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翩然(pin) 龟裂(jn) 农谚(yn) 销声匿迹(n)B劫难(ji) 蟾蜍(chn) 褶皱(zh) 风雪载途(zi)C缄默(jin) 狩猎(shu) 山麓(l) 海枯石烂(ln)D赌注(d) 砂砾(l) 腐蚀(sh) 鸟臀目(di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遮弊 各得其所 美不盛收 呼朋引伴B蝉褪 人生鼎沸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C分岐 高枕而卧 小心翼翼 不求深解D尴尬 众目睽睽 花团锦簇 油然而生3、
2、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B运动会迎面接力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C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正所谓: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新生。D九寨沟的山水、峨眉山的云海,真是巧夺天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
3、,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D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A B C D7、填空。
4、(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观沧海)(2)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客路青山外,_。潮平两岸阔,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词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_”。二、文言文阅读。(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5、(1)与友期行(_) (2)去后乃至(_)(3)相委而去(_) (4)下车引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享福与吃苦何仲英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
6、,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
7、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论语说:“饱食终日
8、,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有删改)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2文章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2、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暖暖
10、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母亲
11、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
12、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
13、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4、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第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四、写作题(40分)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写作提示: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断,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参考答案:一 BDCCBD(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杨花落尽
15、子规啼(3)行舟绿水前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4)小桥流水人家二 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2(1)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三 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
16、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2(1)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2)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3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大书法家。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答案】1早晨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傍
17、晚的炊烟悠长。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2)“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件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炊烟怎么能不浊湿呢。3通过诗句中炊烟的美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喜爱之情,引用诗句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雨余渔舍炊烟湿”引出作者的疑问,为下文揭示自己思念故乡、思念母亲埋下了伏笔。4文中“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围绕“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四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