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
2、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1一人同课多轮2同课异构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
3、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课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同时也提出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例如:“怎样做到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练习课教学的习题很多,但什么样的练习设计更有效?”老师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尤其是研究中提供有效的策略,为第二轮听课、评课夯实了基础。接下来的再次设计、听课,主要针对第一轮听课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促使教
4、师行为进一步改进,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课例研究形式从比较教学设计、课堂试销、到研讨反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到提出改进策略并付诸行动,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老师们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经历了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实践智慧。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单位:主讲: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张喜荣201*年2月13日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经常进行的教研活动大概就是观课、议课了。在教研中,我们常常带领教师反观课堂现象,追忆课堂环节,回望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和教师们一起提出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仔细想想,由于我们听课时间比较随机,听哪位同志的课也常常受
5、制于学校的安排。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大多就变成了“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显得不够明确。那么,怎样引导教师借助课例开展校本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效益倍增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话题,分别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绿阴不减来时路怎样撰写课例第一个话题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一、什么是课例“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下边,我们用对比法让大家来感受一下
6、课例的特征。1.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的区别课例与教案的显著区别是:教案是预案,借用英语中的说法是“将来时”;课例是已经发生过的,是“过去时”。课堂实录是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地、逐字逐句地文本记录,是真实的课堂再现。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思路、想法、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主题在其中。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如果把案例比作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教育案例就是流向这茫茫大海中的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课例就是这充满生机的河流上的一叶扁舟。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而非一般性的教育问题。3.课例与思辨或经验论文的区别这一种情况很容易甄别。需要
7、说明的是,课堂实录片段配以点评类型的文章不是课例。这类文章分析课堂的视野比较宽泛、点评比较发散。还有的文章是具有一个大的研究观点,选取了不同的课堂片段每次从一个更小的视角加以剖析,就每个片段而言,读者无法了解这个片段对应的原课究竟具有怎样的一个整体授课思路。还有一种是围绕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漫笔类文章也不是课例。这类文章的作者一线教师居多,往往是针对一节课的课后反思,或观察了一类课之后有感而发。这类教学漫笔往往比较生动、情感化、吸引人,但缺乏围绕一个主题的深入提炼、缺乏理论角度的诠释。4.课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让读者从故
8、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它讲述的是教师的日常生活、课堂教学、课改实践等。课例则是紧紧围绕课堂故事展开的。5.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课例的根本特征:以课堂教学的学科内容为载体;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讲述的是一个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背后的故事;教学实例的整体思路相对完整(可以看出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授课过程或如何改进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样上课或者改进课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么);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第二个话题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这个
9、话题中一共有四个小专题,分别是:怎样确定研究主题教案的合作设计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之一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在课例研究中,我们通常要通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一、研究主题的特征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3具体可行。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
