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中医典籍的天冬基源、道地产地、功效主治考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57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中医典籍的天冬基源、道地产地、功效主治考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中医典籍的天冬基源、道地产地、功效主治考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中医典籍的天冬基源、道地产地、功效主治考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3 年第 57 卷第9 期 Shanghai J Tradit Chin Med,Vol.57,No.9,Sept.2023 上海中医药杂志基于中医典籍的天冬基源、道地产地、功效主治考证薛亚,张立超,王嫣斐,朱为康,梁爽,马骏,朱海青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071)【摘要】基于历代本草典籍,系统考证天冬的基源、道地产地及功效主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天冬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探讨古籍中记载的天冬药用功效的药理学依据,以期为天冬的临床应用和制剂开发提供文献依据。【关键词】天冬;本草考证;功效主治;道地产地;中药研究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

2、gin,genuine producing areas and efficacy of Asparagi Radix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XUE Ya,ZHANG Lichao,WANG Yanfei,ZHU Weikang,LIANG Shuang,MA Jun,ZHU Haiq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Shanghai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

3、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71,ChinaAbstract:This study conducted a systematic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genuine producing areas and efficacy of Tiandong(Asparagi Radix)by referring to the classics of Bencao of past dynasties.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 medicinal efficacy of T

4、iandong(Asparagi Radix)recorded in the classics was discussed in view of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Tiandong(Asparagi Radix),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literature basis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new preparation development.Keywords:Tiandong(Asparagi Radix);textual

5、 research on Bencao;efficacy;genuine producing area;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天冬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用药材之一,其功效为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主要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本研究通过对天冬相关本草典籍以及现代天冬药理文献的梳理,旨在更加全面地认识天冬的功效和应用,为拓宽其临床应用途径和进一步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基源考证1.1唐代及以前天冬作为中药材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1。葛洪 抱朴子内篇2描述了天冬的形态:“其

6、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其中“根短味甜气香者上”和“叶细似蕴而微黄”的描述与现代所用天冬的特性相符。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3对天冬基源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天冬可能与百部存在相混的情况,并引用博物志 和 桐君药录 的描述,认为天冬“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张华 博物志 云:天门冬逆捋有逆刺。若叶滑者名絺休,一名颠棘。可以浣缣,素白如。今越人名为浣草。擘其根,温汤中挼之,以浣衣胜灰。此非门冬相似尔”桐君药录 又云天冬“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如此殊相乱,而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不即是浣草耶?又有百部,根亦相类,但苗异尔”

7、。唐代 新修本草4明确记载了天冬有两种,认为“苗有刺而涩者,无刺而滑者,俱是门冬。俗云颠刺、浣草者,形貌詺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之也”。文中所描述的“苗有刺而涩 者”更 接 近 今 日 之 百 合 科 植 物 天 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而“无刺而滑者”其实指的是天门冬A.cochinchinensis的幼苗。但也有学者认为这DOI:10.16305/j.1007-1334.2023.2210072医 理 求 真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 2021-2023-

8、0203-04);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20ZYGZS-005)作者简介 薛亚,男,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工作49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 年第 57 卷第9 期 Shanghai J Tradit Chin Med,Vol.57,No.9,Sept.2023 里的“无刺而滑者”与密齿天门冬A.meioclados相似,也就是所谓的四川小天冬5。唐代 本草拾遗6认同陶弘景对于天冬和百部存在混用的看法,并指出二者的区别,天冬具有“根有十余茎”以及“根圆短实润”的特征,而百部根具有“五六十茎”以及“根长尖内虚”的特征,其文曰“陶云百部根亦相类,苗异尔。按天门冬根有十

