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检测(一)一、选择题1、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一处文化遗址,其中出土了距今约六千年的人工稻、干栏式房屋及骨耜。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A.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B.长江流域居民最先掌握了造物技术C.人工栽培水稻开始于六千年前 D.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2、右图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的有“石柱法”之称的法典使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罗马文字 D.阿拉伯文字3、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正式创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4、商朝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制作: A.农具 B.兵器 C.礼器 D.日常餐具5、儒家学派主张依靠( )来规范社
2、会秩序 A.伦理道德 B.严刑苛法 C.守道尊法 D.君主权威6、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出现于: A.公元前4世纪中叶 B.公元前5世纪中叶 C.公元前5世纪末 D.公元前6世纪末7、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 A.乡镇 B.村社 C.庄园 D.郡县8、清朝前期曾有过“文化昌盛”的现象,此时的文化“昌盛”的主要特征是: A.开创性的成果 B.手工业专著为主 C.自然科学兴盛 D.集大成的文化成果9、宋朝有“不杀士大夫”之说,这主要反映了宋朝的: A.文官体制 B.民主治国 C.经济繁荣 D.政治清明10、右图历史现象出现于: A.1949年 B.1956年C.1958年 D.1978
3、年11、宋史记载: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以上记载的事件发生于: A.1004年 B.1085年C.1127年 D.1141年12、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中所描绘的重大事件发生时,唐朝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代宗13、朱德总司令严正表态:“再这么领导下去,我们就不跟着走!”朱德这番话讲在: A.中共三大上 B.八七会议上 C.洛川会议上 D.遵义会议上14、19世纪晚期以来,石油成为重要能源,其直接原因是 A污染物排放较少B. 运输储存较方便C内燃机普遍应用 D石油托拉斯出现15、1938年希特勒曾说
4、:“三年前我们曾派小股部队进军莱茵区,那是我事事都要冒险的时候。那时如果法国出来阻止我们,我们只有撤退”。德军进入“莱茵区”,法国可以阻止的依据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16、孙中山先生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土地革命 D.资产阶级民族革命17、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此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A.富人祈求神的庇佑B.当时迷信色彩浓厚C.天下大乱、礼制被废D.商朝生产力水平低下18、随着“全球化”概念的不断丰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环境成为世
5、界各国的共识。为此,各国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和平发展战略 B.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无核化”战略19、“在这里召开的大陆会议上,华盛顿被推举为大陆军总司令。”文中的“这里”是指: A.波士顿 B.费城 C.列克星敦 D.纽约20、“这两位法国人怀着美好的理想,极力宣传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他们是: A.圣西门、傅立叶 B.圣西门、欧文 C.傅立叶、欧文 D.伏尔泰、卢梭二、简释题21、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三个要素。”右侧上图为殷墟出土的陶质排水管右侧下图为殷墟出土的青铜人面像问题:(1)夏鼎
6、先生所说的“文字”指什么?从殷墟中的“文字”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主要信息?(2)从陶质排水管可以得出哪些信息?(3)有人认为,从这个青铜人面像来看似乎像是蒙古人,你怎么看?(4)以上所给文字和图片资料是第一手资料吗?22、大公报发表名为民国三十年岁首献辞的社论说:“中国今天已经不是苟安幸存的病夫国,而是能自卫自主受世界公论赞扬的新兴国家。”问题:(1)中国为何曾被称为“病夫国”?(2)“民国三十年”即公元哪一年?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举3例以上)(3)中国“自卫自主”指什么?23、右图为美国1929年至2007年间个人储蓄率升降简表问题:(1)1929年至1935年间美国个人储蓄率为
7、何进入低谷?(2)个人储蓄率的最高点出现于1945年前后,你认为这是为什么?24、1947年,某位政治家说:“欧洲人民正在受苦受难,迫切需要帮助,需要煤、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他提醒美国人民:“医生们不紧不慌,可是病人已生命垂危。”“美国应尽力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问题:(1)此话应出自谁之口?( ) A.丘吉尔 B.马歇尔 C.斯大林 D.尼克松(2)这番话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讲的?美国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欧洲是何“反应”?25、著名学者黄安年曾说:“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中美两国)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问题:(1)这两位伟大的改革家即指谁?分别
8、采用怎样的方法“挽救”不同的社会制度?(2)你如何评价美国这位改革家的做法?(3)中国这位改革家为中国新时期的发展作了哪些主要贡献?三、材料分析论证题: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26、材料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反映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是文明结构多侧面、全方位的重塑,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内涵。这一过程始于西欧,扩展至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然后蔓延到亚洲拉美。材料二、有人说,正是由于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引领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西欧主导了整体世界的构建,其特殊性发展为现代世界普遍性中的基本要素。因此,近代
9、西欧国家的历史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三、中共八大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上,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材料四、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正式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摘自周恩来文选问题:(1)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有人说,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也有人说,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你如何看待?(3)工业化蔓延到我国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4)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正确吗?当时有没有实现?为什么?(5)周总理
10、提出的目标实现了吗?会考复习检测一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BACABCDAB11121314151617181920CCDCABDCBA二、简释题21、(1)甲骨文;信息:商人做事前有占卜的习惯;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需要占卜;反映当时人们的宗教观等(2)当时人们已能较熟练地制作陶器,反映人们手工业技术的大发展;都市建设的发展;人们讲究生活质量等 (3)有可能,移民、民族融合、战争掳掠等可能发生的情况;但真相究竟如何尚有待于多重印证 (4)图片资料属第一手资料,因为是当时遗留下来的遗物;夏鼎先生所言则属观点22、(1)鸦片贸易的毒害;
11、民穷国弱,饱受欺凌;鸦片战争后屡战屡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2)1941年;事件略 (3)七七事变后中国奋起抗战;国共合作抗日;粉碎了日军速胜的梦想;有力地牵制了日军主力,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气焰;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因而得到了世界公论的赞扬等23、(1)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困难;银行的信用度下降等因素(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超级大国),经济实力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1945年前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等(自圆其说,符合历史为准)24、(1)B (2)二战后欧洲经济凋零,人民生活艰难,
12、亟待恢复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称霸全球的战略;美苏冷战拉开帷幕;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并遏制苏联 (3)一方面在美国帮助下,迅速恢复经济;另一方面寻求联合自强之路,加强经济合作;逐步走上西欧经济一体化道路25、(1)富罗斯福、邓小平;新政、改革开放(2)第五分册P130(3)从科技教育;政治方向;经济建设;外交成果等多角度概括(以本教材为准)三、材料分析论证题26、(1)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 (2)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首先,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推动商品贸易的发展等,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城市化进程;但同时,失业、贫困、
13、住房问题、环境污染等新的“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当然,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管理方法的改进等,城市面貌必将进一步改善。(3)主要途径:侵略刺激;商品贸易;租界等“窗口”展示等多视角看(4)正确,因为符合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顺应世界潮流;但没有实现,因为随即制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使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发生了偏离,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作用,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未能实现。(5)当时没有实现,因为随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陷入十年动乱,影响了我国的建设;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我国改革开放,目前正在向这一目标努力,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