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微传播的花鼓灯艺术可视化设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85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微传播的花鼓灯艺术可视化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微传播的花鼓灯艺术可视化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2创意2023/07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是一种更加便捷、自由和精准对应的传播形式1。微传播以碎片化、去中心化等特征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和机遇,如果能够把握微传播的优势,可以很好地避免传统保护方式的许多限制2。本文通过运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对花鼓灯的文化元素进行可视化设计,赋予其新的艺术内容与形式。充分利用微传播多元的传播性、互动性和强烈的趣味性等特性进行多平台的推广和传播,希望以此推动花鼓灯传播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一、花鼓灯发展现状分析花鼓灯自形成后便以不同形式传承和发展,从早期的民间自主传承到现在的政

2、府、社会、院校、艺人等层面的弘扬和保护。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对花鼓灯艺术的延续与创新提供了帮助,但是花鼓灯艺术的发展现状依旧没有获得更大的改善。这种事倍功半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目前来看,现有的保护形式相对传统,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其辐射范围难以超过发源地。一是花鼓灯舞蹈是一种民俗文化,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能够保持完整性和娱乐性。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外来文化和大众文化不断影响着我国的本土文化,而以花鼓灯艺术为代表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娱乐性、时代性和节奏性方面相比于大众文化都稍显不足,难以适应广大民众兴趣的快速更新。二是以蚌埠市为代表的花鼓灯生态区并不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城市,对花鼓

3、灯艺术的资源投入稍显不足,难以大规模地推动花鼓灯的传播。三是传承主体的断代性。上一辈的传承主体不断老龄化,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导致花鼓灯艺术的质量开始下滑,让民众难以真正了解花鼓灯的艺术魅力。四是现有的花鼓灯保护措施有博物馆的展示、原生态区的建立,但观赏自由性不足,人们无法在疫情情况下随意地前往观看。花鼓灯博物馆在知名度上不能与综合性的博物馆相比,如故宫博物馆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丰富的文物类型成功出圈,但不能作为花鼓灯博物馆的参照对象。五是花鼓灯艺术创新形式单一。目前在市场上接触到有关花鼓灯的作品大多是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对颜色、纹样的简单改变。文创产品的创新力和审美性也无法体现花鼓灯的魅力

4、。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关于花鼓灯的可视化设计极其少见。花鼓灯是诞生于民间的舞蹈艺术形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其根本。花鼓灯的艺术形式难以吸引到大众的注意力,不仅在于缺乏传播的多样性,其表现形式的晦涩性和设计内容的单一性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由此得出,花鼓灯艺术所面临的传播途径少、资金不足、创新低、观众黏性低等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二、花鼓灯艺术结合微传播的可行性分析(一)花鼓灯利用微传播的优势花鼓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逆境下的人们苦中作乐基于微传播的花鼓灯艺术可视化设计 文/孙同晶 刘 丹摘 要:传播媒介的发展在近些年来愈发多元化,借力新媒体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务

5、院将花鼓灯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花鼓灯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也逐渐展开。但由于地理、资金和审美趋势改变等问题,花鼓灯艺术的传播未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分析微传播特点和优势,探讨和研究花鼓灯与微传播结合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花鼓灯艺术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运用信息可视化的方法进行趣味性设计,使其能够增加传播渠道、拓展接受人群,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关键词:微传播;花鼓灯艺术;可视化设计;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2022jyjxggyj282);2022 年度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cxjhjyyb

6、2202);2022 年度安徽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2022AHO50544);安徽省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2020 xsxxkc007);安徽省高等学校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9jyxm0185)研究成果。53传统与创新的外化,是从精神层面上超脱苦难现实所创造的奇迹。它从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而来,反哺到每一个淮河人民的精神中去。“登山步”“簸簸萁”“双扯线”“单背巾”端针匾、单挎篮、手搭荫蓬、扑蝶、割麦花、踏车步等舞蹈动作都是从苦难和生活中提炼、改造、凝聚情感而显化的动作程式3,也是有别于世界上其他舞蹈艺术的本质差异。从形式上,花鼓灯的服饰、纹样、颜色和道具等都体现着人们的美好愿景,传承花

