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文研讀劄記二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59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文研讀劄記二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文研讀劄記二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文研讀劄記二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7金文研讀劄記二則*王挺斌提要:本文討論了金文中兩個訓詁問題。第一,金文中的“乍”或表出嫁之義,其實是“徂”的假借,訓爲出行之義,出行之義可引申爲出嫁之義。在此基礎上,指出金文中有些“迮”也可讀爲“徂”。第二,甲骨文、金文“彘”字當分析爲从豕从矢,並不是从“矢”得聲的形聲字;裘衞盉銘文中的“彘告”應讀爲“徹告”。關鍵詞:迮徂彘告裘衞盉金文訓詁一、説金文中一種特殊用法的“乍”與“迮”金文中的“乍”除了用作鑄造、建造、做事、擔任等義,還有一種特殊用法,未被廣泛認識。先來看曾侯簠(或叫叔姬簠)銘文(寬式釋文):(1)叔姬霝乍黄邦,曾侯乍叔姬、江芈媵器肆 彝,其子子孫孫其永用之。(集成4598/銘

2、圖 5936)銘文中有兩個“乍”。第二個“乍”顯然用爲“作”,亦即金文常見的某人爲某人鑄作某器之“作”;第一個“乍”的意思和用法與之不同,集成 銘圖均括注爲“迮”,但大型字書辭典上的“迮”字義項均難以適用於“叔姬霝乍黄邦”之“乍”。目前 金文形義通解 金文常用字典這兩部較具影響力的金文詞典均未針對這個“乍”而釋義。曾國青銅器將兩個“乍”直接釋讀爲“作”,謂:“此器爲曾國女子嫁往黄國而作,因此曾*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東漢至唐朝出土文獻漢語用字研究”(21&ZD295)階段性成果,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蒙趙平安師、陳英傑、石小力、謝明文、鄔可晶、郭永秉、馬超等先生以及匿名

3、審稿專家指正,謹致謝忱!該字釋讀參陳劍 甲骨金文舊釋“”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復旦網(http:/ 年 12 月 29 日。讀書劄記文史2023 年第 2 輯總第 143 輯248當爲湖北之曾。叔姬名霝,爲曾侯之女而將嫁往黄國,爲此曾侯鑄造此媵器。”這點出了“叔姬霝乍黄邦”之“乍”是出嫁之義。事實上,郭沫若早已説過:“上乍字乃迮省,嫁也,適也。晉公 丕乍元女,又筍伯盨 筍白大父乍嬴妃,匋盨,亦謂遣嫁嬴妃爲鑄寶器。”他引到的兩個例子需要討論。所謂的晉公“丕乍元女”,讀法、斷句有誤,“丕”當爲“否”,銘文中屬上讀,爲“嚴虩若否”中“若否”之“否”;“乍元女”後面跟“孟 姬 媵四 ”。這個“乍”還是用

4、爲鑄作之“作”。第二個例子,筍伯盨“筍白大父乍嬴妃,匋盨”即“筍伯大父乍嬴妃,鑄寶盨”,這個“乍”不能直接理解爲鑄造之義,因爲後面已有動詞“鑄”。李春桃認爲該“乍”與公子土斧壺“公子土斧乍子仲姜,鑄之盤壺”之“乍”同義 。邾季壺“邾季用乍仲娸,用鑄寶簠”之“乍”亦是同類用法 。這些銘文句法結構類似,爲“某人+乍+某女+鑄+某器”:(2)筍伯大父乍嬴妃,鑄寶盨。(集成 4422/銘圖 30997)(3)公子土斧乍子仲姜,鑄之盤壺。(集成 9709/銘圖 12423)(4)邾季用乍仲娸,用鑄寶簠。(銘圖 40572)陳英傑認爲例(2)是動詞“乍(作)”“鑄”分用,説法有一定可能性 。但金文動詞分用

5、現象畢竟太特殊了,例子並不多見;排比上述銘文,“某人+乍+某女+鑄+某器”理解爲某人嫁某女而鑄某器,語法與文義都没有太大問題。鄧公簋銘文中的“乍”也值得注意:(5)唯鄧九月初吉,不故女夫人乍鄧公,用爲女夫人尊簋。(集成 4055/銘圖 4990)郭沫若指出:“乍鄧公 與叔姬簠 叔姬霝乍黄邦 同例,乍,迮省,嫁也,適也。”他在“”字下注“始”,頗有道理。陳英傑亦曾指出戰國簡帛中“”常用爲“始”。如按此説,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曾國青銅器,文物出版社,2007 年,第 421 頁。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録考釋,科學出版社,2002 年,第 356 頁。晉公釋文參謝明文 晉公銘文補釋,出

