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建筑课的感想】建筑课感想.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527449 上传时间:2024-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建筑课的感想】建筑课感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建筑课的感想】建筑课感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建筑课的感想】建筑课感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建筑课的感想】建筑课感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建筑课的感想】建筑课感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建筑课的感想】建筑课感想 建筑课感想 谈“如何理解建筑与城市”课 8周课就这样结束了、本来以为会上很长时间、没想到会这么快的就结束了。回首这过去的2个月、这过去的8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记得当时高中时、老师问我大学目标是什么。理想的专业是什么。我当时毫不犹豫的说了一句:“湖南大学建筑学。”我当时对建筑学的理解就是设计一些壮观雄伟的楼宇的一门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的前两天、我还在咨询我能够上哪些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由于自己的分数不是很高、所以基本上不可能上一个名牌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我最终放弃了报考建筑学的念头、然后报考了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上了

2、大学,接触到了工程制图这门课,在学习了几周之后、发现这课根本不适合我、对我来说太难了。于是开始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填报建筑学专业。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建筑的兴趣。于是在选课的时候、我就选择了两门建筑方面的课,由于课时的安排、最终舍弃了一门,保留了现在的“如何理解建筑与城市”这门课。 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回想起第一节课、那感觉绝对可以用“刻骨铭心”这四个字来形容。第一张ppt上写着韩老师您的名字、最让人惊讶的是那几个称号。“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米兰理工大学教授、范文写作莫斯科建筑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建筑学博士”。这每一个称号都让我们惊讶万分、佩服万分。 当时韩老师您给我

3、们说人、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人应该有尊严的生活在城市里”。我想这一点、我非常的赞同。不论是农民工、还是本地人,任何人都应该有尊严的、平等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非常希望社会给予农民工、给予农民工子弟应有的尊重。因为人人生而平等。我记得第一节课极其的沉闷。就像我和我同桌小声“谈论”的那样:本来以为这种课老师会给我们看各个国家城市的优秀的建筑图片,结果却是一直在谈论人与城市的关系。这在当时、是很不让人感兴趣的。所以沉闷的氛围一直伴随2小时。后来,您尝试做一些改变,希望讨论的氛围能够产生。比如给大家发咖啡、摆桌子等等、但是效果好像也不是很好。我想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就像第七

4、周我和您一起下楼去买东西的时候和您说的那样。 一、可能大家都比较害羞吧,不想在别人都保存安静的情况下“很另类”的站起来展现自己。 二、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经历了一周的学习之后,大家都会显得有些疲惫、困倦,所以很难打起精神来讨论问题。 三、可能还是因为在学识渊博的您面前、大家不敢展现自己吧,害怕自己说错了。所以、8周的研讨课基本上都在这种沉闷的氛围中结束了。当然,开这种研讨课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影响这种想法顺利实施的外界因素是确实存在的,有些我们无法避免,只能尽力减弱它的影响力。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对于当今中国城市的一些看法。这也算是上完课的一些收获吧。现在的中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长得一模一

5、样。把a市的一栋建筑搬到b市去,几乎不会有很多人会察觉到有什么不同。走在不同城市的街头巷尾,和所有人一样,我们会看到铺装彩色地砖的广场、镶嵌玻璃幕墙窗的高楼、街边公园不知名的雕塑,偶尔出现的金色仿古琉璃屋檐。如果不是一些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或标示性文字出现,思想汇报专题我们很难辨认出这个城市的地域性与民俗文化。 在当今城市发展中,由于科技与信息传播达到高度共享,各种便利设施齐备,不同地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交通与商业造成的城市模式化加大,信息的交流与融合也使人们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类似的事物。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让建筑物的使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各类信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效仿与抄袭变得相

6、当容易。一幢幢方盒子似的混凝土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正是这些类似的建筑形成了一个个类似的城市。当代城市已丧失了传统特性,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城市的发展几乎都按照一个模式在前进。经常可以从电视里、报纸上听说某市正在建造中国最高楼,然后又传出某市计划建造世界第一高楼。于是各个城市就陷入了一种对于“第一高楼”的攀比中。长此以往,各个城市长得一模一样,都成了“钢筋、混泥土和粑粑的森林”。丢弃了自己的灵魂、忘记了自己的特色。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江南烟雨楼的委婉,徽州白墙灰瓦的清雅,范文top100黄土高坡砖土瓦窑的淳朴,也只能在历史书中出现了,真不知道这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种文化的覆灭。 当然也有人尝

7、试了很多“拯救”城市文化的方式。比如有些城市为了体现民族特色,不管任何类型的建筑都在其屋顶檐口加上彰显自我民族气质的标示,结果反而让建筑不伦不类。还有些部门已经开展了城市色彩设计,想把一个城市定义成一种颜色,但这些措施却引起社会上不少争议。其中也不乏很多创新。创新是进步的表现,但有些却是为了新奇而创新,一时陷入了“奇特怪异就是美”的误区,于是各种“奇葩”造型的建筑就在各个城市流行起来。使得创新杂乱无章。 当然,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自然会有新的产物出现,我们也没有能力让历史在不断推进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特性。对历史的态度应该是尊重、保护,而不是盲目的效仿造假。比如说大漠之北的城市把江南水乡的粉

8、墙黛瓦给搬去,它虽然追求到了建筑的型,却追求不到建筑的灵,只能使得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社会环境发展不匹配,东施效颦罢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科技与信息传播达到高度共享时,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越来越国际化。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及景观在经济、技术、艺术、哲学、等文化领域中的体现越来越统一,城市的传统特性逐渐被新的共有特性所替代、深化,因此也不断趋同。 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城市的定义也在不断变换更新,复杂性也不断增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城市的趋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综合发展的体现。这不是我们定义一个城市色彩,民族标示所能

9、改变的。 趋同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大趋势,认识到根本原因并找到梳理方向。做到趋同中有新异,百花齐放而又不乏经典。实现这一点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城市规划。比如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应该注重对有历史、有故事的老建筑的保护。我们应该让其中的优秀文化保留下来、传承开来。如果当时能够合理的规划,北京就不会失去充满历史的老城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当然、对于一些年轻的城市,我们应该发挥其自身的特色,而不是让它建造一些当代的“古建筑”来装厚重。每个城市都应拥有自身的标签。比如港口城市,能源城市,科教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等等。当然我们还需提高全民的审美文化水平,只有当每个人的审美水平提高之后,我们的城市才不会出现另类的建筑,我们也就才会更好的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里。 古人认为。天人合一是一个城市的最高境界。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呢。 没人会喜欢“钢筋、混泥土和粑粑的森林”、也没人会喜欢生活在千城一面的地方、也没人喜欢天天和汽车尾气、雾霾天打交道。所以、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真正的实现“天人合一”。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