丝网面罩绷以纱布扣于病人口鼻上,将挥发性麻醉药滴于纱布上,病人吸入麻醉药的蒸汽逐渐进入麻醉状态。以往主要用于乙醚麻醉,现今有时也用于小儿麻醉。(2)麻醉机面罩吸入诱导法;将面罩扣于病人口鼻部,开启麻醉药挥发器,逐渐增加吸入浓度,待病人意识消失并进入麻醉第三期,即可静注肌松药行气管内插管。如同

7、时吸入60%N2O,诱导可加速。2、静脉诱导:与开放点滴法相比病人舒适,不污染环境,比面罩吸入法迅速,但麻醉分期不明显,深度亦难以判断,对循环的干扰较大,同时需要先开放静脉,对于小儿及不合作的病人有一定的困难,实行时:(1)预先氧合(preoxygenation):以面罩吸氧3分钟或深呼吸4次,增加摒饱和度和摒储备。(2)去氮(denitrogenation):排出体内的N2,使肺泡吸入麻醉气体浓度迅速升高。如吸入高流量氧时(成人约6L),2.5min后呼出气体中N2浓度可接近零。(3)静注静脉麻醉药,如硫喷妥钠或异丙酚等,待病人神志消失后胸注肌松药,俟病人下颌松弛,胸肺顺应怀增加,即可进行气

8、管内插管。(4)为减轻气管内插管反应,可静注芬太尼25g/kg。(5)年老、体弱者可用咪唑安定或依托咪酯诱导。以氯胺酮诱导时需注意其对循环的抑制作用。(6)如以琥珀胆碱行气管内插管时,为减轻其肌颤现象可先静注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3、静吸复合诱导:于静注肌松药后,可同时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12vol%,约23min后即可行气管内插管。(二)注意事项1、诱导前应准备好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及吸引器等。2、核对手术病人及术前准备情况,如空腹、清洁洗肠、麻醉前用药等。3、病人仰卧、开放静脉、开放胃肠减压管。4、监测EKG、SpO2、血压、心率、呼吸等麻醉前基础值。5、避免诱导期的过度兴奋或发生呕吐。6、

9、当瓋人意识消失后,应托起下颌(或头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行人工呼吸。7、多数静脉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作用与用量及注射速度有关,以23ml/1020s为宜,必要时可分次注入。8、合并呼吸道不完全梗阻、饱胃或张口困难者可行清醒气管内插管。二、全身麻醉的维持(一)维持期的主要任务1、维持适当深度麻醉和循环、呼吸功能的稳定。2、满足不同时期手术的要求:如切皮时麻醉需加深;开、关腹膜及腹腔探查时需肌松良好;预防因探查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二)全麻维持方法机械通气在近代麻醉中的广泛应用,因此肌松药已成为常规用药。1、吸入麻醉维持:吸入麻醉药N2O:O2(60%:40%)肌松药维持。2、静脉麻醉维持:1%普

10、鲁卡因1mg/kg.min+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35g/kg异丙酚48mg/kg.h+肌松药维持。大剂量芬太尼50100g/kg安定肌松药维持。3、静吸复合麻醉:上述静脉麻醉药复合60%N2O或挥发性麻醉药。【全麻深度的评估】1、乙醚麻醉深浅及分期标准系以意识、痛觉消失,反射活动、肌肉松弛、呼吸及血压抑制的程度为标准。由于肌松药的应用,肌松及呼吸抑制的程度已不再是判断深浅的指标,大剂量肌松药的应用,有可能出现病人虽不能动,而痛觉仍存在及术中知晓之弊。2、有自主呼吸者,手术刺激时呼吸增速加深、心率增快、血压各蒿多为浅麻醉的表现。而眼球固定,眼泪“汪汪”虽为浅麻醉的表现,一旦眼泪干燥则为“过

