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明清小说评点在北美的叙事研究与理论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25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小说评点在北美的叙事研究与理论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清小说评点在北美的叙事研究与理论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明清小说评点在北美的叙事研究与理论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 第 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明清小说评点在北美的叙事研究与理论建构李 金 梅(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安庆)摘 要 年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中国叙事学”会议揭开了北美学界对我国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的序幕 在西方叙事理论的观照下北美学者们不仅产出了一批研究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方式和叙事话语的研究成果还借鉴明清小说评点揭示小说逐步脱离传统历史叙事的“去历史化”过程以建构中国叙事理论 北美明清小说评点的叙事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评点学研究提供“他山之石”的借鉴但其“以西释中”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仍需客观评判关键词 明清小说评点 北美 叙事 以西释中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中国文学

2、素有叙事传统叙事在中国传统文论中亦有深厚的基础明清小说戏曲评点中更是积聚了众多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话语 明清小说评点家李贽、金圣叹、毛宗岗等极为注重并高度赞赏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如毛宗岗称:“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而其叙事之难则有倍难于史记者”明清小说评点对叙事技巧的总结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充分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然而目前国内对北美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成果的研究较为鲜见只在论述海外中国小说理论研究、文论研究和叙事研究时稍有提及明清小说评点研究要实现突破不仅要纵向地寻迹其历史源头、发展及现代转换还需横向地吸纳不同语境中的海外研究成果以形成一种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的立体研究 明清小说

3、评点作为一种纯粹的、中国特有的小说批评未受西方批评思想和模式的影响西方对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完全是异质的 研究明清小说评点在西方批评理论观照下如何被阐释不仅可以为我国评点学研究提供“他山之石”的借鉴而且对中国文论融入世界学术共同体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在梳理海外汉学研究重镇北美地区的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基础上探讨北美学者对中国叙事理论的建构并反思北美明清小说评点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以西释中”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一、北美中国叙事研究的兴起叙事学 世纪 年代诞生于法国自年代登上了西方文学批评舞台便倍受学术界青睐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占重要地位 自叙事学兴盛以来叙事尤其受到小说研究者的偏爱

4、不仅小说之名被“叙事”替代了而且小说理论也逐渐被叙事理论所取代 华莱士马丁()在当代叙事学中声称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项目“美国英文期刊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李金梅女安徽庐江人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参见黄卓越编: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英美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徐宝峰:北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汉学形态吉林大学出版社徐志啸:北美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小说的死亡在 年代的北美和法国受到批评界如此多的关注与叙事的重生同时发生”在此趋势的影响下西方学界越来越多地使用“叙事”一词代替小说“西方小说研究在概念上已从小说转换成叙事”随着西方叙事理论的兴起北美汉学界

5、也开展了中国叙事研究 以叙事理论研究明清小说评点与北美的“中国叙事学”会议的召开有着很大关系 年 月 至 日普林斯顿大学举办了北美第一次以“中国叙事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云集了当时北美治学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主要学者 此次会议还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即会议论文集中国叙事学:批评与理论文集的出版 该论文集于 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包含 篇论文分别为王靖宇(.)的早期中国叙事作品:以左传为例、杜志豪(.)的六朝志怪与小说的诞生、欧阳桢()的尝杏:中国小说研究方法、李培德()的“三国 与 水浒 的叙事模式、韩南()的 凌 濛 初 小 说 的 性 质、芮 效 卫(.)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何谷理(.

6、)的隋唐演义与 世纪苏州精英文人圈的审美观、浦安迪()的西游记与红楼梦中的寓言、黄金铭()的视角、准则与结构:红楼梦与抒情小说、高友工()的中国叙事中的抒情视野:以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为例、林顺夫()的儒林外史中的礼及其叙事结构、夏志清(.)的文人小说家与中国文化:镜花缘新论”和浦安迪的中国叙事文学批评理论初探 中国叙事学:批评与理论文集收录的大多是有关明清小说的研究论文而且这些论文基本上被纳入同一个批评研究框架之中即借用西方叙事学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来剖析中国叙事文学的结构、视角与中国审美精神和宇宙观的内在关系探讨中国叙事学的根本问题 白之()在论文集前言中指出:“这里聚集的学术研究证明了最近对中

