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这说明(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 B 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 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 D 古文字是文明重要载体25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26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传统社会,民众一般是很少组成团体来参政的,而在辛亥革命后,
2、工人、商人、妇女等对国事、政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出辛亥革命A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 促进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C 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 D 提高了民众民主政治的素质27全球通史中:“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己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个原因在于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 交通工具的落后是欧亚贸易的主要障碍B 欧洲的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C 欧洲人更喜爱美洲或东欧的物品D 亚洲国
3、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8在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认为,如果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首先受害的是小州,“阴谋会将弱者卷入,但游戏属于强者”。这说明他A 认为强大的中央政府可消除内乱 B 主张中央政府控制小州对抗大州C 强调大小州不能取得平等的地位 D 提出君主专制有利于美国的发展29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A 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B 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属性C 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性 D 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30迪特尔拉夫在德意志史中叙述:“1888年即位的新
4、皇威廉二世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于是就有了1890年宰相俾斯麦被迫辞职一幕。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的是A 半专制性的君主立宪制 B 法律至上的君主立宪制C 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 D 三权分立的议会共和制31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东北做为建设的重点;1979年,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影响这些地区成为不同时期经济建设重点的共同因素在于A 都是著名的侨乡 B 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C 都容易获取技术支持 D 都有重工业基础32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
5、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A 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B 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C 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D 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34广东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南生在等办深圳经济特区时,决定出租土地,吸引投资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在公开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把土地出租改称土地有偿使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特区的创办 B 经济特区发展有待于思想
6、进一步解放C 土地公有制度阻碍经济特区的发展 D 创办经济特区已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35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主要反映了()A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C 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D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世纪,海外的领地迅速被欧化,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其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国家很快就相互争夺市场,剩余资本又致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投资场所,这些海外投资场所多半是非白人的、相对不稳定的国家。机器用的工业化的原料黄麻、橡胶、石油和各种金属大多来自世界“未开化”的地区。这些经济的、政治的和智力心理上的因
7、素的最后结果是导致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攫取。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国家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增加的人口(万人)英国4256600法国3502600德国1001300俄国50650比利时90850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工业和贸易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年增长率增长。这一长期的繁荣是由若干因素引起的,如技术的革新、大战期间遭忽视的需求以及巨大的军事购买力,一些跨国公司充当了全球经济扩张的先锋。但是一个根本性的弱点是这一繁荣依靠的是一体化全球生产,却缺乏全球性消费。这种不平衡因为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原材料价格不成比例的下降和它们所负担的沉重的外债而变得更加严重
8、。所有工业国的三分之一的出口物都已流向第三世界,所以第三世界进口额的减少迅速增加了第一世界的失业人数,失业率又转而引起了对保护性关税的需求。这些经济数据驱散了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信心和愉快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推动力。(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长期繁荣的主要因素。(6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的根本性弱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和影响。(8分)42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
9、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教育感化的事,是从上向下推行延续,前人影响后人。所以,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可能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可能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可能和顺。父亲慈爱而子女杵逆,哥哥友爱而弟弟倨傲,丈夫仁义而妻凶悍。那些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让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能够加以改变的。家庭内部取消体罚,孩子们的过失立刻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宽严、标准也与治国一样。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那其
10、他方面也是不足道的。”如其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即是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即是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愿意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例如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种秋收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积,是靠果园菜圃里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产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烛,无不是耕种养殖的产物。那些最善于管理家业的人,不出门而各种维持生计的物品已经充足了,只不过家里还缺少一口产盐的井罢了。现在北方地区的风俗,一般能做到减省节约,以保障衣食之用;江南地区风气奢侈,在节俭持家方面大多不如北方。仁
