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双核”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22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双核”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双核”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双核”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2卷第2期2 0 2 3年6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 NA LO FHUA I Y I NT E A C HE R SC O L L E G E(NA TUR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N)V o l.2 2 N o.2J u n.2 0 2 3 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双核”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张文华(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 淮安 2 2 3 0 0 1)摘 要:历史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呈多元化的结构形式,其中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居于最核心、最重要的地位,可称之为“双核”能力。“双核”能力的培养,需要顶

2、层设计、系统规划、统筹推进、持之以恒。具体而言,可从分级训练、专项指导,系列训练、梯次推进,考察调研、多元并举,挖掘资源、搭建平台等四个方面着手。“双核”能力培养对于提升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双核能力;系列训练中图分类号:G 6 4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1-6 8 7 6(2 0 2 3)0 2-0 1 6 3-0 4 收稿日期:2 0 2 3-0 4-1 0 基金项目:淮阴师范学院2 0 2 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师范生 双核 能力的构建及其实施路径研究”;2 0 2 0年度教学改革与研究

3、项目 通信作者:张文华,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所在,作为地方院校的历史学师范专业,如何培养出基础厚实、能力强大、素质优良、创新力强的高素质中学师资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双核”能力的概念,着力探索解决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两大突出问题。同时结合我校历史学师范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和举措,以期对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1历史学师范生的专业能力结构分析专业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

4、,因专业特性的不同,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结构也有差异。历史学师范专业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学历史教师。从历史学作为一种学科来讲,历史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学科专业能力;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师范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师范生应该具备教师专业能力。基于此,历史学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应包括学科专业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学科专业能力是体现历史学科专业特点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历史学科专业能力又可区分为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具体而言,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历史文献研读能力、田野调查能力、史料甄别运用能力、历史问题研究(学术研究)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文物评价赏析

5、能力、文化遗产分类整理能力、图书档案等文献整理能力。历史文献研读能力属于理论学习层面的,位于基础层次,是历史学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必备的专业素质。田野调查能力和史料甄别运用能力属于实践运用层面的,位于中间层次;历史问题研究能力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位于最高层次,它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专业能力是作为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体现的是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师范性特征。教师专业能力亦即教育教学能力,一般而言,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1,以及班级管理和心理教育能力。教学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书写能力(三

6、字一画: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简笔画)、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馈能力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结构性的综合能力;班级管理和心理教育能力是育人能力的体现;教学研究能力则是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探索和研究,往往具有总结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等特点。“双核”概念源于计算机双核处理器,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可以提升计算机的性能。学界将这一概念引入人才培养领域,提出人才培养的“双核”能力概念。2历史学师范生的能力呈多元化的结构形式,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既是最基本的教师职业能力,也是最能体现师范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能力;

7、科学研究(包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是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是师范生未来专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这两项能力在全部能力结构体系中居于最核心、最重要的地位,我们称之为“双核”能力。有学者指出,“学术性与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一名合格教师既应该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反思性特征,同时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技能性特征,既要有学术理论的深度,又要有专业能力的高度”3。可见“双核”能力的提出,体现了教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基本属性,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历史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体系的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和提升历史学师范生的核心能力指明了基本方向。2“双核”能力培养的路径与举措“双核”能力的培养,不是一

8、朝一夕的事,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统筹推进、持之以恒,具体而言,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2.1分级训练,专项指导扎实而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站稳讲台的重要条件。根据教学技能的难易程度及其特点,对其分类分级,实施专项指导,可以稳步提升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大一学生主要是“三笔字”训练,实行日日练习、周周督查、月月考核的模式,由专家集中指导,学生自管会组织练习,辅导员督查,班主任考核。“三笔字”训练从大一新生进校开始至大三结束,持续三年。对大二学生开展朗诵和演讲训练。一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自由分散演练;二是集中展示训练,如利用晚自习1 01 5分钟的时间,每晚由34名同学在教室黑板上各

9、书写一首唐诗,然后依次面向班级全体同学朗诵,将朗诵与书写结合起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三是通过组织全员参与竞赛的方式开展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大三学生开展说课、模拟授课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训练。一是充分利用 历史教学论 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训练;二是发挥本科生导师的作用,由导师带领和指导小组成员开展训练;三是开展比赛活动,以赛促练;四是赴中学观摩见习,汲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接受中学实践教学导师的指导。对大四学生通过教育实习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强化训练。教育实习为期1 6周,是提升学生教学技能的实战环节,一是要做好校内备课、试讲与进中学实习的有

10、效衔接,二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和中学双导师的作用。“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阶段实践的核心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践行,是对师范生的实践锻炼。”4通过教育实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实质性提升,同时也可涵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教学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关键在于构建个体、院系、学校三个层面相结合的实训机制。个体层面的训练重在发挥教师的自由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院系层面的训练旨在发挥专业优长和规划引领优势,学校层面的训练则是宏观的统筹协同。这种机制,将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将自由训练与有组织训练相结合,形式灵活,张弛有度。通过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以班级、学院、学校、省内和全国等各层次的

11、专业技能比赛为抓手,开展分级分类训练,对学生点面结合,既能覆盖到所有学生,同时也能够对参加省内外技能比赛的同学进行个性化指导。实践表明,这种“通过三级联动机制培养和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是一种比较可行且具有一定实效的方式”5。2.2系列训练,梯次推进在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方面,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规律,四年期间进行不同层次和要求的系列训练。大一期间,阅读专业经典著作,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由各专任教师精选推荐书目,学生任选其中的3部(覆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精读,每部书读完后需撰写读461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 2卷书笔记、札记、心得体会或缩写。这主要是引导新生快速转换