9、余茎;百部多者五六十茎,根长尖内虚,味苦。天门冬根圆短实润,味甘不同,苗蔓亦别”。由此可见,汉唐时期的天冬在来源上存在与其他植物混用的现象,特别是与百部相混的情况。此外,汉唐时期典籍还记载天冬具有“洗衣”功能这一细节。天冬植物内含有皂苷的成分,而这种皂苷成分与其“洗衣”功能相关,也可以说明当时的“天冬”与今日所用的天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种类近缘的关系。1.2唐代以后宋代的 本草图经7记载了两种天冬的植物形态,其中“高至丈余、其叶如杉而细散、白花者”的 描 述 更 接 近 百 合 科 植 物 天 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形态,而“无刺、叶如茵

10、香、极尖细而疏滑、花黄色者”更接近密齿天门冬 A.cochinchinensis。此外,文中还记载了一种产于洛中(秦岭一带附近)地区的植物,据罗向东等8考证为西京天门冬。而文中对于西京天门冬的描述与今日五加科楤木属植物相近,文曰“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白花,亦有黄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旁。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颇与百部根相类,然圆实而长,一二十枚同撮。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洛中出者,叶大秆粗,殊不相类。岭南者无花,余无它异”7。明代 本草纲目9记载了天冬

11、从野生状态开始转变为人工栽培种植阶段的情况,也说明了从明代中叶开始天冬的基源逐步走向统一,文曰“生苗时,亦可沃地栽种。子亦堪种,但晚成”。清末 植物名实图考10记载了天冬有一大一小两种,但对植物形态的描述十分模糊,并不能判断出所载天冬的种类,其文曰“今本草无满冬之名,有大、小二种,曰颠棘,曰浣草,皆一类也”。1.3近现代民国时期赵燏黄的 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11记载了天冬的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其对于植物形态的描述十分详细,与今日所用天冬基本一致,文曰“其原植物为百合科之 Asparagus lucidus Lindl,药用部分,系掘取其放射状之贮藏块根,除去外面之粗皮,加工烘制者也。本品为两端尖削

12、之纺锤状体,长 612 cm,径 11.5 cm,外面黄色如饴,呈半透明之角质状;横切面皮部颇厚,占半径46 mm,其贯穿中轴之中心柱,占居之部分较小,径不过35 mm,皮部之色泽及透明度内外略同;木部淡黄白色,不透明,自外透视,可见其中心柱之形影也;质硬如角(新鲜时柔软),易于破折,破折面成歪斜形;味微甘,带黏着性而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12载:“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两端渐细,略弯曲,长 518 cm,直径 0.52 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

13、细纵纹及纵沟,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对光照视,有1条不透明的细心。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综上所述,在明代之前天冬入药来源比较多样化,除了与百部科的百部、五加科的楤木属植物等相混外,还存在与天冬近缘植物相混用的情况,但通过一些主流本草著作中的形态描述还是能大致分辨出当代所用为 百 合 科 植 物 天 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上述说明古人所用的天冬与当代所用的天冬是有重合性的,具有参考意义。2道地产地变化天冬的具体产地始载于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3,文曰“奉高,太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根据 中国古今地名

14、大辞典13记载,奉高在今山东泰安县一带。宋代本草图经6延续了陶弘景的记载,以奉高为天冬主产地,文曰“天门冬,生奉高山谷,今处处有之”,说明天冬的产地很广,但以山东所产者为好。明代天冬的产地则从山东泰安一带开始向南方地区扩展变迁,如 救荒本草14载“生奉高山谷及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汉州(四川省广汉市),今处处有之”。本草纲目9记载天冬只需沃土就可以栽培,并无地理上的特殊要求。民国时期曹炳章在 增订伪药条辨15中认同“天冬始出奉高”,文曰“天门冬,浙江温州、台州俱出,肥大性糯,色黄明亮者佳四川、山东、福建、河南、陕西亦产”。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天冬产地已经不再以山东为主,而是以浙江温州、台州所产

15、为最好。药物出产辨16对不同产地的天冬进行了质量比较:“天冬以产四川为上,云南次之,湖南、广西又次之。”此外,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11载天冬“从前北平市品,多来自南方,近年大抵用当地之培植品矣”。三部民国时期的专著都揭示了天冬的产地经历了由北到南的变化过程。中华本草17总结了天冬古代与近代的产地记载,描述天冬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栽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实用中药材新编18记载了天冬的三个历史产区,且产地记载都十分详细,但从产区分布来看,以四川所产为主:50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 年第 57 卷第9 期 Shanghai J Tradit Chi