7、鼓灯艺术是继承中华民族最本真的精神文化内核。然而花鼓灯艺术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传统的保护手段已经不能再满足广泛传播的需要,以“微”特点的新型数字化媒介技术对传播花鼓灯艺术具有积极意义。相比于传统传播群体性和单项性,微传播的碎片化内容、裂变式传播和深层次互动能够以更少的投入换来更广泛、更亲民的传播环境。(二)在传播途径方面的可行性“微传播”主要使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移动终端上的软件进行大规模传播。这种沟通方式拥有非常丰富的渠道和大量的用户。无论是依靠传统媒体还是建设数字博物馆,都是单点线性传播模式,单一互动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然而,以微传播为特征的微信和抖音将其转变为多点网络传播模式。通过

8、点赞转发等操作,实现多源、多渠道、多互动的裂变式沟通。基于微传播的各种网络共享平台的综合运营,花鼓灯艺术可以利用各种媒体的庞大用户和资源,实现更广泛的传播4。(三)在资源投入方面的可行性从国内目前对非遗保护的现状来看,以敦煌文化、徽文化为代表的大型非遗文化在知名度和资源投入上都是非常可观的,它们面临的不再是传承和生存问题,而是如何利用好庞大的粉丝群体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从花鼓灯艺术庞大而又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来看,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算是中小型非遗文化。但是在传播和影响范围来看,却远远比不上徽文化所拥有的粉丝量。由于难以被大众所熟知,花鼓灯艺术即使效仿其他大型非遗进行文旅结合的一些保护发展措施,但在

9、效果上无法与之相比。拥护人群的基数低会导致花鼓灯艺术的文创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低,地区难以实现文化经济的联动发展,最后便陷入了资源投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持续低迷的恶性循环。传统的推广受限于政府的资金、公司的投资以及热爱人群的资助等,而微传播的介入便打破了循环的一角。通过与微传播的结合,在资源的使用上,花鼓灯艺术不再仅仅依靠国家和企业的力量,并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和门槛,扩大了爱好者的数量,可以实现资源的汇聚。每个花鼓灯艺术的爱好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去传播,以更少的成本、更低的代价实现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传播量。(四)在传承方式方面的可行性虽然如今的传承已经不再局限于师传徒、父传子的方式,在互联网

10、和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花鼓灯艺术的爱好者可以通过学校、舞蹈班、网络教程和文献书籍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去学习和了解花鼓灯文化。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依旧延续传统的程序训练,虽然可以很好地保持花鼓灯艺术的完整性,但是缺少情感激励这一环节,往往会使有兴趣,但兴趣值并不高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烦和枯燥。而基于微传播特殊的传播要求,传承主体需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从整体上观察,提取花鼓灯艺术最核心、有趣的内容去发表。有趣且富有内涵的作品会获取观看者的青睐,传播主体则会不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学习者不断地接触花鼓灯艺术核心的、碎片化的内容,由浅入深,将碎片化内容进行重构和组织,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整体认识。

11、对同一艺术的差异性欣赏也使得观众在心理上获得“别人无而我有,别人有而我异”的满足。这种心理会使学习主体不断地促进自己对花鼓灯艺术更深层次的挖掘,更新自我的知识架构,解决花鼓艺术缺少传承创新的问题。(五)在花鼓灯文化底蕴方面的可行性从花鼓灯艺术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上来看,其表演道具有岔伞、折扇、锣鼓、衬子、手绢、坎球和云肩等,表演动作包含“登山步”“簸簸萁”等 50 多种动作程式。本身丰富的资源可以使传播主体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了微传播“微内容多选择”的需求。在创作空间的延展性上,花鼓灯艺术也十分契合微传播的特性。它不仅有着和戏曲一样程式性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表演者自由创作,是程式性与

12、自由性的统一。这说明花鼓灯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保持自我本真性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完善更新。如在花鼓灯表演动作上的推陈出新,表演道具上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原理的结合等。由此可见,花鼓灯艺术的可塑性完全可以满足现代人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娱乐创作的要求,而目前市面上所缺失的正是具有趣味性、时代性、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的花鼓灯艺术作品。这种艺术作品不再仅限于花鼓灯舞蹈本身和其文创产品等实体产物,甚至可以拓展到虚拟作品的层面。三、基于微传播的花鼓灯元素的可视化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通过将抽象性的概念转化成具象的图形,在此基础上运用美学的手段赋予其审美性,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传递信息。让