10、,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题大做”。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二、研究主题的类型1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解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理解并抓住学科的本质是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我曾经听过语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钓鱼,有的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模仿学习钓鱼的动作,还有的教师自始至终强调环保的问题等等。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一堂思品课。显然,这些教师就没有把好小语学科的脉。如果让我们进行课例研究的话,可把主题定为“抓住关键词句,理解编者
11、意图钓鱼”,使任何环节都落实到语言材料中去,从而彰显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互相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现有时也可作为教师检验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3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在这方面,一所学校的数学教研组所开展的课例研究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个教研组为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先后开发了对联中的数学、成语中的数学、诗歌中的数学、笑话中的数学、小说中的数学等主题
12、,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效果对上述主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精心编排,最后形成了一系列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探究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诸如此类有关课程知识的课例研究必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4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一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个别优秀学生经常掌握话语权,以致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被动接受。于是他们开展了“分散话题权,促进组内平等”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三、主题的确定过程实际上,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课例研究主
13、题确定的第一步,从问题发现到主题确立是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1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东张西望)先查阅与研究主题相关联的资料,并对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而后在充分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教材的相关主题转化为学生进行研究的课题,而后再通过搜集和分享这方面的资料展开教学。可见,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有助于我们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确定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后续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2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吹尽黄沙)课例研究透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确立了研究的范围,使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助于研究落到实处和
14、取得成效。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击,虚张声势。3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展望预期)在问题界定清晰后,教师还应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没有假设的课例研究,目标含糊不清,过程无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不完整。四、研究主题的系列化课例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课例研究放弃主题系列化的追求。比如,一所学校为促进学生在双语课上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各个教研组围绕双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研究,确定了不同的课例研究主题:信息技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概念讲述活动化的研究”,艺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数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英语课堂用语的多样
15、性研究”,科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学科用语的准确性研究”。一段时间后,学校对各个课例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并概括为一个大的研究主题:“促进学生理解的双语教学语言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之二教案的合作设计一、理解“合作设计”的确切内涵我们教科研中心一直倡导集体备课的教研模式,教案的设计也应是合作的成果,但实践中集体备课往往简化为“上课教师汇报设计内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其最核心的要素协作互助、深度研讨、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导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只能是走过场(当然,由于布局的原因,有些学校的同头课教师较少,还有一部分学校是单班)。其基本程式是这样的:1.一人主
16、备形成个案备课组长按照学科组的统一要求,安排每一周的每一节课,并把每一节课分配到同年级同学科的每位教师承担主备任务。2.集体研讨形成共案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带着富有个人思想的个案,展开激烈的交流探讨,以确定成功的导学案。在共案的形成过程中,集体研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就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克难攻坚,达成共识。在集体研讨时,先由主备人拿出一个方案,供同学科的老师参考,并由主备人说课:说学习目标及设计理由、说学习内容、说学情分析、说学习方法(师:思路、方法、策略、理由;生:方法和设计理由。然后由组员补充意见,全组讨论,各抒已见。)说学习准备(师生双方面)、说学习时间。尤其对学案自学的设计要精益