6、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 第 5 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第 237 頁。所缺二字,管文韜認爲是“宗彝”,參管文韜 試論晉公盤銘文及相關問題,青銅器與金文 第 3 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 111 頁。李春桃 公子土斧壺銘文探研,簡帛 第 20 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年,第 712 頁。李春桃 邾季壺研究,出土文獻 第 15 輯,中西書局,2019 年,第 60 頁。陳英傑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綫裝書局,2008 年,第 124125 頁。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録考釋,第 379 頁。陳英傑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第 226 頁。249金文研讀劄記二則

7、則“始乍”也就相當於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遥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之“初嫁”,謂剛出嫁,並非首次出嫁,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中的“始適”也是此意。但“”亦不能排除用作人名成分的可能,陳哲讀爲“姒”,也有一定道理 。無論如何,“乍”具有出嫁之義没有疑問。以上例子綜合來看,可確定“乍”有出嫁之義。但郭沫若説“乍”爲“迮”之省卻有點問題,因爲“迮”本身並無出嫁之義,相關義項也難以引申出此意。楊樹達在引述他的説法時謂:“郭沫若據彼文謂此簠亦是楚器,又謂乍當讀爲迮或徂,訓爲嫁,按郭説是也。”上引郭沫若之説其實只是提到“迮”,並未聯繫到“徂”,楊氏引述可能有誤;或許他自己就是那樣理

8、解的,只是未進一步討論,但這非常具有啓發性。近年,陳英傑、袁金平、楊婷婷、鄒芙都、馬超等又相繼提出“徂”的讀法,鄒芙都、馬超還引到 詩經衞風氓“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及鄭玄箋:“徂,往也。我自是往之女家。女家乏穀食已三歲,貧矣。”這點非常重要。出嫁之義與出行之義關係密切,可通過幾個近義詞來證明。“行”,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毛傳:“行,往也。”出嫁義如 詩經邶風泉水:“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嫁”,説文女部:“女適人也。”也可表示出行,列子天瑞:“國不足,將嫁于衞。”“適”,説文辵部:“之也。”也可表示出嫁,玉篇辵部:“適,女子出嫁也。”左傳昭公元年:“女自房觀之,曰

9、: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歸”,説文:“女嫁也。”周易泰:“帝乙歸妹。”甲骨文中常常出現“某人歸”的辭例,“歸”只是單純的歸返之義,歸返可視爲一種特殊的“出行”。上述“乍”讀爲“徂”,訓爲出行之義,在該語境下帶有一些出嫁的意味 。从“且”得聲之字與从“乍”得聲之字關係密切,如 詩經大雅蕩“侯作侯祝”,釋文 云“作,本或作詛”;詩經邶風谷風“既阻我德”,“阻”字 太平 鄒同慶、王宗堂校注 蘇軾詞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7 年,第 398 頁。徐陵編,吴兆宜注,程琰删補,穆克宏點校 玉臺新詠箋注 卷一,中華書局,1985 年,第 48 頁。陳哲 宋人傳抄鳥蟲書鐘

10、銘“志燮事者侯”句釋讀,古文字論壇 第 3 輯,中西書局,2018 年,第 312 頁。楊樹達 積微居金文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 110 頁。陳英傑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第 226 頁;袁金平、楊婷婷 讀金文札記三則,出土文獻第 8 輯,中西書局,2016 年,第 58 頁;鄒芙都、馬超 金文考釋拾零三則,商周青銅器與金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7 年,第 525 頁。裘錫圭認爲“歸”所从之“帚”爲聲符,“帚”讀“彗”的音,可從,參裘錫圭 殷墟甲骨文“彗”字補説,華學 第 2 輯,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 年,第 35 頁。古代女子尤其是貴族女子出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1、,出嫁這一行爲其實主要由父母諸兄掌控,對女子來説,是被動的。例(1)“叔姬霝乍(徂)黄邦”,其實是説叔姬霝被嫁到黄國,例(5)“乍(徂)”也隱含被動語態,而例(2)(3)(4)“某人乍(徂)某女”之“乍(徂)”則是主動語態。文史2023 年第 2 輯總第 143 輯250御覽 引 韓詩 作“詐”;“殂”,集韻模韻 云“古作 ”。戰國文字中从“且”得聲的“”也往往表示欺詐之“詐”。因而,“乍”讀爲“徂”完全可行。受此啓發,以下幾例金文中的“迮”也可讀爲“徂”,但釋義略有不同:(6)唯正月初吉辛亥,之孫莒太史申,作其造鼎十,用征台迮,以御賓客,子孫是若。(集成 2732/銘圖 2350)(7)唯廿

