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旅游影响下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34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影响下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旅游影响下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旅游影响下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6-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西南边疆主流媒体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2020 xxw007);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xsx09);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项目“民族旅游地传统节日文化景观演化、重构及影响机制研究”(2021QGRW061)。作者简介:曹洋,男,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E-mail:c.yang 。通信作者:方昌敢,男,梧州学院科研处教授,博士,E-mail:ff2986 。2023 年 9 月第

2、 45 卷 第 5 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Sep.2023Vol.45 No.5DOI:10.13393/ki.1672-6219.2023.05.013引用格式:曹洋,方昌敢.旅游影响下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 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5(5):81-87.旅游影响下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 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曹洋1,方昌敢2(1.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北京 10000

3、5;2.梧州学院 科研处,广西 梧州 543002)摘 要:广西北海涠洲岛作为我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古火山海岛,在海岛旅游发展的驱使下,逐渐成为北海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和休闲旅游度假胜地。随着涠洲岛旅游的纵深发展,旅游对岛屿上社区居民的获得感逐渐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如何理解和提升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获得感,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以北海涠洲岛居民为分析对象,基于扎根理论,对其旅游获得感进行建构,提出了居民的获得感主要由经济获得感、社会获得感、文化获得感及环境获得感四个维度构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

4、感的有效措施,促进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获得感;海岛旅游;北海涠洲岛;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 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23)05-0081-07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拥有总长度超过 32600千米的海岸线和 6500 多个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海岛,海岸带和海岛资源丰富1。在旅游的驱使下,作为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海防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托的海岛2,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受到游客的青睐,海岛旅游孕运而生。海岛旅游以其特定的海岛地域空间为依托,凭借海岛旅游资源满足游客的需求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海洋海岛认识的不断增强,旅游者对海岛

5、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海岛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岛旅游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海岛的经济发展,也对岛屿上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社区居民作为海岛旅游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旅游发展对其获得感产生的影响,将对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海岛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提高了,才能调动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才能为海岛旅游良性发展提供保障,进而促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以广西北海涠洲岛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借助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涠洲岛社区居民的获得感进行分析,探究海岛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海岛社区居民获得感提升的对策

6、。一、相关文献综述1.获得感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委员会小组第十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获得感”一词4。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18更可持续,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并列提出,充分体现了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需要的整体性揭示,成了衡量人民生活质量和改革发展成败得失的关键指标5。“获得感”作为具有极强“中国特色”的概念,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客观获得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具有内在互依性、全面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6。随着对“获得感”关注的日益广泛,国内学界也开始对其进行广泛的探讨,对其本质进行

7、深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对获得感的划分维度和测量指标进行分析,指出人们的获得感主要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7。其次,对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获得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和生活环境等8。最后,对获得感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指出,获得感的形成机理是一个闭环的环节,包括呼应、参与、受益、认同和动力等五个环节9。可以说,国内学界对获得感的研究,为更好地了解获得感的内涵奠定了基础,也为将获得感运用于旅游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2.旅游地居民获得感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发展最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旅游地居民获得感

8、是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经济收入的改善、主客的互动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等所得到的积极心理体验和主观感受10。对旅游地居民获得感的研究,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许春晓等以湖南 10 个民族文化旅游小镇为研究对象,对居民获得感对旅游开发支持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旅游地居民获得感由旅游经济获得感、旅游社会文化获得感和旅游环境获得感三个维度构成11。而黄和平等则以上海朱家角、港西、周浦为研究案例地,对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给居民带来的获得感进行研究,指出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地居民的获得感由五个维度构成,分别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等12。过往

9、的研究尽管为旅游地居民获得感做出了相关确定,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随着我国海岛旅游的兴起,对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获得感的研究,还缺乏相关学者的关注,特别是海岛旅游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的维度构成,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为此,本文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居民的深度访谈,对访谈材料进行比较、归纳、整合、精炼,最终构建旅游影响下海岛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案例地及资料收集1.案例地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是广西第一大岛,也是我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古火山海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北离北海市区 24 海里,东距广东雷州半岛 52 海里,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

