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市平谷县2013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检测试题(无答案)
文言文阅读
2012 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12-14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彻④,影布石上,⑤佁然不动;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⑦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①有教材为“冽”。 ②有教材为逗号。 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澈”。
⑤有教材为句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句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影布石上 ⑵凄神寒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3. “以其境过清”中的“其境”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第11—13题。(共9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并杀两尉 并: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士卒多为用者 ⑵忿恚尉
6.阅读选文,说说秦暴政的具体表现(用原文回答)。(3分)
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第10-13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腰白玉之环 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出两点即可)(2分)
10.作者家贫,求学期间生活条件比其他同学艰苦。文中表明作者当时心态的语句是 (1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10—13题。(10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B.舍生而取义 屋舍俨然
C.故患有所不辟也 已克,公问其故
D.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14.简答:(2分)
孟子指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他也批判了那些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的人,说他们“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的“是心”和“本心”指的是 。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0-13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闲情逸致 B. 益慕圣贤之道 道听途说
C. 媵人持汤沃灌 赴汤蹈火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舍生取义
1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2)以衾拥覆 以:
(3)右备容臭 臭: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8.概括出作者成年后为求学所经历的困难。(3分)
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读孟尝君传》,完成第11——13题。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岂足以言得士 兵甲已足 ②擅齐之强 悉以咨之
③不然 然后施行 ④士以故归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21.王安石认为真正的“士”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文言文阅读(8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下列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孰视之 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时时而间进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4.邹忌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劝谏齐王纳谏的?(2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2—1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2)一鼓作气 翻译:
2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于曹刿来说,作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
(1)条件:
(2)过程: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