11、深”的表现。因此循环的稳定仍为一重要指标。3、挥发性吸入麻醉药麻醉性能强,大量吸入虽可使病人意识、痛觉消失,但肌松作用并不满意,如盲目追求肌松势必付出深麻醉的代价,故复合麻醉仍在于合理配伍,避免深麻醉。4、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达1.3MAC以上时痛觉方可消失,0.3MAC时病人即可清醒。5、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是重要而复杂的,应密切观察病人,综合各方面的判断方为合适。根据手术刺激的强弱及时调节麻醉深度更为重要。二、全麻病人的护理1、麻醉前护理:(1)禁食: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2)局麻药过敏试验: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丁卡因都能与血浆蛋白结合产生抗原或半抗原,可发生过敏反应。目前规定

12、普鲁卡因术前常规作皮肤过敏试验。(3)术前用药具有镇静作用,多在术前3060分钟根据医嘱使用。2、麻醉中的护理:主要由麻醉医师负责。其监测指标可归纳为以下几项:体温。循环系统:包括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嵌楔压、心脏排出量、失血量、血容量及心电图等。呼吸系统:包括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末二氧化碳等。肾功能:主要监测尿量。肌松弛度。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电图、脑血流图、脑代谢、脑氧饱和度、颅内压及诱发电位等。3、全麻苏醒期的护理:4、全麻后苏醒期间的护理:1.安置卧位 安置病人于仰卧位(有特别医嘱例外),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即

13、刻评估 询问术中情况;检查生命体征、切口敷料、引流管;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3.连续观察 定时检查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皮肤粘膜色泽等,以判断苏醒的程度,并注意有无出血征象。4.维持呼吸 常规给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5.维持循环 注意保暖,保证输液通畅,记录出入量。6.防止意外 适当约束,防止坠床或抓脱敷料和管道。7.转回病房的标准 意识清醒,定向力恢复,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平稳,能深呼吸和咳嗽,SaO295%。血压、脉搏稳定已超过30分钟,心电图无严重心律失常和S-T、T波改变。【护理评估及措施】一、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及处理要点1.呕吐与窒息 多见于饱餐后的急症病人、老年

14、病人、昏迷病人、产妇、小儿。一旦发现呕吐征兆,应将病人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2.呼吸道梗阻 上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舌后坠、咽喉部分泌物积聚、喉头水肿、喉痉挛等,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噪声呼吸,如鼾声、水泡声、痰鸣声、鸡鸣声等。舌后坠时,可托起下颌,使用口咽通气道,并清除咽喉部分泌物;喉头水肿,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必要时气管切开;喉痉挛时,应加压给氧,严重者行环甲膜穿刺置管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积聚,唾液、呕吐物误入气道,或支气管痉挛。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气管插管,吸除分泌物,给解痉药物。3.肺不张和肺炎 由于麻醉过程中痰液堵塞支气管或误吸引

15、起。应以防为主,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及处理要点1.低血压 由于麻醉过深、术前血容量不足或术中大量失血引起。应及时针对原因进行处理。术中牵拉内脏可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处理方法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同。2心跳骤停与心室纤颤 是麻醉和手术中最严重的意外事件。心跳骤停可由于手术牵拉内脏(如胆囊),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跳骤停与心室纤颤,也容易发生于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失血、高碳酸血症、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的病人,应及时采取复苏措施。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要点常见高热、抽搐和惊厥。多发生在婴幼儿,因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极易受环境温

16、度的影响。因此,小儿麻醉中应重视体温的监测,一旦发现体温升高,立即给予物理降温,特别时头部降温,以防发生脑水肿。四、各类并发症的基础护理(见书50页起)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维持呼吸功能:3、维持循环功能:4、维持体温功能:5、防治以外损伤:附:【病人回普通病房的条件】 神经系统意识恢复;肌力恢复;可根据指令睁眼、开口、握手。 呼吸系统已拔除气管内插管;通气量足够;呼吸频率正常;无呼吸道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等);肺听诊无异常;根据指令可以深呼吸、咳喇。 循环系统血压、心率正常、稳定;心电图示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表现。 其它无明显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血气分析结 正常;体温在正常范围。第三节 椎

17、管内麻醉与护理【椎管内麻醉】就是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且肌肉松弛,称之。分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硬外麻)。一、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法】一般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间歇为穿刺点。【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1.下腹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2.单纯肾切除术需用折刀式的侧卧位,腰间盘切除术需用头、足低腰背突出的俯卧位者有杉轻比重腰麻有其突出优点。(二)禁忌症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脊神经根病变、马尾综合征、脑脊膜膨出等。2.感染:如全身败血症、穿刺部位感染、曾患过化脓性脑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病毒感染等。3.