11、,就是不杀生的禁戒;义,就是不偷盗的禁戒;礼,就是不邪恶的禁戒;智,就是不酗酒的禁戒;信,就是不虚妄的禁戒。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诗经和论语。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节选自颜氏家训译文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两个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选做题,下列题目中任意选做一个。4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制发展大事记时间科举制大事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主持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考试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实行封弥(糊名)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方北方分卷考试材料二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外国传教士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等地开办教会学校,开有圣经、四书、算术、地理、历史、科学、生物、生理学等诸课。清政府开办的新学堂,首推京师同文馆,是一所文理综合性的专门学堂民国时期,高等考试之分科,有外交官、领事官、教育、卫生、财务、行政人
13、员,司法官、监狱官、律师,西医师等。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进行简要评价。(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近代教育有哪些新发展?(6分)46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1条:帝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1928年非战公约材料二 罗斯福深信,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只要几个大国合作,起到国际警察作用,便能够维护日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管受到广泛批评
14、,否决权还是被认为必不可少。发生重大危机时,大国间的协议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是必要的。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由法西斯国家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永远铭记二战的深刻教训,避免毁灭人类文明的灾难再次发生,战后,国际社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上了一道“安全锁”,为保障人类安全福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新闻网(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际社会于二战前后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努力。(6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国际社会是如何为战后世界和平加上“安全锁”的?(9分)47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曾投靠郑成功)任福建水师提督
15、,驻军海澄。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沿海村社荒凉萧条的景象,他忧心如焚,遂挺身而出,先后两次上疏,直言“海禁迁界”之失策,痛陈“迁界”之弊端,与此同时,施琅还清醒地看到,“迁界”的根源在于台湾尚未统一,因而他明确地提出要以平定台湾来解决“迁界”问题。他不顾年老体衰及遭受冷遇,两提攻台,四请专征,矢志不渝,终于感动并说服了康熙皇帝。1681年7月,在康熙皇帝支持下,施琅主持专攻台湾,经筹划准备以后,于1683年6月14日率舟师攻克澎湖,迫使台湾郑氏集团纳土归降,施琅率部兵不血刃地进入台湾本岛。入台后,施琅采取了一系列抚政安民举措,保证了社会安定,从此,实施多年的“海禁迁界”政策终于被废除。据史籍载,1
16、696年施琅逝世后,“闽中绅士军民闻公薨,皆巷哭失声。”并立祠将其尊奉为神明。然而,在清代末期,革命志士们把明末清初的郑成功、张煌言等孤忠荩臣尊奉为民族英雄,大力宣扬,以号召民众。相反,施琅却被当成一位十足的“叛徒”而加以否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年间施琅的活动。(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在清末遭到否定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DABBAAACDABD41(1)特点:整体世界的形成。(2分)推动力: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3分)(2)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被战争压抑的市场需求的释放;跨国公司的作用
17、;冷战和局部战争推动了军需生产。(6分)(3)弱点:缺乏全球性消费。(2分)成因:列强的长期侵略造成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主导。(6分)影响: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阻碍着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局势的稳定。(6分)42(12分)举例1:史料价值: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研究资料。论证:礼刑并用,宽严有度是规范封建统治秩序的方法手段。颜氏家训规定:那些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让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能够加以改变的。家庭内部取消体罚,孩子们的过失立刻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宽严、标准也与治国一样。从中可以看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18、要有宽严标准,体现礼刑并用的治理方法。举例2:史料价值: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论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种秋收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积,是靠果园菜圃里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产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烛,无不是耕种养殖的产物。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举例3:史料价值: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
19、料。论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颜氏家训以礼、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45(1)特征:科举制以考试为核心,进行公开考试;考试中分设科目;公平竞争;考试做到了兼顾地区平衡。(3分)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
20、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分)(2)原因:挽救民族危亡,富国强兵的需要;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西学东渐的影响;政府的引导重视。(3分)发展:出现了教会学校;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考试分科细致;注重选拔适应近代化的实用人才。(3分)16(1)非战公约以和平协议维护和平,希望藉此废除缔约各国的战争权来永葆和平。联合国宪章通过大国合作(安理会五大国一致的原则)来取得强制性和平,增强维护和平的有效性。(6分)(2)国际社会组成军事法庭审判和惩处了战争罪犯和犯罪组织,并要侵略国家承担战争责任;成立了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等);在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等文件基础上建立起国际政治新秩序(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9分)17(1)评价:多次上疏,痛陈海禁的弊端,关心民众疾苦;主持收复台湾,使国家实现统一;在台抚政安民,保证了社会的安定;促使清朝废除海禁政策,有利于百姓正常生产和生活。(9分)(2)原因:晚清统治反动腐朽,不得民心;由于传统历史价值观的影响(或施琅曾弃郑成功而归顺清廷);资产阶级革命派动员反清斗争的需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