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奋斗幸福观”研讨会发言稿【精选3篇】 奋斗幸福观是新时代的新的幸福观,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精选6篇的学习奋斗幸福观研讨会发言稿,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在如今信息爆炸和受众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正能量、好声音怎样才能深入人心、传之久远。这迫切需要传播方式的创新。XX市勇于创新,不断摸索,以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主旋律从做宣传到讲故事的转化,取得了全市各级乐于推动实施、群众乐于参与传颂的渗透性和浸润性效果。 时代新人讲故事做到了春风化雨、直指人心。该活动讲述的都是充满人性的故事,如同新闻业中的人情味新闻或非虚构叙事。这些故事展现出太原普普
2、通通的市民个体在面临挑战、困境和迷惑时,是如何挣扎和搏斗,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讲述者以细腻、生动和感人的方式把这些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听来感叹不已。 该活动做到了动之以情,弘扬了走心又好看的主旋律。时代新人们表示:我从前觉得自己不过是冷冷的一桶水,现在我觉得自己像是火热的一桶油。参加时代新人讲述是我送给我父母最好的礼物。观众表示:这个节目燃到了我,内心涌起一股力量。可见,情感点燃了讲述者,点燃了观众,点燃了他们的好友亲朋,点燃了所有XX市民,乃至全国观众。 这些讲述者均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绩的普通人,因为平凡,所以有力。而且,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相互提升
3、,这种融合传播成为影响力的澎湃源泉。 此次活动在主旋律宣传的理念、途径和机制,干部优良作风培养、干群鱼水关系、群众动员和激励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值得总结、学习和在全国推广的新路子,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代表性成果。 篇二 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与幸福关系的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把握以下三对基本关系: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幸福与人民幸福(大众幸福)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从总体上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人可以而且应当为个人奋斗,为个人奋斗是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动机和动力。从行为价值或奋斗价
4、值的评价上审视,为社会、为他人、为人民、为国家的奋斗,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 个人幸福与人民幸福或大众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幸福观,既强调个人幸福与人民幸福的统一,更强调以促进人民大众的幸福为根本目标和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与幸福关系的论述,更突出地体现以人民中心的发展理念,更鲜明地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立场,又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理想与现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从理想的角度审视,这些论断是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但在把握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时,决不能割裂目标与过程、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5、,决不能只看到美好的目标、理想和前程,而忽视了实现美好目标过程中的复杂性、艰苦性、风险性。我们既不能把奋斗的过程看作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也不能把幸福看作是一蹴而就或毕其功于一役的结果。 居安思危,防范风险,必须成为我们一以贯之的重大任务。为了确保实现美好的奋斗目标,正确把握奋斗的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过程、顺境与逆境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奋斗创造,更好地创造幸福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篇三 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丰富内涵,我认为除了要深入了解人生幸福与修身立德的精密契合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内在一致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共进共享外,还要深入理解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
6、强调,每个人只有通过积极开放和自由创造的人生追求,来确立、实践和完善自己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新的时代就是坚定四个自信,真正自觉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唯其如此,才能在中国的深刻变革面临啃硬骨头和涉险滩,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不为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所惑,长期保持战略定力和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需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无论是个人的人生幸福理想,还是民族国家的社会幸福理想,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因为幸福从来都不可能从天而降。他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全面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同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幸福观,一方面,在价值指向、立场情怀和实现路径上高度一致、一以贯之和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共产党人传统幸福观的革新升级、丰富完善和全面拓展。只要我们下大功夫将其读懂弄通和学深悟透,并真正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它必将发挥出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关怀意义。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