12、又再祀,羌作介 ,厥辟韓宗虔帥,征秦迮齊,入長城,先會于平陰,武鷙恃力,襲 奪楚京,賞于韓宗,令于晉公,昭于天子,用明則之于銘,武文咸烈,永世毋忘。(集成 157/銘圖 15425)*(8)周棘生作楷妘媵盤,金用 迮 邦,其孫孫子子永寶用。(集成 10120/銘圖 14464)例(6)爲莒太史申鼎,銘文“用征台迮”即“用征以迮”,讓人很自然想到金文中的“以征以行”或“以行以征”或“用征用行”,如叔夜鼎“叔夜鑄其饙鼎,以征以行,用煮用享,用祈眉壽無疆”(集成 2646/銘圖 2197)、曾伯簠“余用自作旅簠,以征以行,用盛稻粱,用孝用享于我皇考”(集成 4631/銘圖 5980)、鄭義伯“鄭義伯

13、作季姜,余以行以征”(集成 9973/銘圖 14008)、冉鉦鋮“余以行台師,余以征台徒,余以伐,余以伐徐,子孫,余冉鑄此鉦鋮,汝勿喪勿敗”(集成 428/銘圖 15989)、庚兒鼎“唯正月初吉丁亥,徐王之子庚兒,自作飤緐,用征用行,用龢用羹,眉壽無疆”(集成 2715/銘圖 2325)、爲甫人盨“爲甫人行盨,用征用行,萬歲用尚”(集成4406/銘圖 5590)等。爾雅釋言:“征,行也。”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鄭玄箋:“征,行。”裘錫圭指出“征”爲“正”的後起分化字,本義爲遠行 。銘圖 還著録某收藏家之翏子厚盤“鄝子厚自作石沱,以征以旅,其眉壽無疆,永寶用之”(銘圖 41207

14、),“旅”原作“”,下部从“止”,實即戰國文字中常見的“”,一般以爲行旅之“旅”。比照這些銘文,“迮”字顯然也是遠行或出行之義。金文形義通解 以爲“迮本訓起,起則行,義當引申如此”。説文辵部:“迮,迮迮,起也。”玉 太平御覽 卷八三五,中華書局,1960 年,第 3727 頁上欄。該字釋讀爲李家浩的意見,參董珊 簡帛文獻考釋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 97 頁。該字釋讀參李家浩 釋上博戰國竹簡 緇衣 的“輯熙”合文,康樂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年,第 42 頁。此銘文中兩個“台”(第一人稱代詞)的讀法,承謝明文告知。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3 年,第

15、128、219 頁。何琳儀 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1998 年,第 565 頁。張世超等 金文形義通解,語文出版社,1996 年,第 299 頁。251金文研讀劄記二則篇辵部:“迮,起也。”“起”爲興起,與行走或出行之義仍然有隔,恐怕難言引申。按“迮”當讀爲“徂”。説文彳部:“徂,往也。”詩經魯頌駉:“思無邪,思馬斯徂。”鄭玄箋:“徂,猶行也。”漢書武五子傳:“朕命將率,徂征厥罪。”顔師古注:“徂,往也。”例(7)爲羌鐘,銘文言“征秦迮齊”,從語法上看,即“征秦”與“迮齊”兩個動賓結構的並列形式,“征”“迮”對舉,仿照例(6)以及相關銘文,“迮”仍當讀爲“徂”。郭沫若以爲迮迫之“迮”,爲學界

16、主流意見,非是 。研究者之所以信從其説,主要是體會到該銘文語境帶有征伐的意味。其實在具體的語境中,出行之義仍可帶有征伐的意味,正如“征秦迮齊”之“征”;頗疑“征”之征伐義與其遠行、出行之義有引申關係。“征秦迮齊”之“迮”括注爲“徂”即可,翻譯時可靈活處理。例(8)爲周棘生盤,現藏於臺北故宫博物院,據 集成 銘圖 釋文看,“金用 迮邦”之“迮”也可能讀爲“徂”,訓爲出行之義。但銘文漫漶,難以辨識,文句略顯怪異,姑且標記星號,存疑。以上所説的“乍”“迮”都是出行之義,在具體的語境下略有區别,釋讀的關鍵點就是“徂”。鑒於从“且”得聲之字與从“乍”得聲之字關係如此密切,尤其是“殂”“”爲異體關係,金文

