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立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强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28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强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立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强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立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强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振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源头,其对乡村振兴而言就是铸魂工程一般的存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能够同时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力量的文化体系,提高农村人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为了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文针对现存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缺口较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实际工作,分别从构建主体作用机制、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高地、打造文化特色平台、落实互帮互补原则等方面详细阐述后期建设方向。关键词:群众文化;

2、公共文化;农村;建设途径公共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属于双向性的问题,基于历史宏观层面而言,各个国家与不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所以特定文化背景也决定了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层面来说,由于人具备独立意识,不同的人对文化常常也会存在差异化的理解,所以在文化理论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也会对文化的演变带来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思维意识,而人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化建设,双方是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我国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国家与政府作为主导,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让文化建设逐渐开始向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方向迈进。公

3、共文化服务不单单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策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文化层面的体现,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来引导民众的意识形态,对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属于现阶段的热门研究课题,国家已经将其正式提上日程,近年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新时期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始向着更加精准化的趋势迈进,不单单要有效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应当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需要。一、新时期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特点及发展意义(一)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的特点一方面,文化需求层次有所提升。近年来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综

4、合审美观念也逐步更新,具备更强的审美意识,开始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若始终延续过去单一化、低层次的群文活动,必然无法满足他们新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活动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催生出了很多不同的文化与价值体系,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很大影响。不同群众在学历层次、审美观念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必然会出现各种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群文活动。(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对于农民群众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多元文化需求满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和城市比起来,基层农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一些农民群众依旧延续过去陈旧的

5、思想认识,借助于群众文化建设向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能让他们接受各种新思想和新事物,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进一步丰富其精神生活的基础上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带动了农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增加,在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开展丰富多样的群文活动,可以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的多元化精神需求。第三,农民群众的业余时间往往更加充足,因为之前的工作中没有进行合理引导,造成农村地区存在一些陋习,依靠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帮助其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农民群众的凝聚力,促进和谐乡村建设。-191-女报 2023.06百家之

6、谈二、我国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现状(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较大经费缺口资金是各类活动有序开展、政策方针顺利执行的基本保障,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支持。然而现阶段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也阻碍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迈进。虽然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在文化建设投入方面给出了明确规定,但实践中还有部分地方因为诸多因素影响,文化建设投入始终无法满足需求。从整体情况而言,文化事业支出费用始终处于财政支出的 0.3%0.4%,与 1%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比如说2019 年国家文化事业支出费用为 1065 亿元,相对于 2018 年提高 136 亿元,提升了

7、14 个百分点,约为当年财政总支出的0.45%。现阶段,基层文化服务单位资金不足的情况更为严峻,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缺口较大,公共文化活动由于经费不到位而难以开展,而基层文化单位由于薪酬待遇不高、工作量较大等原因出现了人才流失问题。(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依旧沿用过去的标准,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无法有效满足,同时文化供给模式没有及时更新和完善,造成需求与供给不平衡,还可能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部分地区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也投入了诸多人力物力财力,在小范围内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8、,但因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而导致很多创新的工作方法难以维持下去,同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对政府出现了过度依赖的心理,造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承受着很大阻力。(三)缺乏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是其责任主体,需要主动承担起公共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快辖区内公共文化建设步伐,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不够深刻,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忽视此项工作,并未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监管机制,导致公共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监督。部分地方政府即便设定了明确的文化建设目标,然而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到文化设施建设中,对细化的群文活动项目并未予以关注。现

9、阶段国内尚未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系统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难以为实际工作带来有效指引,评估标准尚未形成,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来对责任和权利进行划分。三、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措施(一)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公共文化建设机制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尽快更新那种以外部单向输入为重心的模式,一改忽略农民群众文化意愿的工作思想,必须要充分关注和强调因地制宜、立足条件,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构建农民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积极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保障其表达权与参与权。在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确保农民群众能够掌握更多发言权,

10、构建从下到上的反馈体系,打造现代化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从而真正做到从文化服务建设到文化服务革新,确保农民群众可以真正投身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二)基于文化服务持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在实践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农村文化站以及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尤其是针对部分贫困村来说,更应当为其配置完善的设备设施,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基于镇为出发点,以村为着力点,将基层文化设施真正融入到文化建设工作规划中来,尽可能确保行政村文化阵地的全面覆盖,让每个村都拥有组织文娱活动的广场,包括图书室、广播站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空间。积极开展好公共文化入户活动,常态化坚持送文化下乡活动,

