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真抓实干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 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苏荣(XX省书记)(2010年1月13日) 这次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4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究城镇化问题以来,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研究部署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也
2、是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会议是谋划我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会议,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会议。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做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在岁末年初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用3天时间召开这次会议,也实属罕见。这次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层次高。参加会议的是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二是效果好。会议采取流动现场 -1 常困难的情况下,各地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创新融资方式,城市建设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全省在建和竣工的城市建设项目
3、5600多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00多个,实际完成投资1954.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96%。三是注重在城镇化发展中改善民生。这两年,是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成效最为突出的两年,全省新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13.78万套,投资100.2亿元,加上租赁补贴,全省共有80.3万群众受益,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以来,各设区市中心XX县区还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9.3亿元。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城镇面貌得到改观,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四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省设区市城市绿地率达到3
4、8.9%,绿化覆盖率达到42.2%,较2006年分别提高7.37和7.64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5平方米。全省建成和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达到100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73万立方米,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这几天,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抚州、南昌、九江、吉安的城市建设,确实有不少新亮点、新变化。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地方应该说是全省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面貌不断改观的一个缩影。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近两年来,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为积极 -3 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正是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央强调把加快
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据研究,持续的经济增长往往与城镇化发展相伴而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有活力的城市是增长的发动机”。加快城镇化,可以增加城市人口,扩大消费;可以拉动投资,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有专家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1300多万城镇人口,新增投资6.6万亿元。可见,加快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
6、、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更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强大动力。 第二,要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并有力推动工业化的多元演进过程,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人类聚居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人类文明从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为 -5 动城市科学发展;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始终做到富民为先、民生为重,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文明成果;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保护好、建设好、
7、发展好我省的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要深刻认识我省推进城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的历史责任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市综合实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镇粗放式发展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我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但仍低于全国和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少,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城市群发展相对滞后。加快城镇
8、化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任务仍然艰巨。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省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明显加速,就全省而言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互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30%提高到6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我省城镇化率目前已达到42.6%,正处于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未来5-10年,我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大、速度快、后劲足,这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我 -7 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设区市中心XX县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显著提高;进一步
9、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城市的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 我省新型城镇化道路路径选择应顺应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与基本省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相适应,走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我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96亩,低于全国1.37亩的平均水平,人地关系紧张,应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以较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规模较大的城镇化需求;二是我省生态环境好,应当走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三是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因此,我省城镇化道路应注重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相适应;四是我省地域差异较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在资源禀赋、交通区位、面临的主要矛盾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此,我省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基于这种省情,我们更应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快推动城镇化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转变,由项目带动向统筹推动转变,使“扩容增速”与“提质增效”相同步,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 -9 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城镇规划的修编,既要注重前瞻性,切实解决规划赶不上发展、规划滞后于建设的问题,又要坚持科学性,注意防止脱离实际、过度超前、求大求快、因人力物力财力难以承受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的问题。具体讲要搞好四个层次的规
11、划:一是远期规划。主要是科学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给城市定位。二是中期规划。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布局、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三是近期规划。原则上以5年或一个任期为时限,明确要干哪些事,达到一个什么具体目标。四是年度建设计划。明确当年干什么,怎么干。远期、中期规划是具有方向性、引领性的,是必要的,而且一定要充分论证,力求科学准确,但不宜太细。重点要搞好近期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做好三年特别是当年城市建设计划项目设计,尽可能做到周全、明确、具体,定下来的事,就要照此办理,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规划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二)充分发挥工业化
12、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作用,大力增强城市经济的整体实力。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就缺失活力,缺少张力,缺乏竞争力。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实力壮大和地位提升,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强化,基础在产业、关键在产业、着力点在产业。 -11 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作用,提高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切实提高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项目建设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高地、城镇发展的XX县区。 (三)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功能性、配套性和服务性作
13、用,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决定城市的承载力;城市功能的现代化,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城市功能是各子系统功能的集合,必须统筹考虑城市功能的综合发挥,全面推进和整体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高效便捷的城市内外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城际间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体系;同时加强以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市要超前谋划,综合利用多种交通形式,解决市内交通畅通问题。二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重点是统筹考虑供水、排水、排污、供气、通讯等,搞好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结合“西气
14、东输”工程,推进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城镇能源改造,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推广应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三是体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满足群众教育、医疗、文化、科普、体育和居民休闲娱乐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13 待遇,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种资源,统筹运作政府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三是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完
15、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依法稳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继续增加造地增粮规模,在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城镇土地开发整理数量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四是创新小城镇发展方式。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以示范镇建设为引导,着力抓好重点小城镇建设,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防止镇区规模过小、分散发展。要选择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镇、县域副中心镇、旅游小城镇和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作为示范镇,搞好小城镇总体规划,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16、、商贸、旅游等,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经济;配套建设中小学、医院、文化设施和敬老院等,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吸引农民进镇购房建房,加快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省小城镇建设有一个大的变化。 -15 建设,首先要充分考虑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城市的水体、湿地和森林。依山傍水、临江靠湖、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是我省城镇的最大特色。要发挥好山水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充分利用江、河、湖、溪、山地等自然资源,在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建设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充分利用山体、水系、道路、功能分隔带,大力建设绿色长廊、生
17、态林地、风景园林,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水平;充分彰显水的灵气,疏浚和美化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沟通、活化和清洁城市水系,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水”需求。同时,切实加强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排放,严格做好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问责制,使环境保护成为硬政绩。去年底,全省县(市)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建成。要继续完善管网建设,努力实现中水循环利用。要加快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到今年底,县(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计目标全部实现。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不同阶层、不同群
18、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征用和城镇动拆迁问题,十分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 -17 研究解决城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年度城镇化工作,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考核,并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安排。省政府已将城镇化工作纳入对市县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抓好落实,形成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二,进一步加强干部城镇化工作培训。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深刻认
19、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树立现代科学理念,增强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操作力。近一两年,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大气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的讲,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很不够的。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政府分管领导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干部的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指导城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建立城镇化工作的督查考核制度。去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组织了对各设区市城镇化工作的督查考核,前不久又对各地城市建设最新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大家普遍反映,督查考核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实际情况,对推动全省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要将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抓紧研究 -19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