10、与越南隔海相望。涠洲岛南北长6.5 公里,东西宽 6 公里,总面积 24.74 平方公里,岛内最高海拔 79 米。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90%以上的地层是火山岩组成。辖区内总人口约1.5 万人,80%以上的人口都是客家人13。涠洲岛不仅有鳄鱼山火山口、天主教堂景区、五彩滩景区、滴水丹屏等自然旅游景观,还有包括疍家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在内的文化旅游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具体旅游资源如表 1 所示。表 1 广西北海涠洲岛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表主要类别细分类别资源种类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资源火山类型:火山景观、火山岩景观火山海岛类型:岩石海岸、沙砾海岸、珊瑚海岸海蚀景观类型:海蚀洞、

11、海蚀沟、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蘑菇等海湾类型:猪仔岛、斜阳岛海岛观光、海岛陆上探险、火山地质地貌科普教育基地水域景观资源海水水质优良海洋温泉沙滩、海上运动游;垂钓、帆船、潜水等海洋温泉休闲度假游生物旅游资源海岛内热带植被茂盛,植被覆盖率达 90%以上主要经济作物:香蕉热带、亚热带海鲜特产种类繁多;四大名产:海参、鲍鱼、鱼翅、鳝肚;特产:红鱼、石斑鱼、跳鱼、墨鱼等打造“香蕉”品牌海岛特色美食休闲游气候、天象、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海洋气候28(接表 1)人文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天主教堂西式婚礼举办地客家文化、海岛文化、妈祖文化三婆庙、圣丹庙、妈祖庙节庆活动、景观设计、建筑特色人文历史汤翁台东

12、方“莎士比亚”游览地面向市场的高端会议、食宿休闲度假设施国际品牌酒店国际会议设施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国际级别的高端会议、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 涠洲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涠洲岛发展海岛旅游奠定了基础。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国内旅游市场逐渐恢复。2023 年第一季度,北海涠洲岛累计接待游客 51.89 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在旅游的影响下,涠洲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施精准招商,精耕细作文旅产品,让更多游客“慢游”涠洲岛。同时,涠洲岛打造的旅游品牌,成功带动了岛上民宿产业飞速发展。据统计,涠洲岛民宿、酒店等主要分布在海岛的西部,而东部民宿、客栈较少且分散;全岛已注册民宿 967 家

13、,总投资约 40 亿元,床位数接近 2.8 万张,占北海全市民宿总量的三分之一14。2022 年涠洲岛年度绩效展示会上,对首批 20 家“红星民宿(酒店)”给予授牌。涠洲岛文化建设队伍,结合海岛元素,以涠洲岛布氏鲸卡通 IP 为原创,开发 80 多款衍生文创产品15。2.数据收集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发展下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获得感情况,笔者及研究团队于 2023 年 4 月到 6月深入北海市涠洲岛进行了行了三次持续的田野调查,数据获得的方法包括网络资料、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第一阶段的调研在 2023 年 4 月陆续进行,主要通过实地预调研与网络资料收集,了解北海涠洲岛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基础

14、设施和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第二阶段的调研在 2023 年 5 月,在预访谈并根据反馈对访谈提纲整理后,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共获取 21 个深度访谈样本,缘于信息丰富的典型访谈对象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案例;第三阶段的调研在2023 年6 月,在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共获取 5 个深度访谈样本,对前期资料进行了补充。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研究情境,研究团队以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岛上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情况进行了跟踪,实地感受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认知和相关行为。半结构访谈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海岛居民对的旅游发展认知情况,旅游开发前的生活情况,旅游开发后家庭的

