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堂自主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思路解析: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即可知:A、B、C三项均是正确的,D项中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D
2.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思路解析:本题利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来鉴别它们。D项中发生的反应虽不相同,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D
3.实验室需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思路解析:使铝盐全部沉淀的方法是使沉淀剂适当过量,因为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不能用强酸或强碱来制备,则只能用铝盐与过量氨水来制备。
答案:D
4.某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泥沙及其他悬浮物,下列物质不能用来净化此水的是( )
A.NaCl B.Fe2(SO4)3 C.KAl(SO4)2 D.KOH
思路解析:净化含有较多的泥沙及其他悬浮物的原理是利用胶体的吸附作用,铁盐与铝盐水解后都能生成胶体,而氯化钠和氢氧化钾则无此性质。
答案:AD
5.下列物质热稳定性最强的是( )
A.石灰石 B.纯碱 C.小苏打 D.碳铵
思路解析:石灰石、小苏打、碳铵受热都容易分解,只有纯碱的热稳定性最好,加热到1 000 ℃以上也不分解。
答案:B
6.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在医疗上,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是( )
A.小苏打 B.纯碱 C.烧碱 D.石膏
思路解析:能与盐酸反应且生成物也无酸性的反应物,同时又不能对人体产生强烈刺激的物质是符合本题要求的答案。
答案:A
7.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B.焰色反应是单质的特有性质
C.焰色反应是离子的特有性质 D.焰色反应是化合物的性质
思路解析: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含有同一金属元素的单质、化合物及离子的溶液等体系中的焰色是相同的。
答案:A
我综合 我发展
8.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有Fe2+,一定没有Fe3+、Mg2+
B.一定有Fe3+存在,一定没有Fe2+、Mg2+
C.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
D.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
思路解析: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是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特性,而氢氧化铁的红色沉淀比白色沉淀的颜色深得多,所以不可能存在。
答案:D
9.能使铁溶解,但不能生成沉淀的溶液是( )
A.稀H2SO4 B.FeCl3溶液
C.CuSO4溶液 D.FeSO4溶液
思路解析:D项不能使铁溶解,C项虽能溶解铁,但同时析出的铜会附着在铁上,符合题意的是A、B两项。
答案:AB
10.(2010江苏高考,16)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 B.Na+、、Cl-、ClO-
C.H+、Mg2+、、 D.Ag+、K+、、Na+
思路解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说明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所以,、H+、Mg2+、Ag+均不能存在。
答案:B
11.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最后呈红褐色
D.只需滴加KSCN溶液
思路解析:A项由于加入了氯水,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所以实验方法不可靠;D项虽可证明含铁离子,但不能排除亚铁离子。
答案:BC
12.把CO2通入含NaOH 0.8 g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条件下蒸干后,得固体1.37 g,则通入CO2的质量是( )
A.0.44 g B.0.88 g C.0.66 g D.都不是
思路解析:设生成的碳酸钠为x mol,碳酸氢钠为y mol,则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通入的二氧化碳为(x+y)mol。
根据钠原子守恒:2x+y=0.02
根据产物的质量:106x+84y=1.37
解上述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得:x=0.005 mol,y=0.01 mol,则(x+y)=0.015 mol,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 g。
答案:C
13.右图表示的是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试推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并写出BC、CD、D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图3-7
思路解析:本题是较为基础的推断题。A是淡黄色固体,可知是Na2O2;B是单质,可制取A,知B是Na;A与CO2反应生成D,知D为Na2CO3;B与Cl2反应生成E,知E为NaCl;Na2O2、Na都能生成C,知C为NaOH。
答案:A:Na2O2 B:Na C:NaOH D:Na2CO3 E:NaCl
B→C:2Na+2H2O====2Na++2OH-+H2↑
C→D:2OH-+CO2====+H2O
D→E:+2H+====CO2↑+H2O
14.铝可以从铝土矿中获取,铝土矿是不纯净的铝的氧化物(杂质为Fe2O3和SiO2),它是非再生资源。假如我们对铝的消费保持现有速度,我们能获得生产足够的铝所需的铝土矿仅能维持30年左右。由此看来,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和对非再生资源的再利用,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但是在废物回收过程中,仍有相当大的难度,其关键的因素主要涉及旧金属的收集与其他废物的分离、回收和提炼金属的费用、金属本身的价值等(已知1 mol电子电量荷约为105 C)。
(1)试说明回收铝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2)为什么金的回收率比铝的回收率要大得多?
(3)常温下,SiO2同强碱或强酸是很难反应的,现利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氮气、二氧化碳和水,从铝土矿中提取纯净的Al2O3。试设计一个适用于工业生产上提纯Al2O3的实验方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纯的过程。
(4)制取1 mol Al理论上需要多少库仑的电荷量?
