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心校课题组 内容摘要:综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乃大势所趋,但还需深入探讨,我校研究条件成熟。我校课题研究经历了萤火微光阶段星火燎原阶段润物无声阶段三个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带着这些思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本课题研究推向更广更深,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理论基础及方法(一)研究的背景1技术逼人众所周知,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
2、维方式、生活方式。当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将使教育模式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2形势逼人发展信息化教育早已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战略之一。2000年10月26日,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历史重任赋予了教育
3、以全新的挑战。3环境逼人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学校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多种形式实现与互联网的连通,建设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网络教育三大热点领域也摆在了我们郊区小学教师的面前。近年来相应的师资培训,也使我校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能自制课件,绝大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中国教师研修网上 查询资料和学习。 综合以上,针对教育改革的热点为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结合实际情况,选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二)课题研究的内涵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
4、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甚至有人称之为” e教学”、”数字教学”。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信息
5、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教育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均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三)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1、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初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五环递进教学法。2、通过课题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3、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使学习普遍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的学习习惯,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4、
6、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丰富和完善本校的教学模式,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坐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研究内容:1、本课题探求一种侧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学习者,必须确认学生是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将构建以下教学模式作为实验研究的基本模式:(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
7、却要的情境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学生认真思考主动探究。(2)尝试教学,借助多媒体出示尝试题,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尝试练习,讨论最后教师适当讲解。(3)巩固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检查效果。(4)归纳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学习内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5)反馈回援。通过小检测教师作出评价。(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种内容和题型,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 2通过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
8、,组织科学实施,初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3通过课题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4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信息技术换季ing下创新性教学的研究 ,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
9、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
10、教学的目标。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要创新,但却没有强调要跟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联系起来。而人本主义却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认为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
11、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五) 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 课题组成员不断反复的进行整合实践,并在课题组或更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对整合课的设计,实施不断地改造。2、调查研究 课题组成员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3、个案研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成果。个例研究贯穿在其他的研究类型中,使研究成果更加有说服力。4、测验法:通过进
12、行教学测验的方法来分析比较学习的学习成绩,从而评价课题实验的效果。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一)研究周期三年,即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12013年5月2013年8月为准备阶段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确定研究方案。22013年9月2015年7月为实施阶段 课题实验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化,按计划分组分段实施,注意过程动态管理,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施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实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并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
13、,进行阶段成果评估。3、 (2015年8月12月)为结题验收阶段。 整理分析实验阶段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初步创建了适合我校的教学设计模式,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通过实验,首先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成了学习的方式,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研究,我校初步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模式五环递进教学法。
14、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设计的整合实验中,实验教师加强了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基本元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成素材有课件、课案等。基本元素材供教师自己组合课件时使用,集成元素材是已经组合好的课件,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直接使用。 通过这种手段可以直观、形象、生动、逼真地表现教学所确定的内容,形声兼备、感染力强,符合认识规律。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教研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为提高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业务能力,学校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骨干作用,加大校本培训的
15、力度,对全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的培训。大多数教师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能进行文字处理,表明已具备制作电子教案和使用课件的能力。 同时年轻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青年教师在操作系统、编程和网络技术方面占较大优势。据统计,当前使用信息技术备课、打印测验卷、统计成绩的教师已达90%。在课件制作、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等活动中,我校教师积极参与,且均有获奖。(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明显提高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既强调运用“五环递进教学法” 又注重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实施启发。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在各年级都建立了课题研究实验,在研究中,学校指导教师精
16、心备课,找准启发的切入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客观,化静态为动态,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地学习,使学习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等全方位得到优化和拓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少教师经过研究实践,还写出不少优秀论文。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还是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转不过这个弯,“穿新鞋、走老路”; 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17、低下,与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够密切相关。要继续整体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艺术性。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设计制作等等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与教师平时的满负荷工作产生了一些矛盾,很多老师在公开课,研究课以及观摩课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常态课中又回来老路上; 三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滥用现象,过分夸大其功效。所有的教学媒体都只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不管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先进,都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定要考虑恰当使用的问题,什么时候该使用或不该使用,什么时候该使用何种媒体。还有大部分教师运用多
18、媒体不熟练,因此不常用。媒体毕竟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中介和桥梁,只有在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媒体才有实质意义。只有恰当地使用媒体,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四是本课题尽管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但还是需要尽可能地搜集整理更多的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要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增强实验效果的效度与信度。五、进一步研究努力的方向 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全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传统型学校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要做到:1、继续加强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积极寻找科研工作的理论依据,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撑点;2、努
19、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重视教师的调查、分析、总结、写作等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做好研究实践中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小结,不断深化教改工作,推动科研的进程;3、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学习,进一步熟悉教材和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4、教研组将对教材熟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和对信息技术比较熟悉的青年教师结对组合,按照子课题的要求,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内容入手,以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精髓。各教研组设计一些课例,开展试验研究,注意积累数据,及时做好课例的分析和总结;教师备课可以在备课组统一研究的基础上分工进行单元电子备课,制作课件,
20、然后共同研究,作修改补充,同科组的教师可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修改使用,实行资源共享;5、指导教师撰写整合中的教改论文,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6、继续做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因为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学习,力争通过学习,使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7、积累一批优质的课件和把一批优秀的课例录制做成VCD,以进一步充实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今后的工作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沿着有新意,讲科学的思路继续将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延续在我们工作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态度做好结题工作。实事求是,富有新意地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为继续推进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做出贡献,为结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