18、脊柱疾病,如脊椎外伤、畸形、脊柱结核、类风湿脊柱强直。4.急性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血红蛋白低于60g/L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休克病人。5.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功能低下。6.严重腰背疼痛患者。7.不合作的小儿及精神病患者。【并发症及其处理】(一)术中并发症1.低血压:(1)原因: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减少。(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素1530mg。穿刺前或蛛网下腔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用血管收缩药。2.恶心、呕吐:(1)原因: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它原因引起的

19、化学性刺激。(2)处理:加快输液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给氟哌啶2.5mg。(二)术后并发症1.头痛:(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2)处理:采用细针穿刺,硬膜外注入5%葡萄糖液1025ml,输液以增加脑脊液的生成,对症治疗(包括平卧、针灸疗法及镇痛药)。2.尿潴留:(1)原因:膀胱麻痹导致过度胀满,手术刺激,不习惯卧位排尿。(2)处理:去除手术刺激,改变排尿体位;较长时间手术应术前放留置导尿管,以避免发生膀胱无力;针灸治疗;发生膀胱无力时,可放留置尿管进行潮式引流,约一周后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再拔除尿管。3.腰、背痛:可能与穿刺损伤有关,应尽量避免反复穿刺。二、硬脊膜外腔阻

20、滞麻醉【麻醉方法及常见并发症处理】一般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间歇为穿刺点。(一)穿破蛛网膜意外穿破蛛网膜约占3.2,大多数因初学者操作不当所致。如果病情允许,可在腰麻或边续腰麻下手术。若穿刺部位较高或需术后镇痛者,可改为上一间隙重新穿刺,并向上置管。但硬膜外用药应减量,并有发生腰麻的可能,应密切观察。以改全麻最为安全。(二)全脊麻大量局麻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全部脊神经甚至颅神经都被阻滞,称为全脊麻。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蔌呼吸麻痹,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但如能及时发现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常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应严格操作规程,不能省略“试验剂量”。(三)局麻药毒性反应硬膜

21、外血管丰富,对局麻药吸收快,或直接注入血管内,都可引起毒性反应。如在注药过程中,出现眩晕、耳鸣、舌麻等症状,多系血管内注药,应立即停止注药,并将导管退离血管,必要时静注安定。(四)直接脊髓损伤穿刺触及脊髓时,病人肢体有电击样异感。轻者数分钟消失,可继续硬膜外麻醉。重者异感持续不退,应放弃阻滞麻醉,以免加重神经后遗症。并立即静点氢化可的松100mg,持续3天,或可减轻后遗症的程度。(五)导管折断断端在椎管外组织内者并不难取出,留在硬膜外腔者并不一定需要取出,但应随访是否有神经症状。因此,术前应仔细检查导管质量,对于拔管困难者,可于12天后再拔出。(六)感染穿刺部位及硬膜外间隙感染非常罕见,但若发

22、生,可形成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而引起严重神经症状或截瘫。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感染发生。(七)硬膜外血肿穿刺和置管都可能损伤硬膜外的血管而引起出血,但一般都不致引起严重后果。如遇血液由穿刺针或导管流出,可以生理盐水10ml冲洗,多可停止或缓解。但有凝血障碍者,有发生硬膜餐血肿的危险。术后应注意下肢运动的恢复,如怀疑有硬膜外血肿者,应尽早确诊,于24小时内手术者,多可恢复神经功能。【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不仅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而且可用于术后镇痛。2、也可用于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麻醉管理也较复杂。3、各种手术后镇痛。(二)禁忌症1、不能合作者。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3、有凝血障碍者。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5、严重低血容量者。【护理措施】见书54页第四节 局部麻醉与护理详见书5556页【重点和难点问题】局麻药的用途和成人一次限量:普鲁卡因: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一次限量1g。丁卡因:用于表面麻醉,一次限量40mg;神经阻滞麻醉,一次限量80mg。利多卡因:用于表面麻醉,一次限量100mg;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一次限量500mg。布比卡因:用于神经阻滞麻醉,一次限量150mg。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