15、生活情况等,以及居民对外来游客进入到涠洲岛进行旅游活动的看法,以及涠洲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相关讨论。研究过程中,访谈和现场观察相辅相成,直到相关材料接近饱和停止。综合三次调研,最终获得深度访谈样本 26 个,所有访谈时间均在 0.52 小时内,并在征得对方同意后进行录音。其中男性为 17 人,女性为 9 人。其中海岛居民 23 人,外来当地经营人员 3 个。海岛旅游管理人员 2 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 14 人,经营不同档次的民宿老板 9 人,学生 1 人。总的来说,访谈样本具有典型和丰富性。具体见表 2。表 2 访谈样本基本情况表编号性别年龄段身份S01男4045超市老板S02男4050景

16、区餐饮S03女4050民宿老板 1S04女4050民宿老板 2S05男2030民宿老板 3S06男3040酒吧老板S07男4050民宿老板 4S08男4050景区餐饮S09男3040民宿老板 5S10女4050景区餐饮(外来)S11男3040旅游交通S12男4050特产销售(外来)S13男3040纪念品销售(外来)S14男5060民宿老板(退休教师)6S15男4050民宿老板 7S16男3040民宿老板 8S17男4050村支书S18女3040景区管理成员S19女4050纪念品销售S20女3040民宿老板 9S21男3040义务消防员S22男1520学生S23女4050特产销售S24女4050

17、景区清洁工S25男4050景区餐饮S26女4050景区清洁工 最后,所有收集的资料包括转录后的访谈资料、网络资料和田野笔记存放于 Vivo 11 软件的备忘录进38行分析。为了保护访谈对象的隐私,将访谈对象进行编码,为“NH+访谈序号”。研究资料的分析采用的是主题分析方法。三、资料分析1.开放式编码将与 26 名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所记录的录音资料整理转换为研究所需的文本资料,并对文件资料进行精读、对比和分析,找出文本材料中一致或相似的内容,对其进行概念化命名。通过进行编码和比较修正,最终在原始文本进行编码和概念化的基础上,提出了 27 个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对概念进行范畴化,共得出 11 个基本

18、范畴。开放性编码所提取的概念和范畴化,具体示例见表 3 和表 4。表 3 海岛旅游地居民获得感开放式编码示例表原始访谈材料概念化发展旅游之后,现在往返涠洲岛的轮渡很多,一天最少都有 6 趟,我们出行比以前方便很多。出行方便发展旅游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也将自己的房子空闲的房间装修,改为了民宿,通过经营民宿,收入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以前靠出海打鱼为生,现在基本上不打了,以经营民宿为主,收入还可以。而且现在生活变好,我们休闲的时间多了,你看一到晚上都集中在一起跳广场舞了经营旅游民宿,生活方式改变,增加经济收入,跳广场舞发展旅游之后,基本的水、电、网络等设施都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岛上的道路也通过

19、修建,有的变成了旅游风景道,很多游客都喜欢租辆电动车,骑着电动车在岛上慢慢地游玩。同时,政府对岛上的整体环境进行了保护,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风景道,居住环境改善,旅游环境改善之前旅游发展比较好,每天能接待的游客还比较多,我们这边从事旅游民宿、开农家乐、提供其他服务等,收入还是客观的,但是前两年,收到疫情的影响,游客变少了,收入也就减少了。还好现在放开了。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来岛上的游客就非常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受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游客增多,收入增加,看到希望来岛上旅游,容易受天气的影响,一旦有台风,游客的往返就会受到很多的影响,也会打乱游客的出行计划,对我

20、们经营民宿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受天气影响,临时取消行程和入住的海岛旅游受天气因素影响随着旅游发展之后,政府也针对旅游所需的一些技能,对我们进行一些基本的旅游服务技能的培训,比如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等,让我们掌握了从事旅游业服务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政府提供技能服务,掌握技能开始发展旅游的时候,村干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旅游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开民宿客栈、从事餐饮服务等,以便增加我们收入,现在在岛上生活,明显比之前好很多政府支持旅游发展,生活改观旅游发展起来以后,来岛上的游客增多,现在岛上比之前热闹很多,政府也加大了对岛上安全设施的投入,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社会治安比之前好很多,而且会越来越好加大

