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541253 上传时间:2024-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 XX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 XX县区文化局龙江涛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05年,按照全州的工作部署,我县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县按照“全面普查、及时抢救、积极申报、合理规划、科学开发、传承发展”的原则,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促进非遗保护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我县非遗工作的主要成果 (一)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按照“不漏村镇、不漏项目、不漏种类”的工作要求,普查工作人员坚持做到深入农村、

2、深入田间、深入农户、内容翔实,自2006年全县非遗普查工作全面开展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次普查,组织专业队伍深入全县18个镇乡300多个村1200余人次,收集整理了511个民间文化项目,拍摄图片4000余幅,实物登记保护500余件,收集实物资料200余件,制作音像资料320盒,建立电子数据库180个,制作光碟189张,编写文字资料890多万字。这次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建立了数据库,完善了档册管理,编制了保护名录,建立健全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二)积极申报,科学保护。坚持以特色促申报,以申报促保护,我县非遗申报工作成果丰硕。截止目前,全县已成功申报 1非物质文化遗

3、产项目41个。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4个,如苗族鼓舞;苗族古老话、苗族赶秋、苗族武术等省级保护项目12个;苗族唢呐、花垣汉戏等州级保护项目25个。另外,确定了县级保护名录150项。申报了州级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即花灯艺术之乡、苗山歌之乡、苗戏艺术之乡、苗族巴岱艺术之乡、苗族唢呐艺术之乡。建立16个民族文化村、非遗传习所2个、传习馆1个、民俗文化村16个。同时,现有省级传承人6人,州级传承人9人,县级传承人93人。XX县区继1993年后,2008年再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今年4月XX县区被授予“中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 (三)打造特色,传承发展。我县是一个以苗族

4、人口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深处苗疆腹地,苗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独具地方特色,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我县非遗文化在依托苗族文化资源、打造苗族文化特色上得以快速传承与发展。 一是加强非遗项目的文艺创作,大型民族舞蹈麻汝沃黛雄、接龙舞、苗族鼓舞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其中,麻汝沃黛雄获得全州文艺汇演金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全省文艺汇演艺术类最高奖“田汉大奖”,接龙舞晋京参加全国农民艺术节演出获得业界很高的评价,苗族鼓舞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获得最高奖“山花奖”。同时,以苗族唢呐、牛号角、苗鼓击打、吹竹叶为声调基础的音乐创作苗疆好地方获得全省“五个一工程奖”。 二是加快非遗项目的交流发展,举办了“2

5、009年中国湖南(边城)首届苗族文化艺术节”、“全国蚩尤文化研讨会”、“中国湖南(花垣)首届苗歌节暨“边城杯“苗歌大奖赛”、“蚩尤 祭祖大典”,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举办了“苗族鞋垫刺绣”大赛活动,提升了花垣苗绣品牌。举办了“湘黔渝三省边区苗族特色饮食暨苗族服饰展示联谊会”,充分展示了苗族文化的迷人魅力。 三是加大苗族文化的修书立传力度,全国蚩尤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魂牵蚩尤的首发仪式于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苗歌集、苗族礼仪已公开发行出版,花垣“非遗”名录览珍、花垣民间文学经典、蚩尤拳、苗族巴代文化、苗族礼词等11部书500多万字均已完成整理等待出版。

6、 四是加快苗族文化的发展方式创新,为了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成果,在县电视台频道增设“苗语之窗”栏目,每周将用苗语播放新闻、信息、百姓故事、“非遗”名录项目专题片等。在吉卫民小、雅酉小学开展了“苗汉双语”教学。苗族武术、苗族接龙舞等非遗项目聘请传承人担任辅导老师,在部分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县城中心公园、县文化广场设立苗歌台、山歌台,方便广大群众苗山歌传唱。走进边城、边城人等17首苗族本土创作歌曲已制成光碟,全部录入全县10余家大型ktv音乐数据库,便于全民予以传唱,进一步鼓励精品创作。在开发利用上,以花垣民间工艺美术厂为代表的苗族织锦加工产品分别在广东、云南、贵州等地设立办事处,产品远销

7、东南亚、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进一步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二、我县非遗工作的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为加强非遗工作的领导,县里及时下发了中共XX县区委办公室XX县区人民政府办公 室关于成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由30多名民族民间文化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非遗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同时,XX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文关于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加挂牌子的批复,批准成立XX县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开展“非遗”日常保护工作。 (二)强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了XX县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XX

8、县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普查方案,成立了普查工作小组,拟定了普查提纲,制定项目申报计划,确保国家、省、州各级项目的有序申报与保护。每年组织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对每年度得非遗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重新明确了非遗工作目标,做到责任量化、责任细分、责任到人,为完成非遗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加强业务培训,推进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是关键。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学术交流、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队伍的工作水平。先后派7名同志参加省、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业务培训班。同时,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的专业培训,举办非遗业务知识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的人员有50余人,其