17、求精,关键要备好自学目标、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方式、落实手段学、有效的讨论点等。同时,对于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还要研究性的去补充等。其中,主备人说课是教师合作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每位主备人谈谈自己的备课思路、设计方案、理由、方式、方法和主导思想,其他组员则相互补充、质疑、完善,最后确定每课时的最佳成功导学案,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研讨的方式:1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对设计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在设计时的思想和思路。为什么要这样备,这样备的意义是什么等等。2可以采用疑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对于同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采用比较的形式,看看谁的设计更科学;谁的方案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18、;谁的思路更清晰;谁的形式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等等。3可以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探讨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提出建议和意见。但是,上课教师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体智慧的同时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情和班组的学情,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原有的教学思路,撰写自己的导学案。合作备课的原则1.平等性原则合作备课过程中,没有领导与下属、年高与年幼、经验高低的区别,应完全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2.民主性原则在研讨中,每一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以谁的方案更合理、更优越为标准。3.和谐性原则在激烈的研讨中,不乏和谐,应建立在相互进步、共同提高的基础上进行。4.互动性原则备课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各组成员要分别扮演学
19、生,以学生的身份来接受学习,看能否起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二、开展实证性的学情分析在传统的教案设计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情的分析。即使分析也大都过于笼统,有时所表达的是整个学段或整个班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这种分析对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几乎是当前教师的通病。我市新课改后使用的是导学案。在导学案设计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先测试、访谈或抽样调查等手段,开展实证性的调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教师越是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越有利于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导学案。在导学自主的教学模式下,更需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
20、学案自学环节的落实情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从而为小组交流时的有效观察提供帮助,为班级展示的侧重点提供依据,为高效学习提供最大的可能。三、转变教案的设计重点课例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要求教案设计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只关注教师如何教的局面。新课程改革逼迫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变对传统的只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划的单线型教案为复线型的教案。有意识地增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并将设计意图也列在旁边,有助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在此介绍一种复线型教案,教师对课例研究会有更深入地理解。由五栏组成。如图所示:教学活动及提问包括对课上学习活动的揭示和教师在不同情况下要提的关键问题。设计意图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理由做出阐
21、述。预期的学生反应包括教师预期学生会产生的想法、答案、反应等。教师行为描述课堂教学评估概略叙述教师教师同步记载和评估怎样应对学生课上各个不同部分的的不同反应以教学效果。及应该记住的重要事项。复线型教案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反应,而且也将教师对学生的反应所做出的应对措施列入教案写作范畴,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作为观察和交流工具,复线型教案可以为随后的教学研讨提供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及教师教学状况的详细证据,比如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非预期反应等。四、关注课后对导学案的完善补充对导学案进行持续改进是课例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导学案的修改状况直接影响第二轮教学的改进质量。授课教师在课后要充分吸
22、收研究小组的研讨意见,总结教学经验,明晰课堂教学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症结,思考修补方案,改进不合理的做法,以便在随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我们期待教师能够重视对导学案的设计,并践行以上各项要求,使导学案设计在循环往复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之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但传统的教研活动进行课堂观察的工具仅限于一本听课记录和一支笔。怎样使课堂观察走向规范?怎样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和重新规划“有据可依”呢?一、导学案观察表导学案观察表是在复线型教案的基础上开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预期行为”两栏是复线型教案的设