7、国叙事文兴趣的激增”十多年后王瑾()在回顾浦安迪的研究时仍称赞这部论文集“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事件因为它通过比较理论将中国叙事传统和西方叙事理论结合起来”对于明清小说评点的叙事研究芮效卫在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中指出:“年金圣叹出版了一本由其评点的小说水浒传 虽然白话小说的简评本早在 世纪下半叶就出现了但金圣叹的水浒传本使其他早期流行版本黯然失色并最终为其他小说创立了评点本的风尚 因此从 世纪晚叶至 世纪 年代绝大多数流行的白话小说出版时都带有小说评点 这一被忽略的大量文学批评()值得我们关注”浦安迪在对中国叙事文学的理论构想中指出中国小说虚实关系的叙事理论可见于金圣叹水浒传 回本的“读法”之中 此

8、次会议之后明清小说评点作为一种叙事批评被正式纳入中国叙事研究 对于芮效卫和浦安迪等学者对中国明清小说评点研究兴趣的兴起夏志清称:“跟 .和另外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一样 越来越注重传统小说的读法 一下子使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这三人的名字时髦起来”二、北美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北美的中国叙事学研究兴起后从叙事角度研究明清小说评点的成果不断出现其中陆大伟(.)的中国小说读法和中国传统小说和小说评点是美国明清小说评点研究的集大成者而加拿大最为突出的研究成果是由多伦多大学米列娜()教授及其两位弟子所取得的 年陆大伟编撰的中国小说读法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主要包括有关中国传统小说批评的四篇研究论文和

9、六篇小说读法译文两个部分 四篇研究论文分别为陆大伟的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的起源此论文集已有中译本为吴文权译:中国叙事:批评与理论上海远东出版社金圣叹之前中国小说批评的历史发展小说批评和评点形式和浦安迪的术语和中心概念 陆大伟的三篇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小说评点的来源与发展细分了小说评点的具体形式并追溯了小说评点的术语来源包括词义训诂的古典传统()、诗歌评论()、杂艺 画论、棋艺、园艺()、儒家典籍评点()、科举八股文批评()和 戏 曲 批 评()六大方面术语对小说评点的影响 浦安迪的术语和中心概念一文梳理了明清小说评点术语如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使用的“章法”和“文法”都揭示了小说的叙事安排涉及小说叙事

10、技巧的有“一贯”“联贯”“贯串”“一串”“通部”“一部”等表示全篇结构连贯性的术语、“上下半截”“支”“事节”“段落”“段”“公案”“小传”及“行状”等表示小单元叙述文本的术语、“次序”“次第”“排列”“铺叙”“顺”“逆”“倒插法”“横在中间者”“补”等表示小说素材安排方法的词语以及“顿挫”“一折”“忽然”“脱卸”“别开生面”和“前后脱线”表示叙事过渡或叙事转向的术语 译文部分包括王靖宇翻译的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芮效卫翻译的毛宗岗和毛纶读三国志法和张竹坡金瓶梅读法、林顺夫翻译的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所做的序及回评、余国藩(.)翻译的刘一明西游原旨读法和浦安迪翻译的张新之红楼梦读法中国小说

11、读法是“中国叙事学”会议的直接产物 陆大伟在“编者序”中直言:“将这些材料翻译成册的想法可以追溯到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举行的中国叙事学会议”中国小说读法也是美国明清小说评点研究的重要成果 何谷理在梳理明清小说评点研究成果时曾提道:“像王靖宇金圣叹这样的开创性传记研究引起了西方读者对 世纪评点家们的关注但是这一领域的主要著作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中国小说读法”此书前四篇文章尤其得到北美汉学界的一致好评黄宗泰(.)评:“绪论一章共 页详细考查了小说评点的来源和历史仔细分析了中国小说评点的形式结构并对评点者经常使用的术语和阐释策略进行了解释”伊维德(.)称:“长达 页其本身就可构成一本专著”而浦安迪的术语和

