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凝华和升华.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51444 上传时间:2024-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华和升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凝华和升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凝华和升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凝华和升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凝华和升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设计构想 本节课课题内容为升华和凝华,在学生已有的物态变化知识基础上,理解起来并不难,但由于教材容量小,与这节课有关的物态变化由于授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在生活中不容易观察到,所以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设计的学生实验要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到现象,再结合多媒体和实物(灯泡)展示一些霜、雾凇等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既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课题名称 :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科 目 :物 理 年级 : 八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一、概述升

2、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六节内容, 本章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章,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本章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第六节内容中从生活中与升华凝华有关的现象开始,分析图片中物质的前后状态,结合学生实验(碘升华)让学生观察学习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是物质状态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以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情况2会应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分析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物态现象(如冰花、雾凇的形成)3能灵活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知识对“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变黑”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1通过

3、对“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的认识,能发现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2能够对常见的物态现象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分析3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物理现象,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2体会“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物理学习理念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2学生能够主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存在状态,并可以准确描述物质状态 3学生已经进行过学生分组实验,有一定实验操作和结论分析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和实验中的条件判断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

4、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方法、间接强化法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实验器材、板书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演示实验:碘与指纹的显现教师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块白屏,并引导学生在白屏上留下指纹。学生活动:学生在白屏上留下指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白屏并提问能看见指纹吗?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能否看见指纹。教师活动:教师将印有学生指纹的白屏放在装有碘的烧杯上,点燃酒精灯加热,然后让学生观察白屏上显现的指纹。引导学生进行新课。(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开始新课一、升华和凝华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碘升华和樟脑升华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

5、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设计实验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实验器材(酒精灯、石棉网,碘升华管、盛装有樟脑粉末和干树枝的锥形瓶)并设计实验。教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1加热之前容器中的物质状态,树枝上有无其他物质,烧杯内壁有无其他物质。2加热过程中容器内物质的状态变化,(特别强调有无液态物质出现)。3在整个加热过程中物质在吸热还是放热。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各小组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讨论后回答:1加热前碘升华管内有固态的碘,锥形瓶内有固态的樟脑粉末。2加热过程中固态的物质越来越少,直接变成了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液态物质出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

6、生动手做实验,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启迪学生:学习物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1我们看见给固态碘和樟脑加热后,容器内出现了这些物质的气态,没有液态的物质出现,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物质的状态可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渐学会探究讨论实验结果,体验物质不一定先熔化再汽化才能变成气态,直接就可以从固态变成气态)教师进一步总结得出:物质的状态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教师活动:教师进一步提问2在碘和樟脑升华过程中给它们加热,说明碘和樟脑升华的过程吸热还是放热?那其他物质升华的过程吸热还是放热?升华 吸热学生活动:

7、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加热明确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板书展示:固态 液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冷却了一段时间的碘升华管和烧杯内壁和树枝。并提出问题:1紫色的碘蒸气和白色的樟脑蒸气呢?2在这两种物质凝华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3其他物质凝华的时候吸热还是放热?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1紫色的碘蒸气少了,玻璃管里又出现了固态的碘;锥形瓶的内壁上出现了樟脑的小颗粒附着,树枝上也附着了一些固态的樟脑晶体。2物质的凝华要放热凝华 放热 教师小结:物质的状态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板书展示 :固态 液态二 与升华和凝华有关的现象及分析(一)分析与升华有关的生活现象提出问题

8、:生活和自然界中哪些现象的形成与升华和凝华有关呢?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片(冰冻的衣服干了、柜中樟脑变小、窗户上的冰花、雾凇)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1:冬天低温环境,冰冻的衣服干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衣服上的冰呢?这样的环境能熔化吗?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冰不会熔化,温度没有达到熔点,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的物态变化。教师活动:展示图片2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冬天的雪人变小并引导学生运用“升华”的物态变化分析。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这些现象和结冰衣服干了的物态变化一样,都属于升华。(二)分析与凝华有关的生

9、活现象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树叶结霜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霜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叶上而成的。教师活动:展示雾凇和窗户上霜花的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认识:雾凇和霜花的形成与霜的形成过程一样,都是水蒸气的凝华,霜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多媒体展示雾凇、霜花的图片(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不仅可以是物理现象更直观,还可以从视觉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学生对霜花、雾凇的认识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看不到霜花或雾凇?学生各小组讨

10、论后回答:霜花和雾凇的形成需要天气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度才能形成,现在气温高,所以看不到这些现象。教师活动:教师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对这两个物态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学生们都认识到霜花和雾凇的形成条件基础上提出问题:有同学在现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看到过“霜”吗?在哪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如冰箱里霜的形成,可以请个别学生分析其形成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两只灯泡(一只新灯泡,一只旧灯泡),并要求学生判断哪只灯泡是旧的,并说出依据。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灯泡并依据有一只灯泡发黑判断出旧灯

