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真”华师大叶澜教授说:“每一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外,还有为学生形成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学科所具有的路径和独特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就是通过课堂实践,满足学生通过文字,认识世界,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拓展精神世界的成长需要。因此,习得必需的语文知识,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有真实的语言成长,有真实的思维提升是语文课堂追求的价值。为此,教师必须研究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联,找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和需要,使课堂学习成为一个“有机体”,像生命成长一样互相
2、关联、有呼吸、能代谢,体现学生真实的成长。一、关注障碍,重点切入,习得必需的语文知识。“学”是语文教学的逻辑前提。教师要在教前寻找合适的“学习起点”,教中要关注即时的“学习状态”。也就是文本中对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而言存在的关键的,必须解决的阅读、理解、感悟的障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关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导。在突出强调,反复锤炼,资料拓展,给予“支架”中解决字词读写和理解上的障碍,句子朗读上的障碍,内容理解上的障碍和学习方式上的障碍。例如老师在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文中有诸如“彩头、发配”等具有“白话文”特色词语,这对学生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理解中感知这
3、一类语言的特点。再如教学我给江主席鲜花一课时,发现学生没有规范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就停下课,选取一个章节,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来体悟“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为学生有意义、有提升的学习打下基石。二、互动交流,多元评价,有真实的情感体验。1在文本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气”之所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技能,还应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思想,代表人类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学中有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国内许多教育名家无不注重情感投入,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
4、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思想情感得以健康发展,人格得以全面塑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重视情感的正确导向”、“注重情感体验”、“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情感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2在表达自我中获得情感体验关注学生自我表达是学生自我人格行为完善的体现。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学习情趣和动力。因而,老师们要注重创设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因为,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本人,他
5、对学习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更贴切。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如何?”让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为后续开展主动、自主的学习奠基。3在与人交往中获得情感体验在课堂上,对学生回应问题的评价,我的做法是首先在学生间进行生生互评,让他们在习得评价语言的基础上展开有个性化的评价:“我同意同学的意见,想再补充一点”;“我赞成同学的解法,还可以”;或“我不同意同学的观点,我认为”。在生生互动的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学会了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了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了怎样向别人提建议等等。这样的课堂不仅
6、气氛热烈,富有生机,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情感体验。三、回归本质,建构方法,有真实的语言成长。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领悟、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特点和规律,从中获取必要的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从而建构言语能力,这也是我“追寻有真实成长”课堂的研究结点之一。研究中,我注重挖掘文本中对于学生言语成长价值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在读与说,读与写等一系列的有意义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是“挖”教学文本中的语言发展的“节点
7、”,其次是“还”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然后是“给”学生聚焦文本的语言表达的节点信息的“方法”,再者是“设”自信交流,多元互动的“平台”,最后是“炼”语言表达的“策略”。通过这样一个轮回让孩子们在关键文本句段的琢磨中,教师创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关注现场资源的融合,感知表达方法的构建,在扎实的训练中使学生从言语表达的无序、无物、模糊逐渐走向了清晰、具体和逻辑。四、差异转化,及时介入,有真实的思维提升。语文课堂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善于在挖掘文本承载的言语价值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追问中体现思维的过程和品质。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
8、的逻辑性。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流畅明快;思维混乱,说起话来就会词不达意,写起文章来就会出现前后矛盾、含糊不清和表意不明的逻辑错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差异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面对差异,教师不能简单的加以替代和控制。而应该正视差异,关注差异中的需求,通过恰当的方式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转化差异和学习需求,从“关注语言的表达逻辑”、“关注思维的形成过程”入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提升。因此在研究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言语资源,善于从学生的表达中挖掘提升学生思维的因子。具体的作法是:空泛资源再利用(追问);平面资源再提升(连起来);亮点资源再利用(好在哪)。例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对于教
9、师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李时珍师徒寻访药材的苦?”有学生这样表述:“我从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中体会到了李时珍师徒寻访药材住的苦。因为这些词语写出了古寺的很破,很脏,非常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寺庙会倒塌。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愿意住,大恐怖了,晚上都不敢睡觉,可是李时珍师徒却为了修订本草纲目,造福百姓住了下来,我很佩服他们。”对于如此精彩的课堂资源,我并没有简单表扬一下就过场,而是让学生去咀嚼一下这个学生是如何来进行表达的。首先,去感悟清晰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逻辑。(从关键词的深度解读到个性情景的体验再到联系上下文概括人物的特点。)其次,挖掘和提炼思维形成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体悟文本语言先要把关键字词说透,还要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来表达,最好还要会评价文本中的主人公。)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升学生成长需要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懈追求的境界和目标。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确立“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观念,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不断努力,一定能走出一片属于我们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