11、在过去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树立更具有影响力的农村文化活动品牌,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群文活动的兴趣,充分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三)围绕公共文化发展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高地首先,要不断推进乡镇文化站队伍建设工作。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线,文化活动如何设计、如何落实,文艺宣传队如何打造、如何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服务有哪些需求、如何供给等相关问题,都属于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关注和重视文化站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建设一支更加专业化的文化服务队伍,这也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各级文化部门需要引起更多重视,从专业角度提供具有

12、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建议,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其次,要积极组织开展好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活动,借助于委任大学生村官,组织干部下乡挂职锻炼等各种方式,支持和吸引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人才进入到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最后,要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有效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比如可以建立基层文化发展奖励基金,每年定期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丰厚奖励。对于用人机制与管理机制来说也应当不断创新与完善,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准备充足的人才支持。(四)围绕三个“贴近”打造

13、文化特色平台三个“贴近”具体指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首先,要积极组织落实好下乡活动,选取具有地方特色且可以反映农民群众实际生活的、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文化节目到农村地区开展巡回演出。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要求,真正将文化服务当成是重要工作任务来抓,积极动员和组织文化单位以及文艺工作者参与到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中来,主动联系当地文化、教育、科技、群团组织等部门,让其可以参与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其次,应当充分发挥出农民群众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能够主动参与。在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农民群众自行组建文化组织,这部分民间组织活跃在农村,充分了解农民群众的

14、文化需求,所以地方政府部门要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化输送的工作模式,还需要鼓励和引导农村民间文化组织的建设与发展,让民间文化组织和政府文化工作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最后,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占据农村文化阵地,通过公众号、政府官方网站等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192-女报 2023.06百家之谈分析,及时和农民群众沟通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问题,同时基于上述平台发布文化活动的相关消息,第一时间传达政策规定,尽快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五)丰富群众文艺、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一是强化流动文化服务。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脱贫村镇等地,充分利用流动文化车、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文艺小分队等,开

15、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让演出走向山乡、图书走进农家、展览办到村头、活动开进院坝,提升文化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充分关注农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在文艺节目编排、送书报下乡、赠送电子读物、有声读物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推出“订单式”、“送书上门”、无障碍阅读等服务,创建留守儿童阅读之家等,让农村特殊群体也能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普照。依托文化特色平台,搭建乡村短视频分享专区,助力乡村优秀文化传播和传承。依托文化特色平台,引进优质全民艺术普及课程资源,通过对接文化场馆、活动中心、社会文创机构、艺术人才、艺术师资等资源,引导场馆、师资、课

16、程等资源入驻公共文化云平台开展服务,共享课程资源版权,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质的和便捷的全民艺术普及课程资源,进一步激活农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六)在实践工作中贯彻落实互帮互补原则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应当始终遵循互帮互补的基本要求,促进城市与农村地区群文队伍的互帮互补,农村文化主要是以公益性为根本属性,农村文化建设应当在推进文化馆、文化站建设的前提下,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主体意识发挥,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城市与农村群众文化队伍的互帮互补过程中应当把艺术馆、县级文化馆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对文艺骨干予以合理分配,打造区域内农村文化共建队伍的运行机制,比如

17、市艺术馆、县文化馆应当在理论研究和建设等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从专业理论角度开展好对乡文化站与村文化室的工作指导,不定期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在组织进行学习培训活动时,确保农村艺术骨干能够争当农村文化建设的造血主体,促进城乡交流,深入挖掘和开放农村文化资源,推进城市与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共建。结语综上所述,文化是推进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群众文化作为所有文化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的,也属于社会文化的关键要素。对农村群众文化而言,是否推进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所以主管

18、部门要给予充分关注和重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不断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进一步发挥群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现。参考文献:1 唐亚林,刘伟.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政治逻辑、实现机制与新型空间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6):21-27+107.2 程东林.崇州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22.3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严可仕委员代表民进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 J.政协天地,2020(Z1):51.4 王欢.探讨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策略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54.5 周光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及发展研究 J.当代农机,2022(5):69+71.6 尚子娟,陈怀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价值逻辑和推进路径 J.中州学刊,2022(11):81-89.7 罗素.新时代文明实践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2.作者简介:白兴军(1971),男,辽宁康平人,馆员,专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