17、中的“迮”有無可能就是“徂”的異體?“徂”之異體爲“”,聲符换爲“乍”而變成“迮”,也有可能。不過暫時缺乏材料,有待進一步研究。二、説“彘”並釋裘衞盉銘文中的“彘告”“彘”,説文彑部:“豕也。後蹏發謂之彘。从彑,矢聲;从二匕,彘足與鹿足同。”方言:“猪,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漢書貨殖傳:“牛千足,羊彘千雙。”顔師古注:“彘,即豕。”甲骨文、金文中的“彘”寫作:漢書 卷六三 武五子傳,中華書局,1962 年,第 2750 頁。鄔可晶告知,銘文“迮”與“客”“若”押韻,“客”“若”皆鐸部字,“迮”讀爲“徂”,“徂”雖爲魚部,但 詩經 中魚鐸合韻之例不少,亦不會構成破讀的

18、障礙。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録考釋,第 499 頁;張世超等 金文形義通解,第 299 頁。華學誠匯證 揚雄方言校釋匯證 卷八,中華書局,2006 年,第 545 頁。漢書 卷九一 貨殖傳,第 36873688 頁。文史2023 年第 2 輯總第 143 輯252合集1339合集15942合集11258集成6654集成9456集成9726集成9727羅振玉説:“从豕身箸矢,乃 彘字也。彘殆野豕,非射不可得,亦猶雉之不可生得與?其貫/者,亦矢形。許君謂 彘 从彑、矢聲、从二匕,是誤以象形爲形聲矣。”唐蘭認爲:“彘 字,在古時是象意字,是一支箭(矢)貫在豕腹上,顯得這是野猪了。”裘錫圭指

19、出:“古代稱野猪爲彘。野猪是射獵的對象,所以字形在 豕 上加 矢 以示意。”可見,研究者多認爲“彘”的本義就是野猪。傳世古書與出土文獻有“野彘”一詞,如 史記酷吏列傳:“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入廁。”馬王堆帛書 五十二病方 99/99:“煮鹿肉若野彘肉,食之,歠汁。”甲骨文、金文“彘”字从豕从矢,當爲會意字。“彘”字古音在定母月部,“矢”在書母脂部,語音關係並不密切 。因此把“矢”看作音符有點勉强,視爲意符比較妥當。上引 集成 9456 即裘衞盉,其中有“彘告”一詞,不少學者把“彘”讀爲“矢”,難以信從。裘衞盉銘文爲:唯三年三月既生魄壬寅,王爯旗于豐。矩伯庶人取堇章于裘衞,才八十朋,厥賈

20、其舍田十田;矩又取赤琥兩、雕兩、雕韐一,才廿朋,其舍田三田。裘 衞迺彘告于伯邑父、榮伯、定伯、伯、單伯,伯邑父、榮伯、定伯、伯、單伯迺令三有司:司徒微邑、司馬單、司空邑 人服,眔授田。燹、衞小子 逆者其鄉。衞用作朕文考惠孟寶盤,衞其萬年永寶用。李學勤指出“堇章”當讀爲“覲璋”,即覲見時用的禮玉,“才”即價值之義 。銘文大致是説,周王三年三月既生魄壬寅那天,王在豐邑舉行建旗大典。矩伯庶人取了裘衞覲見用的玉璋,價值八十朋,折合爲土地則可給十田。矩又取了兩個赤虎皮(或赤玉琥)、兩件鹿皮雕飾、一件雜色圍裙,價值二十朋,可給三田。裘衞將此事告知了伯邑父、榮伯、定伯、伯、單 羅振玉 增訂殷虚書契考釋,殷商

21、貞卜文字考(外五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第 199 頁。唐蘭 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第 107 頁。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第 128 頁。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卷一二二,中華書局,2014 年,第 3804 頁。郭錫良 漢字古音表稿,中華書局,2020 年,第 99、145 頁。李學勤 試論董家村青銅器群,文物 1976 年第 6 期,第 4647 頁;收入其 新出青銅器研究(增訂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年,第 8485 頁。253金文研讀劄記二則伯,五位大臣又命令三有司司徒微邑、司馬單、司空邑人服到場付田。接下來“燹、衞小子 逆者其鄉”句