21、安保投入,社会治安变好现在岛上开设有很多民宿客栈、餐饮店,还有很多旅游纪念品、北海特产的商铺,同行多了,竞争也会大,但是为了做好生意、挣钱,不会进行价格的竞争,把市场扰乱了,对谁都不好,所以,我们还是能够公平竞争、和睦相处的。行业间竞争增加,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和睦相处国家和地方发展旅游政策很好,确实为我们在海岛上生活的居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而且政府在旅游发展中所需要办的各种手续,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旅游政策好,政府服务好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政府也非常注重岛上文化的建设,如对岛上教堂的保护等,同时做了岛上旅游的宣传画册注重文化建设,旅游宣传画册 2.主轴式编码基于开放式编码基础,本

22、文将开放式编码所提取的 26 个基本范畴进行分类、组合,最终形成了 11 个独立的主范畴,包括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就业收入、技能应用、政府关注、社会稳定、邻里关系、旅游环境、居住环境、文化建设和文化参与,具体见表 4。3.选择式编码选择式编码是通过构建故事线,将主范畴串联成有意义的系列故事,使所有的概念和范畴都围绕核心编码形成有关联的整体5,以提炼出核心属性并形成理论。本文通过对前两个阶段所提取的概念、范畴进行不断地概括、整合和抽象,最终提出海岛旅游居民获得感的四个核心维度:分别为旅游经济获得感、旅游社会获得感、旅游环境获得感和旅游文化获得感48(具体见表 4)。从总体上看,海岛旅游的发展使得

23、岛上的居民从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上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和满足,从而从旅游发展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从居民获得感的四个核心维度来看,旅游的发展使得海岛居民对出行交通状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方式及就业收入等旅游经济方面的获得感增强时,会对社会层面的获得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决策型和服务型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政策、加大对安保投入,来维护社会稳定,进而增加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社会获得感。同时,随着旅游环境的改善和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岛上居民环境获得感和文化获得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终形成了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整体“获得感”。表 4 范畴发展过程基本范畴(开放式编码)主范畴(主轴式编码)

24、核心属性(选择式编码)出行方便、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经营旅游民宿、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改观生活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游客增多、收入增加就业收入政府提供技能服务、掌握技能技能应用旅游经济获得感政府支持旅游发展、政府服务好政府关注旅游政策好、加大安保投入、社会治安变好社会稳定行业间竞争增加、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和睦相处邻里关系旅游社会获得感旅游风景道、旅游环境改善、海岛旅游受天气因素影响旅游环境居住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旅游环境获得感注重文化建设、旅游宣传画册文化建设跳广场舞文化参与旅游文化获得感 四、海岛旅游目的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析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获得感,主要由经济获得感、社会获得感、环境获得

25、感和文化获得感四个维度构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海岛旅游的特殊性影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海岛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推动海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岛上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经济获得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海岛旅游的特殊性影响游客的选择主要体现在:第一,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海岛大多远离大陆,其陆地面积较小,具有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岛旅游发展过程中上岛游客的承载量,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上岛游客不能超过海岛的环境承载量,这就制约了海岛旅游发展中游客的数量,进而影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第二,海岛由于远离大陆,往返大陆和海岛之间的交

26、通工具以轮船为主,而轮渡的运行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如一旦有台风等恶劣天气,往返的轮渡就要取消,这就影响了海岛旅游游客的出行,也会给海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第三,海岛旅游容易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加上岛上旅游项目开发比较单一,出现了夏秋季节人满为患,人满为患,甚至出现游客超过海岛游客承载量的问题,影响游客的舒适体验,而冬春季节,则出现上岛游客寥寥无几的情况,大量旅游设施闲置等情况,进而影响旅游业经济效益。2.海岛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好坏对旅游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游客的数量,还能改善旅游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进而增