12、中心概念对小说评点中结构术语的梳理对建构小说评点的叙事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任何一种文学批评都有自己的一套批评术语这套术语虽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却是整套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提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二者均致力于说明一篇作品、一个对象、一个时期或一国文学的个性 但这种说明只有基于一种文学理论并采用通行的术语才有成功的可能”由此可见术语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作用 浦安迪认为在最优秀的评点家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的序言和评点中确实有一些东西接近于中国小说的系统诗 学()凯 瑟 琳 贝 莉()对浦安迪的学术贡献表达了敬意:“从事中国传统叙事和传统小说批评的学生都应向浦安迪表示感谢感

13、谢他对其中所用术语的分析和定义”年陆大伟出版了中国传统小说和小说评点 此书除前言外还有五大部分分别为“中国小说评点简史”“为小说创造空间”“从事到人:情节的转变”“如何写作中国小说”和“应对评点挑战的四种解决方案”陆大伟对小说评点涉及的叙事人物、情节、作者、模式等都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何谷理称赞:“据我所知没有哪本书像陆大伟的中国传统小说和小说评点那样细致和权威 这是一本一流的学术之作一本值得赞美的书因为它在一个不再特别陌生的领域有如此多的突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吴燕娜()也称:“中国小说读法为重建中国诗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中国传统小说和 小 说 评 点 在 证 明 其 重 要 性 上 走 得

14、更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米列娜及其两位弟子在建构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理论方面也获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世纪 年代米列娜开设了明清小说理论研讨课在阅读了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人的评点后发现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结构主义者阐释文本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理论之间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 米列娜带领团队研究明清小说评点并将相关研究文章收入由她编著的东西方诗学()她的两位学生吴华()和凯瑟琳贝莉则分别撰写了研究金圣叹和毛宗岗小说评点的博士论文米列娜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叙事理论:系统和概念的重构一文中指出:“中国叙事理论的主要概念形成于 世纪当时三位主要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对中国文学中一种相对较新的体裁 长篇叙事文(通

15、常被称为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三位文人对三部中国早期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金瓶梅分别做了严密的文本分析 尽管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各自喜欢的小说文本不同但他们的思想却成为中国小说理论的基础 事实上这些 世纪的研究代表了最早关于叙事的广泛论述成为大多数后来中国理论家讨论中国小说艺术的主要来源”米列娜根据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的评点发现这些评点是被组织成一个整体有着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层面:“序”和“凡例”解释写作行为和小说文本创作行为的问题“读法”讨论小说结构的整体艺术特征“回前批”描述每回的内部组织以及小说各回之间的关系“夹批”是对个别段落、句子和词语的语言和风格方面进行评点 通过将序

16、和凡例、读法、回前批和夹批的评点功能进行划分和分层米列娜揭示了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三人的基本美学概念:.全文及部分之间的统一.小说文本平行性组织原则.文 本 的 显 性 和 隐 性 级 别 之 间 的 二 分法 米列娜借用西方结构主义理论建构了明清小说评点形式体系和批评话语并将其上升到文学理论的层次在米列娜的研究基础上凯瑟琳的博士论文中介之眼:毛纶、毛宗岗与三国志演义之解读深入探讨了毛纶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的理论构建 凯瑟琳在前言中称:“这篇论文源于米列娜教授指导的一个联合项目十七世纪中国叙事学主要成员有米列娜、吴华、我以及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的所有成员目的是研究活跃于 世纪的金圣叹、毛纶毛宗

17、岗和张竹坡的小说评点并重构其批评背后的本土叙事理论话语”凯瑟琳认为毛氏父子的三国志演义评点“是一种阅读叙事的理论方法()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叙事学()”吴华的博士论文金圣叹():中国小说理论的奠基者深入地探讨了金圣叹建构的中国小说理论 对于金圣叹的贡献吴华提出“金圣叹所做的不只是研究一些适用于较小文本单位和微妙差别的特定叙事技巧还有大量逐项列出的读书之法以及一些用于表达独特偏好和刻板道德的单独批注 他的评点成功地开发了一个有助于辨识叙事单元及它们之间关系和功能的描述模式即理论()并利用他的理论对小说作品做了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即理论的实施()”三、北美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与中国叙事理论建构