22、的釋義還有争議,李學勤認爲“矩伯方面 眔授田 即參加交付儀式的代表是燹,由裘衞的下屬 逆者(書)其鄉(向),記録土地的方向四至”。此説主要是考慮“衞小子”跟“裘衞”有直接的關係,故而“燹”當屬上讀,但句子結構不太協調;現在多數將“燹”與“衞小子”並列,“逆者其鄉”解釋爲迎接燕饗。抛開這個有争議的句子,銘文大意還是清楚的。這裏需要重點討論“彘告”一詞,研究者多讀爲“矢告”,幾無異議 。馮時説:“彘告,讀爲 矢告,意即陳告。彘从 矢聲。爾雅釋詁上:矢,陳也。逸周書世俘:武王乃翼矢珪矢憲告天宗上帝。孔晁 注:矢,陳也。陳告如實,則 矢 亦訓誓。尚書盤庚:出矢言。蔡沈 集傳:矢,誓也。孫星衍 疏 引

23、爾雅:矢,陳也。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何晏 集解 引孔安國曰:矢,誓也。陸德明 釋文 引蔡謨云:矢,陳也。爾雅釋言:矢,誓也。郭璞 注:矢,相約誓。銘謂裘衞將矩伯兩次取物抵田之事如實禀告了五大夫。”該文既指出“矢”的陳述義,又點出約誓義,有點模棱兩可。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傳世古書與出土文獻中未有“彘”“矢”通假實例。今按裘衞盉銘文中“彘告”之“彘”當讀爲“徹”。“彘”字古音在定母月部,“徹”則是透母月部 。二字讀音非常接近。漢武帝小名“劉彘”,後來改名爲“劉徹”,這是有關“徹”“彘”通假的一條直接證據。此外,清華簡 繫年 3 有字作“”,該字即“徹”所从之“”。簡文説“至于厲王,厲王大虐于周,卿

24、士、諸正、萬民弗忍于厥心,乃歸厲王于,共伯和立”,對比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厲王,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居王于彘”,可知“”即讀爲“彘”。説文攵部:“徹,通也。”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烟徹于上。”韋昭注:“徹,達也。”有兩條關於“徹”的傳世古書語料值得注意,即 左傳昭公二年“寡君使弓 李學勤 試論董家村青銅器群,第 47 頁。張世超等 金文形義通解,第 2362 頁;王輝 商周金文,文物出版社,2006 年,第 137 頁;陳世輝、湯餘惠 古文字學概要(修訂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 212 頁;劉翔等 商周古文字讀本(增補本),商務印書館,2017 年,第 97 頁;凡國棟

25、 金文讀本,鳳凰出版社,2017 年,第 122 頁。馮時 裘衞鼎盉銘文與西周土田轉移,青銅器與金文 第 3 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年,第 270 頁。郭錫良 漢字古音表稿,第 145 頁。晁載之 續談助 卷三引 漢武故事,叢書集成初編 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年,第 64 頁。鄔可晶 戰國時代寫法特殊的“曷”的字形,并説“”及其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 第 7 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年,第 170197 頁。郭永秉告知,“彘”字可能表示“矢”射穿“豕”之形,是爲通徹之“徹”這個詞造的表意字。此説頗有道理,如此則二字的關係更爲密切。文史2023 年第 2 輯總第

26、143 輯254來繼舊好,固曰 女無敢爲賓,徹命于執事,敝邑弘矣,敢辱郊使?請辭”與 國語越語上“寡君句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于天王,私于下執事”。此外,張家山漢簡 盜跖 8“謁者入徹”、12“孔子復徹”“謁者復徹盜跖”之“徹”也與之類似,今本 莊子盜跖 作“通”。裘衞當時的官職,遠比不上伯邑父、榮伯、定伯、伯、單伯五位大臣,位卑者需要通過位尊者的近臣來傳達想法,正所謂“以卑達尊”,因此銘文“彘(徹)告”一詞正隱含了這樣一種禮制細節。(本文作者爲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特聘副研究員)(上接第 170 頁)的關聯,可以探尋南宋户籍制度變化的軌迹。南宋後期户籍登記與保甲制、田制聯繫越發緊密,登記的内容更加詳備,如人丁、口數、年齡、職業、房屋財産、土地占有、土地租種,等等。宋廷規定的户籍制度,普遍推行於基層,這在 户籍文書 中得到充分印證,從而彌補了南宋晚期户籍文獻資料匱乏導致的缺憾,對於進一步拓展宋代社會經濟研究以及元明户籍文書研究頗有裨益。(本文作者爲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