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分析(洛阳)第一部分 试题结构和特点 一、试题特点2015年中招化学试题力求体现“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纵观2015年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调整命题难易比例,在考查核心知识中突出命题的延续性和选拔性 在河南省命题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难题比例为5311)的基础上,2015年试题对试题的难度系数进行调整,四大题型的难度系数较去年均有所提高: 题型对比指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总计2014年难度系数0.600.400.500.390.462015年难度系数0.660.520.470.480.532015
2、年如第1、2、3、4、5、6、13、20、21(1)、22(2)、23(1)题属于较易题目,但今年中考命题的最大的特点是部分看似简单的容易题拿满分却不容易。如第19题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应用的考查,命题将课本上的“稀盐酸和碳酸钠”改为“稀盐酸和硫酸钠”;又如第22题考查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命题的角度和要求的变化使试题变得更加灵活,答案更具有多样性。2、对学生推理和语言表述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在2015年的中考命题中,试题在推理、分析和语言表述考查方面的力度明显增大。如第15、19、20、21(1)(3)、22(2)、23(4)等,这部分命题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尤其注重对
3、学生知识应用和语言达能力的考查。不仅要描述出具体的操作,更要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分析思维过程。命题让考生带着思维解题,注重对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推演能力、严谨的思维能力方面的考查突出了考试的选拔功能,这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更高。3、突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的考查试题挖掘初高中知识相互衔接的素材,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化学学习的延续性。如第9、14、22(2)、23(2)(4)(5),以高中知识为基础,以生活、生产为情景素材,试题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在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认识到化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同
4、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学会化学学习的方法。4、突出了说明检测与河南省化学预赛的指导性作用 2015年的中考命题中以我省的说明检测为蓝本,渗透化学预赛的命题精神,命题突出了我省以说明检测与河南省化学预赛的指导性地位。如第1、3、4、5、6、7、8、9、10、11、12、15、16、17、19、20、21、22、23(1)、(2)、(3)、(4)等均由说明检测与河南省化学预赛题改编而成。第二部分 考情分析今年我们评阅共23158名考生(含缺考)的试卷,现将考生们关于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1.试题平均分及难度系数: 题型对比指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总计平均分值7.94
5、8.325.594.7626.61难度系数0.660.520.470.480.532.各小题得分率情况统计表选择题知识点得分率1环 境72.55%2物质的变化67.75%3合金94.48%4实验现象72.51%5水64.05%6实验基本操作92.00%7分类法58.29%8化学图像60.11%9化学反应类型50.09%10粗盐的提纯58.73%11溶解度57.57%12有关化学方程式运算46.54%题号知识点平均分值各分数段的得分率标准差011.522.5313营养素1.2320.00%35.00%45.00%0.7614元素周期表1.6916.00%25.60%30.00%28.29%1.0
6、415燃烧1.9617.89%11.99%17.08%53.00%1.1616微观示意图1.434.79%16.69%23.60%24.89%1.217化学方程式0.9328.29%24.29%43.29%4.19%0.6618物质的推断1.1150.80%11.59%27.30%11.39%1.2719质量守恒定律0.8926.19%57.30%16.50%0.6320微粒的特性1.5912.60%14.50%72.89%0.7221(1.2)金属的性质1.2527.90%14.00%5.90%53.20%0.8721(3)金属活动性应用0.470.59%18.08%1.40%9.89%0.
7、6722(1)化学方程式0.6136.19%3.20%60.70%0.4722(2)1.2实验装置的选取、气体的性质0.8527.29%39.39%17.80%15.39%0.7222(3)气体的性质0.3153.60%46.28%0.3723(1)(2)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1.8518.19%19.19%4.69%11.00%4.80%42.00%1.15(3)溶液计算1.0427.10%40.00%32.90%0.76(4)物质组成的检验0.5448.00%32.00%5.60%14.39%0.72(5)化学计算1.3342.39%4.50%2.00%4.69%15.60%25.00%1
8、.32第三部分 个别问题及建议1、个别命题表述略显模糊,如第19题中“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右图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命题从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角度来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但题干中没有说明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前后的质量变化,因此学生答卷中多次出现“两种物质没有接触,不能发生反应”的答案。2、个别分值设置较轻。如第17题“在点燃条件下,2.6 g C2H2与7.2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 g CO2、1.8 g H2O和x g CO。则x= ;化学方程式为_ _。”;此题第二问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在方程式的配平上,但给的分值1分包含了化学式是否有误、化
9、学反应条件是否书写正确、配平是否准确等多个知识点,1分的分值既无法分配,又无法体现此题的重难点。又如第23(4)“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 =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检验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其中第一问实验现象占1分,而第二问既要考查除去碳酸钠,还要考查氢氧化钠的存在,又要考查实验现象,三个考查点共占1分,分值略偏。3、某些知识点的考查略超课程标准。如第9题“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的氯化镁。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中,关于“电解熔融的氯化镁”这个反应,由于没有提供信息,在判断上也会出现困难。又如第14题“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为 ;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 ”中,学生不知氟气是双原子分子,这属于高中的知识,题干上所提供的信息不全,所以在确定等质量的两种气体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时容易出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