27、强居民对社会环境的认同,提升居民的社会获得感。近年来,涠洲岛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岛上旅游设施得到了很大改观,岛上旅游景观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整体来看,岛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依然比较薄弱。如游客在岛上出行,出行方式主要由电瓶车和电动车为主,岛上提供的公交线路较少并且时间间隔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出行。同时,岛上路灯、导视标牌设置不足,这些因素成为制约游客前往旅游的重要因素。旅游基础设施在影响游客的同时,也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社会获得感。583.海岛旅游环境保护滞后的影响随着海岛旅游的兴起,涠洲岛知名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来岛上

28、旅游的游客也随之增多,岛上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岛上五彩滩、石螺口海滩等景点经常出现垃圾乱扔现象,滴水村、南湾街排水排污问题等。同时,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游客的增加,使得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随之增加,有的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大海,给海水带来了污染。此外,近几年,随着对旅游住宿需求的增加,建造旅游民宿需要大量的建材,而建材需要从北海往涠洲岛运输,增加了成本;而岛上居民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就在岛上就地取材,如通过开采火山岩、炸珊瑚石、运走海泥等获取建筑材料,对岛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涠洲岛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发展过程中部注重环境的保护,将会影响旅游的可

29、持续发展和岛上居民的生活,进而影响居民的环境获得感。4.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的影响涠洲岛具有悠久的历史,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古代的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民间文化等,对古遗迹、古宅、历史文化名人等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还不够充分,特别是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文旅融合缺乏有效载体支撑。在涠洲岛,有建于清乾隆三年的三婆庙,还有建于1853 年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的天主教堂,教堂是中西文化融合共生的历史见证。此外,涠洲岛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涠洲岛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历史,现仍保留着多处革命斗争遗址。虽然涠洲岛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

30、的影响下,文旅融合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缺乏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如火山地质国家公园等火山和地质文化的深度挖掘,未形成应有的火山“文化”辐射效应;缺少对涠洲岛历史的文化传承,如涠洲岛居民客家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为此,对文化旅游资源挖掘的不充分,在影响旅游文化保护的同时,也对岛上居民的文化获得感产生影响。五、提升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获得感的路径1.积极创新旅游模式,充实居民的经济获得感居民的经济获得感是其他各项获得感的基础,旅游的经济效应对居民经济获得感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在旅游的带动下,涠洲岛居民在经济收入、劳动就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由于滨海旅游具有特殊性,受天气及季节

31、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从事旅游业的社区居民收入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居民的经济获得感。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影响,应该积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从而为居民的旅游收入提供充分的保障。发展“旅游+”模式。在发展海岛自然观光旅游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涠洲岛上的其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等旅游发展模式,开发出能够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的旅游产品,提高涠洲岛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使居民在旅游旺季,经济收入能够实现最大化。同时,为了解决海岛旅游淡季的问题,可以举办海岛小型马拉松、音乐节等赛事节事活动,吸引赛事节事旅游者的到来,使涠洲岛维持相对稳定的客源,从而为居民的经

32、济收入提供保障。2.优化政府职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居民的社会获得感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发展旅游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的根本需要。涠洲岛通过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日益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社会获得感。当前,涠洲岛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能力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还存在不小的距离,除了增加往返北海和涠洲岛之间的游客运输能力外,还应大力发展岛上的交通,增加旅游公交车的班次。就目前来看,岛上连接各个景点之间的线路还有待完善,车次较少,在影响游客旅游通达性的同时,也对居民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岛上的旅游交通工具及交通

33、线路进行完善,增强游客在岛上的方便性和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的交通条件,由此提升居民的社会获得感。在医疗设施方面,应该完善岛上的医疗机构,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在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提升居民公共服务的获得感。3.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环境获得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而旅游的发展,在提升居民对保护环境重要性认识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如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的增多等等。对于海岛旅游而言,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以及保护完好的海岛自然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