18、自 世纪 年代以来在叙事理论的影响下北美学者们对明清小说评点的关注越来越多 北美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产生了以西方叙事理论分析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明清小说评点研究更重要的是明清小说评点被纳入中国叙事理论对构建中国叙事理论体系起着重要作用 世纪 年代浦安迪的论文西方传统视域中的中国叙事理论()、中国叙事理论中的概念 模 式()、对中国叙事文学的理论构想和专著中国叙事学都旨在以中国叙事文学为对象对中国叙事学及相关问题作整体性的研究以建构中国叙事理论 在对中国叙事文学的理论构想一文中浦安迪讨论了中国叙事艺术六个方面的问题:.中国语境中叙事的定义.传统对叙事的一般和特殊细分.叙事修

19、辞立场的变化.叙事结构的模式.人物的描绘.叙事作品文本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浦安迪依据西方“史诗罗曼史小说”文类演进过程建构了中国“神话史文明清奇书文体”的叙事发展模式 而对于将明清小说评点纳入中国叙事理论研究浦安迪认为十分合理且必要因为“早在万历年间就有人对小说艺术开始进行认真严肃的研究 一系列的序跋尤其是对原文的眉批、夹注都表明了这一点 早期小说评论家从所有其他领域借用过来的分析术语为 世纪中叶中国传统小说评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在发现中国小说艺术的一些关键假设如强调文本连接、人物相似、重现结构等反映中国传统美学某些特殊倾向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中国小说艺术与西方理论中的结构、人

20、物塑造和阐释方面有相当大的重合 鉴于近来西方小说批评和实践的一些方向似乎与明清小说评点家在评本中阐述的中国传统批评惊人的一致我们现在可能更适合将这些有价值的材料纳入叙事理论的一般模型的构建中”浦安迪的“神话史文明清奇书文体”发展模式对北美中国叙事理论研究影响甚大之后的学者基本依据这种模式论证小说的“去历史化”过程对于小说的“去历史化”问题黄卫总()在去历史化与文本间性:中国传统小说演化中的先例焦虑中指出:“小说的兴起经历了一个更加自相矛盾的过程 这种新的叙事体裁对史学的反叛始于一种极其谦卑、几乎自嘲的姿态 然而在这个非常谦虚的姿态中出现了一种小说意识 为了吸引新的听众小说家逐渐发现他们必须解决

21、史学中被忽略的那些问题史学与他们在自己的叙述中试图做的事情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被认可甚至被重视 小说与史学的关系逐渐从互补关系变为竞争关系”对于小说评点家们有关小说和史学之间的关系黄卫总借鉴了冯梦龙的“史统散而小说兴”和金圣叹的“以文运事”“因文生事”这类标志着小说意识已经成熟的评论说明小说评点家们对小说叙事理论的建构 小说从“史学”之附属发展成一种完全成熟的叙述体裁实际上是小说远离“史学”的一次运动从三国志演义到水浒传再到金瓶梅的小说化过程可以作为对小说“去历史化”的过程进行范式概括 年鲁晓鹏()的从史实性到虚构性:中国叙事诗学也将明清小说评点纳入中国叙事诗学以建构中国叙事理论体系 鲁晓鹏指出

22、在中国叙事作品(包括历史叙事和小说叙事)中存在过并仍然存在着一种历史阐释的传统 史学方法对叙事话语的掌控制约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出现明清小说诗学的出现和繁荣经历了一段漫长、缓慢的“去历史化”的过程 该书第六章“从史实到逼真 中国小说诗学的出现”提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国人对小说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长篇白话小说的出现以及随之产生的小说评点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叙事观念明清批评家如谢肇淛、冯梦龙、李贽、叶昼、金圣叹和张竹坡成为中国叙事美学()变革中的代言人而走向小说诗学决定性步骤之一就是大量水浒传评点的出现李贽、叶昼(可以说是容与堂版的真正评点者)和后来的金圣叹所作的批评和评点是这一新的叙事诗学

