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14235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解。2. 体会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鉴赏诗歌。教学重点1. 理解穆旦诗歌所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情怀。2. 理解北方农村背景的寓意,感受其中蕴涵的痛苦。3. 掌握比较阅读的一些方法。教学难点1. 理解“炭火”“祖先”“灰烬”等意象表达的思想。2. 理解重点句“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3. 理解“人类的一个思想”的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有许多以冬天为题材的作品,同学们知道哪

2、些?(自由回答。)通过刚才那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冬天在作品中往往给人寒冷、压抑、萧索之感,以冬为背景的作品,也往往象征着某种悲凉、残酷、肃杀的环境。有一位现代诗人,他喜欢写冬天,他临逝前的最后一首诗就题为冬天,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穆旦。今天我们将学习他上个世纪40年代的代表作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我们将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比较的诗歌同样以冬为背景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二、学生自读,比较两首诗。三、比较分析。1. 学生讨论、交流。2. 教师总结。(1)背景选择:艾诗选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为大背景,描写人民的悲惨命运。穆诗选取的是以“寒冷的腊月的夜

3、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为时空大背景,来抒发民族遭受苦难的痛苦之情。(2)意象选择:艾诗以北方和南方典型的人物活动为内容,描写了寒冷的雪,悲哀的风,漫长的夜,父老姐妹,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惨遭敌人的蹂躏直接揭示痛苦的生活。穆诗从景物和人物两个角度,用了一连串的意象。景物方面,诗人描绘田野枯干、岁月尽竭、牲口憩息、小河冻结、寒风肆虐,仿佛历史同被屠杀的同胞的鲜血一样凝固了,到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苍天仿佛被鬼子的刺刀捅破,世界又倒退到冰川纪,没有温暖,没有欢笑。人物方面,诗人写了“在古老的路上”灯光映照下的“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饱经沧桑的老人,还在寒夜里为生计奔波。“他想什么?他做什么?”“亲

4、切的”、美好的梦想,却被现实的“吱哑的轮子压死”在路上。诗人还写到了孩子:在寒风的侵扰下,“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在这寒夜里,孩子的哭声更加衬托出寒夜死一般的静寂。在日寇的铁蹄下,人民的苦难通过这一老一少两个意象充分展示出来。诗歌结尾处描绘的意象可谓意味深长,“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在静静的承受中,中华民族实际上正孕育着撕破乌云的闪电和粉碎寒冬的春雷!(重点)诗人为什么要用儿郎的啼哭打破这宁静,而且写“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呢?父辈的生命是艰辛苦涩的,子辈则应代表新生和希望,然而他们长大成人后,仍和父亲“一

5、样地”,儿子将和父亲一样地劳作,一样地辛苦,一样地疲惫,一样地麻木和呆滞,民族的苦难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这是何等不幸,何等悲凉!诗人以平静柔和而又令人心酸的抒情笔调,深刻揭示了 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存面貌。(3)手法运用:艾诗擅长运用新鲜而贴切的比喻和形象而生动的拟人等手法:“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这个比喻给人的感受,不仅有寒冷,而且还有凄清、痛苦和忧伤,饱含着情感,给人以联想,给整个画面涂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在“饥馑的大地”这一诗句中,大地被人格化了,他“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把农民们被迫离开家园和土地、流落他乡、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用一个可以感触的

6、具体形象凸现出来。穆诗擅长使用排比,并且在句式整齐的基础上求变求新,从而避免了排比句式的呆板,使排比句式既整齐又错落,生动婀娜:写“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一连串的萧索凄清意象铺排,令人如堕冰窖,不寒而栗。写狂风肆虐,“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使人联想到日寇在中国的横行霸道,无恶不作。(4)风格:艾诗自然晓畅而不流俗,感情真挚而不做作。穆旦诗歌突出的风格是沉郁顿挫而不悲观,含蓄蕴藉而不晦涩,更富有深沉、凝重、悲壮之感。四、朗读背诵。五、布置作业。诗人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中的佼佼者,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7、他命运多舛,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请同学们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诗人的信息与作品,以有一个诗人叫穆旦为题,写一篇文章。(金黄的稻束)一、导入新课。假设同学们看到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束,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你们想到的与稻束之间往往有什么联系?你是怎么由稻束想到它的?两个事物往往具有相关性,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叫联想。联想极富特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借助“联想构思”而创作的诗歌金黄的稻束。二、初读思考。(学生自读,作旁注。)1. 作者由金黄的稻束联想到了什么?2. 你认为诗歌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联想构思?三、初读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评论。教师归纳:

8、稻束疲倦的母亲沉默的雕像沉思人类的一个思想。四、再读思考。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诗人通过类比联想,由成熟稻束的低垂,首先想到的是“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她们看上去都“有些疲倦,有些宁静,又有些寂寞”。尤其诗人将“皱”与“美丽”并列,可以想见,她们都由青涩走向成熟,孕育生命。在岁月中成熟,成为孕育生命的伟大力量。在“暮色”“远山”的映衬下,稻束又成为剪影般的效果,像静默的雕像,由静默,自然给人低首思索的感觉,而思想,人类的思想皆要经历季节的生长、痛苦的孕育与丰富的收割,一如这金黄的稻束,一如疲倦的母亲,这是人类永恒的定律。五、难点讨论。1. 文中的“你们”指的是谁?2. 怎样理解稻束的沉思令“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3.“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这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分析详见教师教学用书。)六、读诗识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你觉得郑敏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引出作者介绍。七、布置作业。1. 思考与讨论三。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进行联想练习,并试着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谱写成一首小诗。提示:如枫叶、雪花、干枝、石头- 4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