34、保护,使生活在岛上环境之中的居民能够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其旅游环境获得感。一是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发展海岛旅游过程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注重规划先行,科学发68展,强调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旅游机制,充分保障海岛旅游目的地环境的可持续性。第二,提升居民的环保素养,激发居民的环保行为。当前,在旅游发展影响下,海岛上大多数居民环保意识已经有所改善,逐步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对于发展旅游和自身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和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出现部分居民环保意识没有落实的情况。因此,要对居民进行常态化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社区显

35、著位置或者学校、旅游景区等地播放环保宣传公益教育片,让居民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激发他们的保护生态环境行为。在践行保护环境中,实现旅游环境获得感提升。4.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加强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北海涠洲岛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如火山地貌、海蚀景观、生物植被等资源,这些资源发挥旅游吸引物的功能,吸引游客的到来。随着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对于涠洲岛而言,更要对其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在保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居民的文化获得感。第一,要充分挖掘涠洲岛的历史文化资源。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游览涠洲岛

36、,曾经留下“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等诗句。岛上还有晚清时期全国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的天主教堂,还有汇聚沿海妈祖文化、充满神奇传说的三婆庙,常年香火旺盛。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必将提升涠洲岛的旅游吸引力。第二,挖掘涠洲岛红色文化资源。涠洲岛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基因牢牢扎根海岛,薪火相传。岛上有包括国防教育馆、红色剧场、红色雕塑、红色之路、廉政路等元素在内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景区山壁上还有刻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字样的红色历史遗迹,彰显着浓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主题特色。第三,积极挖掘涠洲岛民俗文化。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除了保护和利用好其特有的客

37、家文化外,还可以将广西特有的民俗,如壮族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在岛上进行展演,打造“三月三涠洲岛旅游文化节”,千人竹竿舞、疍家海上婚礼、山歌对唱、抛绣球等一系列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活动。同时,继续打造涠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弘扬妈祖精神及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搭建涠洲岛对外交流平台,推动涠洲岛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六、结论海岛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具有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在旅游市场上倍受游客的青睐。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海岛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使其在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层面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和满足。研究基于中国特色“获得感”概念,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作为案例,将通过旅游发展而获益的岛上居民作为

38、分析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获得感”可由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个维度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要提升海岛居民的整体获得感,必须从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这对提升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建构了海岛旅游目的地居民整体获得感的四个维度,但没有结合量化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是未来研究的落脚点。参考文献:1 李冲,范健英,段文军.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北海涠洲岛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39、报,2022(5).2 马剑平.北海涠洲岛旅游开发 SWOT 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4).3 周彬,徐金铭,虞虎,等.海岛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以国际英文期刊载文为例J.中国生态旅游,2021(4).4 李志飞,夏诚诚.旅游地居民获得感概念及研究框架 基于文献的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9(1).5 吴倩,邢希希.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脱贫户获得感研究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9(2).6张辉,彭星星.地方形象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J.旅游导刊,2020(4).7 王恬,谭远发,付晓珊.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8(9).8 马红鸽,席恒.收入

40、差距、社会保障与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J.社会保障研究,2020(1).9 董瑛.正风反腐视域下的“获得感”生成机理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2).10 戴斌.论当代旅游发展与民众获得感J.社会科学家,2017(8).11 许春晓,邱赢琦,刘鑫.居民获得感对旅游开发支持意愿的影响 以湖南 10 个民族文化旅游小镇为例J.旅游研究,2019(3).12 黄和平,孙晓东,邴振华,等.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获得感评价与影响机制:基于上海朱家角、港西、周浦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20(9).13 徐少康,司玉庆.中国广西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纪实J.化工矿产地质,2023(1).14 侯玉霞,代涵奕,何安娜.主客位视角下涠洲岛滴水村民宿集群发展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15 姜璠.北海市涠洲镇J.广西城镇建设,2020(4).责任编辑:都春屏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