23、的高峰”年陆大伟的中国传统小说和小说评点第二部分“为小说创造空间”()也论述了小说的去历史化和去真实化问题 陆大伟曾称:“在中国古代小说总与历史相比较经常被相提并论 小说评论家总是利用历史的威望直到他们觉得小说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抛弃拐杖并独自行走”中国传统小说又称为“稗史”“野史”“余史”和“外史”通常是正史的补充 传统评点家们在历史和小说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一般认为史书代表更高的成就和水平是小说模仿的模型 但明清小说评点家逐渐感到历史的重负并含蓄地试图将小说从历史中解放出来 陆大伟对小说评点家们有关小说与史书关系的关注旨在说明小说在借史书威名的基础上小说评点家们如何“从历史中解放小说()”年以

24、来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的顾明栋()发表了论文小说理论:一个非西方叙事系统(:)和人欲之锦:金 瓶 梅 中 织 的 诗 学 与 传 统 评点(:)出版了专著中国小说理论:一种 非 西 方 叙 事 传 统(:)人欲之锦:金瓶梅中织的诗学与传统评点一文通过借助张竹坡和其他一些传统学者的评点考察小说金瓶梅对人类欲望的艺术探索并探讨了金瓶梅及其评点对中国小说理论和国际叙事学理论做出的创新性贡献 中国小说理论:一种非西方叙事传统建构了系统的中国叙事理论并桥接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中西文学、传统文学与后现代文学之间的鸿沟 顾明栋认为在各种小说观中小说的历史观无疑占主导地位历史不仅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情节

25、结构和叙事技巧而且对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也产生了最深刻的影响 中国小说作为一个文学门类起源于历史著作补充了史学并逐渐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但在小说发展史和小说批评话语上小说与史学始终是对立和斗争的关系 中国史书和中国小说的关系可比喻为“政治压迫和反叛”的关系 小说和历史著作源于完全不同的创作冲动前者源于在叙述真实或想象中的人物和事件时寻求愉悦的欲望而后者源于出于社会和实际目的记录真实人物和事件的渴望 不同的创作动力赋予了小说和史书完全不同的社会地位小说被视为是具有破坏性的、不道德的且几乎毫无价值的事物总是被推至边缘位置而史书却被视为崇高的、道德的且极其有用的事物总是占据着话语的

26、中心 史书之于小说就好比是政府之于反叛力量 从一开始由于不同的创作动力小说一直想形成自己的文学体裁但是始终受到史书的压迫和抑制 面对小说的数次反抗史书不得不对叛乱分子进行大赦和招募(招安)从而在话语权结构中给小说一个不重要的位置 小说不满于自己的卑下地位不断与官方话语做斗争直至它最终脱离史书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类别四、北美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的价值反思北美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具有跨文化研究特色和体系特征对中国文论的理论建构有着借鉴作用 因此北美学者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肯定和接受 但无论是明清小说评点的叙事研究还是对中国叙事理论的建构北美学者主要依据的是西方叙事理论这种“以西释中”的学术方法和学术价

27、值仍有待我们反思受西方学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北美学者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所运用的方法与中国学者皆不同往往能发现我国学者未发现或忽略的领域 致力于中国唐诗研究的北美汉学家宇文所安就曾称“我之所以比较容易地发现了这种可能性则是由于我与中国学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正是异质文化所带来的距离感才使北美学者具有自身的研究特点 北美学者以西方叙事理论建构中国叙事话语和体系虽难免有生搬硬套的嫌疑但他们捕捉到了中西叙事文学的某些相通性而这种相通性无疑可以成为中西诗学比较和对话的基础 另外北美学者的研究方法使明清小说评点在西方叙事理论下被重新诠释并催生出一种基于西方文论基础上阐释小说评点的全新话语形态呈现出中国小说评点与西

28、方理论相互印证的对话特征使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现代文论的对接和互动也显得相对顺畅和自然 以浦安迪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叙事学理论其学术成果具有其自身的研究特色且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瑾曾称赞:“浦安迪的作品应该被视为一个里程碑不仅因为他是第一个讨论中国叙事诗学的人还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主义者试图通过借鉴另一个文学传统的概念工具来振兴一个老化的领域”我国也有学者指出以浦安迪为端绪的中西比较叙事学研究较早地关注到了中西间存在的重大差异并有意识地从中国的文化语境出发解释此种差异由此展开北美汉学界对中西叙事学差异性的比较建构然而北美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研究中主要采用的仍