11、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这只旧灯泡能擦干净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回答:灯泡擦不干净,因为黑色的物质在里面。教师活动:教师告诉学生黑色的物质是钨颗粒,引导学生思考:灯丝上的钨怎么跑到玻璃罩的内壁了?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回答:钨丝发生了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教师归纳小结:钨丝上的钨吸热升华成了钨蒸气,钨蒸气遇到了低温的玻璃又放热凝华成了钨颗粒附着在玻璃壁上。教师进一步拓展知识:由于灯丝中的钨发生了这样的物态变化,灯泡用久了灯丝就变细了,灯也就变暗了。(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灯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教

12、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干冰的图片结合图片分析利用干冰在人工降雨和食品行业获得低温的应用学生从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 课堂练习结合图片分析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说的对吗?为什么?2诗经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后半句的对于霜的形成叙述对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 对,霜的形成需要气温降低,水蒸气才能向空气中放热凝华成霜,雪熔化要吸热,空气温度降低2不对,因为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不是液态的水凝固而来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一些文学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物理课的美感)四、课堂总结1 解释碘与指纹的实验,解决课前问题2

13、结合前四个物态变化,补充完整物态三角图作业布置1 观察冰箱冷冻室的霜,思考形成原因2 课本第18页1、2、3题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物态变化明确物质状态的变化多媒体标题“升华和凝华”KA体现出本节课重点内容分钟自己制作投影升华掌握升华的概念多媒体与“升华”有关的图片HF使学生对生活现象更直观接受分钟网络资源凝华掌握凝华的概念多媒体与“凝华”有关的图片HF使学生对生活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分钟网络资源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图巩固本节课内容板书升华:吸热凝华:放热JC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突出重点分钟自制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

14、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展现标题,突出重点。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教师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开始学生实验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完成否是教师归纳小结学生讨论结论给出物态变化(板书)课件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条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课件教师展示

15、图片完成是否学生观察图片完成成学生交流讨论论是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开始否教师提示实验注意事项课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完成是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学生观察图片,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完成完成布置作业完成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授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升华和凝华,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态变化知识,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着重考虑了以学生实验为主要授课方式,以结论分析知识运用为主要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要授课目的。整节课分为了知识学习、知识运用,课堂练习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16、基础知识的学习。具体思路首先是教师演示实验(指纹再现的实验),这个实验可操作性强,从看不见指纹到指纹的清晰呈现,能激发学生对这节课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其中碘升华的实验是这一节典型的实验,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而且课前的演示实验也和碘升华有关,所以安排一部分学生做碘升华实验,部分学生则进行樟脑升华的实验,设计这组实验是因为在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时要分析衣柜中樟脑丸的升华,通过这组实验可以为之后学生分析生活现象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并且这组实验中还用到了干树枝,升华之后的樟脑又凝华在树枝上,与凝华现象中的雾凇有几分相似,这也弥补了由于地域和时

17、间的限制学生对雾凇现象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不足。通过这两个学生实验得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动手和观察能力。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是升华和凝华知识的运用,这部分内容教材上有一些图片,但由于凝华的现象虽然生活中普遍存在,但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学生不易观察,所以在学生分析教材图片的基础上,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些雾凇、霜花、树叶结霜的图片,利用一些真实精美的图片不仅更真实的让学生观察到了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而且也给了学生一些视觉的冲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三部分的课堂练习中运用了农谚和诗经中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并运用了一些图片,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

18、时也丰富了本节课内容,从学科渗透的角度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能够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课前指纹再现的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反思报告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教材容量小,如果只采用教师授课,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会使课堂学习枯燥、乏味,所以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些学生实验,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图片,在授课过程中这些设计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节课的第一个亮点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指纹再现),学生从光屏上看到自己的指纹通过实验显现出来,都觉得很神奇,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而且这个实验在课堂练习中有请学生对这个实验利用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承前启后,对课堂的衔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二个亮点

19、是学生实验。碘升华和樟脑的升华这两个实验学生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特别是樟脑凝华在干树枝上,和雾凇的现象很相似,对于没有看见过雾凇的学生,这个实验现象很有帮助,并且在实验中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到物质的状态在固态和气态间的直接变化,对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与气化和液化的区别也很有帮助。在这节课中多媒体的图片,实物展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授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很多典型的凝华现象(如霜、雾凇、窗户上霜花)学生观察不到,包括由于灯丝的升华和凝华使得灯泡变黑这些现象,学生平时都不容易观察到,在这节课中,如果只利用教材的图片,会让学生接受起来比较生硬,授课气氛也比较沉闷,而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相关图片以及实物(旧灯泡)的展示,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接受的更形象,课堂气氛也会更生动。最后将分析农谚和诗经中与本节课有关的物态变化现象,更加丰富了这节课的内容,也使物理教学提升到了学科综合及学科间互相渗透的更高层面。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授课过程,体现出了教师对课堂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挖掘,授课的设计,课堂中学生实验及教师演示实验的选择都应该用心设计,用心选择。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更是一位科普工作者,我们应该呈现给学生的是一节有趣的,浅显易懂的物理课。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