13、人们在接收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形成高质量的体验5。由于微传播媒介和特点的限54创意2023/07制,有必要基于高效、简单、有趣、美观,易于操作、易于理解和易于记忆的原则对花鼓灯元件进行视觉设计。内部沟通能力越小,越能反映视觉设计过滤和浓缩信息的能力。如何从微观视觉作品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是视觉设计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主要将花鼓灯元素的视觉设计应用于微平台的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游戏为载体的可视化设计与传播在微传播领域下,游戏化设计是最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市面上流行的非物质文化的游戏化设计主要分为整体游戏化和部分游戏化,整体游戏化设计以首都博物馆App 里一个游戏互动模块和上市游戏“匠木”为例。以游戏

14、为载体进行趣味性解谜,通过对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形成韵味古朴的画面风格,通过设置关卡和奖励机制来引导玩家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部分游戏化设计不再是以单一文化为目标,而是某一类型的游戏借用了某一非遗文化的元素。比如米哈游游戏公司旗下的原神,一个名叫“云堇”的角色,则是设计师充分吸收了戏曲文化的元素,再结合现代的审美倾向设计而成,在服饰装扮、步伐身姿、唱腔歌词等都得到了专业戏曲表演家的指导和肯定。这种独特而具有韵味的角色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玩家,无论是整体游戏化设计还是部分游戏化设计都有相应的优势和不足。前者对特定文化完整性的梳理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程度比后者要强很多,但后者的玩家数量和传播效果上

15、也远远超过前者。以上的成功案例都能带来传播花鼓灯艺术的灵感,游戏化的载体下对花鼓灯元素进行可视化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大众的关注。(二)以社交 App 为载体的表情包可视化设计与传播表情包是如今年轻人最喜欢的一种交流工具。研究表明,表情包在社交时充当情绪补偿的角色,表情包的诞生是弥补网络社交时文字难以模拟真实场景的情感交互6。表情包在不同的场景中的使用有着不同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情感、减弱情感、宣泄情感、认同情感等方面。如在表达自己开心的情绪时,用文字和符号难以让对方切实感受,这时发送一个手舞足蹈的表情包来增强情绪渲染。在对花鼓灯艺术进行表情包设计时,不仅需要从用户功能需求、情感需求、意识习惯和用

16、户人群定位的角度出发,还需要把握理解花鼓灯的动作程式、道具元素的文化内涵7。在表现相似情绪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加深使用人群对花鼓灯艺术的理解,还避免了表情包泛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的弊端。(三)以短视频为平台的可视化设计与传播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都是国内最受人们喜爱的短视频软件,但是里面的内容被娱乐化和商业化的色彩所充斥。观众浏览这种浅显表面的内容对于自身修养、文化素质和价值观的构建具有消极负面的影响。网络暴力、低俗擦边、男女对立等现象与短视频内容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有关。利用花鼓灯作为其内容推广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花鼓灯文化是汉民族面对艰难险境时所孕育的精神图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17、度对消除短视频的负面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四、结语花鼓灯艺术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精髓的诠释。作为人们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传统民间歌舞文化的结晶,花鼓灯艺术独特的风格美、节奏美和形式美,将与世界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一样,随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发展传承下来。微传播在花鼓灯艺术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花鼓灯传播的困境,也丰富了时代意义和审美价值。微传播的大众传播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网站、专业数据库平台等。尽管我们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口头和心与心的传播模式,实现了传播的突破,但在传播内容的质量和质量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许多迎合受众的快餐化和无原则倾向。在对花鼓灯进行可视化设计时,我们不能盲目地重

18、构有趣的元素而忽视了传播的根本目的。参考文献:1 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微传播:正在兴起的主流传播微传播的现状、特征及意义 J.新闻与写作,2014(9):5-8.2 陈彧.碎片化与重构:微传播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J.当代传播,2017(4):65-68.3 潘丽.论花鼓灯的形态特征与表演程式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3):98-103.4 薛玲.微传播在中小型规模非遗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孔府旧藏服饰图纹为例 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7.5 董雨萱,谢竹,葛伟.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J.新媒体研究,2018(19):26-27,30.6 王晓晖.图像语言共识的重建互联网中介化传播中的情感补偿 J.青年记者,2020(2):17-18.7 邵慧.用户需求驱动下的社交媒体表情包设计以“博士蛋的虐心日常”为例 J.装饰,2021(11):127-129.作者简介:孙同晶,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丹,硕士,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编辑:雷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