9、中乡镇文化站20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启用一批年轻人专研非遗业务,确保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后继有人。 (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全民的非遗保护意识,支持、鼓励、指导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民间组织健康发展。一是组织举办4期文保宣传周活动,展出图片47幅,发放宣传资料13000余 份,接待观众20000余人。二是举办了4期“文化遗产日”活动,播放非遗项目宣传片200个小时,展出宣传版面50幅。三是参加州内外非遗保护成果评比活动,参加全州非遗保护成果竞赛活动苗族武术、苗族汉戏分别获得 一、二等奖,县文化局获得非遗知识抢答赛第一名。通过一系列的得力宣传工作

10、,非遗保护工作逐渐深入民心,从县级到乡镇、从乡镇到村、从村到户都能深刻认识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非遗保护的自觉性。 三、非遗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非遗保护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法,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不断探索规律。虽然我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一点成绩,但不能高枕无忧,应“爱之深而忧之远”。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如,社会高速发展与非遗保护的矛盾突出,非遗保护仍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一些古遗址、古建筑、古民居等逐渐消失,一些传统的口头文化和行为文化传承因为后继无人、保护不力而濒临消亡,等等。为及时抢救这些边缘的非遗文化,当前应加强三项工

11、作: 第一,做大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做大做强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地区知名度,铸造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办好赶秋节、春节、四月 八、蚩尤文化节等大型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打造麻汝沃黛雄、接龙舞、苗族鼓舞、边城巨龙、苗歌剧、汉戏、巴岱文化、傩戏、太阳会等民族文化节目。进一步突出主题,弘扬特色,形成品牌效应,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培育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努力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民族民间文化与旅游观光业的结合度,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旅游区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与发展旅游业相结

12、合,开发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充分运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表演艺术,开拓旅游项目,加强包装和宣传,形成民间艺术旅游经典景区,有效地聚集全县乃至全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商贸展览活动,将民间艺术融入风情旅游之中,增添景区的人文色彩,提升景区的品味和效益。 第三,建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弘扬传统文化。重点抓好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的建设。实施文化经济政策,扶持民间艺术特别是手工艺生产企业走向市场,吸引工商企业家投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 加强文化

13、遗产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文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我们对祖先创造怀有敬畏之心,对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葆珍惜之情,对所有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献身的人赋予战友的崇敬。我们将以更创新的理念、更务实的举措,积极为开创文化遗产保护新局面而努力工作。 二0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

14、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我国“非物质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二、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由于保护工作仍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

15、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区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四、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基本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要求。一些具体工作人员,甚至有的分管领导和专家小组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不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判标准把握不准确。 五、政府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严重缺乏。许多地方连基本的普查工作经费尚且不足,更谈不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 六、宣传不足,没有在

16、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

17、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 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1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

19、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经各级政府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要予以保护,对已被确定为文物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

20、、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乡村,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的活动。 五、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

21、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 六、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

22、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

23、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4、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

25、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

26、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 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

27、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

28、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

29、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 第四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

30、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3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

32、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经各级政府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要予以保护,对已被确定为文物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

33、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乡村,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的活动。 五、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4、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 六、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

35、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言佳句: 文化遗产不是“文化财产”,不能把“申遗”异化为“遗产搭台、经济唱戏”,使其成为一笔单纯的经济账;不能把开发等同于门票经济,使文化遗产患上“富贵

36、病”;也不能把保护局限于古董楼阁,甚至高价制造假文物,使文化资源遭到“保护性破坏”。“申遗”成功只是保护的序曲,应该像土楼神韵那样,去发掘文化遗产所蕴藏的内在神韵,保存文化遗产所积淀的岁月印痕,传承文化遗产所记录的民族基因,使之真正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民族的认同载体、文化 的繁荣源泉。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题目:给定材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给定材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总字数800-1000字。 岁月失语,惟

37、石能言 被誉为“民间文化抢救人”的作家在看完贺兰山岩画后,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一发自内心的感概,不正是在警示人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延续,需要后人来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我国强大的文化武器。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全民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的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发动全民一起行动,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统筹、规划。然而,一些社会现状仍令人堪忧。当一些古老、特色的的当地传统文化渐渐被当代人淡忘,而外来文明却成为年轻人追逐的趣味时;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表面政绩,发动全县资源“申遗”,而不顾之后的保护导致文化的衰落时;当传统

38、的文化与习俗成为电视屏幕上孩子们看到的影像和记录时.我们已经遗失了过去的记忆,忘记了我们的“根”在何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发动全民的力量。首先,要提升民众对文化保护的意识。这不仅要在宣传上下足够的功夫,还要在教育上灌输保护“非遗”的重要性。政府部门、文化部门要把“非遗”保护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来规划,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社会上一些民众破坏和侮辱“非遗”的现状,让民众理解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政府要扶持民间组织的文化团体,民众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中,那么“非遗”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

39、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当地的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科学正确的保护方案,对“非遗”施行有效、可持续地保护。一方面,政府要咨询相关文物专家们的意见,统筹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划、政策和执行上做好统一的部署;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征求“非遗”传承人和了解这一内容的民众的想法,把政策真正落实到社会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民族财富。作家们常在作品中提及的古老戏曲、剪纸和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不能只成为后人翻阅名著时遐想的片段,应是一 1 种思想在现实中的延续,文化“活着”的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发扬光大。一个有文化积淀的民族,一个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民族,才真正能够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梦,需要全民一起运用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振兴。中国龙必将崛起。第23页 共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