29、是“以西释中”的批评方法而对于“以西释中”的适合度和弊端值得我们考量首先将叙事应用于中国小说评点的适度性值得思考 虽然罗兰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一文中曾说:“叙事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社会”但发起于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叙事方式和发展路径不同借用西方叙事术语考察中国传统小说和小说评点不应忽略中西叙事本有的差异 就“叙事”词义本身而言它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导致很难给其一个明确的定义 究竟何为叙事至今仍无定论因为“要给出叙事一个明晰的定义所引出的问题要比它能解决的问题还要多”西方学界在亚里士多德文艺理论语境中讨论的叙事性质和特征主要与“模仿”概念密切相关将“虚构”视为叙事活动中的核心要素 但在中

30、国叙事中历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小说与历史的分类并不明晰虚构与真实的概念不仅在小说中甚至在金圣叹、毛宗岗等小说评点者的论述中都无明确的界限如袁无涯在水浒传楔子中之眉批:“三段叙得详略虚实不同亦是史笔”此外西方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社会和文化传统基础上的适应其自身的文学传统但以其分析异质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范式的不匹配也会带来“圆凿方枘”之感其次“以西释中”有使中国叙事文学屈服于西方理论之嫌 中西叙事文学不同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导致了中西叙事性质、功能和审美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同的判断和评价 以西方批评理论为工具必然会受到工具的制约如浦安迪以西方“史诗罗曼史小说”叙事发展路径建构中国“神话史文明清奇书文体”

31、叙事体系显然是一种套用是对理论的依附和屈从 北美学者挖掘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去历史化”问题主要也是遵循西方的叙事理论体系使中国小说向“虚构”和“模仿”靠拢而金圣叹的史书“以文运事”和小说“因文生事”、毛宗岗的“实叙”和“虚叙”以及“逼真”“活像”“如画”“肖像”“宛然”等小说评点无疑成为佐证小说走向虚构和模仿现实的有力佐证从而使独具中国小说批评特色的明清小说评点成为验证西方叙事理论普适性的工具 顾明栋称当前的小说研究是以西方理论为基础的倾向于用西方的尺度来衡量中国小说的成就 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套小说理论体系能以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中国小说 基于这个原因他的中国小说理论:一种非西方叙事传统试图通过描

32、写中国小说是如何在中国历史和思想的本土语境中在世界小说和一般小说理论的大背景下从对历史和哲学的依赖演变为长篇小说指出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发展道路不同 但总体而言他对明清小说评点的叙事研究仍未脱“去历史化”的批评方法之体最后过度依赖西方研究成果不利于中国文论话语的建构 学界有识之士早已指出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所操作的主要是西方的文论话语所使用的主要是西方的批评文体 我们在热衷于他者的语与体之时却遗忘了自己的诗性传统荒芜了自己的诗性园地”因此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学人需迫切完成的一项任务 中国文论要想重新“发声”首先需要回归到未受西方批评影响的中国传统批评 在小说批评理论方面

33、则需重视未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明清小说评点 对此在北美中国叙事理论研究兴起之初林顺夫就指出传统评点家如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岗和卧闲草堂不必面对在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下改造中国的问题其审美判断也未受西方规范的影响他们都能认识和客观地描述中国传统小说的鲜明特征能够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和布局 中国传统小说批评兴起较晚但评点形式却自古有之 中国传统小说批评理论本身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论方方面面的精华更是融入中国文人对生活的审美凝练 因而寻找那些一脉相承且能体现中国传统特色的批评话语是重建中国文论的一种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4、.“”.():.夏志清刘绍铭译.中国小说、美国评论家 有关结构、传统和讽刺小说的联想.当代作家评论():.:.():.():.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宏生.对传统加以再创造同时又不让它失真 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斯蒂芬欧文教授.文学遗产():.肖清.北美中西比较叙事学理论的建构 以浦安迪的研究为缘起.汉风第一辑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李建中等.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 南 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