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秦琼观阵的一点体会 文:孙佳良 观阵系李少春先生的代表剧目响马传中的一折,讲的是秦琼同表弟王周乘着夜色勘察杨林所布置的“八门金锁阵”,进而为下面瓦岗群雄合力破阵、大败杨林做铺垫,此剧是李派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全面展现李少春先生文武全能的经典剧目。 戏剧舞台上,无论是京剧、歌剧、舞剧亦或是音乐剧,所有技巧的使用都要服务于人物,这是毋庸置疑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看过京剧演出后赞赏不已。而令他击节称叹的并不是京剧舞台上演员高超的形体技巧,而是每一项技巧的运用都能够贴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当下的规定情境。如果单单是腿功、跟头、把子功的展示,我想,是不能够使这位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师眼前一亮的,要
2、知道,乌兰诺娃的腰腿功比之戏曲演员也是不遑多让的,中国杂技演员的跟头种类之多、难度之大,外国人亦是有所耳闻。 李少春先生的响马传原系脱胎自梆子的响马传,而教授者,正式李先生的父亲老李先生,即达子老板李桂春,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响马传算是半出李门家传戏。现在,梆子演员演出“观阵”一折,常常在“此阵也平平”一句念白时使用扳腿的技巧,有的走一起一落,也有的走三起三落,每每演至此处,台下便是一阵鼓掌喝彩之声。而就现在保留的资料来看,李少春先生在演至此处时并没有此类技巧的展示,进而便有人强下定义,说唱观阵,只要一扳腿,便是“不正宗”,便是梆子的演法,而非京剧,然而追根溯源,李先生的“观阵”又是哪里学来
3、的呢。其实,李少春先生没有扳腿,更没有走三起三落并不能成为诟病其他演员使用此类技巧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正宗”与“不正宗”的界定标准。李少春先生在野猪林中山神庙一场的开打中使用了几个绞柱,在寻找李少春整理共享的舞台版开打和电影林冲雪夜歼仇记中均有体现,然而后辈演员几乎没有照此演法的,难道这样就能说现在所有见于舞台的野猪林都“不正宗”吗。 李少春先生演出响马传的时间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其时,李少春先生早已是誉满天下的京剧艺术家,也已过不惑之年,台风日趋稳重,烟火气难觅,自然也不用靠技巧赢人,因而李先生没有扳腿,更没有走三起三落,可这绝不能成为当今青年演员及京剧科学生偷懒、懈怠、基本功
4、不扎实的遮羞布。因而,只要是符合秦琼黑夜观阵的规定情境、符合秦叔宝的人物身份,加之观众喜爱,就可以使用扳腿的技巧,而后可以走三起三落,也可以直接将腿归正,接射雁、探海转,进而念出“金锁名”。我学习至此处时,使用了一起一落,而后接射雁、探海转,而在练功的时候则是走三起三落,原因是三起三落较之一起一落难免有些炫技之嫌,而练功时却要通过训练的加量来确保舞台上的稳妥。 再说后面瓦岗三雄的上场。现在的演出通常是只有徐茂公和程咬金,中间的尤俊达常常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难觅踪迹了,而我以为尤俊达不能省去。戏剧讲究起、承、转、合,如果说这里徐茂公的出现时“起”,程咬金的真情相告是“合”,那么尤俊达这一角色便
5、同时身兼“承”与“转”的作用。徐茂公引发了事件,程咬金交代了结果,尤俊达便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而就演员来说,上一个尤俊达也可以使演员在繁杂的舞台表演之后多一分休息、缓冲的余地,从而确保演出的最后能够再次给予观众惊喜。 在李派艺术的丰碑之下,在无数前辈名家的总结之后,后生小子萌生了这么一点自己的体悟与总结,我本人并非京剧专业的学生,主攻方向亦是戏剧影视导演,但出于对京剧艺术的痴迷与对李少春先生的无限崇敬,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这出剧目,希望我的身体力行和求学探索能够为李派艺术的传承及京剧艺术的振兴增加一分活力,希望更多人能够在我肤浅、无知的文字中知道李派艺术的存在,从而对李派艺术以及国粹传承产生兴趣。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