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合(一)
1. 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 )
2.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视、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乙 B.远视眼;乙
C.近视眼;丙 D.远视眼;丙
3.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 )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4.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30 cm C.40 cm D.50 cm
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7.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8.图中成虚像的是 ( )
A、a、d B、b、c C、a、c D、a、b
9、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cm处, 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 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离透镜越来越远, 像变大 D. 离透镜越来越近, 像变小
10.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1.如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可以判断( )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 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2.家庭中共有六盏灯,由两个开关控制,每个开关控制三盏灯,每盏灯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则图(乙)所示电路中,与之对应的是( )
1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盏灯都可能发光的是( )
A.只闭合开关S1 B.只闭合开关S2
C.只闭合开关S1、S2 D.开关S1、S2、S3都闭合
14.下列四个电路中,电流表能测量通过灯L1电流的是( )
18. 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 (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
19.小星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去观察蚂蚁身上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此时放大镜与蚂蚁间的距离 10 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 1.75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是物体放在A点的成像图。将物体分别放在B、C、D点,前后移动光屏,观察在____________点,光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像;在_________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22.图7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cm.
23.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4.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25.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26.去年冬季,某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角度分析,“雾”的形成属于 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该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 (填“高”或“低”)。
27.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80℃的酒精是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28.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
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 min后开始熔化。
2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0、如图是简化了的电冰箱的电路图。图中M是压缩机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 部的照晚灯。当电冰箱接入电路后,关闭了电冰箱的门时,开关S1与S2的状态是__________;当又打开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时,开关S1与S2的状态是__________。
31. 在图14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
32. 如图15所示,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33. 如图(乙)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34、根据图9所示的实物电路,在虚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5、将图中的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L1灯和L2灯并联;开关S1只控制L1灯,开关S2控制L1灯和L2灯。
图9
S
L
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甲 乙 丙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体到
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
像的大小
3.00
光屏上没有像
5.00
光屏上没有像
12.00
60.00
放大
20.00
20.00
等大
25.00
16.67
缩小
30.00
15.00
缩小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37、如下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4
-3
-2
-1
0
0
0
1
3
5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右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上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上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4)根据图象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冰熔化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3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4甲所示。
(1)实验中,水产生了什么现象说明水已经沸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4乙所示,第6 min水开始沸腾。
①根据图象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水沸腾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象,还可得出水沸腾前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水沸腾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水升温速度过快,不易观察现象,请写出2种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41.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测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测量
0.25
0.3
0.55
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改变电源电压的方法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3)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
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____。
(4)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改变电源电压的方法来进行的,这样做 (填合理或不合理)。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