16、n Med,Vol.57,No.9,Sept.2023 “川天冬:主产贵州遵义、湄潭、凤岗、瓮安、赤水、仁怀,四川叙永、古蔺、涪陵、黔江、酉阳等地,所产多向重庆集散,故称 川天冬;云南巍山、宾川、漾濞、兰坪、昭通等地所产,过去向四川宜宾输出,亦称 川天冬;此外,贵州南部安顺、紫云、册亨、望谟、罗甸、惠水以及广西隆林、都安、罗城、贵县亦产。湖天冬:主产湖北咸宁、蒲折,其次罗田、英山亦产,都向汉口集散;湖南岳阳、临湘亦产。温天冬:主产浙江温州、平阳、临海、天台。”相较 实用中药材新编18,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19记载的天冬产地范围有所缩小,其主产于贵州湄潭、赤水、望漠,四川涪陵、泸州、乐山,广

17、西百色、罗城,浙江平阳、景宁,云南巍山黎族自治县、宾川,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著名的川天冬实际上多来自贵州,销往全国并出口;此外,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江西亦产。综上所述,天冬的产地始于山东泰安县一带并延续至宋明。至明代天冬的产地开始南迁至福建和四川,明代中叶已经出现天冬的人工栽植。清代的主流本草书籍,如 本经逢原20、本草从新21、本草求真22、本草便读23等均无天冬产地的记载。民国时期 增订伪药条辨15、药物出产辨16、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11则记载了天冬产地的南迁,又以浙江、四川所产为佳。现代根据不同产地,天冬可分为川天冬、湖天冬、温天冬,其中以川天冬最好。见表1。3功效主治考证天冬

18、的功效在历代医药典籍中多有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24将其归纳为养阴润燥和清肺生津两个方面。但在漫长的历史实践和临床应用中,天冬除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外,还有其他的功效记载。3.1唐代及以前 神农本草经1将天冬列为上品,载其“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这其中既包括了天冬的补益之效又有祛湿除痹杀虫之功,特别是“杀三虫,去伏尸”的功效记载是当代文献论述天冬功效所不具备的。魏晋时期 名医别录25载天冬“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服不饥”。其“保定肺气”的功效基本被后世所认同,同时还提出“养肌肤”之说,这是现行药典未

19、收载的功效。唐代 药性论26对于天冬的临床功效及应用范围再次扩大,“久服”和“煮食”具有美肤美容的功效,认为天冬“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中一切恶气,不洁之疾,令人白净”。可以看出,在早期的本草文献中,有关天冬功效的记载比较杂乱,既包含当代药典所载的养阴润燥和清肺生津,还包含除痹、杀虫、美颜养肤等功效。我们认为这与当代临床对天冬的基源以及对天冬的用法用量研究不彻底有关。3.2唐代之后宋代 本草衍义27载天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其认为天冬的功效是以治疗肺热为主,故患有寒证患

20、者不宜服用。金元时期的医家更是重视天冬治肺、止咳逆的功效。张元素 医学启源28载天冬“保肺气,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王好古 汤液本草29载:“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门冬之功也。”明清时期医家对于天冬的滋阴之性和润燥之性更为确定。薛己 本草约言30载天冬“致津液能止燥渴,强骨髓能补精源。肺受火邪而喘嗽可疗,血热侵肺而吐衄可蠲”。其滋阴润燥和养肺生津之性尤为突出,与现行药典记载的天冬功效相符。明末 药镜31则是从天冬的四气五味归经来阐释天冬功效理论,谓其“气薄主升而入肺,味厚属阴而入肾。肾为水脏,平则温且坚,虚则热而软,苦寒功茂,热除而软坚,故骨强;肺为水源,平则声清亮,热则痰

