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数学课上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一)情境创设:在绿绿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
1.数羊:课件一只只的呈现,让学生数出1—20只之后,一起将百羊图呈现出来。
2.估羊:估计一下,这里来了多少只羊?
(1)先让学生估计,大概多少只,并说出自己的估的结果;
(2)老师在课件上圈出10只,再让学生估,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估的。
3.验证:老师在课件上10只10只地圈,学生10个10个的数。一直数到100。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来学习数数与数的组成。(板书)
(三)认识比较:
谁来说一说:我们把1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中体会:
1.数一数,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数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
(1)数到21根时停下来。当学生手里拿着一大把小棒时,老师提出要求:谁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你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呢?引导学生用10(也就是成捆的小棒)来帮忙,因为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将20摆成两捆加一根。
(2)提问:21是由几捆加几根?也就是说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捆一捆:
(1)接着21继续往下数,一根一根的边拿边数,当数到29时,让学生停下来,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现在桌上一共有两捆小棒加几根了?如果我们再加一根小棒,是不能又能捆成一捆了?
(2)动手将十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是就三个十,即30。
(3)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9、49、59、69、79、89后面分别是多少。每满十根,就让学生捆成一捆,并让学生说一说:那个整十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4)数到99时,再次停下来。问: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几捆呢?
(5)十个十个地数,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过来强调: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二)在活动中内化:
1.数小棒:师生一起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数泡泡: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1)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清所有的泡泡呢?小组讨论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说说每组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独立数。
(3)学生汇报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4)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数泡泡时,我们最好都应将数过的泡泡做上记号。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我们就将泡泡10个10个的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了。
(三)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1.找一找:题目中出现了那些100以内的数?并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2.说一说:6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引导学生说出:69是由6个十与9个一组成的。
3.摆一摆:
(1)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46根呢?它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提醒学生不要与64弄混淆了。
(2)请你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35根。那3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数数接力:按座位顺序,从1数到100。
2.比一比:数一数黄夹子、蓝夹子各有多少个?(练习八的第1题)让男生数黄夹子,女生数蓝夹子,赛后让学生说说感受。
3.估一估:练习八的第2题,先让学生圈出10颗,再估一估有多少颗。
4.数一数:练习八的第3题。让学生脱离小棒数出来。
5.填一填:练习八的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 反馈练习。
1. 出示课件,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数数,并写出后面的数。
2. 看图,写出数的组成。
3. 猜猜我是几?
五、全课小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延伸:
1.师将本课内容简单小结。
2.课件呈现:数量为100的物品图片。
3.最后课件演示:
(1)用10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组成1个十。得出:10个一是1个十。
(2)再将一排一排的小正方体排成一层,组成一百。得出:10个十是一百。
(3)再将小正方体一层一层叠加,组成一千。让学生说一说:10个一百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