23、计内容,“非预期行为”包括学生的非预期行为及教师的非预期应对,是课堂观察时应该重点记录的内容,“提升空间”则是基于对非预期行为的分析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猫一课为例:教学活动设计刚才我们感受了老舍笔下的猫的多变性格。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期行为学生的反应大作家老舍是怎样把猫写得这样惹人喜爱的?作者在生活中长期观察,还运用了拟人、对比的表达方法。非预期行为学生的反应文中的猫是一只男猫还是一提升空间可以把这个看似“顽皮”的问题,依据学科特点再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多有趣呀!浏览一下课文,从作者的描写中你们看出是男猫还是女猫呀?”启发学生,从老舍先生亲切、质朴的语言文字中感受
24、猫勤劳又懒惰,勇猛又胆小等性格。至于是什么性别的猫,答案则是多元化的。关键的问题是,当老师带领学生在文字中又走了一个来回的时候,也许课后还能嗅到老舍先生文采的馨香。教师的应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应对老师备课时没有想到这个问也没有提到。课后老师再查一下资料后,再和同学们探讨这个问题。只女猫?题,课文中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课例研讨的中心不再是单一的“怎么教”,而是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应对作为教学研讨的重点。当学生向我们抛出了一个个精美的彩球、棘手的刺球、偏离轨道的歪球,或是稍纵即逝的擦边球的时候,教师能否漂亮地接一手好球,课堂观察表可能会帮我们做一个深刻而有理有据的反思
25、。二、观察量表观察量表是多姿多彩的,观察点不同,对教学特点的认识不同,所编制的观察量表就可能完全不同。在使用观察量表时,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还要明确这些数据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从而做出较为客观的观察结论。例如:想了解学生的合作讨论技能时,可设计这样的观察量表:姓名组名:智勇双全张晓鸽李林浩董明王芳范静明技能角色任务积极发言仔细倾听鼓励同学对抗质疑三、座位表在进行课堂观察前,可先向任课教师要一张班级座位表,然后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在座位表中进行标注(例如:可以表示学优生;表示学困生;表示插班生)。座位表不仅反映学生个体情况,还将整个班级学生在经验和认识上的联系、冲突以及互动学习的方式
26、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的面前,为课例研究中的群体反思提供了具体而真实的素材。如下所示:讲台四、姓名牌姓名牌是通常在讨论课或辩论课上使用的工具。教师会在黑板上划分两个代表过的不同观点的区域,学生将自己的磁性姓名牌贴在表明自己立场的区域,并选择这一立场的事实依据。讨论或辩论过程中,可随时移动姓名牌,并说明理由。目前,这种课堂观察工具在我市使用较少。五、观察者自身作为观察工具在众多的课堂观察工具中,观察者当是最简便的一种观察工具了。观察者可通过记录、语言描述、解读并揭示所探究的现象。当然,如果这种非结构化的课堂观察和前边所谈的“教案观察表”“观察量表”“座位表”等结构化的课堂量表结合起来
27、进行课例研究,自然能是相得益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之四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课后水平研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改进的质量。一、课后研讨活动的组织方式1.场地的选择可选择会议室等地方。不过最理想的是执教者上课的教室(如果是专用教室的话,可以不影响别的老师上课)。因为,教室中的板书、文本资料还留存着上课的痕迹,更容易激活观察者的记忆,使课例研讨更鲜活。2.建立研讨的程序一般遵循这样的程序:主持人介绍团队(成员及分工情况)概述研讨的基本程序执教者叙述教学意图(教学设想和做法)依观察结果展开小组评论(执教者可积极与评论者产生对话)小组成员代表作简要总结(依研讨主题)3.明确参与者的角色和
28、职责通常包括这些成员:主持人、执教者、评论员、记录员。职责如图所示:主持人执教者1.组织研讨。1.阐述教学意图。2.把握各环节所用时间时2.与评论者积间。极互动。3.营造积极的研讨氛围评论员记录员1.客观公正地汇报1.记录听取的研课堂观察结果。讨内容。2.展开教学评析,帮助执教者深化对教学的理解,明确课堂教学的改进途径。2.为课例研究报告提供一份研讨概要,并送交至撰写报告者手中。二、课后研讨活动的基本原则1.关注对问题的研究。摈弃以往的专注于就课论课,转向为对问题的研讨和探求,从而纠正原有的认识或行为偏差,产生新的教学理解,同时也使研讨更具有针对性。2.关注学生学习的事实。避免聚焦于课的成功与
29、失败或教师的教学风格,把研讨的主旋律定位于“学生的学习”,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来改进课堂教学并形成教学实践,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3.关注执教者与观察者的民主协商。执教者要与观察者积极互动,而不是缄默不语或唯命是从。研修共同体的打造将有助于把研讨发展成为一种自我成长的内在机制。三、课后研讨活动的进程安排1.汇总观察结果。课后,承担不同的观察任务(速记者:师生话语的完全记录;总体观察者:课堂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整体参与情况;抽样观察者:选取特定生作为观察对象;摄像员:录制课堂活动等)的观察者必须进行观察信息的汇总以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实况,进而为的课例分析与研讨提供充足的证据。有时,有几位小
30、组成员共同观察一个观察点,然后确认观察结果是否一致。2.执教者讲解教学意图。首先要阐述自己的构思,对教学设计的依据作充分的说明;其次要说明教学实践中的调适(对教学中可能的、即时的变更做合理的解释。实际上就是对课堂生成后教学环节的改变作说明。);再次要阐述实践后的反思,评论教学的困惑和乐趣所在。从而,使执教者和观察者之间在平等协商过程中就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的解决达成一致,使教学改进落到实处。3.基于观察结果展开群体研讨。观察者首先汇报“观察到了什么”;接着询问执教者“观察结果反映出教学存在怎样的问题”;最后观察者和执教者分享“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及解决问题的策略。4.形成改进建议。通常课例研究第
31、一轮课后所修订的教学方案会在另外一个班级实施。当然,要尽可能对所实验的班级情况有所把握,以便考虑改进建议是否适合所执教班级,从而做出取舍。另外,改进建议不应随课后研讨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就某一主题的探究常常具有可持续性。第三个话题绿阴不减来时路怎样撰写课例一、课例的构成要素(四个方面)A.主题与背景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研究的主题最好从课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别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进行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帮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B.情境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