21、逆壅,苦寒力爽,痰散而喘停,故肺静”。清代张璐 本经逢原20载:“天门冬能保肺,使气表1历代天冬产地变迁表年代南梁宋代明代近代现代书名本草经集注本草图经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增订伪药条辨药物出产辨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中华本草实用中药材新编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产地奉高奉高山谷;处处有之奉高山谷,建州,汉州;处处有之沃地栽种温州,台州,四川,山东,福建,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湖南,广西当地之培植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川天冬:贵州遵义、湄潭、凤岗、瓮安、赤水、仁怀,四川叙永、古蔺、涪陵、黔江、酉阳等地湖天冬:咸宁、蒲折,其次罗田、英山、岳阳、临湘等地温天冬:温州、平阳、临海、天台贵州湄潭、赤水、望

22、漠;四川涪陵、泸州、乐山;广西百色、罗城;浙江平阳、景宁;云南巍山黎族自治县、宾川51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 年第 57 卷第9 期 Shanghai J Tradit Chin Med,Vol.57,No.9,Sept.2023 不受火扰。”清代 本草便读23载天冬“润泽性偏在腻,咳血可疗痈痿愈,尸虫尽化燥痰除,肠滑勿投,胃虚当禁”。此外,作者张秉承还解释了 神农本草经1中天冬“杀三虫”的意义,认为“三虫”为瘀热所致,故用天冬去瘀热则病自愈,其云“本经称其杀三虫。去伏尸鬼疰者。大抵亦为瘀热所化。热退则病除耳”23。近现代有关天冬功效的记载基本继承了古代,并加以总结和删减。如 饮片新参32载

23、天冬“清热,养肺肾阴,止劳咳,生津,杀虫”。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33载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综上所述,在早期文献记载中天冬的功效较当代更多,如 神农本草经1中出现的“杀三虫,去伏尸”和“治诸暴风湿偏痹”。但这些功效未在后世医书中得到疗效证实,这可能与早期天冬来源混乱有关。清代张秉承虽为“杀三虫”进行过注解,但可靠性并不强。有关天冬“治诸暴风湿偏痹”,在后世唯近代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34言其能“流通血脉,畅达经络”,并在治疗中风的名方镇肝熄风汤中使用本药。此外,汉唐时期多提及天冬具有美容美肤的功效,在后世的本草书籍中也记载不多。宋代以后对于天冬功效的认识更倾向于以滋阴、

24、润燥、清热、止喘为主。同时天冬又能作用于肺、肾二脏,与中医肺主呼吸和肾主纳气理论契合,有助于肺肾两脏协同维持人身气机的升降出入。4天冬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天冬中含有皂苷类、多糖类、氨基酸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咳平喘、抗菌、抗炎、增强免疫、改善胃肠道功能、降血糖、抗衰老、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中以天冬总皂苷和天冬多糖的研究最为广泛,目前已发现其皂苷类成分55种、多糖类成分4种、氨基酸类成分19种、木质素类成分7种、甾体类成分8种,还发现10余种其他类成分35。4.1天冬总皂苷天冬治疗咳喘的功效从古至今都较为公认,这与天冬中所含的天冬总皂苷成分有关。研究36发现,天冬总皂苷可以抑

25、制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因子,显著降低白介素(IL)-4、IL-13和环氧化酶2水平,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还可增加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支气管周围血管增生及胶原蛋白层厚度,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Ding等37研究天冬总皂苷对小鼠卵白蛋白诱发的过敏性哮喘的影响,发现天冬总皂苷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显著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并减轻肺哮喘反应。此外,不同浓度的天冬总皂苷作用于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不仅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生长,还可显著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2(Bcl-2)mRNA 的表达,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对人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可达99.338。4.2天

26、冬多糖天冬的免疫增强作用以及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等主要的药理作用均与天冬的多糖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冬多糖是从天冬中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过氧化活性,且可以刺激猪和小鼠的体外T、B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39。张红40采用化学模拟体系对天冬酸性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因此,天冬多糖可应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衰老、防辐射等。5讨论综上所述,天冬的基源在早期的文献表述中存在与同属近缘物种或百部科百部混用现象,至明代开始逐步统一,但仍有同属近缘物种作为天冬使用的情况,如清代 植物名实图考10就明

