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小学校本研修计划新课程改革需要培养高素质、强潜能、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新人。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我街道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落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校本研修计划。一、明确目标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指导下实施研修工作。校长室负责:师德与教师职业;教导处、教科室负责: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信息技术组负责: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各负责部门或个人要承担起辅导员职责,组织对各位教师的理论辅导和实践指导。制订辅导计划、备课、上好辅导课。批改作业,记好成绩,做好质量分析。二、研修与考核对象1、研修对象:全体在
2、职教师。2、考核对象:全体在职教师三、研修内容、方法(一)主要学习方法为“四个结合”。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部门提供统一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师集中培训、自学理论,再通过上机操作、教研活动、撰写案例、撰写学习心得等,达到与实践相结合;2、进修学校、教研室与教师主体相结合;进修学校、教研室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加强集中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各校骨干教师的培训,然后依靠广大教师的个体努力即自我研修,如理论学习材料的自学、笔记、心得、案例等,把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真正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自我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前提、校本研修的及时补充,由每位教师个体完成。每个教师每周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
3、时间,要订出自学计划。3、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每门培训课程的集中培训一般只有几次,大量的还需要由各教研组、各完小为单位进行培训。4、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我校选派了年轻教师参加了送教下乡等活动学习,希望通过上述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法,达到促进全街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二)、研修内容(1)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的内涵、外延、特征及基本要求,掌握教师职业生成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
4、性和现实意义,即使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2)集中培训,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做好出勤点名记录;根据学习进度完成人手一册作业本中相关作业。按优、合格、不合格三等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10%。认真听课做笔记,按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等。如:一份教师职业道德案例设计,一式2份,不少于2000字,在街道评选的基础上,选送优秀案例设计参加市级评选;优秀的课例等。校本培训教师:由何超群刘东老师负责上机操作的辅导。教导处负责进行过程考核,以上学习方式为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个人研修相结合;为保证培训质量,各种学习方式的学时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四、考评机制。1、考评包括:书面考试
5、、过程考核、学分登记、总结评价。其中书面考试全省统一命题,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闭卷)、批卷,考核成绩全市排队,考试不合格的教师允许有补考的机会,但考前必须重修;过程考核须有完整的培训个人档案,包括考勤、学习笔记、各阶段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教学评价论文等资料。过程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训。培训考核的成绩将作为教师评优、职评的标准之一。考评分过程考核40%、理论考核60%,强调: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10分、出勤20分、作业10分,其中规定缺勤一次扣2分,缺勤4次,需重修;迟到、早退2次,作缺勤一次处理。为保证考核的公正,希望各校负责人能按量考核。(以上4门课程考核相同)2、为激发教师学习热情,学
6、校借助过程激励制度、成果激励制度。通过对教师培训时的表现、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等进行记录,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进行过程考核。学习态度、成绩与教师年度考核相联系。评选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分别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五、档案机制。过程考核须有完整的培训个人档案,包括学习笔记、各阶段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教学评价论文等资料。每次理论考核结束前统一交各单位负责人,进行档案验收,各组负责人必须在活动结束前将小组集体档案交教导处,分集体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档案二块进行归档,确保材料齐全,分类清楚。六、具体操作。1、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即中心领导小组、教研组、完小组三级。中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教研组、完小组做
7、好二级培训(即校本研修);教研组由语、数、综合三大组,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开展各组的校本研修;完小组负责所在完小各教师的研修工作。2、明确各层职责。第一层: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督促、指导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落实。师训负责人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并全面实施培训,掌握培训动态、及时收集反馈各层研修信息、协调各层活动。教导处,做好集中全员培训的组织工作和对下属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工作任务布置,负责记录集中培训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学习笔记等基层信息,及时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交流情况。第二层:教研组。教研组长,根据进修学校、中心小学下发的研修计划结合教研组实际
8、制定相应的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激发本组教师的研修热情,保质保量地完成校本研修任务,并积累校本研修过程性学习资料。如:负责记录校本研修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学习笔记等。第三层:完小组。完小校长协助中心小学做好完小教师校本研修培训,同时积累完小组教师过程性学习资料。在建立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各层职责的基础上,实行教研组长、完小校长责任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龙头作用和完小中领头教师的作用,每月一次向上一层管理部门反馈培训信息。上下互动,能分能合,灵活机动,充分发挥教师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以此确保每次活动责任到位、时间到位、人员到位。3、明确培训任务。(1)理论培训。采用集中、分散两种方式。、集
9、中理论培训。中心小学组织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学科教学专题研修两门课程各2次集中理论培训。先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校本研修辅导员培训;再邀请异地培训相关辅导员集中理论辅导,全体教师参加。整个过程,要求参训教师认真完成4次听课笔记,每次培训前将前一次听课笔记交各校检查,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将检查情况及时汇总。、分散理论培训。中心小学、完小分组培训,内容师德、心理素质教育VCD光盘学习资料、网络学习资源、推荐书目。中心学校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并报导各教研组、完小组学习信息。为确保时间,充分利用好中午这段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要求各校上传学习过程照片,教师每章学习后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按优秀、
10、合格、不合格三等考核,将考核情况及时汇总。(2)校本研修。把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E环境下学科教学专题研修三结合,以各教研组为主,完小协作组为辅,开展校本研修。采用“研训一体化”模式,结合主题按“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四阶段开展主题化系列研修活动。即教研组围绕教研主题,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推荐相关参考书目,完成自学笔记、留下读书心得。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设计教学;各自执教“尝试课”,反思;然后,集体对话交流,提出整改方案,推荐备课组内一教师上“会诊课”。最后,通过大家整体优化,教研组形成决议,修改个人教案,完成再设计。同时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手册,撰写一个教学案例
11、,形成一份教学评价论文。这一块培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反思研讨的引导,促进全体教师加强自省,组织优秀设计、优秀案例评比,保证研修质量。(3)自我研修。自我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前提、校本研修的及时补充,由每位教师个体完成。每个教师每周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时间,要订出自学计划,每次集中理论培训前必须完成学习材料的自学,阅读相应的参考书目;做好师德与教师职业、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自学笔记,参加优秀学习笔记评选,为校本研修奠定理论基础。每次集中培训以后,认真完成作业,随时记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主动上公开课、撰写教学论文,上交案例,同伴间交流、听课。以上三方面培训任务,以理论培训为引领;通过校本研修进行实践;自我研修作必要补充,三者有机结合。整个培训不断吸收教师教学建议,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改革、总结师训工作经验,认真收集、积累培训材料,建立教师培训个人业务档案,做到材料齐全,分类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