(5)假定用6 V的直流电源进行电解,制2.7吨铝需要多少千焦的电能?(请列式并计算)
(6)在1.01×105 Pa,27 ℃时,每生产1 mol Al,理论上在阳极生成O2的体积为多少升?(请列式并计算)
(7)如果每度电的费用为0.60元,试计算生产厂家每生产1吨铝需付出的电费为多少元。(1度电=3 600 kJ)(请列式计算)
答案:(1)回收铝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是:①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②回收和提炼金属的费用较高;③铝同其他废物的分离较困难;④铝本身价值并不高;⑤旧金属的收集缺乏专门的机构。
(2)金比铝价值要高,另一方面,金活动性弱,容易回收。
(3)Fe2O3和SiO2与强碱都不反应,因此可把铝土矿溶于强碱溶液中,过滤除去杂质,即得到偏铝酸钠溶液,往滤液中加酸即可得氢氧化铝沉淀,由于氢氧化铝沉淀可和强酸反应,所以要得到较多的沉淀,最好加弱酸,方程式表示为:
①Al2O3+2NaOH====2NaAlO2+H2O
②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③2Al(OH)3====Al2O3+3H2O
(4)这是一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氧化铝要被还原成单质铝,化合价必须从+3降低到0,即要得到1 mol Al必须转移3 mol的电子,所需电荷量为3×105C。
(5)直接代入物理中有关电能的计算公式,可得:2.7×106/27×3×105×6×10-3kJ=1.8×108 kJ。
(6)根据电解方程:2Al2O3====4Al+3O2↑,每产生1 mol Al的同时生成0.75 mol O2,由于此状态是非标准状态,要求氧气的体积还要进行体积的转化。300×0.75×22.4/273=18.5 L。
(7)1×106/27×3×105×6×10-3/3 600×0.6=1.1×104
15.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图3-8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方法一中根据FeSO4具有易被氧化和易水解的特点,在配制其溶液时还需加入稀H2SO4和铁屑;蒸馏水中若溶有O2,则会加速Fe(OH)2氧化,因此可采用煮沸法除去O2。为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方可达到目的。
方法二的原理是利用稀H2SO4和铁屑产生氢气,先赶净装置中空气。确定赶净空气后,再夹紧止水夹,通过H2产生的压强将FeSO4压入NaOH溶液中去,从而使产生的白色Fe(OH)2沉淀在H2的还原性气氛中得以较长时间保持。
答案:方法一:(1)稀H2SO4、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1)稀H2SO4、铁屑 (2)NaOH溶液(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16.将甲烷、氧气、过氧化钠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 ℃条件下用电火花引发反应后,3种物质都恰好完全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为零。则原混合物中3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CO2、H2O(g)与Na2O2的反应。
欲正确解答本题,应注意理解“容器中的压强为零”的含义,对方程式进行适当加和,由加和后的方程式找出答案。
此类题涉及多个相关的反应,某一反应的生成物是另一反应的反应物。一般可以先写出分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意分析总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用类似上面的“加和法”得出总反应式。
容器中发生的各步反应如下:
①CH4+2O2CO2+2H2O ②2Na2O2+2CO2====2Na2CO3+O2③2Na2O2+2H2O====4NaOH+O2↑
容器中总反应的反应物是CH4、Na2O2、O2,生成的CO2、H2O、O2可以循环反应,可以看成是中间产物,由于反应后在150 ℃条件下容器中的压强为零,说明最后容器中的物质不含气体和水,最后的生成物只有Na2CO3、NaOH。将①②③分别乘以适当的系数后加和,以消去生成物中的中间产物CO2、H2O和O2。①×2+②+③×2得总反应式:
2CH4+O2+6Na2O2====2Na2CO3+8NaOH
因此,原混合物中CH4、O2、Na2O2三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16∶16×2∶6×78=8∶8∶117。
答案:8∶8∶117 Na2CO3、NaOH
我创新 我超越
17.设计实验探讨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和向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lCl3现象是否一样。
思路解析: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溶解,最后生成物为NaA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OH-====+2H2O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振荡后立即消失,继续滴加AlCl3溶液直至过量时,又出现白色沉淀,且不消失。这是因为反应开始时,由于NaOH溶液过量,滴入的AlCl3和NaOH作用转化为NaAlO2,当加入过量AlCl3时,AlCl3和NaAlO2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生成沉淀Al(OH)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Al(OH)3+OH-====+2H2O,Al3++3+6H2O====4Al(OH)3↓
答案:不一样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