27、确记载了两种天冬。因此,通过文献梳理我们认为天冬来源的统一应该是在当代。从历史文献来看,天冬的产地分布很广,古代以山东境内为主,直到宋代开始有所改变。明代开始有天冬种植南迁的记载,先是扩展到长江流域再到近现代的西南腹地,其中以贵州所产的川天冬量最大、质最佳。有关天冬的功效和主治,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认识差异。汉唐时期医家尤其重视天冬的补益功能。宋金元时期强调天冬“保定肺气”“治肺气并嗽,消痰”“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的功效,并将其作为止咳药物用于治肺疾咳喘等证。明清医家将天冬视为清热滋阴、润燥止渴之要药,用于治疗热盛津亏之消渴、燥证等疾。现代研究发现天冬含有众多化学成分,其中天冬总皂苷和天冬多糖

28、有止咳平喘、延缓衰老等功效,证实了古人对于天冬“保定肺气”“久服轻身”的认识。此外,古籍中天冬还具有“杀三虫”和“养颜”的功效,但自汉唐之后几乎再无相关记载,我们认为这与天冬早期的基源混乱和产地变迁有关。中药功效的变化与气候环境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有可能是对于天冬的现代研究还不够完善,其成分和作用还未被完全发现。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继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天冬潜在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天冬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参考文献:1 佚名.神农本草经 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29.2 葛洪.抱朴子内篇 M.北京:中华书局,2011:230.3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M.北京:人民

29、卫生出版社,1994:194.4 苏敬.新修本草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4-85.52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 年第 57 卷第9 期 Shanghai J Tradit Chin Med,Vol.57,No.9,Sept.2023 5 张天友,秦松云.天门冬的本草考证 J.中药材,1992,15(12):43-44.6 陈藏器.本草拾遗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0.7 苏颂.本草图经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7:65-68.8 罗向东,徐国钧,徐珞珊,等.中药天门冬类的本草考证 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0):3-4.9 李时珍.本草纲目

30、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9-1053.10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M.北京:中华书局,2018:529-530.11 赵燏黄.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0-6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75.13 臧励龢.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443.14 朱橚.救荒本草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72.15 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32.16 陈仁山,蒋淼,陈思敏,等.

31、药物出产辨(七)J.中药与临床,2011,2(3):64.1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第8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69.18 张明心.实用中药材新编 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25-27.19 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3.20 张璐.本经逢原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12.21 吴仪洛.本草从新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02-103.22 黄宫绣.本草求真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55-256.23 张秉承.本草便读 M.上海:上

32、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28.2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6-57.25 陶弘景.名医别录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7.26 甄权.药性论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7 寇宗奭.本草衍义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43.28 张元素.医学启源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8.29 王好古.汤液本草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9-80.30 薛己.本草约言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5-46.31 蒋仪.药镜 M.北京:中国中医药

33、出版社,2015:73.32 王一仁.饮片新参(上册)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8:27.33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5.34 王加锋,滕佳林.天冬历代应用沿革 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385-386.35 鄢贵,张复中,施后奎,等.天冬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广东化工,2021,48(21):116-118,130.36 SUNG J E,LEE H A,KIM J E,et al.Saponin-enriched extract of Asparagus cochin

34、chinensis alleviates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remodeling in ovalbumin-induced asthma modelJ.Int J Mol Med,2017,40(5),1365-1376.37 DING X,LI L,JI D,et al.Effects of total saponins extracted from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on allergic asthma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 J.Lat Am J Pharm,2018,37(1):152-160.38 黄懿,杜浩,王季石,等.贵州产天冬总皂苷提取物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 HL-60 的影响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137-139.39 赵怡,潘贵珍,施君,等.天门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初步研究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5):1-5,9.40 张红.天冬酸性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部分生物活性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10.编辑:李艳红收稿日期:2022-10-23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