12、角色,学会自学、学会阅读、学会记录和表达心得体会。大二期间,阅读一类论著,撰写研究综述。各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遴选若干主题,学生根据主题查寻文献,撰写研究综述。撰写研究综述既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也可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学术研究成果及其动态,为论文选题打下基础。大三期间,确定选题,撰写学年论文。选题来自于前两个时期的积累,大小要适中,具有可行性与新颖性;学年论文要求框架结构合理、思路清晰、格式规范。大四期间,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是一脉相承的,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阶段,毕业论文是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再改造、深加工、精装修、细雕刻而形成的。毕业论文要求层次清

13、晰、史料翔实、论证严密、观点鲜明、语言通畅、符合学术规范。本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序列化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每一个年度阅读一定数量的图书文献,进行不同的写作训练,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具有完整性、渐进性、层次性、可持续性等显著特点,可以全面指引本科生四年的科学研究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2.3考察调研,多元并举历史学科特点决定本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除读万卷书之外,还需行万里路。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学习的延伸和深化,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整合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和全国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起教育实习、专业考察、田野调查、课程调查、暑期文化普查“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教育实

14、习主要依托当地的名校资源;专业考察利用省外历史文化资源,在西安、北京、洛阳、开封、泰安、曲阜等地进行;田野调查主要在地方文史专家的指导下,针对淮安市区及周边地区古城古镇、淮安段淮河和运河水利工程及遗迹开展调查;课程调查主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开展田野寻访调查;暑期文化普查由本专业组织学生开展专项调研。各项实践调查活动均有周密的计划,全面的记录,需完成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成为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调查能力、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2.4挖掘资源,搭建平台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本专业充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开拓人才培养新途径。选择地方文化特色鲜

15、明的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遗址纪念馆、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等作为实践基地,开展专业见习实习;以本科生导师制为纽带,组织读书会、考察团,研习经典,走访调研;与市博物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恩来纪念馆等单位合作,开展义务导游讲解、卡片铭牌制作、文化创意设计等实践活动;以重大历史文化节日为契机,开展“纪念史学”征文评比活动;策划“身边的历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文物、古迹、遗址、遗存、故事、传说、民间工艺等进行走访普查。通过这些活动,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创新人才培养赋能,为专业能力提升助力。3“双核”能力培养的成效“双核”能力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实践应用

16、,取得了显著成效。3.1学生教学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多年来,坚持强化“三字一话一技术”、说课、模拟授课等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效果显著。截至目前,已获得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 1项、三等奖1 2项,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长三角历史学专业“四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教育实习期间,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受到所在中学的普遍好评,实习成绩总体良好。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高,居于全校前列。学生撰写的专业考察报告和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质量较好,有的成果在有关媒体上发布,关注

17、度较高,评价较好。3.2学生科研能力稳步提升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和管理工作,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学生的科研兴趣不断增强,毕业论文选题的视野不断开阔,问题意识逐渐增强,基本上形成了以地方历史文化和历史教育为主题的两个特色选题方向。其中以运河文化、苏北地方历史文化作为选题方向的论文,目前已达7 0余篇、8 0余万字,且相对自成体系,部分论文被有关图书馆选用收藏。有组织的毕业论文写作机制初561第2期张文华: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双核”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步形成,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协同攻关成绩显著,先后获得江苏省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团队2个(运河文化与运河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淮安地区

18、抗战遗址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校级优秀论文团队8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漕运与运河区域城市旅游开发研究、运河区域古镇研究、运河漕运与江苏旅游发展综合研究、运河区域特色旅游村镇发展综合研究、水利工程与苏北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研究),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8篇,校级优秀论文2 9篇。学生发表论文1 2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先后获得大创项目5 4项,其中国家级1 0项、省级1 6项,校级2 8项;数名同学参加省内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提交了较高质量的论文,表现优秀,得到好评。3.3专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逐

19、步彰显,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影响日益扩大。2 0 1 2年历史学专业成功获得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建设立项和校级重点专业类建设立项,2 0 1 3年依托历史学专业获批“欧美国家边界争端与化解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2 0 1 9年5月,历史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中学教育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2 0 2 0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硕士研究生考取率较高,考取教师编制人数逐年大幅度增长。十余名优秀同学被选派赴苏州大学交流学习1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历史学专业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高考一志愿报考人数多,校内转专业成为首选的“热门”专业之一。4结语历史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呈多

20、元化的结构形式,其中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居于最核心、最重要的地位,可称之为“双核”能力。历史学师范生“双核”能力的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与可操作性,对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可为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参考文献:1宋明江,等.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特征、支点与趋势J.教育研究与实验,2 0 1 5(2):4 9-5 2.2刘洁,等.“双核”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1 5(2 5):5 7-6 2.3张怡红,刘国艳.专业认证视阈下的高校师范专业建设J.高教探索,2 0 1 8(8):2 5-2 9.4赵湘学.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实践课程观初探 以教育实习为例J.教育现代化,2 0 1 9(4 2):9 2-9 3.5唐世纲.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理论框架与实训机制J.教育评论,2 0 1 6(5):1 0 7-1 0 9.责任编辑:孙义清661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 2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